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战略目标决定如下:
(a)从德军手中光复白俄罗斯
(b)歼灭或重创盘踞在白俄罗斯的德中央集团军群。
(c)解放那些尚在德军铁蹄下的欧洲国家。
(d)在夏季攻势中次第展开进攻行动,而不是同时发动他们。
(2)德军方面:
(a)击败盟军在法国的登陆行动
(b)为(迎接预想中即将到来的)同盟国之间的决裂赢得时间
(c)用东线的现有部队成功抵御苏军进攻
(d)用北乌克兰的机动预备队击败预料中的苏军夏季攻势
(e)保持德军在意大利的战线
在制定德国的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德国人必须先对他们受到的威胁情况有1个清楚的估计。最终希特勒指出,预料中盟军于法国北部的登陆行动是德国当时最急迫的威胁;因为苏军距离德国国境尚有超过1000公里的距离,而盟军距离登陆仅有500甚至300公里的距离。于是东线的德军在盟军登陆部队被击败,被赶回大海或是被德军彻底牵制为止,不会得到一点增援部队。在西线的决定性胜利到来以前,德军东线部队必须守住所有阵地。不允许任何以空间换时间的行为。
德军的情报机构也预见到了苏军的前两种行动可能,他们满怀信心地认为,德军部署在北乌克兰的强大装甲集群可以成功地应付苏军可能发起的进攻。德军并不担心中央集团军群的处境,因为该集群已经成功地阻止了苏军在冬季和春季的进攻;更何况4月份该集群当面的两军兵力对比并不像苏军往常在进攻前喜欢保证的比例。此外,中央集团军群所处的地域易守难攻,尤其不利于大规模装甲部队的作战行动。最后,作为德军预测苏联人进攻方向的最重要依据,1944年4月时,苏联的全部5个坦克集团军都部署在乌克兰。
c.兵力对比
(1)兵力和部队构成.(参见附录A)
在1944年夏初苏联与轴心国在东线上的兵力对比是:人员,1.7:1;火炮和迫击炮,1.8:1;坦克和自行火炮,1.6:1;飞机,4.9:1。需要补充的是苏联火炮一般比同等级的德国火炮口径更大。上面的兵力对比中没有计及苏军的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和德军的国防军司令部(OKW)预备队,但是上述对比在苏军最高统帅部预备队与德军国防军司令部预备队之间的差距之大要远远超过刚才的比例。还有,如前所述苏军最高统帅部可以将这些预备队用于东线战场,而德军国防军司令部预备队却更可能投入到西线战场。这样苏德两军的总兵力对比是:人员2:1,火炮2:1,坦克1.8:1,飞机5.4:1。面对这样的兵力对比,苏军最高统帅部确信他们的兵力不足以同时发动全线攻势。
a.德国的情况(参见附录A)
截至1944年6月,德国全部武装力量的总人数是910万人,其中455万人在地面部队(包括党卫军),共编成324个师:258个步兵师、34个装甲师、17个装甲掷弹兵师,以及6个伞兵师。这其中又有313万人部署在东线,共计179个师、5个旅,包括23个装甲师和7个装甲掷弹兵师。在东线的德国仆从国军队共计80万人,共计49个师、18个旅,主要是步兵。他们主要部署在南方。这些师的数目占德军总的可作战师数目的63%,这些师的总士兵人数则占德国及其仆从国总可作战陆军士兵人数的70%强。东线德军也拥有了德军全部装甲兵器和航空兵器的主要部分:共计5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796架作战飞机。西线德军的坦克拥有量是1550辆,突击炮的数目则是300辆,1943年12月时的这两个数字分别是650和220。东线德军据估计共拥有48,635门火炮/迫击炮。上述装备在德军对应类的兵器数目中的比重分别为:火炮/迫击炮71%,坦克/突击炮57%,作战飞机51%。也就是说,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空中这些也被认为是德国主要作战地域的德军总兵力不过是德国总的武装力量的30-35%。
