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分。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1] 编辑本段环境的基本特性 一、整体性与区域性 1.整体性是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对待环境问题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环境影响评价时不能以单因素的影响作为评价的依据。[1] 2. 区域性是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研究环境问题必须注意其区域差异造成的差别和特殊 二、变动性与稳定性 ? 1 变动性是在自然的、[1]人为的、或两者共同的作用下。环境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 2. 稳定性是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环境组成越复杂,承受干扰的限度越大,稳定性越强。 人类的社会行为会影响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限度的?必须在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三、资源性与价值性 ? ?1?资源性是环境为人[1]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物质性方面?空气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 非物质性方面美好景观、广阔的空间等。 ? 2?价值性是环境具有资源性,也就具有价值性。环境对于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以环境为依托环境的破坏必然导致发展受阻,而良好的环境条件是社会经济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 编辑本段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1] 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步骤,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在实际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可以不同,而且各步骤的顺序也可变化。[1] 一种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该能够满足以下条件: (1)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做出识别和评估, (2)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不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3)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4)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 (5)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环境影响评价分: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功能: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与导向功能。[2] 编辑本段重要性 (1)为开发建设活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为经济建设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1] (1)为确定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规模、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应的环保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为制定环境保护对策和进行科学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1)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3] 目的 ? 环境影响评价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作用 ? 环境影响评价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可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 定义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 ,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都有重要作用。[1] 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 强化环境管理 3、为区域开发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导向功能 编辑本段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1 按照评价时间分类?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2 根据评价内容分类?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环境政策评价、战略环境评价 3.按环境要素分类?大气环境评价、水环境评声学环境评价、土壤环境评价、生物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评价、经济学环境评价、美学环境评价 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分为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 原则 1.整体性原则[1] 2.相关性原则 3.目的性原则? 4.动态性原则 5.社会经济性原则? 6.主导性原则? 7.等衡性原则? 8.公众参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