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用鲁迅的作品来概括大学四年,大一时“彷徨”、大二时“呐喊”、大三时“伤逝”、大四时“朝花夕拾”。转眼间,大学三年时光正在慢慢逝去,每个期末我都会回过头来看看,记下一些文字,写下无数感悟,幻想着是对明天自己的鞭策。现在细细想来,这些生活恰恰深刻的验证了“大学四部曲”。
大一的“彷徨”
我背起行囊走出家门的时候,是义无返顾的,是激情满怀装。满心只是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的好奇与向往。回头,望见我亲爱的家人看着我。我好像已经走得很远了,看不清他们的脸,只是内心狠狠地抽搐了一下,疼得泪都快掉下来了,深吸一口气,我继续前行了。
到了这座城市的这所大学时,我突然变得惘然而不知所措了,这才知道,我不是出去闯什么世界,惟一的心得就是走了那么远的路,坐了那么久的火车。外界对我,仍是陌生而难以触及的,我像一包真空食品,从一个地方打上包装,径直来到另一个地方,内部并无任何改变,然后被打开封口,从此就吸这丁点大地方的空气,做那丁点大的蚂蚁人。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心中那点冒险的激情也就荡然无存,我冷漠地扫视寝室属于我的空间,发现我蜷伏起来也就只需一个和放桶、放被差不多大的地方,和着一楼缺少阳光呻吟,我觉得突然有被束缚起来,像只待宰的羊,而没人救我,我亲爱的人啊,为什么都离我那么远?一股冷流从脚心蹿至头顶,我颓唐至极。
梦醒来时是黄昏,这座城市的黄昏与我走出的那座没什么不同,连同晚霞的颜色,连同落日的懒散。我就此意识到梦与现实永远不是能被拷贝的孪生兄弟。我于是一面叹息一面布置好十几平方米小屋属于我的那四分之一。
从此,我开始了艰难的自我学习和生活,小心翼翼地去观察周围的一切,一颗心敏感而多虑,把一切感慨记进日记;对于未知的生活诚惶诚恐地期待着……
大二的“呐喊”
读到大二才发现自己的适应力原来很强,这时便很深刻地理解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物种进化观点。
对于周围的一切熟悉了以后,便很漠然地置之一边,不再去感慨生活怎么怎么无奈和单调,整个人像刚刚休眠醒来的虫子一样蠢蠢欲动起来。当对待学校的某些制度不满时,便大义凛然地“逃课”,对学校产生失望感,结果则很不幸地得“被挂科”,只好乖乖地偃旗息鼓,心里却依旧在筹划一个堪比本·拉登影响世界的行动。
大二时,摆脱了“新鲜人”的拘谨与不安,拍着“新鲜人”的肩膀,俨然大哥大姐的模样,把自己的经验与教训毫无保留地传播,看着小学弟小学妹必恭必敬、凝神屏息地把头点得像淘米时,心里升起油然的自豪,和朋友在一起时,总是说:“大一那群小孩子怎样怎样……”全然忘记了自己当初的模样,很自豪地抒情说:“大一太小,大四太老,大三学会了世故,大二刚好,有纯情又有激情。”
的确,大二是忙碌又快活的,不必去想以后日子怎么过,只想眼前与现在。虽然也曾为外语过级考试伤过脑筋,为着计算机二级装纯去了自习室,但那只是一瞬间,一小段时间,大部分日子里,我们毫无顾忌地尽情挥洒青春。
大三的“伤逝”
又是,突然间明白自己已走过大学生涯的二分之一,忍不住生出几分感伤,总想把日子过得怀旧一些,却发现真的是“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每晚熄灯,聊着从前种种事情,大一时候的“彷徨”,大二时的“呐喊”,仿佛永远不会厌倦,总觉得那些往事就像昨天,然而一晃已经是大三的老生,学校不再严令我们上早自习。望着一二年级一脸兴致勃勃瞅这儿干那儿的热情劲儿,却摇摇头对自己说:“该干点正经的了。”是的,新鲜的东西一二年级已经尝试过了,如花的笑脸之后,掩饰不住的空虚是什么呢?
