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舟三昧吧 关注:317贴子:2,034

慈法法师2011年4月杭州开示——般舟与意乐梵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时间:20110419下午
地点:杭州
般舟是依本净而常行梵行
主持人:今天下午的主题是般舟与意乐梵行交流,因为杭州有般舟道场一直在行法,在今年正月初五到二月初六杭州有十个人去参与了泰国的短期出家的体验。就这个话题请我们慈法师父和我们来交流一下。欢迎大家!
慈法法师:般舟梵行,走过般舟的举举手,看有多少人,短期出过家的人有多少人?好,这个话题交流有对象了。般舟与梵行,在给我设题来让我做答案。我们先来说梵行这个话题,在佛陀的教法中,梵行这个名词是十分独特的,或者说很专业的一个名词。因为印度这个民族他们认为印度人这四个种性都是来自于大梵,所以他们有这种信仰梵天的信仰体制。现在基本上印度人,我们称为印度教这样一个体系。梵,我们对这个文字要没有个认识,我们单说梵行,大家都不知道“梵”是个什么理念呢?我们来搜索搜索大家对这个“梵”的记忆,看看大家对这个梵字的理念或者认知。因为我对这个文字的认识也是比较少,希望大家有一个记忆,把记忆能打开,我们看一看,大家说说这个“梵”字,说它的内涵。有人说,我来记。你说。
(有佛友说清净解脱)还有没有?
(有佛友说单身少欲)还有没有?
(有佛友说没有污染)没问题。
(有佛友说独身主义,大愿、平等,慎独反省)
(有佛友说让正法久住世间)那不是梵行的名字解释了,我们要解释这个“梵”字。
(有佛友说从这个字的意识看,好像在林子下做一个很平凡的人,依文解字是这样的。)哎呀,你真是菩萨,没问题,挺好的。


1楼2012-11-30 18:26回复
    梵行,往往我们就把它分析成出家沙门所行的法则,我们对出家人一般称为梵行者,对在家人很少称梵行者,说某某在家人是个梵行者这就比较困难,但说这个人行般舟是没问题的。所以在次序的修持中般舟比较容易为我们汉人所接受,梵行被一部分人所接受。因为很多人要是能想到出家去行清净的梵行那是有很多阻碍的,很多障碍,但行般舟没问题。行般舟,许多人读过般舟经,行般舟的要求有很多梵行的要求,对四众来说都有这种远亲族、远乡里、向往阿兰若、在寂静处这样的修持一个基本要求。那你在很愦闹的地方、很喧嚣的地方想去深入实践般舟这样一个修法有一定的难度。这里面温州的居士稍微多一点,温州的居士就走般舟的比较多。那温州的居士走般舟是不是在阿兰若寂静处呢,他们大部分都在自己的家乡,还受到亲里的照顾、影响什么的。那要是远乡里、远亲族、远离自己的亲人,就比较安乐,容易缠缚、影响、负面的纠结就少一些,但他会泛起自身的纠结。

    梵行与般舟,它的这种的联系,要是我联系不到一起。可能是他们去南传出家一段以后,他们想把它联系到一起,要不然感觉到有一些矛盾,说这个业处的修持我们不要丢弃的,那么般舟我们也要去做的,怎么样把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可能是这样一个话题,来希望我们在这2个小时之间有一个学习,或者有一个说谈论的机会,这是我们杭州的居士的一个愿望,我做一点这样的介绍与提醒。般舟我还是感觉到也需要这些,现在不光有杭州的居士,还有温州、上海的居士他们提一提,看看大家对般舟有个什么说法。大家可以喝口水,放松放松。有茶杯的可以喝口水,没有茶杯可以去拿茶杯。因为可能是对般舟的认识,区域不同、受的教育不同、认知不同,可能对“般舟”两个字大家想法就有很大的差异,下面我们就看看般舟背后都藏些什么。一般中午睡午觉的人这个时间会困的,没问题,那睡一睡也很好,不要害怕,要是困了,就大胆地睡。


    提问:学般舟的话就是往生的这些家人和学般舟的这些人没有负面的纠葛。但是他们这些人往生的地方都是好地方,就是说……

    慈法师:没太听懂你说的什么意思。

    提问:刚才听你说走般舟的人和这些往生的亲人没有负面的纠葛啊,是不是这样的?

    慈法师:没讲这个话题吧。

    提问:那我理解错了。

    慈法师:他们讲梵行与般舟,没有讲往生的话题,对,她是心里想念的东西。对,要是实在困了,可以把茶叶多加一点,茶叶可以提提神。因为我还是不太了解大家对般舟的认识,我想通过这个很短的时间来看看大家对般舟,对这个名词的认识。因为还有山东的出家人、居士,我们看一看大家对般舟的名词或者说对它直接的一个感受。为啥想想要大家去参与,要不然我们会睡着的,这就结了一个缘。谁来说说般舟,般舟这两个字,尤其实践过般舟的人都可以表达般舟,般舟是个什么,你说般舟是个什么,或者说你体会了什么。笑什么?谁笑就先说。

