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吧 关注:3,070贴子:32,625
  • 12回复贴,共1

(二十二) 赵氏家族,永不凋谢的玫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战国最后十几年,赵国的综合国力已经不能与秦国相提并论,以至于最后几次赵秦大战,赵国屡屡获胜却越打越弱,秦国屡战屡败却越打越强。这是双方国力的体现,赵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赵国很受伤,秦国却恢复的很快。
赵氏家族,慷慨激昂,纵然他们也会犯错,即使战国后期赵国国力不如秦国,但是在邯郸人的心目当中,赵氏家族就是永不凋谢的玫瑰!
赵国的末代国君赵迁,在其八年的国君生涯中,背负了一身的黑锅,然而了解他的人却并不多。
赵王迁的往事,可以从秦始皇开始说起。
历史上的秦始皇,毫无疑问是一代雄主,然而在他成为雄主的道路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成为了垫脚石。
公元前240年,少年秦始皇头上还有三座大山:文信侯吕不韦、长信侯嫪毐和长安君成蟜。
公元前239年,秦始皇、吕不韦和嫪毐联手攻灭长安君成蟜。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和吕不韦联手剿灭嫪毐。
公元前237年,吕不韦被秦始皇免职打发回封地,叱咤天下风云十几年的吕不韦,竟然没有做任何反抗。
秦始皇在对付国内竞争对手时,表现出来的这种骇人听闻的能力,绝对是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内战内行。不知道秦始皇对东方六国又会如何,会不会外战外行呢?
公元前237年,当吕不韦被免去相国职位,秦始皇大权独揽的时候,赵国老将军庞暖,正在统领赵军攻打燕国。
就在一年前,赵悼襄王曾亲自到过秦国,以稳住秦国在赵国攻燕时不出兵干涉。那时候吕不韦和嫪毐都在,赵悼襄王按常理推测,秦国至少还有好几年窝里斗,应该无暇东顾。
事与愿违,赵悼襄王是按常理推测的,但秦始皇却不是一般人,秦国的局势注定不会按常规发展。只过了一年多,秦始皇先后解决了两大腹心之患。
秦始皇解决了内部矛盾,赵国就危险了,因为秦始皇趁赵国为数不多的军队在攻打燕国,以雷霆之势发动了攻赵的战争。
秦国一动兵,秦始皇培养出来的三员大将也浮出了水面,他们是王翦、桓齮、杨端和。
当老将军庞暖攻下燕国的勺梁,王翦领一路秦军,也同时攻取占了赵国的阏与、橑阳(今山西左权)。
燕国的勺梁,其实已经是赵国的国中之城,由于燕国将下都武阳等城池割给了赵国,赵国又攻占了一些燕国城池,这勺梁其实就是燕国在赵国的飞地。而赵国西边的阏与、橑阳,都是军事重镇,赵军此战得不偿失。
当老将军庞暖攻下燕国河间的狸(或作厘,今河北任丘东北),桓齮、杨端和领第二路秦军,攻占了赵国河间的六个城。
同样是在河间地,赵国六换一,很不划算。
当庞暖攻下燕国河间的阳城(今河北保定西南)的时候,桓齮却并没有继续攻打河间,而是南下到赵国南部,攻占了邺(今河北磁县南邺镇)、安阳(今河南安阳西南)两城。
邺城,就是西门豹治邺的城市,这里可是邯郸以南的大城市,几百年后袁绍和曹操都把这里定位都城。邺城不但是大城,而且民富人众,肥肉一块。
而安阳,是邺城附近的又一座大城(曹操墓就在这里),而且距离邯郸很近。
秦军打到邺城和安阳,赵军就不得不考虑邯郸的安危了,绝对不能再进攻燕国。
于是老将军庞暖收兵回邯郸,此时赵国保证都城的安全,才是当务之急。
赵国都城是保住了,但只重压之下,不到而立之年赵悼襄王病倒了,这一场大病,一直持续到第二年。
公元前236年,不到而立之年的赵悼襄王,英年早逝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赵悼襄王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候离开,因为此时离赵国灭亡只有八年了。后面的八年,赵国这朵缤纷的玫瑰逐渐凋零,国势将逐渐日落西山。
赵悼襄王曾经立有一个太子赵嘉,但是在他临死之前,废了这个太子,立当时还是少儿的赵迁为太子。
回首赵悼襄王的一生短短二十多年,其中他即位后的十年,面临秦国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纵然如此,他依然任用李牧、庞暖从燕国手中夺取大片土地;他用老将庞暖合纵抗秦,最终击溃秦军主将蒙骜,间接导致吕不韦失势;他还策反了秦国宗室长安君成蟜。


