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体吧 关注:86,828贴子:276,893

握笔姿势之三指握笔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喂度娘


IP属地:北京1楼2013-01-13 21:34回复
    中国古老文明的重要特征就是文字的最早出现,而书写的方式有几千年了,它也有自身演变的过程,主要是随家具的变化迫使自身出现了握笔姿势的演变。
    汉代是低坐起居时代,人们作书的执笔方式是“三指斜执笔法”,人们跪坐于席或踏上,往往左手执卷,右手执笔而书,执笔右手没有凭借,手肘、腕均悬空。右手以拇指和食指握住笔管,以中指托住笔管,无名指和小指略向掌心弯曲不起握管作用。这种握笔姿势称为“单苞”执笔法,启功先生称之为“三指握笔法”,和我们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接近。由于手执之卷略向斜上方倾斜,执笔姿势也得向斜上方倾斜,所以后人又称之为“三指斜执笔法”。五代周文矩的《文苑图》执笔学士握笔姿势可见这种方法。
    上一段是中国宋代家具的作者邵晓峰的总结,我后来发现其中可能还有遗漏的部分,就是三指斜握笔法之前,可能还有双指握笔的过程,但留存的历史说明比较少,只在一张古代绘画中看到,但这种握笔姿势肯定也符合握笔演变的进程,所以也不能否定。
    1、送子天王图 纸本水墨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从这张北宋描摹唐代吴道子绘画作品中,我们看到执笔侍臣手握毛笔的姿势,笔管夹于拇指和食指之间,其他三指几乎没用,所以我管它叫双指握笔法,这个跟后来的三指握笔肯定有区别,也就是说到唐代早期时仍然有双指握笔的方法,但主流握笔姿势已经过度到三指了。
    隋唐五代时期,由于高坐家具的出现,起居方式发生了变革,书写姿势也发生了改变,开始出现“双苞五指执笔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握毛笔的姿势,但主流仍然是三指握笔,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宋代,衰落于元代。宋代高坐家具已经比较普及,从清明上河图中我们看到市井家具都已经向高坐发展,而且比较成熟,但执笔方式仍然以三指为主,可见习惯成自然的力量。从唐太宗开始提出双苞五指执笔到元朝仍然有人沿用三指执笔跨度已经超过上千年。
    2、五代周文矩 文苑图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宋 无款 北齐校书图 绢本设色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4、南宋张思恭(传) 猴侍水星神图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5、南宋 周季常 五百罗汉图。应声观音 美国

    


    IP属地:北京2楼2013-01-13 21:3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从以上很多宋代画卷中不难看出三指握笔法在宋代仍然盛行,虽然高坐家具已经出现很久了,但握笔姿势的过度仍然没有结束,一直延续到元代,元张雨画倪瓒的画像里,倪的握笔姿势仍然是三指法。但到了明代,双苞五指握笔就彻底取代了三指法,也就是我们现代握毛笔的姿势。
      虽然保留下的宋画里面三指法盛行,但千万不要以为看到一张古代绘画中人物的握笔姿势是双苞五指法也就是现代握笔姿势就盲目判断其最多到明代,毕竟从唐太宗倡导五指握笔姿势已经很久,即便在宋代,苏轼和黄庭坚在握笔姿势上的论述也是截然不同,前者仍然惯用三指,而后者已经改变传统习惯用现代握笔姿势了。
      6、明 杜堇 侍女图 绢本设色


      7、明 杜堇 题竹图 纸本水墨


      8、明代 陈洪绶 华山西园雅集图 绢本水墨


      9、明代 张路 人物故事图 绢本水墨


      从以上明带画家的绘画中,不难看出此时已经流行双苞五指握笔姿势了,即便是那么崇拜宋画的杜晋,虽然笔下的人物家具甚至服饰都明显带有宋代特征的人,在绘画中仍然把握笔姿势改变成现代握笔姿势,可以这么讲,当你看到一张古代绘画中,人物的握笔姿势是三指斜握的方法,你就要小心了,这张画很可能超过明代了,但如果是双苞五指握笔,则无法判断其为元代以后的作品。我们古人的握笔姿势从二指到三指再到五指跨度几千年,可见一个小小的习惯改变是如此之难啊! 