    回答:最初的感觉,刚开始行般舟的时候,就觉得应该是阿弥陀佛那个船,我觉得在船上是不是天天走,就可以走到阿弥陀佛那里。


    4楼2012-11-30 18:30
    回复
      慈法师:坐船继续行,上海这居士解释般舟就是站在阿弥陀佛愿船上继续走路(师把各个答案板书下来)。

      回答:消业障。

      慈法师:没问题,这挺有感触,挺有感觉的。船开着,你继续在上面走,没问题,挺有感觉的。大家说说,尤其走过般舟的,上海的居士他们也都走过的,走过的都说一说,某某讲。

      回答:就是到上次1、2点的时候,人要打瞌睡,眼睛睁不起来了,走倒还是走得动的。

      慈法师:那没有解释般舟,不行,我们要解释般舟,你困也没办法,对不对?

      回答:师父,般舟是消融妄想和习气,庄严自他——佛土的庄严、自心的庄严。

      慈法师:消融、庄严,肯定还有,这才2个地方的代表了,某某讲一讲。

      回答:我感觉是代表智慧,智慧像大船一样。

      慈法师:智慧大船,好!船是多了,有一个舟字,对不对?反正舟字把人困住了,离不开船了。某某。

      回答:它超越名相,包括梵行也超越了。

      慈法师:好,超越名相,包括梵行也超越了,来继续般舟。

      回答说:到彼岸。

      慈法师:到彼岸,文化考试了,有些字我不会写,继续,般舟。

      回答:般舟是在休息。

      慈法师说:好,太好了,慢慢地靠近了。

      回答:般舟让我放下,休息。

      慈法师:休息和放下,写一块儿吧,好。

      回答:我感觉是安住在船上回家了。

      慈法师:有点到彼岸的味道啊,不跟它(刚才其他的回答)混淆一起,坐船回家。

      回答:般舟就是缘佛念佛。

      慈法师:好,哎呀,这越说越亲近。

      回答:缘佛念佛,不念其他的。

      慈法师:这真亲切啊,这比经典上写的都好,很亲切很亲切,心理很踏实。

      回答:体验自性光明,在般舟道上感觉自性。

      慈法师:体验自性光明。

      回答:当下觉知无自性。

      慈法师:行,把它写在后面,你看一个自性,一个无自性,你还要干嘛?继续。


      5楼2012-11-30 18:32
      回复
        回答说:是一种生命的供养。
        慈法师:太好了,这个话太到家了,实际要是再说下去,大家就会说成佛了,越说越近,越说就越亲近了,那就是说不同的角度对我们有不同的启发,我们有不同的思考与观察。实际就是般舟这样一个名词,各人在实践这个法,实践这个过程中对它的认知真是不一样,认知的深、浅、多、少,感触不太一样。那我们写出来,大家就去看一看,我看这四个角度讲得虽然都不是很那么,怎么说呢?总持,都有一点角度,但是都已经很了不起很了不起了。佛陀说,般舟就是十方诸佛悉皆现前,这话是总持说。十方诸佛悉皆现前,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一切佛悉皆现前。大圆满觉中,每一个三业的这种表现作为相续都是十方诸佛的共同聚会,大圆满的一个聚会,所以十方诸佛悉皆现前,你这个一念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举手抬足动念之间十方诸佛悉皆现前。这样一个修法,真是很感人的。读过三昧经的人会知道,佛说遇到这个法要是不修的人,就是愚痴,哈哈,对不起对不起,这个话实际是释迦佛说的。所以这个法很稀有、很珍贵、很难得。世尊在他的因地用了许久的时间、一劫一劫的时间去供养有般舟教法的这样的善知识,欲得到这样的传承与言说都没有得到。因为这个教法我们毕竟是在这儿讨论、学习或者言说它那是不可思议的。般舟经上讲,我们遇到这个经,能闻说不诽谤——善根不可思议;闻说能欢喜信受——不可思议;闻说不诽谤又能欢喜信受又去读诵——不可思议;闻说不诽谤能欢喜信受又能读诵还能实践——这样的人又更不可思议;闻说不去对抗、不去烦恼,欢喜、信受、读诵、实践、成就,能成就者——那是什么人呢?不可思议;能闻说欢喜、信受、读诵、实践、成就、传播不可思议。这五类不可思议的人放到一起,一样不可思议,都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说大家在这个地方接受这样的教法,贤劫必然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你说我这一生一定要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其它的不要跟我扯,对不对?那太了不起了。假设是漏掉了,在你的意识法界中你漏掉了,没问题,贤劫也必得度脱。因为般舟一法是贤劫一切诸佛成佛的必由之路。


        我们都读过般舟经,许多人也去学习、研究过这个经典,那么在大集经上讲,颰陀和及八大正士或者十六正士等,出家在家四众,皆从座起,顶礼佛足,来宣化,末世这个法的甚深功德,赞美这个教法的功德,立誓发愿于末世来守护、实践、传播这个般舟法,以饶益世间有情,令其成就无上正觉。所以说我们能接触这个法大概有这么样一个缘起,这五百誓愿者,最少我们是这五百誓愿者所摄化的有情。你说我不是,我是发愿者更好。


