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0.1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10.1.1 地下水现状监测 10101010.1.1.1 .1.1.1 .1.1.1 .1.1.1 监测点位布设监测点位布设监测点位布设监测点位布设 根据本工程特点,结合地下水流向和当地井位情况,本工程共布设了两个地下水监测点。具体监测点位见表10.1-1和图8.2-1。 表10.1-1 地下水现状监测点位布设情况表 序号 监测点位 方位 距离(km) 井深(m) 水位(m) 取水层类型 备注 1 王峪村 N 1.25 140 30 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砂岩裂隙水 矸石沟上游点 2 万家庄村 S 1.25 5.0 2.0 第四系松散孔隙水 矸石沟下游点 10101010.1.1.2 .1.1.2 .1.1.2 .1.1.2 监测时间及频率监测时间及频率监测时间及频率监测时间及频率 监测时间为2010年8月22日-8月24日,每天一次。 10101010.1.1.3 .1.1.3 .1.1.3 .1.1.3 监测项目监测项目监测项目监测项目 地下水监测项目包括PH、总硬度、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砷、汞、铁、锰、氟化物、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共十四项,同时记录井深、水位。 10101010.1.1.4 .1.1.4 .1.1.4 .1.1.4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分析方法 水样采集、保存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T5750-2006),具体见表10.1-2。 表10.1-2 地下水监测与分析方法 序号 项 目 分析方法 依据 1 PH值 玻璃电极法 GB/T5750.4-2006 2 氨氮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GB/T5750.5-2006 3 硫酸盐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 GB/T5750.5-2006 4 氟化物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5750.5-2006 5 砷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5750.6-2006 6 汞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5750.6-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