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小人物 大演员
“戏剧就是回故乡”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何冰曾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引用过。上个月底,在天津大剧院《窝头会馆》五场演出结束,《喜剧的忧伤》即将开始的空当,我和他坐在利顺德大饭店老楼的房间里,他再次提到这句话,诚恳的眼神告诉我,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戏剧舞台上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而换回的内心深处最真切的感悟。
在我的记忆中,何冰的形象是模糊的。我一直记得这张面孔,但对照着他的演艺履历,却怎么也想不起是从哪部戏开始注意到这位演员的。但何冰又是清晰的,随意的衣着,普通的短发,亲切的表情和略带戏谑的语调,让他走进人群里就立即消失不见,但又是我们随时在单位里、邻里间碰到的那个最熟悉的人。
何冰开玩笑说,他的这种亲和力,是一种“小丑型人格”。因为绝不能忍受尴尬,所以在与人相处时总是扮演逗人发笑的角色。即便是接受采访,他也说自己希望“既然来了就聊痛快了,不能在这冰着,至少我不能让您今儿别扭了”。他总是为别人着想,既然找到他,就乐于帮记者把活儿干好。对生活、对人和对自己的工作也如是,“总有一个捧着这个饭碗干事儿的心态。”
对何冰来说,这种心态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1987年,何冰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班。这个班是中戏与北京人艺合办的,所以何冰不但上了大学,而且基本解决了工作。1991年毕业后,他顺利进入北京人艺,成为职业话剧演员,但此时幸运之门却似乎对他关闭了。同班的陈小艺、江珊、徐帆、胡军等人逐渐为人熟知,何冰却拿着90多块钱的工资发愁。
从1991年到1995年,何冰始终坐冷板凳、跑龙套。他回忆说,那时他白天当晚上过,一觉睡到下午,起来就奔剧场,跟大伙一通神聊,在台上戳它十几分钟。晚上回屋看电视,拿本小说胡思乱想一宿。但何冰也获得了别人无法获得的便利条件,他可以天天免费看戏,林连昆先生主演《鸟人》,130场,何冰看到痴迷。他也喜欢看书,王朔的京味小说区别于当时北京人艺传统的京味话剧,为何冰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多年后,何冰总结出一条“发光棒原理”,在他看来,人生是一个无法预测的发光棒,它在哪儿亮你不知道,但如果说这辈子你能够有光亮的话,它一定会亮,它有它的节奏,比如秀兰·邓波儿,童年便亮到极点,后来就再也不亮了。所以,命运是公平的。就像这一次北京人艺来天津,从《窝头会馆》到《喜剧的忧伤》,何冰是贯穿两场话剧的主角,他在北京人艺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窝头会馆》演到最后一幕结尾,肖启山的儿子肖鹏达要用枪打苑江淼,混乱中走火击中何冰扮演的苑国钟。枪响后,何冰的台词是“没打着”,说完这句,全场观众仿佛松了一口气,哄笑起来。
但紧跟着,何冰往前走了两步,重重跌倒在台上,现场瞬间安静。随后我们看到的是,这部写实主义的话剧做出了大胆突破,所有演员都在舞台上“定格”,唯有何冰一个人在追光灯下说完了一连串感人至深的独白。这种瞬间从喜剧到悲剧的情绪变幻,给现场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也将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在舞台上,何冰带着我们一起回到故乡,回到了内心的精神家园。
看舞台剧能感同身受
审视和抚慰自己的心灵
记者:《喜剧的忧伤》只有两位演员,很好奇您当时怎么得到这个角色的?
“戏剧就是回故乡”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何冰曾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引用过。上个月底,在天津大剧院《窝头会馆》五场演出结束,《喜剧的忧伤》即将开始的空当,我和他坐在利顺德大饭店老楼的房间里,他再次提到这句话,诚恳的眼神告诉我,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戏剧舞台上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而换回的内心深处最真切的感悟。
在我的记忆中,何冰的形象是模糊的。我一直记得这张面孔,但对照着他的演艺履历,却怎么也想不起是从哪部戏开始注意到这位演员的。但何冰又是清晰的,随意的衣着,普通的短发,亲切的表情和略带戏谑的语调,让他走进人群里就立即消失不见,但又是我们随时在单位里、邻里间碰到的那个最熟悉的人。
何冰开玩笑说,他的这种亲和力,是一种“小丑型人格”。因为绝不能忍受尴尬,所以在与人相处时总是扮演逗人发笑的角色。即便是接受采访,他也说自己希望“既然来了就聊痛快了,不能在这冰着,至少我不能让您今儿别扭了”。他总是为别人着想,既然找到他,就乐于帮记者把活儿干好。对生活、对人和对自己的工作也如是,“总有一个捧着这个饭碗干事儿的心态。”
对何冰来说,这种心态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1987年,何冰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班。这个班是中戏与北京人艺合办的,所以何冰不但上了大学,而且基本解决了工作。1991年毕业后,他顺利进入北京人艺,成为职业话剧演员,但此时幸运之门却似乎对他关闭了。同班的陈小艺、江珊、徐帆、胡军等人逐渐为人熟知,何冰却拿着90多块钱的工资发愁。
从1991年到1995年,何冰始终坐冷板凳、跑龙套。他回忆说,那时他白天当晚上过,一觉睡到下午,起来就奔剧场,跟大伙一通神聊,在台上戳它十几分钟。晚上回屋看电视,拿本小说胡思乱想一宿。但何冰也获得了别人无法获得的便利条件,他可以天天免费看戏,林连昆先生主演《鸟人》,130场,何冰看到痴迷。他也喜欢看书,王朔的京味小说区别于当时北京人艺传统的京味话剧,为何冰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多年后,何冰总结出一条“发光棒原理”,在他看来,人生是一个无法预测的发光棒,它在哪儿亮你不知道,但如果说这辈子你能够有光亮的话,它一定会亮,它有它的节奏,比如秀兰·邓波儿,童年便亮到极点,后来就再也不亮了。所以,命运是公平的。就像这一次北京人艺来天津,从《窝头会馆》到《喜剧的忧伤》,何冰是贯穿两场话剧的主角,他在北京人艺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窝头会馆》演到最后一幕结尾,肖启山的儿子肖鹏达要用枪打苑江淼,混乱中走火击中何冰扮演的苑国钟。枪响后,何冰的台词是“没打着”,说完这句,全场观众仿佛松了一口气,哄笑起来。
但紧跟着,何冰往前走了两步,重重跌倒在台上,现场瞬间安静。随后我们看到的是,这部写实主义的话剧做出了大胆突破,所有演员都在舞台上“定格”,唯有何冰一个人在追光灯下说完了一连串感人至深的独白。这种瞬间从喜剧到悲剧的情绪变幻,给现场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也将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在舞台上,何冰带着我们一起回到故乡,回到了内心的精神家园。
看舞台剧能感同身受
审视和抚慰自己的心灵
记者:《喜剧的忧伤》只有两位演员,很好奇您当时怎么得到这个角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