        因为这五百个誓愿者,没有留下名姓,把大家的名一填就够了。当仁不让就行了嘛,对不对?你说是不是这个释迦文佛在世的时间我们没有发过愿,没有发过愿可能今天真是没有听说的机会。你说我记不得了,我提醒你就对了。因为现在在我们国内实践般舟、学习般舟的人还不是十分多,几百个人是有了。最早实践的人,我们就勉强做他是这个五百个誓愿者之一就行了,假设,只要不退席就行了。因为一个法的推动与实践不是无端的,也不是一个妄想,也不是说“噢,没有事情了,脑子一热就要推动一个东西”,不是的,这是要有极大的善缘、福德、誓愿力、诸佛菩萨的加持影响而产生的一个法的事实。所以我们能来到美丽的杭州,这样一个地方来谈论这个般舟行法,一定是过去我们无始以来最殊胜的善根、因缘成熟了,在照耀我,使我说出这样感激的话。希望大家都曾经发过这样的一个愿望。



        6楼2012-11-30 18:35
        回复

          在我们这个时代,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闻法都很困难的,闻法不生诽谤,就十分不容易的,可能是过去经典上有这样的记载的。要是闻大乘教言不生诽谤,是你过去世曾供养过半恒河沙诸佛如来,曾发过菩提心的;那么闻法不去诽谤,能欢心信受,那是什么样的善根哪?实在在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不要小瞧自己,我们不可妄自菲薄,不可以小看自己,你说我遇到了就无所谓了,不是这样子的。我们也不要夸张自己,但是也不能小瞧自己,所以要公正地审视这个现缘。那我们就读、接触这个经教,又能去随喜赞叹,甚至有的人真是去实践它,那真是让人感动的,这样的人,谁看到都要合合掌,赞美几句才好。所以我现在就要赞美大家几句,礼敬供养大家。真是对行过般舟、学习过般舟,当然没学习的,先把你放一边,一会儿再赞美你。先对行过法的,赞美赞美,他们真是不可思议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因缘,去实践、去学习、去传播,那都是不可思议的因缘。这五百个菩萨一定在他们背后站着的,或者某一位菩萨,或者十方诸佛一定加被这个有情,使他产生这样的善根、善缘、增上的行持。所以我们回首一看,一大群佛跟着你,对不对?要不然五百个菩萨跟着你。要不然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只能去行物欲啊,哪有时间去走般舟啊?没有时间,那就吃喝玩乐去了。你到成都,你把成都那个大门一推开,吧啦吧啦都是麻将桌,没有人去走般舟了的,不光是成都,到处都是这样的。所以说对于学法者、行法者、读经者、传播者,我们都应该随喜、赞叹、礼敬、供养。我怎么来供养大家的,拿个花儿。


          好,那么我们对这个般舟,大家从各个角度做了一个阐述、认知、提示,我呢,就经典这个角度来提示大家,大家的善根不可思议,为诸佛所赞叹、所守护,为五百誓愿者所推动。你要小心,你到什么地方,这五百个菩萨跟着你的,一定要谨慎。


          7楼2012-11-30 18:35
          回复

            《心材喻经》让我们远离自赞谤他之过失
            大家手里拿着一本《心材喻经》,这个《心材喻经》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修行者有特别特别好的参照。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自赞谤他特别地普遍,自以为是的东西特别普遍,所以说这个经典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修行人很好的一个提示,希望大家能回去读一读、学习学习都是十分好的。当然相互可以传阅,这个经典十分好。近有现在一个南传出家师父马欣达比丘翻译的一个南传的《大心材喻经》。那么有过去中国的这些菩萨们印的这个经,这个经最主要是讲的一个故事,就是有刚刚出家的菩萨修行的进趣不知道。好比说出家了就会看不起这些没有出家的;或者说说持戒了就对不持戒的人诋毁、自赞谤他;自己有一定的禅定的功夫就看不起那些心智散乱的人,就会自赞谤他堕入恶道;有些的就会有一定的解脱知见看不起那些不正见的人,去自赞谤他,一样会堕入恶道。这样持续就有,一直让我们在这个真正的解脱知见上成就,亲证无染无着的法益这样的一个次序,深入到究竟,所谓的心材,就是真正的法益现前,这样一个修行的一个过程,让我们远离自赞谤他的这样的过患。他们一个佛学小组把这个资料汇编到一块儿,就是集中这样的经典汇编了一个,希望大家有一个经典的印证,让我们末世修行者、学佛者远离自赞谤他的这样的过患、这样的伤害,远离这样的一个伤害。


