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今生的优良中差吧 关注:58贴子:5,321

【伪学术】偶尔也会胡思乱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语文


1楼2012-12-01 21:23回复
    听课啊评课啊总是会有一些想法,不管对不对,想了总比什么都不想的好。
    原来在其他帖子里提到过
    整理来这里


    2楼2012-12-01 21:24
    回复
      下午照样要去教研。教学评一体化。
      这个模式快两个月了,我真心觉得它不适合常态课。
      整体感知合作探究什么的我还可以接受
      要是教学评最后真要发展成和这学期听的第一次课一样,学生最后真的就没有基础了。
      讲《老王》,把问题丢出来,把评价标准丢出来,老师一节课讲不到十句话,然后对所有学生的发言都做模糊的点评。如果我是学生我肯定很迷茫。而且第二节语言赏析课,让学生自己赏析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一节课讲下来,没有几句话是能体现杨绛语言特色的。一直这样讲,我们要把学生带到哪里?
      2011.11.12


      3楼2012-12-01 21:25
      收起回复
        今天又去听课了
        深入文本又不脱离文本
        讲三峡,文言文淡化翻译什么的,我还是不赞同。初中淡化了高中肿么办,况且考的又很死板。
        老师主要讲“简笔绘众生”。好吧,这是她提出的一种写法。
        这点就讲了半节课,还好学生的素质比较好,跟着都走下来了。
        【作者是如何做到百余字便将三峡景物的神韵生动的表现出来?】
        ①动词和形容词直接修饰或点出事物的特点
        eg:重岩叠嶂
        ②类似事物变换称谓
        可是我觉得文言文大部分是这样的啊有木有
        樯倾楫摧,薄暮暝暝,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除了汉赋这样华丽丽的文章,文言文的特点就是简洁而意蕴丰富。
        要说落在借景抒情,我觉得每篇写景散文的能力点都有借景抒情。
        所以好纠结
        好吧,其实我一直都在讲实词虚词的运用,文言文的语言习惯,通假字倒装什么的。因为这些弄清楚了之后,阅读同等级的文言就会很轻松。感情什么的,看的多了自然就明白了。
        我觉得文言好美,讲出来就木有味道了
        2012.11.13


        4楼2012-12-01 21:26
        收起回复
          还有蜡笔她们学校初中部的一个老师讲的《醉翁亭记》一直都忘了整理出来。
          作为一个展示课,肯定算不上很好,因为课讲的不完整。不过要是作为常态课真心佩服这位老师。
          hj说她去他们学校停课的时候他们就是这样讲的, 这叫做fy模式。
          首先老师的声音很好听【这个是题外话。
          讲文言文。
          每段提出目标,然后从目标出发,学生自学。不会的内容反馈。小组派代表写到黑板上,然后全班一起解决。老师讲评
          翻译课文。
          背诵课文。
          我觉得做的最好的就是目标和评价。目标细化而且有条理。达成度什么的在课堂上可以看出来,虽然不能科学测量,但是老师至少心里是有把握的。
          剩下的就是常规的方法。重点字词的意思,重点语言点。
          翻译课文。重点词语和语言点一定要体现。直译为主。直译不通的采用意译。
          整理文章的思路。
          背诵课文。


          5楼2012-12-01 21:34
          回复
            我每节课都找不到生长点


            6楼2012-12-04 17:30
            回复
              教学最主要的是能力,没有能力,教多少年都是一样。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12-05 12:00
              回复
                我要把它们写成纸质的


