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第八章 防御(续)
持久防御中应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87. 特殊情况
在机械化战争中出现持久防御,初想似乎是一件荒谬绝论的事情,但是,正如我在前面几讲中谈到的,机动作战势必导致阵地战,甚至可能导致1914年-1917年那样的阵地战,所不同的是:那时是以堑壕控制堑壕,在机械化战争中则是以筑垒地带控制筑垒地带。机动的余地可能较大,但只是在各筑垒地带之内实施,筑垒地带以外的地区均应象上次世界大战那样,基本上要全面防守,以免遭敌人的地面攻击。
人们可能认为,这样的全面防御耗费太大,而耗费过大确实可能使一个国家不敢在平时进行这样全面设防。但是,目前的设防并不会有象上次世界大战设防那样大的耗费,因为那时实行的是绵亘不断的防御体系,需要成千门火炮,成万挺机枪和几十万步兵设防。
但是,如果目前也这样处处设防,可以肯定,其巨额耗费使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维持一支庞大的、具有实战能力的机械化部队。
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多少有些奇怪的现象,即坦克本质上是进攻性武器,而它首先使人们想到的是防御的思想,正是这种思想导致人们精心构筑防御地域,并且由于经费问题,进攻武器的数量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到进攻的思想。
在未来战争中,持久防御可能性增大的另一个原因是,汽油发动机再次对战术产生影响,这不是指坦克而是指摩托车辆而言。正如我已谈到的,在未来战争中,很可能会大规模地使用摩托化游击分队,因为他们调集方便。我也曾指出过,这些摩托化游击分队基本上属于防御性质的部队,尽管他们在本土作战时,根本不用担心当地的居民条件,但是,一旦他们进入敌国,这种安全感就会消失,它们越是深入敌国领土,对机械化部队的保护能力就越弱,相反,还需要机械化部队保护它们。这样,它们就可能成为包袱而不是辅助力量。
一旦发生上述情况或摩托化游击分队必须撤出战斗,机械化部队就只能自卫——也就是说要设法自己保护自己。如果这些部队只有几千辆机动车辆,自卫问题尚不难解决。但是它们不可能只有几千辆,为了避开敌人游击队的破坏,更重要的是防止通信联络地区遭到攻击后可能引起的联络中断,就不得不减少活动,甚至可能被迫停止任何行动,停止行动就是处于静止状态,在战争中静止的时间长,势必导致持久防御。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为摩托化游击分队提供保护性基地,这样,当它们随同机械化部队一起前进时,就能在后方找到即使不是友好的,但也是安全而不是敌对的基地。事实上,要打赢一场机械化战争,摩托化和机械化战斗部队都必须在后方拥有补给基地,它也是战略基地,因为没有相应的维修和后送勤务就没有战略,这又向我们提出了占领部队的问题。
我常提到的战术基地,是为了一场战斗而临时设置的基地,而战略基地则是为了胜利——一系列战斗的最终结局而设置的永备基地。这种战略基地的一侧与双方边界相接,另一侧则部署作战部队,它们在摩托化和机械化部队的保护下前进,并在占领地维持治安。这样,就能逐步缩小敌人的战略区,直至彻底歼灭敌人。
由此可见,在机械化战争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战术问题。第一,机械化和摩托化部队要不停顿地运动,直至占领敌国的领土;第二,要使机械化部队确保持久防御,以免敌方攻占己方占领的地区。简言之,整个问题是一个运动和驻守、占领或反占领的问题。充分认识了这一点,就会理解反坦克防御对于所有大陆国家总参谋部来说,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问题。此外,当这些国家的参谋部对其国境地区得到坦克的有效防护感到满意时,他们会发现,这样的国境地区也为对敌空中攻击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这个问题是机械化战争的根本问题,即如何从有防护的固定基地不断实施进攻性机动。
88. 持久防御的组织
纵观历史,毫无疑问,进攻作战(指依靠野战的机动作战)比防御作战的消耗和破坏要小得多,在上次世界大战中,正是由于守方的武器比攻方强,战争给胜利者和失败者都带来几乎同样巨大的损失。如果攻方的武器比守方强,那么战争在几周内就会结束,其消耗和破坏程度也会相应减少。