大一的“彷徨”
我背起行囊走出家门的时候,是义无返顾的,是激情满怀装。满心只是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的好奇与向往。回头,望见我亲爱的家人看着我。我好像已经走得很远了,看不清他们的脸,只是内心狠狠地抽搐了一下,疼得泪都快掉下来了,深吸一口气,我继续前行了。
到了这座城市的这所大学时,我突然变得惘然而不知所措了,这才知道,我不是出去闯什么世界,惟一的心得就是走了那么远的路,坐了那么久的火车。外界对我,仍是陌生而难以触及的,我像一包真空食品,从一个地方打上包装,径直来到另一个地方,内部并无任何改变,然后被打开封口,从此就吸这丁点大地方的空气,做那丁点大的蚂蚁人。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心中那点冒险的激情也就荡然无存,我冷漠地扫视寝室属于我的空间,发现我蜷伏起来也就只需一个和放桶、放被差不多大的地方,和着一楼缺少阳光呻吟,我觉得突然有被束缚起来,像只待宰的羊,而没人救我,我亲爱的人啊,为什么都离我那么远?一股冷流从脚心蹿至头顶,我颓唐至极。
梦醒来时是黄昏,这座城市的黄昏与我走出的那座没什么不同,连同晚霞的颜色,连同落日的懒散。我就此意识到梦与现实永远不是能被拷贝的孪生兄弟。我于是一面叹息一面布置好十几平方米小屋属于我的那四分之一。
从此,我开始了艰难的自我学习和生活,小心翼翼地去观察周围的一切,一颗心敏感而多虑,把一切感慨记进日记;对于未知的生活诚惶诚恐地期待着……
大二的“呐喊”
读到大二才发现自己的适应力原来很强,这时便很深刻地理解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物种进化观点。
对于周围的一切熟悉了以后,便很漠然地置之一边,不再去感慨生活怎么怎么无奈和单调,整个人像刚刚休眠醒来的虫子一样蠢蠢欲动起来。当对待学校的某些制度不满时,便大义凛然地“逃课”,对学校产生失望感,结果则很不幸地得“被挂科”,只好乖乖地偃旗息鼓,心里却依旧在筹划一个堪比本·拉登影响世界的行动。
大二时,摆脱了“新鲜人”的拘谨与不安,拍着“新鲜人”的肩膀,俨然大哥大姐的模样,把自己的经验与教训毫无保留地传播,看着小学弟小学妹必恭必敬、凝神屏息地把头点得像淘米时,心里升起油然的自豪,和朋友在一起时,总是说:“大一那群小孩子怎样怎样……”全然忘记了自己当初的模样,很自豪地抒情说:“大一太小,大四太老,大三学会了世故,大二刚好,有纯情又有激情。”
的确,大二是忙碌又快活的,不必去想以后日子怎么过,只想眼前与现在。虽然也曾为外语过级考试伤过脑筋,为着计算机二级装纯去了自习室,但那只是一瞬间,一小段时间,大部分日子里,我们毫无顾忌地尽情挥洒青春。
大三的“伤逝”
又是,突然间明白自己已走过大学生涯的二分之一,忍不住生出几分感伤,总想把日子过得怀旧一些,却发现真的是“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每晚熄灯,聊着从前种种事情,大一时候的“彷徨”,大二时的“呐喊”,仿佛永远不会厌倦,总觉得那些往事就像昨天,然而一晃已经是大三的老生,学校不再严令我们上早自习。望着一二年级一脸兴致勃勃瞅这儿干那儿的热情劲儿,却摇摇头对自己说:“该干点正经的了。”是的,新鲜的东西一二年级已经尝试过了,如花的笑脸之后,掩饰不住的空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