                8楼2012-12-05 16:27
                回复
                  【有/没有】
                  娜娜说有天讲完课被评课的时候说听她讲课像看言情剧的感觉。我说是不是你上课的时候说【我们上节课有讲过……】这样的句子。娜娜说好像是吧,因为她在南方呆久了。
                  现代汉语中这种说法好怪异。想想挺好玩
                  √表示常用。×表示不常用。
                  ①我没有听过。√
                  我有听过。×
                  ②我没有吃饭。√
                  我有吃饭。×
                  ③我没有上课。√
                  我有上课。×
                  ④我没有语文书。√
                  我有语文书。√
                  ⑤我没有作业。√
                  我有作业。√
                  ⑥有一天……(描述性。叙述性)√
                  没有一天……(描述性。叙述性)√
                  ——————————————————————————————————
                  所以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①“没有”和“没”这个词和这个字表示否定的时候,后面可以跟动词名词。
                  “有”这个字表肯定的时候后面可以加名词,但是不和动词连用。

                  “有一天”应该是表存在,存在“一天”这样一个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意思相当于“某一天”。但是这种表述基本不用否定。


                  9楼2012-12-16 19:54
                  收起回复
                    这个老师说话好沉稳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3-20 14:53
                    回复
                      说的啥?没听懂,没看懂,同情这般学生,团长改行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03-21 01:07
                      收起回复
                        学案让我很恶心
                        所以我不想看见它们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8楼2013-03-29 21:22
                        回复
                          周四那个实习的小姑娘去听我讲《土地的誓言》
                          听完她说,我觉得你这样讲也挺好的.我自己在X班讲的时候,讲了一节课,都不知道自己讲了什么.
                          我说主要是因为你现在没有带班,等你自己带一个班的时候,你就知道该怎么讲了.
                          我没有按教参讲,因为我没有教参.
                          我想起来我实习的时候讲《雷雨》.备课备了一星期,讲的时候恨不得把所以的都讲给他们听.讲了一节课.
                          讲完之后带我的老师说,刚毕业讲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就是讲的太多忘了学生.
                          现在想想自己当时讲的应该是很烂.
                          原来的我,一直在脑子里想的是,我这节课应该讲什么.
                          现在想的是,文章在讲什么.我的学生应该从这篇文章中学什么.
                          就像我们班的孩子一样,整体目标以外,第一单元文章的重点就是讲动词的运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好《爸爸的花儿落了》,把运用动词的那段讲清楚,让他们内化.
                          《丑小鸭》,从不同人物的语言动作分析人物的形象.
                          我知道他们在教参肯定不是文章重点,我也不知道我这样做符不符合最新的教改.
                          我只知道,我们班的孩子,在这方面的分析很欠缺,这几个文本可以达到这个能力点.
                          所以《土地的誓言》讲的也很简单.
                          语言的美→家乡的美→作者的情感
                          写了什么,写出了什么特点,为什么这么美.所有的语言都包含着情感.
                          最后是语言积累.
                          我没有想那么多,我就想着,我们班孩子学了这篇文章,应该知道关东平原的美,知道"炽痛的爱"是为什么.
                          把很美的句子背下来.
                          原来的我,总是关心我应该怎样把这节课讲完,对比着现在,我应该怎样让学生学到他们该学的,是不是也算是长大了一点点.


                          19楼2013-03-29 21:36
                          回复
                            【成败归因理论】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制的因素的人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归因促使人在从了解自己到认识别人的过程中,建立起明确的自我概念,促进自身的成长。


                            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3-04-28 10:49
                            回复
                              今天去蹭了教研,感触很深。我从毕业开始所接触到的中学语文就是“XXX模式”“教学评一体化”并不是说模式不好,前者可以让新教师快速懂得怎么教,适应教学,但久而广之势必僵化,后者真心不很喜欢,语文无法量化,这是我一直以来认为的。今天是我毕业后第一次听小学语文,而且被深深感染。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可以看出来平时课堂老师认真而用心的引导。课的结构很精巧,层次鲜明过度自然。从字词到复述课文的过渡这一个被很多老师处理的很平且硬的地方,h老师实在是干得漂亮。最好的是生本意识很强。这是我听过的最生本的生本课堂。从一开始h老师说的,这么多老师来是来看大家怎么学习的。再到后来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表现,流畅自然。


                              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4-02-26 15: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