      IP属地:北京3楼2013-01-13 21:37
      回复
        我们本学期期末考的语文阅读题有一道是关於握笔姿势的演变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01-14 14:03
        收起回复
          这渣像素……看不清的话周末回家拿相机发……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01-15 19:12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1-15 19:15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1-15 19:29
              收起回复
                赞一个
                『Zidena.吾.所.R』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4-05-04 21:4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中国古代握笔姿势的演变
                  中国古老文明的重要特征就是文字的出现,而它的书写方式也有几千年了。它演变的过程,主要是随着家具的变化而迫使自身出现了握笔姿势的演变。
                  汉代是低坐起居时代,人们跪坐于席上或榻上,往往左手执卷,右手执笔而书,执笔右手没有凭借,手肘、腕均悬空。右手以拇指和食指握住笔管,以中指托住笔管,无名指和小指略向掌心弯曲不起握管作用。这种握笔姿势称为“单苞执笔法”,启功先生称之为“三指握笔法”,和我们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接近。由于手执之卷略向斜上方倾斜,执笔姿势也得向斜上方倾斜,所以后人又称之为“三指斜握笔法”。
                  “三指斜握笔法”之前,可能还有双指握笔的过程,但留存的历史说明比较少,只在一张北宋描摹唐代吴道子绘画作品中看到,但这种握笔姿势应该也符合握笔演变的进程,所以也不能否定。从这张绘画作品中,我们看到执笔侍臣手握毛笔的姿势,笔管夹于拇指和食指之间,其他三指几乎没用,所以我管它叫“双指握笔法”,这个跟后来的三指握笔肯定有区别,也就是说到唐代早期时仍然有双指握笔的方法,但主流握笔姿势已经过渡到三指了。
                  隋唐五代时期,由于高坐家具的出现,起居方式发生了变革,书写姿势也发生了改变,开始出现“双苞五指握笔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握毛笔的姿势,但主流仍然是三指握笔。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宋代,衰落于元代。宋代高坐家具已经比较普及,从清明上河图中我们看到市井家具都已经向高坐发展,而且比较成熟,但执笔方式仍然以三指为主,可见习惯成自然的力量。从唐太宗开始提出“双苞五指握笔”到元朝,仍然有人沿用“三指握笔”,跨度已经超过上千年。但到了明代,“双苞五指握笔”就彻底取代了“三指法”。
                  虽然保留下的宋画里面“三指法”盛行,但千万不要以为看到一张古代绘画中人物的握笔姿势是“双苞五指法”,就盲目判断其最多到明代,毕竟从唐太宗倡导五指握笔姿势已经很久。即便在宋代,苏轼和黄庭坚在握笔姿势上的论述也是截然不同,前者仍然惯用三指,而后者已经改变传统习惯用现代握毛笔姿势了。
                  所以,当你看到一张古代绘画中,人物的握笔姿势是三指斜握的方法,你就要小心了,这张画很可能超过了明代。但如果是双苞五指握笔,则无法判定其为元代以后的作品。我们古人的握笔姿势从二指到三指再到五指,其间跨越了几千年,可见改变一个小小的习惯是多么难啊!
                  原文找到了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4-05-05 12:45
                  收起回复
                    码住!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9-07 07:3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9-07 08:13
                      回复
                        好贴


                        13楼2014-12-27 23:59
                        回复
                          有道理啊,握笔姿势与坐具的发展有关,我站立悬腕写用单苞执笔,非常方便,写起来简直停不住,而坐在书桌前写,单苞就不行了,必须用双苞执笔写的才更舒服。


                          14楼2015-08-25 22:35
                          回复
                            ,其实怎么握不要紧,重点看字写得怎么样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6-01-12 03: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