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尽头吧 关注:71贴子:2,072
  • 2回复贴,共1

因果命程定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章 命运与因果
  所谓「命运」,佛、道不同解读。佛家以众生屈服於命运之下,乃谓消
极,并非面对人生积极与正确之方向。然而道家以宿命论,无为清净,乃是
超越命运之上。换言之,佛家有鼓励众生正面迎战命运之起伏、曲折;而道
家较有认命,以此谓之人皆有命,莫过强求。

  吾以为,佛、道论断悉皆正确。命者,我人之生息也,涵盖生命过程,
七情六欲以迄喜、怒、哀、乐等等心绪情绪之牵引变化。纵然万般皆定数,
半点不由人;但人之积极作为,却可以从困境转化而显现解围端倪。道家不
与人争,并非消极,只是将此不争提升为修养最高境界,毕竟凡人根器不如
上圣贤者,因此在面对命运之波折,甚至噩运等等,不免有所尤怨;根器较
佳者,犹能面对命运,奋力一搏。

  我人与生俱来,悉皆有其福善及舛恶,纵然一生落地即入乞家,而其食
、住、睡、穿虽不如寻常人家,但亦属维生所需,亦有最基本之福善所在。
所以众生悉皆衔蕴果报而来,因此人世间即是果报场。众生应有此体认。既
然因果涵蕴其内,则未来之发展,当然因果即是最重要的关键。换言之,投
入官富人家,必有其夙因之洪福;投入贫**家,必有夙因需偿之业,因此
「命运」之代名词即「因果」。此亦「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之所自。

  吾今著作本书,不似前三部以众生身体病象为主,反以人生运象为主轴
,故开章明义,首先阐明「因果」与「命运」之关联,以备后续述论中使阅
读者易明了,而有所得。


1楼2012-11-30 12:32回复
    第二章 运程之灵数
      何谓「运程」?简言之,即是我人一生之曲折顺伏,诸般际遇;何谓「
    灵数」?简言之,有人云及,并且相传广泛,如娶妻前、生子后运势会较旺
    ,有其事否?有之。亦有相传,人在三十九岁,会有较大灾厄,是否有其事
    ?有之。此即为灵数!然则,是否一定如此?答案是未必。

      所以,人之一生运程灵数,是有影响,但关键却在因果运程之扬起
    事顺遂。主观上必须有其各人因果业缘,在此际较无不善,所以较无干扰,
    亦即上述中较有喜事之际,增强其自身旺运之灵数。三者阳数,九者极阳之
    数,因此人在三十九岁多有运程低迷晦暝之象,因而牵引较多不善因果业力
    ,当是自然而然雪上加霜,较有不佳之运程。

      不过,灵数之动力,除天生极阳之数,对於我人影响较大之外,其最主
    要动力,来自於因果所呈现善福或恶祸。换言之,此人若是带厚泽福德,虽
    在灵数较不佳之际,仍可以因有贵人助力而逢凶化吉。易位而言,此人福泽
    不够,纵然在喜事旺运之际,却有因果祟碍,导致凶祸。

      唯,众生对於人生运程以及灵数之认知,不该流於负面消极,吾将之专
    章阐述,是要众生明了其相互牵引之动力关联,使众生知之而无惧,可以因
    无惧乃得积极破除转换。


    2楼2012-11-30 12:33
    回复
      第三章 福禄之分际
        佛云:「众生悉皆平等,乃各具佛性」。此为众生性灵之中含蕴佛种子
      ,可以修证而成就,故众生平等。

        在因果之立论,众生亦悉皆平等,种因得果,无人可免。然则,在人生
      过程之际,生命存续仰赖衣、食、住、行,举凡消耗於维持生命所必须之能
      量,与各自与生俱来之福禄,息息相关。所谓与生俱来,即乃众生初入娘胎
      之际,即已有在命程中带来之福禄。所以,常有人云及此儿旺父荫母,甚至
      会有助旺家运等等之语。又有人初生之际,排其命盘,谓之带有财库,或者
      带有厚福,诸此种种,意谓众生悉皆在此人世间享有福报。

        昊天至仁!纵然沦入畜道,或者投生乞门,自幼贫困,多受欺辱,然而
      ,吃、食维持生命点点滴滴;水、火、空气无不是众生享受大自然之赐予,
      亦即生命之福报。但是,为何有人生来备受呵护、无微不至?甚至於婴幼儿
      之时,已如掌上明珠,予以最高之疼爱及物质之享受;有人却生来即苦难、
      贫困,不但亲长无力疼爱,甚至成长过程备受白眼,可谓坎坷人生。其分际
      即在投生之际,所带福禄深浅;而其分判即是各自累世因果、善福,或者恶
      祸之比重。浅而言之,有人累世间行善较少,恶行较多,然而罪又不至沦入
      畜道,或者判入阿鼻无间狱,所以在转生人道之时,其善轻乃使带福薄,故
      在出生娘胎而后,福禄又逐日享受而减少,故其人生乃乖舛多、顺利少。反
      之,夙世之间善行多,但又未足超证神道,故其投生之处,必然较为慈祥之
      亲长、富裕之家庭,在人生过程中,则多善福、顺利情境,纵然偶有恶业显
      现,亦能得贵人善缘相助,逢凶化吉,甚至无灾无难。

        综此而论,世人当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其来有自。当然,既
      来之,则安之。我人能得投生人身,必有基本善业福慧,无需尤怨於既往之
      造业,当著眼於未来之积善、增福。


      3楼2012-11-30 12: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