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在音乐界一直存在着对“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之间审美价值大小的议论。然而大量推崇“高雅音乐”的言论往往并不是建立在冷静与坚实的理性分析基础上的。不从原理上阐明审美价值判断的依据,就不能令人信服地说明为什么“高雅音乐”比通俗音乐的审美价值高,因而这种价值判断的倾向也就不会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同。
从美学原理上看,审美价值判断是高度主观性的,主体感觉的适宜性是审美价值判断的核心依据,在审美活动中,“青菜罗卜各有所爱”是普遍存在着的客观事实。那么审美价值判断的主观性原理与人们倾向于认为“高雅音乐”的审美价值高于通俗音乐的社会现实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现实生活中急需回答的问题。然而它却一直是一个很少有人问津的音乐美学问题。
一、概念的梳理——“高雅音乐”的所指
“高雅音乐”的概念最初被提出来的时候,乃是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与“通俗音乐”(即“流行音乐”与“轻音乐”的统称)相区分。然而在日常语义的理解中,这个概念的所指,却与使用者的实际所指有差异。
作为与“通俗音乐”相对的音乐类别的概念,通常也有人用“严肃音乐”、“古典音乐”、“经典音乐”来称呼它。但是“高雅”、“严肃”、“古典”、“经典” 这四个概念中的每个概念都不能涵盖人们实际上所指的这个音乐类别的全部作品。因为,在这个音乐类别中,既有“高雅”概念本身所不能包含的粗野、阴郁、邪恶、凶险、刺激、恐怖、滑稽、可笑……也有“严肃”二字本身所没有传达出来的轻松、明快、温柔、甜蜜、清新、秀丽……还包括“古典”、“经典”二词所限定的时间范围之外的优秀的现代与当代音乐作品。
但是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还是用加了引号的“高雅音乐”一词来称谓我们实际所指的音乐类别。
二、审美知觉能力发展的特征及“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的形态差异及二者受众群体差异的原因分析。
首先要指出的是,音乐作品艺术质量的好、坏不是“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之间的本质差异。两类音乐作品审美价值的大小及其恒久性不是二者之间的根本差异。“ 古典音乐”、“严肃音乐”中也有大量的作品是失败的,并且是很快即被遗忘的。用伟大的经典音乐作品与随时涌现的通俗音乐新作品进行审美价值的比较,在学术上是不严谨的。
决定“高雅”与“通俗”的关键是一个音乐心理学的问题——人的审美听知觉能力发展的问题。这是“通俗音乐”之所以“通俗”——易于为大众所接受,而“高雅音乐”之所以“不通俗”——需要具有较高修养的人才能欣赏的根本原因。
1.人类审美知觉能力发展的一般特征。
正如人的肌肉力量与思维能力一样,人的感知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它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在味觉与视觉中均有体现。
从味觉上看,味觉能力不太发达的人比较喜欢味道单纯、明确、甜的食品;反之,能力发达的人则喜欢味道丰富、细腻、不那么甜的食品。这从小孩喜欢喝软饮料,不喜欢喝酒类饮料,而大人则对甜饮料不感兴趣,却对酒类乐此不疲就能够看出来。
从视觉上看,视觉能力不太发达的人喜欢简单、明确、色彩明艳的画面;反之,能力发达的人则喜欢丰富、细腻、微妙的画面。这从商店中儿童用品与成年人用品的颜色差异及年画、农民画与油画、水墨画的欣赏群体差别就能够看出来。
从听觉上看,总体来说,听知觉能力不太发达的人喜欢简单、鲜明、柔和、协和的音响;反之,能力发达的人则相对喜欢复杂、细腻、刺激、紧张的音响。
我们可以把这种差异,概括为听觉材料的听觉适宜性、知觉鲜明性与结构复杂性的不同。这三点正是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在音响形态上的差异。
