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A (Beings of the extra Terrestrial origin which is Adversary of human race) ——人类敌对外星陆地起源物种

Alternative 2 的成果虽确认、识别并分类了7种BETA,但是由月面和欧亚各个战线采集回来的断片标本推测还有许多未确认物种的存在。这些不同的物种怎样分工合作建立BETA的社会,怎样构筑共生关系时至今日大部分都还没有被解开。
BETA的战术一般就是以庞大的物量压垮对手,然而大战期间虽少但确实有所成长,即相较于步兵优先攻击高机动车辆,比起装甲车更优先攻击坦克;若为无人兵器的话,则依照装载的电脑的性能从高到低依次进行攻击。但是近些年,上述的顺位保持不变,攻击顺序的最高位开始变为有人搭载的兵器并被优先打击。不过(BETA)如何识别载人与否,和为何优先攻击载人兵器现在还不明确。
基于上位存在和武的对话,统计上全宇宙有10的37次方 BETA个体存在(顺便一提,由宇宙密度可推测出全宇宙的行星数量为1022)。这个数字,到底是指所有的BETA数量还是母巢(original hive)中“上位存在”的数量并没有在对话中明确表示,如果指的是上位存在的个数的话,推测实际上BETA的总数将会跃增7~9位数。
计算上BETA个体数除以全宇宙的行星推测数量的话10的37次方÷1022=1015=1000兆
即相当于每一颗行星上存在1000兆的BETA。
用地球的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公里)除以的话就相当于1m2的范围存在2只BETA。
不论是只对上位存在还是BETA总数都是个荒谬的量值。
推测可能:
• 全宇宙的行星数是基于人类的观测而猜测出的数值,BETA可能比这个猜想的范围还要广泛的散播开来;亦或者行星数远远超过人类的猜想。
• BETA的总数仅仅是计算上的,实际上有相当多数量的BETA繁殖失败或者是被驱逐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 现存的BETA之外还有未确认的昆虫尺寸的超小型种的可能性。(编辑者个人意见)
BETA/人类地对外形起源物种
• 已知的8种
o 光线(laser)级
o 重光线(laser)级
o 要击(grappler)级
o 突击(Destroyer)级
o 要塞(Fort)级
o 战车(Tank)级
o 斗士(Warrior)级
o 士兵(Soldier)级
• 樱花作战前后确认种
o 重头脑(Brain)级
o 头脑(Brain)级
o 航母(carrier)级
o 门(gate)级
• 造物主

Alternative 2 的成果虽确认、识别并分类了7种BETA,但是由月面和欧亚各个战线采集回来的断片标本推测还有许多未确认物种的存在。这些不同的物种怎样分工合作建立BETA的社会,怎样构筑共生关系时至今日大部分都还没有被解开。
BETA的战术一般就是以庞大的物量压垮对手,然而大战期间虽少但确实有所成长,即相较于步兵优先攻击高机动车辆,比起装甲车更优先攻击坦克;若为无人兵器的话,则依照装载的电脑的性能从高到低依次进行攻击。但是近些年,上述的顺位保持不变,攻击顺序的最高位开始变为有人搭载的兵器并被优先打击。不过(BETA)如何识别载人与否,和为何优先攻击载人兵器现在还不明确。
基于上位存在和武的对话,统计上全宇宙有10的37次方 BETA个体存在(顺便一提,由宇宙密度可推测出全宇宙的行星数量为1022)。这个数字,到底是指所有的BETA数量还是母巢(original hive)中“上位存在”的数量并没有在对话中明确表示,如果指的是上位存在的个数的话,推测实际上BETA的总数将会跃增7~9位数。
计算上BETA个体数除以全宇宙的行星推测数量的话10的37次方÷1022=1015=1000兆
即相当于每一颗行星上存在1000兆的BETA。
用地球的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公里)除以的话就相当于1m2的范围存在2只BETA。
不论是只对上位存在还是BETA总数都是个荒谬的量值。
推测可能:
• 全宇宙的行星数是基于人类的观测而猜测出的数值,BETA可能比这个猜想的范围还要广泛的散播开来;亦或者行星数远远超过人类的猜想。
• BETA的总数仅仅是计算上的,实际上有相当多数量的BETA繁殖失败或者是被驱逐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 现存的BETA之外还有未确认的昆虫尺寸的超小型种的可能性。(编辑者个人意见)
BETA/人类地对外形起源物种
• 已知的8种
o 光线(laser)级
o 重光线(laser)级
o 要击(grappler)级
o 突击(Destroyer)级
o 要塞(Fort)级
o 战车(Tank)级
o 斗士(Warrior)级
o 士兵(Soldier)级
• 樱花作战前后确认种
o 重头脑(Brain)级
o 头脑(Brain)级
o 航母(carrier)级
o 门(gate)级
• 造物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