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东京死在江户吧 关注:38贴子:1,129
  • 5回复贴,共1

【转载】情圣杜甫:冗长黑暗中,李白,你是我唯一的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生在江户


1楼2013-01-05 14:16回复
    这就是网络的力量啊!一直以来,我都不知道这篇文章的原作者,结果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原作者在微博看到了自己的文章被大量分享转发,TA就是咪蒙~!请大家速度前去膜拜吧~~~哈哈! 转载这篇文章原意在于和我的朋友们分享一种视角,之所以没有注明转载,因为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转载而懒得看。 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多分享,也没想到不少评论向这篇文章和它的作者挥舞起道德的大棒。好像真的没必要、不至于吧? 刚才看到《人民日报》关于“杜甫很忙”的评论,觉得还算中肯,特意引用部分片段: 我们的课本、教参形容杜甫总是“忧国忧民”、“现实主义”,哪管他“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性情、“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的怀念、与朋友索要树苗也要赋上一首绝句的浪漫。“忧国忧民”与“现实主义”当然是杜甫突出的特点,但是只对这些特点的反复强调造成了杜甫形象的标签化,让还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观察历史人物的视角变得单一乏味,伤害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甚至刺激了他们的逆反心理。 说白了,孩子们对杜甫的涂鸦,还真不是针对杜甫本人,他们有意见的,是我们这些教育和文化的从业者。谁叫大人们把杜甫们都当成他们说话的工具,压得纸一般单薄? 孩子们嬉笑怒骂,大人们应该如芒在背,知耻而后勇。今年正值杜甫诞辰1300周年,果能如此,杜公有灵,亦当莞尔。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3-01-05 14:16
    回复
      这一次,两人只相处了十几天——多么高质量的十几天啊。杜甫按捺不住激动,把此次甜蜜约会写进诗句,让这段奸情,永垂不朽。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醉眠,翻译成白话文,不就是酒后乱性嘛。你们睡同一张床,我们假装没看见,学习专家好榜样,自欺欺人。你们还盖同一张被子,我们,我们……好吧,既然圆了房,去度个蜜月,也是应该的。不顾世俗眼光,手牵手招摇过市,就差没参加同性恋游行。 其实,你们以寻访范隐士为名,行幽会之实吧。诗的最后,杜甫大胆表白,为了你,我可以放弃功名,与我的深情相比,悠悠沧海算个屁——杜同学啊,吃醋不要这么赤裸裸哦。也是,谁叫李白那个没良心的,说什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他桃花潭水,我悠悠沧海,诗仙哥哥啊,你几何学得有多不好,看不出谁对你更痴情吗? 李白如何回应呢?他写了一首《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饭颗山就是兖州的甑山,李白不直接谈感情,而是借写作这件事来表态。 哎呀,子美弟弟啊,别那么较真嘛,写诗而已,又不是什么人生大事。看看你,成天皱着眉头秀沉重,把自己搞得瘦啦吧唧的,太骨感了——我抱着都没感觉了。 对于情场浪子来说,最讨厌的,就是杜甫这种玩不起的。李白喜欢上一秒你侬我侬,下一秒相忘于江湖,所以忍不住调戏杜甫,放松点,玩玩而已,难道还真让我负责,去荷兰领证结婚? 有史家称《戏赠杜甫》是好事者写的,冒充李白,而郭沫若、郁贤皓等很多专家都指出,这首诗绝对不是伪作。本来嘛,还有谁能如此精准地写出李白那种玩世不恭的调调,又有哪首诗,能在两句话之内,传神地表达李杜之关系呢? 两个人之间,爱得深的那个,就是弱者。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3-01-05 14:17
      回复