从听觉适宜性上看,人的感觉对外界刺激有先天的选择倾向性。比如,中等的音高、力度、速度与协和的声音是人类听觉天然能够适应的音响。从人的主观感受上,这样的声音使人产生松弛、自然的体验。
从美学原理上看,审美价值判断是高度主观性的,主体感觉的适宜性是审美价值判断的核心依据,在审美活动中,“青菜罗卜各有所爱”是普遍存在着的客观事实。那么审美价值判断的主观性原理与人们倾向于认为“高雅音乐”的审美价值高于通俗音乐的社会现实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现实生活中急需回答的问题。然而它却一直是一个很少有人问津的音乐美学问题。
一、概念的梳理——“高雅音乐”的所指
“高雅音乐”的概念最初被提出来的时候,乃是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与“通俗音乐”(即“流行音乐”与“轻音乐”的统称)相区分。然而在日常语义的理解中,这个概念的所指,却与使用者的实际所指有差异。
作为与“通俗音乐”相对的音乐类别的概念,通常也有人用“严肃音乐”、“古典音乐”、“经典音乐”来称呼它。但是“高雅”、“严肃”、“古典”、“经典” 这四个概念中的每个概念都不能涵盖人们实际上所指的这个音乐类别的全部作品。因为,在这个音乐类别中,既有“高雅”概念本身所不能包含的粗野、阴郁、邪恶、凶险、刺激、恐怖、滑稽、可笑……也有“严肃”二字本身所没有传达出来的轻松、明快、温柔、甜蜜、清新、秀丽……还包括“古典”、“经典”二词所限定的时间范围之外的优秀的现代与当代音乐作品。
但是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还是用加了引号的“高雅音乐”一词来称谓我们实际所指的音乐类别。
二、审美知觉能力发展的特征及“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的形态差异及二者受众群体差异的原因分析。
首先要指出的是,音乐作品艺术质量的好、坏不是“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之间的本质差异。两类音乐作品审美价值的大小及其恒久性不是二者之间的根本差异。“ 古典音乐”、“严肃音乐”中也有大量的作品是失败的,并且是很快即被遗忘的。用伟大的经典音乐作品与随时涌现的通俗音乐新作品进行审美价值的比较,在学术上是不严谨的。
决定“高雅”与“通俗”的关键是一个音乐心理学的问题——人的审美听知觉能力发展的问题。这是“通俗音乐”之所以“通俗”——易于为大众所接受,而“高雅音乐”之所以“不通俗”——需要具有较高修养的人才能欣赏的根本原因。
1.人类审美知觉能力发展的一般特征。
正如人的肌肉力量与思维能力一样,人的感知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它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在味觉与视觉中均有体现。
从味觉上看,味觉能力不太发达的人比较喜欢味道单纯、明确、甜的食品;反之,能力发达的人则喜欢味道丰富、细腻、不那么甜的食品。这从小孩喜欢喝软饮料,不喜欢喝酒类饮料,而大人则对甜饮料不感兴趣,却对酒类乐此不疲就能够看出来。
从视觉上看,视觉能力不太发达的人喜欢简单、明确、色彩明艳的画面;反之,能力发达的人则喜欢丰富、细腻、微妙的画面。这从商店中儿童用品与成年人用品的颜色差异及年画、农民画与油画、水墨画的欣赏群体差别就能够看出来。
从听觉上看,总体来说,听知觉能力不太发达的人喜欢简单、鲜明、柔和、协和的音响;反之,能力发达的人则相对喜欢复杂、细腻、刺激、紧张的音响。
我们可以把这种差异,概括为听觉材料的听觉适宜性、知觉鲜明性与结构复杂性的不同。这三点正是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在音响形态上的差异。
从听觉适宜性上看,人的感觉对外界刺激有先天的选择倾向性。比如,中等的音高、力度、速度与协和的声音是人类听觉天然能够适应的音响。从人的主观感受上,这样的声音使人产生松弛、自然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