            8楼2012-11-30 18:36
            回复
              般舟问答:一切景象不可得不可说不可著
              刚才有个条子说“行般舟是不是经行?观想什么?般舟有要求吗?注意什么事项?”我不知道哪个菩萨,举举手,谁写的?哪个菩萨写的这个条子?没问题,举举手,谁写的这个条子?哎,你是什么地方的?(下面人说:温州的。)温州的,就给你温州行过般舟的人,你看,“般舟是不是经行”,这个肯定都讲过的。温州因为有这样的资料吧?
              回答:有这样的资料,有的,可以。
              问:他们在般舟的时候,我们去护法,我们就看到他们在念的时候出现很多问题,说看到那个那个,我们就怕了。后来他们叫我们去,我们就不去,我们一点都不懂,怎么能去般舟呢?一定要东西给我了解了以后才敢行。
              慈法师:对。可以给她们找一点材料好不好,要有基本的认知,基本认知没有,他就会摸索,盲目地想象,就会惹麻烦,好吧?找某某。
              问:弟子可不可以祈请全国这么多行般舟的,山东、上海、南方、北方,能不能师父底下比较好的时间,人多一点的,让师父或居士弄一个比较简单的册子,般舟手册。我们看到就像居士须知一样,行般舟的人大体有个了解。
              慈法师:这样,因为以前我们开过一次般舟法会,就因为行般舟啊,大家对般舟的认知啊也出现一点问题等等,有一些实践的善巧什么的。不行了我们再聚集一次搞个般舟会,大家去学习、交流,有一些什么的。这样可以跟大雄师说一说,我们组织一个般舟研讨会的一个成员小组,可以找一个寺院,要稳定的环境我们可以大家坐一坐,用几天时间学习、交流,这是很好的。现在国内走般舟的还是比较多。
              问:出一个小册子,基础的……
              慈法师:不能编这个册子,让大家到一起去学习、研讨、交流,然后把它给锤炼出来,就是说让这样可行的一些东西做出来,这样对大家是一个保护,也是个启发。这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不知道下面有啥话题。
              问:我替大家问吧,行般舟两个问题,一个就是昏沉,师父今天上午讲了很多了。再一个就是阴境,看到一些幻境,基本上两个问题比较主要的,痛就没问题了,这个都能解决。
              慈法师:谁走般舟出现过阴境?举举手,站起来到前面来,举手那个菩萨,对,你在这儿可以讲幻境了。幻境是不允许讲的,今天讲,来。
              回答:我也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幻觉,就是像梦境一样的,师父。
              慈法师:讲一讲内容。
              回答:内容啊,就是在鸡足山行般舟,我好像就是像做梦似的,梦着,梦的就是,一下子也想不太出来,就是一幕一幕的,就像泰国,其实我们出关的时候不是在坐禅吗,其实它也有这种景象,像梦似的,一幕幕的。然后自己也知道自己在做梦,但是一定要行般舟嘛,就是要走,然后要念佛,不断地念佛。然后我觉得,这个就是后来出关的时候问过,讲这个就是阴境吧。让我想具体的那个场景我好像讲不大清楚。
              慈法师:再换一个,还有谁举手。(有人插话:一定要有内容),还有谁举手,对,有的就来,因为走般舟是不准说境界的。


              9楼2012-11-30 18:39
              回复
                回答:师公好,师父好,同志们好,我在第一次行般舟的时候,我就碰到了一个声音,这个声音来自于我们那边的安贤园,这个时间大概是在7点半以后,那么大概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就听见很传统的那种敲锣声音,敲得很响很急的,也听到了千军万马奔腾下山的这种声音,那我不知道是我的冤亲债主来了还是安贤园的那些众生们来了,请……

                慈法师:好,下去,来,还有谁举手,举手说,还有吗?看来阴境还是不多,实际她们两个不管说是不是阴境啊,大概是这样一个角度。人在走般舟的时间,我们的这个意识心就会慢慢地减弱下来,就是我们称这个意识心就是自我把持力,慢慢地慢慢地它通过人走来走去,身痛啊、人的这种饥饿啊、身体不适的感知,慢慢地就走过去了。过去以后,它就会出现相似的一种模糊、恍惚的这种,不是轻安的一种轻安,这样就会出现一些景象、音声。有的很实,有的很虚;有恐怖的,有善良的;有一些让人感觉喜悦的,有让人感觉到十分不能忍受的,有的很平常的,这个是千变万化的。实际阴境本身不是一个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跟那个昏沉是一样的,它就是一个我们所谓称为受想行识一种觉受罢了。一种事、一种设立、一种阴域。这个域实际是十分简单的,一定是如梦如幻的,但某个人陷入这个状态,他就会有他特定的意识、感知法界,其它的守护者往往不知,就会冲击他,或者他自己就会在这个意识法界中,就会迷失。


                我记得温州的一个小伙子,某某的一个侄子,他们说是跳海了的。没有走般舟之前,我就跟他提示过,我说你最好不要去盲目地实践这样一个法则,尤其是人的心理比较脆弱、情绪比较浮躁,比较贪着于境界或者贪着于景象的人,那没有很好的基础,不要过分长时间的去行。一天一夜,或者周边有人把持、提醒,还好一些,要不然就会出现麻烦,后来可能是出现一点麻烦了,这麻烦就是换来拿生命做了一次代价一样的,那是个代价、很大的代价。但是回过头来说,我们的生命也是一个梦,也是个阴境,我们这个生命整个过程就是个白日梦啊。要是真正对,我们说这个真如心性的认知透彻了,那我们这个生命意识的这种生生灭灭、生死变化也都是平常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当然我们要爱惜生命,珍惜生命,尤其是人身难得,这是一个大话题。