I
持久防御中应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87. 特殊情况
在机械化战争中出现持久防御,初想似乎是一件荒谬绝论的事情,但是,正如我在前面几讲中谈到的,机动作战势必导致阵地战,甚至可能导致1914年-1917年那样的阵地战,所不同的是:那时是以堑壕控制堑壕,在机械化战争中则是以筑垒地带控制筑垒地带。机动的余地可能较大,但只是在各筑垒地带之内实施,筑垒地带以外的地区均应象上次世界大战那样,基本上要全面防守,以免遭敌人的地面攻击。
人们可能认为,这样的全面防御耗费太大,而耗费过大确实可能使一个国家不敢在平时进行这样全面设防。但是,目前的设防并不会有象上次世界大战设防那样大的耗费,因为那时实行的是绵亘不断的防御体系,需要成千门火炮,成万挺机枪和几十万步兵设防。
但是,如果目前也这样处处设防,可以肯定,其巨额耗费使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维持一支庞大的、具有实战能力的机械化部队。
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多少有些奇怪的现象,即坦克本质上是进攻性武器,而它首先使人们想到的是防御的思想,正是这种思想导致人们精心构筑防御地域,并且由于经费问题,进攻武器的数量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到进攻的思想。
在未来战争中,持久防御可能性增大的另一个原因是,汽油发动机再次对战术产生影响,这不是指坦克而是指摩托车辆而言。正如我已谈到的,在未来战争中,很可能会大规模地使用摩托化游击分队,因为他们调集方便。我也曾指出过,这些摩托化游击分队基本上属于防御性质的部队,尽管他们在本土作战时,根本不用担心当地的居民条件,但是,一旦他们进入敌国,这种安全感就会消失,它们越是深入敌国领土,对机械化部队的保护能力就越弱,相反,还需要机械化部队保护它们。这样,它们就可能成为包袱而不是辅助力量。
一旦发生上述情况或摩托化游击分队必须撤出战斗,机械化部队就只能自卫——也就是说要设法自己保护自己。如果这些部队只有几千辆机动车辆,自卫问题尚不难解决。但是它们不可能只有几千辆,为了避开敌人游击队的破坏,更重要的是防止通信联络地区遭到攻击后可能引起的联络中断,就不得不减少活动,甚至可能被迫停止任何行动,停止行动就是处于静止状态,在战争中静止的时间长,势必导致持久防御。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为摩托化游击分队提供保护性基地,这样,当它们随同机械化部队一起前进时,就能在后方找到即使不是友好的,但也是安全而不是敌对的基地。事实上,要打赢一场机械化战争,摩托化和机械化战斗部队都必须在后方拥有补给基地,它也是战略基地,因为没有相应的维修和后送勤务就没有战略,这又向我们提出了占领部队的问题。
我常提到的战术基地,是为了一场战斗而临时设置的基地,而战略基地则是为了胜利——一系列战斗的最终结局而设置的永备基地。这种战略基地的一侧与双方边界相接,另一侧则部署作战部队,它们在摩托化和机械化部队的保护下前进,并在占领地维持治安。这样,就能逐步缩小敌人的战略区,直至彻底歼灭敌人。
由此可见,在机械化战争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战术问题。第一,机械化和摩托化部队要不停顿地运动,直至占领敌国的领土;第二,要使机械化部队确保持久防御,以免敌方攻占己方占领的地区。简言之,整个问题是一个运动和驻守、占领或反占领的问题。充分认识了这一点,就会理解反坦克防御对于所有大陆国家总参谋部来说,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问题。此外,当这些国家的参谋部对其国境地区得到坦克的有效防护感到满意时,他们会发现,这样的国境地区也为对敌空中攻击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这个问题是机械化战争的根本问题,即如何从有防护的固定基地不断实施进攻性机动。
88. 持久防御的组织
纵观历史,毫无疑问,进攻作战(指依靠野战的机动作战)比防御作战的消耗和破坏要小得多,在上次世界大战中,正是由于守方的武器比攻方强,战争给胜利者和失败者都带来几乎同样巨大的损失。如果攻方的武器比守方强,那么战争在几周内就会结束,其消耗和破坏程度也会相应减少。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