        2 兖州石门一别,杜甫回到洛阳,又去了长安;李白不久也离开山东,去了江东。历代绝大多数史家都认同,这是二人的最后一别。 对于李白,杜甫已成过往。 对于杜甫,李白却是整个世界。 杜甫以一字一句,诠释对李白的深情讴歌和刻骨想念。 他做《饮中八仙歌》,假装夸了八个人,可倾心描绘的,却是李白的醉态: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看我家李白多拽,皇帝邀请他,他都不甩。
        他写《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不少专家说,这首诗是杜甫对李白的规劝之作,谬矣。又有人说,这是杜甫为李白画的一生肖像,亦谬矣。诗的主语明明是“我们”,“相顾”啊,没看见么,杜甫是在追忆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光,那样的率性嚣张,那样的痛饮狂歌,都回不去了。 这不是李白的单人照,而是情侣合影。 如果你在乎一个人,看到一草一木,都会拐着弯,想到他。春天,他想念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 前四句,以南北朝文学两大泰斗庾信和鲍照两人最精华之处,来夸李白。李白啊,就是天下第一,卓尔不群。所谓文人相轻, 而一个文人,可以对另一个文人给予至高无上的肯定和歌颂——如此违背常理,如果没拿钱,那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睡过了。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喜欢一个人,就会主观的放大他与旁人的差距。 杜甫不过是真情流露,他忠于自己的感情,忠于自己的判断。 如果说,爱情是一种病,忍不住夸自己的心上人,只是症状之一。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他借景写情。李白依然是那个白衣翩跹美男子,站在杜甫的回忆里,永不老去。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一个“重”字,道尽杜甫的不舍和期盼。什么时候,我们才能饮酒论文,鸳梦重温? 最后两句,简直有些惆怅。 如此渴求与李白重逢,又为何不干脆主动去找他? 杜甫并非没有想过。他写《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铺垫了半天,不过是为了讲最后两句话,“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孔巢父啊,你见到李白,一定帮我问一下,他过得怎么样? 其实,他更想问的是,对方愿意见我吗? 李白也给杜甫回过一次信,“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杜甫在战乱中逃难时,或许都把这封信随身携带着,可是,关于李白的绯闻能少点吗?“李白作《梁园吟》,钓到前宰相孙女”“三陪女微博晒与李白艳照”“谪仙人亲赴会稽,凭吊老相好贺知章”“滞留石门山,李白与元丹丘秘密同居?”……每个新闻标题,都像锋利的刺,准确扎进心脏。 杜甫又有什么资格,冲到宗氏面前,宣布:“宗女士你好,我是你老公的男朋友。” 单恋一个人,就只配幽幽地抱怨:他除了不属于我之外,什么都很好。 冬天,他也想念李白(唉,杜甫啊,你娃就直说吧,一年四季思念马不停蹄):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冬日有怀李白》 前两句,再鲜明不过,身处寂寞书房,想你,是唯一的主题。 如果说,在这些诗句里,杜甫对李白的爱意,还是有些克制的、隐忍的,那么,到了李白的危难时刻,他彻底失去了对情感的自控力。 公元756年,李白参与永王起兵与肃宗争夺皇位的军事行动,被朝廷审判。谋反是顶级罪名,大部分人唯恐避之不及,而与李白分别十一年的杜甫,写出240字的长诗,为李白辩驳。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俨然是李白营销团队的首席顾问,为李白拍了一部个人形象宣传片,以作危机公关。前四句成为千古名句,尤其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促成了李白在诗坛超然的地位。杜甫下这么重磅的定义,就是要告诉世人,李白没有被高估,反而是被低估了!李白本就是超越时代的存在。 “处士祢衡后,诸生原宪贫。稻梁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杜甫用典故来阐释李白的处境,说他下庐山从永王,不是有什么政治野心,仅仅是生活所迫。“苏武元还汉,黄公岂事秦”,就像苏武归汉、夏黄公不事秦始皇一样,李白追随永王,也并非心甘情愿——请不要冤枉我们家李白,他是无辜的! 这就是传说中的患难见奸情。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3-01-05 14:17
        回复

          有人很好奇作者是谁,特别附一段本文作者的自述,供有心人士琢磨: 杜甫实在太逑难写了!看了六本关于他的研究专著,画了图表考证他的诗歌编年,走路都在背他的冷门诗——老子不过是想写点不入流的恶搞文而已啊。结果硬是找不到写的感觉了。我不是自称化高雅为三俗的转换插头么,他妈的失灵了。好在我天才啊,专门复习了韩国猥琐漫画才找到了状态!写杜甫对李白的旷世痴情,腐女多半会看得很high,保守派同学别忙着动怒嘛,权当一种修辞——我想写的,就是一场“无我之境”的单恋。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3-01-05 14:21
          回复
            END
            好虐,请拷出来看〒▽〒


            10楼2013-01-05 14: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