                那事情发生了,我们就会要审视觉悟它,不要是去重复这种过患,那是最重要的,就是前面的人帮助我们来觉悟了。阴境,就是大家传播的一种夸张的一种东西了。我到一个地方,大概有几十个居士走过般舟,贵阳有一伙走过般舟。有一个居士,老年居士就不太会走路了,就拄一个拐杖说:“我能不能走般舟呢?”那么这个护持般舟的人就给我打了电话说:“有这样一个老菩萨能不能走般舟呢?”我说:“应该行,主要有人护持就好。”后来这个老菩萨就把所谓的般舟,一天一夜的经行就走下来了。因为他心里有一种突破,所以身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突然年轻了,所谓的年轻就是心理障碍没了,拐杖也放下来了,身体就特别好,就特别地激动、兴奋。有一次他们就邀请我去这个寺庙,去开一个座谈会,说这个事情。当时也有这么多居士,还有出家师父,他们就在谈论这个事情。这个老菩萨就抑制不住自己的这种感动,因为身体的变化,他就很感动很感动的,因为有觉受嘛,就说他在走般舟的时间,看到这个阿弥陀佛放光明了,照耀着他,他就很感动,就痛哭流涕,就在这儿用赞佛的这个音声,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在赞佛一样的,很喜悦,身心就感觉到跟这个光明很相应,没有挂碍了,所有的挂碍都丢失了,那一刻他就把那个拐杖给丢了,就感觉到自己有很大的变化。出关以后,的确有很大的变化,他就把这个事情讲出来了。


                10楼2012-11-30 18:41
                回复
                  那个我以前认识几个七十多岁、六十多岁的老人家走般舟,坚持很多年,我都很吃惊的。他们跟我在一起走路,以前我走路,他们骑自行车刚好;现在他们走路,我小跑刚好。不得了,真是他们一年年坚持下来,上山我比不上他们。啊哟,我说你们太厉害了,我说你们真驾祥云了已经,不得了不得了。那走过般舟的人跟普通人在一起走路,他们就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他们走路飘忽飘忽的就到了;那没走过般舟的人呢,哎呀那可真是难受,那可真不一样。这不是夸张它的利益,的确是这样子的,我很有体会的,这个。对,以前我走路也是飘忽飘忽的,常年到处跟人讲来说去的,就走路越来越沉重了。

                  那实践一个法则是十分不可思议的,这个地方。实际阴境是个很普通的小事情,就是大家会夸耀它,尤其是自己认为平时自己没有啥作为,不被人重视,这个人不太被人重视,怎么呢?就拿一点炫耀的东西,吹一点牛什么的。所以说,所有说境界的人都是吹牛的家伙,你见到他就批评他就对了,你吹什么牛啊,对不对?大家都要远离他、批评他、藐视他,他就不吹了。不是,实际就是保护他。这个是个大问题,因为许许多多说境界的人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特别颓废的人、不被人重视的人、事业无所成的人。有的人认为自己这一生从来没被重视过,这一次可有理由了,境界我有,你没有,看你重视我不重视我,结果就造成了很多麻烦。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平等安心,不贡高、不下劣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戒,要守护平等戒的。要不守护去实践,好,我们,很恐怖恐怖的。这个人突然走了一天般舟,一看鼻孔朝天了。哎呀,你说你是不是走般舟了呢?“不是”,为什么了呢?哎呀,这一次可骄傲了。那可不行的,那个一定是个大问题。


                  实际阴境是平常事,就像我们平常看到听到是一样的,没有一点点差别。所以这个喜欢说这一类的人就是失意的人、自卑的人,特别自卑的人会特别说这个东西,你不信你观察就对了。刚才那两位不是,是我让她们说的,对不起,有时候打击面太大了不好。自身找这个人、那个人说,那是很自卑的人,心灵骨子里面自卑。(下面人说:他们说的时候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没有意识到,那是无意识的自卑。本来学佛是很快乐的事情,为什么要自卑呢?对不对?那么斤斤计较过去的事情,过去心不可得,他要得,对不对?得什么?他得一个阴境,装腔作势地说一些无聊的话,对不对?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人说,就“你无意识地自卑,应该受到批评。”(下面人说:这样说别人会接受不了。)接受不了让他……,对不起,那就先忏悔,你先忏悔,你说我先忏悔了,然后再批评他。因为我们看到了,跟我们就有缘嘛,对不对?为什么他要跟你说呢?证明你比他强,对不对?你要批评他。


