
暗
黑暗诞生于尚且明亮之时。白天的时候潜伏在树荫下,或是一动不动地隐匿在被丢弃的空罐之中。当光线退却,亮度不连续的时候,它就毫不迟疑地倾泻而出,用人类听不到的充满恐惧的声音嘶喊。转瞬间就膨胀起来,搜寻着自己的同类,融合后收缩,浓度随之增大。深信漆黑的纯度是自己荣誉的证明。
黑暗侵入被设计成平面与直角型的人造物体之中。嗜好锐角,特别是喜欢潜入人与人之间的那一丝距离的缝隙中。动物的眼睛是不会去看黑暗的,它们与透明等同。所以,能够穿透远方微弱的光,用它们那没有摩擦的光滑度,不会造成一丁点的融合地,自由地穿梭在光明之中。
人们的思考也浮现于黑暗之中。清澈如远古夜空般清晰明了的黑暗空间中,神经网在更加微小的宇宙之中对峙着,通过连接它们彼此的构造获得支持。存在是光,虚无为黑暗,这个对比,骚动、滋长、摩擦、孕育。像是拖拖拉拉地在地上滑行那样,又像是火山熔岩那般缓慢流动的样子,闭上眼睛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来。那是投影在头盖骨内侧的天象仪。人类看着这些,然后思考,因思考从而存在于此。将这种存在当做粮食来培育,又由于其本身的重要性而产生了不良影响。然后,于探求光与暗的境界中彷徨不定。从积极转变成消极,也就是说朝着相反的方向转换,停下脚步,想要依靠心中的摇摆来确认自己的存在,从而继续上路。所以,思考先是振动,后达到共振,信念也随之动摇。思绪的来去,往复循环,就像摆钟一样篆刻着永远。最后,温柔地拥抱名为死亡的收敛,名为破灭的安乐。在到达目的地的旅途中,漂浮着混杂了黑暗与光明的甜蜜芳香,无关乎真伪,也无关乎丑美,只是有与无的区别,如绳一般,如线一样地纠缠在一起,有的变成了文字,有的变成了图形,界线似有若无,出现的同时就转瞬间化为虚无。
人不论被放置于何种黑暗之中都能思考。闭上眼睛就能见到更加黑暗的世界。追寻着更加纯粹的黑暗,一定能够将不是自己的自己,不是人类的人类,不是死亡的死亡,引导向恍惚的安乐。对此深信不疑。
因为,人类的头盖骨里有着一只寻求着光明的昆虫。不管是谁的脑袋里,一定会有一只。成千上万个眼球时常转动,那是在寻找光明。细胞在黑暗中萎缩,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从液体凝缩成固体的血液在昆虫的周围形成一个壳。就算如此,它还是在不断寻找,黑暗中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