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兰陵王入阵曲》
兰陵王高肃,字长恭(又称:高长恭),一名孝瓘,是北齐末期文武双全的名将。他短暂的一生,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屡建战功,为时人称之。因英勇善战,战功卓著, 先后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大将军、大司马、尚书令等职。因貌柔美,为阵前震慑敌人,做凶恶面具戴之,战无不胜。
《兰陵王入阵曲》是歌颂高肃英勇善战的一支舞曲,它产生于河清三年(公元564年)。当时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围困, 齐武成帝急诏各路大军去解洛阳之围,在三军突破周军围城打援的第一道防线后,高肃亲率五百名精骑, 乘胜冲入周军重围,直抵金墉城下。守城齐兵,军心大振,内外夹攻,溃重围、败周军,解了洛阳之围。为歌颂兰陵王,将士们集体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北齐书》卷十一列传三中记载:“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芒山之战,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此曲悲壮浑厚,古朴悠扬,在民间流传很快,隋朝时期,被正式列入宫廷舞曲。随着中日文化交流和佛教东传,唐朝将此曲传入日本。公元749年,奈良王朝女皇高野姬天皇诏令舞蹈名家尾张滨主在宫中表演后,此舞在日本民间流传更广了。 日本古代五月五日赛马节会、七月七日的相扑节会、射箭大赛等庆祝胜利时, 都要反复演奏此曲。就连宫中的重大活动和宴会,甚至天皇即位,也要演奏这个曲子。直到现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举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乐舞表演时,《兰陵王入阵曲》仍作为第一个节目表演独舞。日本古典《舞乐》一书, 封面和第一章都是《兰陵王入阵曲》。
在我国,早在中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定其“非正声”,下诏禁演,以后渐渐国内失传。后渐渐褪去武曲本色,演变为“软舞”。南宋时期又演变为乐府曲牌名,称之《兰陵王慢》,有越调和大石调之分。用越调演唱时,分三段,二十四拍,毛开在《樵隐笔录》里说“至末段,声犹激越”,还有“遗声”可寻。而大石调演唱的《兰陵王慢》,则分前后段,十六拍。按王灼《碧鸡漫志》说法,已经“殊非旧曲”了。以后,该曲在我国渐渐失传。幸运的是,唐时传入日本的《兰陵王入阵曲》保留了几份真实面貌。日本古代五月五日赛马节会、七月七日的相扑节会、射箭大赛等庆祝胜利时,都要反复演奏此曲。直到现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举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乐舞表演时,《兰陵王入阵曲》仍作为第一个独舞表演节目。日本人将其视为正统的雅乐,格外珍视,对其保留和传承有着一套十分严格的“袭名”与“秘传”制度,使得我们有幸在千年之后,还能欣赏到原汁原味、壮怀激烈的兰陵舞曲。
1986年,河北磁县文物人员通过日本专家找回此曲。1992年9月6日,也就是该曲问世后的1428年,在邯郸市文管人员马忠理组织下,日本奈良大学教授笠置侃一等人率领的雅乐团在磁县兰陵王墓前供奉演出了此曲,《兰陵王入阵曲》从此又得以回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