                  人的心理总需要平衡,很多人行法,他也有内疚感,他就说自己,哎呀,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不给人说的人真了不起啊,不跟人说了不起,很实在。因为真正有境界的跟别人说是很痛苦的事情,真正的境界,真正觉悟的人觉悟的境界要跟别人说出来,就像把你家的所有存款送给别人是一样的。谁愿意送?举举手,我看看,举手,都举手,快!我们去救济那些地震的地方,快举手,啊,没人举了,现在。你真正你觉悟那个境界令你觉悟了你要说给别人,能把你所有的财富送给别人了,你愿意吗?人得到一个觉悟,我以前我这个体会特别深特别深的。我以前也是随便说乱说,受了很多灾难。后来有善知识摄护了就说,你这个可不能说的。我以前我经常遇到一些真言、一些境界,就给别人说,给别人表演表演,好玩。玩一次,病倒一次;玩一次,就出一次大的障碍。当时不知道怎么事情,后来别人说:“你这个人啊,你不珍惜自己的福德因缘。”后来就小心一些了。再有这样的在行法中的一些利益就悄悄地严格保密,最亲的人,要想一想,就像自己好不容易挣了那么一点点十万、二十万的放起来了,悄悄的私房钱,不轻易跟别人说。为啥呢?基本上说出来就丢失了,就直接送人了。送人了不见得有价值,别人很大的财富,不需要你那一点钱,但是你突然穷了。我这个体会十分深。


                  12楼2012-11-30 18:42
                  回复
                    所以说后来很多人走般舟啊、闭关啊,我就劝他们不要说,一定不要说,有好的体验、好的觉悟的这些东西一定悄悄地把那个火气退一退,深埋一些,让它慢慢地发挥作用,让它升值。以前这个玉真不值钱,新玉对不对?刚刚雕琢出来,都是火腥气,你一拿出来50块钱没人要,人家给你扔掉了。但你埋到三千年、五千年,不得了了,那是个古董了,对不对?这一拿出来就放光耀人了,一拍卖——不是拍卖,不能拍卖,再它的价值就不一样了。你已经孕育成熟了,那个感知就不一样了。菩萨们,这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就在这个所谓的阴境上,或者说昏沉上它是同等的一个平白的事情,很没有啥的一个小小的习惯,又是自卑的习惯,一个不能自制的习惯,一个贫瘠惯了突然得到两个小钱,就感到自己富起来了,就把自己出卖了,这样一个不好的习惯。那个昏睡、昏沉没有啥的,我们慢慢地知道我能改变它就行,我能觉悟它就行,一点一点地就改过来了,就认知它了,觉悟它了,它都是很普通的事情。

                    在般舟这个法则中,昏睡与阴境都是很普通的事情,像脚疼、腰疼、饥饿,都是一样的一个小小的问题。所以大家主要是把它放大了,主要是不知道,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主题习惯。所以说我们都把昏沉都看得很重,实际没有啥。一切习气都是不可得的,一切习气都是无常的、都是无我的。它是决定是这样子的。我们这样认知就不会过分地去夸张它,就比较好来调整这样一个事情。(下面有人说:法师我问一个问题。)我的问题还没讲完,讲完了再提,我让提了再提。那么这个阴境也不是啥大不了的事情,但是我们要是平时不提醒,没有人去照顾这些初发心的人,可能就会出现某某侄子这样的事情。


                    我在以前临安的普照寺,我们也修了几个般舟道。他们这个全国各地的居士都去走来走去,北京有一个军医、部队的一个女同志,也是去走来走去,走来走去就从2楼上,乓——就跳下来了。跳下干什么呢?她要找人,她看那个窗户就是个门。她要下去就下去了,也没有啥了不起的事,就是把胳膊给摔伤了。但要是18层怎么办呢?就是没人去照顾了,没人去提醒了,没有人去引导了。要有一个人照顾,我们把这个设置处理得干净,处理得安全就不会出这样的事情。像那个某某侄子那个事情要有人照顾一点都不会出那个事情,那就是大家照顾不住了,没法照顾了就出事情了。某某对不起,我提的这个事情没有啥,你不要悲伤。因为这个事情的确是不得了的事情。我说这是血的教训,这个可不是开玩笑的。那从2楼下来了,后来这个菩萨就去见我了说:“哎呀,师父啊,这从2楼上跳下来没有摔坏,人还很真了不起。”我说:“胳膊都摔坏了,还没摔坏?对不对?”“哎呀,般舟不可思议。”我说:“是般舟不可思议,胳膊都摔断了。”她说的不可思议是没有把她摔死,我说的不可思议是把胳膊摔坏了,对不对?我们俩看的东西不一样。那就是他们2楼那个安全设置处理得不好,她就出现一个幻境,她就下去了。那亏的是2楼,对不对?那是8楼怎么办呢?18楼怎么办呢?对不对?所以说以后我们这个设置问题、照顾问题、学习问题,很多问题很实际的就要面对的。实际阴境没有啥,就是要提醒我们要细致,对这个法要负责任,对行法的人要负责任。那些引导者你不能说推进去,让你去走吧,就结束了,那真结束了,出问题了,谁结束啊?你结束不了了,对不对?