1楼2013-03-30 12:15回复
    由于赵国在一年前把十万常备军损失得一干二净,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某位将领能拯救赵国了,赵国不但需要名将,还需要军队!
    赵国的军队,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常备军,二是各地守军。
    常备军自长平之战损失四十五万之后,又不断从各地守军抽调人手,但是随着战争不断进行,常备军越打越少。
    将军扈辄统领的那支十万赵军,就是赵国常备军的全部力量。
    此时赵国要抵御秦军,就不得不命其他地方的守军来勤王。
    而各地的守军,以北边代郡将军李牧的守军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
    春平君几乎是没有选择,立即以赵王迁的名义,令李牧回援南线战场。
    将军李牧,先前低调了近二十年,然后大破匈奴,至此时,他又沉默了十余年。
    将军李牧,为将三十几年,此时也已经是老将了,他对付匈奴有办法,对付秦军怎么样呢?
    比较一下桓齮和李牧,不难看出李牧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桓齮,主要的战绩来自对付赵国,他先后攻克过赵国东北河间、南部和中部多处城池,还有过全歼赵国常备军十万的记录。
    在秦始皇的三大将军王翦、桓齮、杨端和中,桓齮的战功比王翦更辉煌,刚出道时三大将军的座次是王翦、桓齮、杨端和,如今随着各自战绩的不同,已经悄然变化为桓齮、王翦、杨端和。(王翦的赫赫战功,是桓齮兵败后才有的)
    桓齮,俨然就是秦始皇帐下头号猛将!
    李牧,在代地为将三十多年,赵国一直将李牧作为一个边地镇守的将军来使用。纵然李牧曾经大破匈奴,也有过攻占燕国城池的记录,可这些战绩都是他统领北方守军所创造的,此前李牧从未统领过赵国的中央军(常备军)作战。
    赵国名将辈出,李牧生涯初期有廉颇、乐乘,后来又有庞暖,李牧就被定位在边地将军这样一个位置,竟然达到三十多年。
    总之,这是一次秦国头号大将,与赵国边地将军的一次较量。
    赵秦两军,在肥累相遇,李牧令赵军列营,建造壁垒,坚守不战。李牧还大玩防御匈奴的那些招数:每日杀几头牛犒劳军士,训练骑射,就是不出战。
    李牧大破匈奴之前,近二十年时间都是这个坚守不出的战术,桓齮眉头紧皱,对部下道:“昔日廉颇以坚壁拒王齮,今日李牧亦用此计,若我不变,则难破赵军。”
    桓齮的意思是,先不说李牧对付匈奴坚守了近二十年才出战,即便是廉颇在长平抵抗王齮,也防了整整三年,直到赵国换将才改变防御对策,若自己不主动改变战术,就被李牧拖在这里了。
    桓齮作为秦始皇帐下立功做多的大将,当然不愿意把自己拖住在这里,让王翦、杨端和等人在其他战线上抢了战功。
    于是,桓齮分兵一半,向南攻打甘泉城。
    桓齮的意图是,你不动我就向南,一座一座城池攻战,直到打到邯郸。
    这时候每天吃牛肉的李牧部将们坐不住了,纷纷进谏李牧,请求出战去救援甘泉。
    李牧抖抖白黑相间的长胡须道:“秦军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也,兵家所忌。不如攻其营。秦军攻甘泉,其营必虚,又见我坚壁已久,不为战备。若袭破其营,则桓齮之气夺矣!”
    部将们恍然大悟,听令于李牧,起大军攻打桓齮留在肥累的大营。
    桓齮其实做好了赵军攻打营垒的准备,因此留了一半的兵力,可是桓齮没有料到,赵军的战力如此凶猛,据垒坚守的秦军,居然被李牧的赵军攻破营垒,只要少部分人逃出去了。
    桓齮闻讯,立即统领另一半人马,沿途收拾残兵,来找李牧决战。
    按照常理推论,李牧用两倍的人马去攻打秦军的营垒,秦军近乎被全歼,李牧军肯定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毫无疑问是惨胜。
    桓齮也是这么考虑的,他要趁李牧军伤亡惨重且疲惫不堪,用生力军来一举扭转战局。
    桓齮想的没错,可是李牧却并不是一般的名将,李牧用兵从来不循规蹈矩,也无章可循。这次李牧军攻下秦军营垒,赵军虽损失也比较大,却并未伤筋动骨。最为重要的是,赵军慷慨激昂,同仇敌忾,赵氏家族的号召力依然强大。
    而李牧已经做好了,与桓齮的秦军一战高下的准备。


    3楼2013-03-30 12:18
    回复
      此贴没人顶??


      IP属地:江苏6楼2013-03-30 14:2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3-30 21:13
        回复
          必须顶


          IP属地:河北来自iPad8楼2013-04-15 12:36
          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iPad9楼2013-04-15 12:36
            回复
              顶起


              IP属地:河北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4-16 00:59
              回复
                顶,不顶不足以平息心中那份惆怅。


                IP属地:河北12楼2013-04-23 16:10
                回复
                  挖坟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3-12 15:39
                  回复
                    ……写得真好,真心地赞一个,顺便灌下水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青春福利版15楼2014-03-13 09: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