                    13楼2012-11-30 18:43
                    回复
                      我提倡一日一夜是有缘由的,但是很多人就不遵照这个缘由。大家就想我7日7夜,你走7天我走21日,对不对?你走21日,我走49日;49日我走90天; 90天我走120天。有几个菩萨跟我发愿说:“哼!我要走120天。”我说:“干啥?”“某某走90天,我要走120天。他意思说我要战胜他,对不对?从天数上战胜他。我说:“你不用战胜,你已经战胜了。”为什么呢?我说:“你现在活多久了?”他说:“几十岁了。”我说:“你看你,每天都在走般舟,已经战胜他了。”啊,这个是很普遍的一个现象。说的这个阴境,没有什么,就提醒我们要注意对行法人的一个量化的一个安全设置、照顾、引导这样一个实际的一个体系了。要不然举急急忙忙地去做,那就一天一夜还是没太大问题的。但是阴境的人、受伤害的人多是贪大求洋的,多是这样子的。

                      以前温州那个某某,我不知是谁在那儿护法,我跟他们提醒过,我说一定不要贪图走多长时间,一定要细腻的把这一天一夜能体会得细致啊,不要浪费啊,那就很了不起了。但是大家一上来这个心,心里的愿望都十分地强,都想迈进去,出来就是佛。紫磨金身、项光、身光都出来了,这个五眼六通,可以往那儿一站就教化一方去了,这太要求高了,对不对?这要求太高了,不能这样要求自己的。我们要用平常人、平常心去要求自己,那是真正的行法人;做祖师的心、度化众生的心、想放光的心那是很危险的!好,那么对这个阴境、昏睡就这么提示提示,没有啥事情,不要把它当什么了不起,它很平常的事。


                      好,那个菩萨提吧。


                      问:在座各位同修请别见笑,因为我是初学者,有些很多都不太懂,我就想请问法师,大家别见笑,什么叫行般舟?很简单的问题,但是我真的不知道。


                      慈法师:好,某某,你还负责给她找资料,你们先认识一下,这个般舟的资料给她。因为大家这儿大部分都走过般舟,再去讲这就有点……。


                      14楼2012-11-30 18:43
                      回复
                        昏睡怎么办
                        问:法师,阿弥陀佛,这个昏睡的时候还是坚持,还是自然的自己就去昏睡啊?
                        慈法师:它这个有一个边缘的东西,这个师父提的这问题很重要的,它是个边缘的东西的。在我们昏睡到不能抑制的一个边缘地带的时间,过去的善知识提倡休息5分钟,但是自己一定要给自己明确一个指示就是不能休息时间长,5分钟。所以过去有一个拉扣、拉手,或者说一个竹子,套一个绳子一个竹竿。抓住这个竹竿继续走,或者说停一下,但是不能久,5分钟以后马上继续来。要不然你行这一段法则,就又休息过去了,它的效果就不好。要是一停下来就几个小时过去了,这是没有给自己指令,没有给自己作个意。要作个意,好比到一个边缘意识的时候,认为自己这个困啊,已经不能,实在是不能支持了,要是你强支持他就会摔出去,人就会一个筋斗就摔出去的,人就摔出去了。这是边缘意识的时候,就需要休息。以前我闭关,经常是边缘意识,我这个边缘意识危害了我5、6年时间。现在已经没了。以前好比搁那儿坐着,啪摔出去了,经常会的,正走路,啪摔沟里去了。实际不知道,啪突然出现一个空白,摔出去了。那个就是到一个边缘了,边缘需要休息调整一下,这个没问题的,提得很及时。
                        以前我闭关在这个地方,受过几次危害,也可能就是没有太听善知识的那个教法。以前也有人给我指出来,说闭关,一定要小心某些边缘地带。就是以前比较自负,根本不管,说就是死了不过就是一条命,就拼过来,结果就后效果特别不好。这个可以休息休息,到了边缘休息一下,要不然很多人都会在这个边缘上受到一些伤害,色身的伤害。(下面人说:经常有人行着行着啪就摔出去了。)那就是一个边缘,这样可以提醒一下,对,到那个筋疲力尽那个边缘地带休息几分钟,但是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提示。不提示,一觉睡过去天亮了,那是一定的。
                        问:师父,真的要打瞌睡了,洗个脸可不可以?
                        慈法师:可以,洗洗脸,出去通通风,搓搓脸,大喊几声阿弥陀佛都可以。
                        问:跪着休息一下,还是站着?
                        慈法师:站着,不能跪。一跪天亮了,一跪一坐,绝对天亮,那太舒适了。对不对?
                        问:刚才居士讲擦脸,要用温水擦吧?
                        慈法师:对,这个用水夏天没问题。冬天一定不能用凉水!因为那时血液特别热,你要用凉水,手会落下病的。对,一定不能,冬天不能用凉水,在一些高寒。天很热的时间,最好也不要用太凉的水。像我们在鸡足山上绝对不敢用凉水,用凉水这个骨节就会这么大,大骨节病都会出来,那个可要不得的,它这个很厉害。所以需要有人护持就跟这有关系,拿一些稍微温温的水就行了,冬天一定不能。


                        15楼2012-11-30 18:44
                        回复
                          行法的时候停一停可以吗?
                          问:我以前走着走着就停在那里了,这个是什么感知?走着走着,刚开始不知道,后来呢就是有操作性的,也可以,就是说这里可以偷懒,可以定在那里、站在那里很舒服,也不会摔倒,感觉很舒服。
                          慈法师:可以的,这允许。它是这样子,我给大家配合配合(师父在模拟般舟道里经行)。它这个经行我们都知道有起步、有转弯的,对吗?走啊走啊,它主要是转弯的地方,实际就是让你休息的地方,好比说,这样南无阿弥陀佛,走,到这儿很累了,十分累了,就可以缓一下。就像业处的修持说,这样叫什么?这样有个概念的,对,站立,转身转身……,就要有这样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干什么呢?实际是让你休息的。这样他有觉知的休息,这个休息过程呢,人就会不失念。我们疲劳的习惯、失念的习惯就会慢慢的在这个过程中,它退失了,它的作用就会淡化,不是说没有了,会很淡很淡的。慢慢的人就会出现心灵的明相,人就会很少梦,甚至不做梦,转弯的时间。
                          问:有时就是走着走着好像感觉到自己就是无法控制它,几秒钟自己是知道的。
                          慈法师:这是个习惯问题了,这是你偷懒也好,你习惯了,就是我规定自己到一个拐弯的地方,我让那个地方休息一下。规定实际就是个作意,你这个作意特别重要。我们在凡夫地的修持,这个作意对我们来说,是我们可以运用、可以把握、可以调整的这样一个角度。
                          问:行般舟必须要出声地唱吗?
                          慈法师:这个的确不重要,念佛出声、不出声、声音大、声音小这个不是太重要。那你说什么最重要呢?你自己能承受、能把握的那个力、那个环境都特别重要。有些人在居民区,他也想经行经行,他一念佛,别人都报警了,对不对?你扰民,对不对?那***一敲,我是片儿警,你扰民,对不对?你来做个登记,你要干什么?是不是非法,对不对?给你惹麻烦,那里你不能去喊了,那怎么办呢?你就要悄悄的,声音小一些,或者用一些方法去转化。那么我们在寺庙里、在山林中、在道场中,嗓子就大,喊去呗,对吧?那就你可以解放。所以跟环境、身体状态也都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身体、心理跟不上的时间,也可以小小的声音都可以。对,当时为什么要提倡这四声念佛方法呢?它就是这个念佛的声音大小都没问题,很大的声音它也没问题,这个调子也可以,很小也行,南无阿弥陀佛,你没问题的。它没有啥特定,它就很简单,所以这个不是太重要的事情。你说念佛就要用音声佛事,对不对?这个不是个问题。最主要的这个我们这个环境还是在,环境影响很大。其它问题。
                          问:师父,出关以后可不可以马上回家?我想回家养护。
                          慈法师:回家是决定没问题的,主要是我们的自觉性不够。很多人回家就一觉补个够,这个是比较普遍的。或者说,那我劳动、我工作行不行呢?它怕一个啥呢?我们这个一天一夜经行过去以后,有的人还是没问题的,有的人就会意识模糊,就会有困的感觉。要是去做事情,走路都很危险,这个是为了大家的安全,为了大家,有一个人帮助我们,去使我们一日一夜的行法利益相续,完整下来的,尽量还是在我们行法的人周边,有人照顾着好一些。要不提示,往那儿一坐,就睡着了,很快。所以说不是反对大家回家,是怕大家回家的路上被碰着、被撞着、惹麻烦,这是比较容易出现的。因为我们都是学佛的人,毕竟是相互要爱护的。所以这个是很现实、很实际的一个事情。像我们在这里面这是一个,这叫什么?单位,对吗?这是一个宾馆,像我们搞宗教的东西就不合适,这样聊一聊,像学术报告一样,或者说谈论没有啥。但你要是做宗教仪式就会惹麻烦了,别人就报警去,马上就报警,对不对?
                          所以说,哎呀,我们这个学佛还要爱国爱教嘛,你不爱咋办?你不爱你不自找麻烦么?这个是生存的必要的,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学佛的人真是对国家、环境都要知恩报恩嘛。你爱护大的环境,也就是知恩报恩嘛,这很重要。


                          16楼2012-11-30 18:45
                          回复
                            慢慢体会


                            IP属地:广东18楼2013-02-07 23:46
                            回复
                              我提倡一日一夜是有缘由的,但是很多人就不遵照这个缘由。大家就想我7日7夜,你走7天我走21日,对不对?你走21日,我走49日;49日我走90天; 90天我走120天。有几个菩萨跟我发愿说:“哼!我要走120天。”我说:“干啥?”“某某走90天,我要走120天。他意思说我要战胜他,对不对?从天数上战胜他。我说:“你不用战胜,你已经战胜了。”为什么呢?我说:“你现在活多久了?”他说:“几十岁了。”我说:“你看你,每天都在走般舟,已经战胜他了。”啊,这个是很普遍的一个现象。
                              我们本具如来德性,只因无始无明,颠倒执着。
                              就一直活在阴境中。一念清净,偶尔发些光明。若攀缘比较,更加一重障。般舟的目的不在时间的长短。因人而议。
                              师父这个转句说的太好。


                              21楼2013-06-24 20: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