东线德军兵力分布并不是平均的。普里皮亚季沼泽以北的德军战线(占总战线长度的60%),德军部署了东线40%的师和仅仅10-15%的机动师。一线德军师的防御正面平均宽度达到了19公里。普里皮亚季沼泽以南的德军战线(占总战线长度的40%),在这里布置了东线60%的师,仆从国师的大部分和全部3个仆从国集团军,以及80-85%的机动师。师负责的防御正面平均为8公里。在之前的苏军冬季攻势中德军损失了大约30个师。虽然4月到5月的相对平静期给了那些不处于紧张方向上的德军部队一些补充、整编的机会,但是那些侥幸逃过被歼灭厄运的师的战斗力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此时,东线德军师最好的情况也就是每师6000-8000人(步兵2000人),或者说平均每个步兵营300人。
b.苏联的情况(参见附录A)
虽然像德国一样,苏联也需要在战略上应付两条战线,但是他们仅仅需要把苏军整个战斗力的7%放在与日本人对峙的远东战线。这要归功于从远东到俄国欧洲部分之间的遥远距离带来的战略纵深,还有1941年日苏之间签订的中立条约。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军工产品和新组建的部队全都运往了欧洲战场,东线苏军兵力占其总兵力的比重在一直下降。
(a)从德军手中光复白俄罗斯
(b)歼灭或重创盘踞在白俄罗斯的德中央集团军群。
(c)解放那些尚在德军铁蹄下的欧洲国家。
(d)在夏季攻势中次第展开进攻行动,而不是同时发动他们。
(2)德军方面:
(a)击败盟军在法国的登陆行动
(b)为(迎接预想中即将到来的)同盟国之间的决裂赢得时间
(c)用东线的现有部队成功抵御苏军进攻
(d)用北乌克兰的机动预备队击败预料中的苏军夏季攻势
(e)保持德军在意大利的战线
在制定德国的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德国人必须先对他们受到的威胁情况有1个清楚的估计。最终希特勒指出,预料中盟军于法国北部的登陆行动是德国当时最急迫的威胁;因为苏军距离德国国境尚有超过1000公里的距离,而盟军距离登陆仅有500甚至300公里的距离。于是东线的德军在盟军登陆部队被击败,被赶回大海或是被德军彻底牵制为止,不会得到一点增援部队。在西线的决定性胜利到来以前,德军东线部队必须守住所有阵地。不允许任何以空间换时间的行为。
德军的情报机构也预见到了苏军的前两种行动可能,他们满怀信心地认为,德军部署在北乌克兰的强大装甲集群可以成功地应付苏军可能发起的进攻。德军并不担心中央集团军群的处境,因为该集群已经成功地阻止了苏军在冬季和春季的进攻;更何况4月份该集群当面的两军兵力对比并不像苏军往常在进攻前喜欢保证的比例。此外,中央集团军群所处的地域易守难攻,尤其不利于大规模装甲部队的作战行动。最后,作为德军预测苏联人进攻方向的最重要依据,1944年4月时,苏联的全部5个坦克集团军都部署在乌克兰。
c.兵力对比
(1)兵力和部队构成.(参见附录A)
在1944年夏初苏联与轴心国在东线上的兵力对比是:人员,1.7:1;火炮和迫击炮,1.8:1;坦克和自行火炮,1.6:1;飞机,4.9:1。需要补充的是苏联火炮一般比同等级的德国火炮口径更大。上面的兵力对比中没有计及苏军的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和德军的国防军司令部(OKW)预备队,但是上述对比在苏军最高统帅部预备队与德军国防军司令部预备队之间的差距之大要远远超过刚才的比例。还有,如前所述苏军最高统帅部可以将这些预备队用于东线战场,而德军国防军司令部预备队却更可能投入到西线战场。这样苏德两军的总兵力对比是:人员2:1,火炮2:1,坦克1.8:1,飞机5.4:1。面对这样的兵力对比,苏军最高统帅部确信他们的兵力不足以同时发动全线攻势。
a.德国的情况(参见附录A)
截至1944年6月,德国全部武装力量的总人数是910万人,其中455万人在地面部队(包括党卫军),共编成324个师:258个步兵师、34个装甲师、17个装甲掷弹兵师,以及6个伞兵师。这其中又有313万人部署在东线,共计179个师、5个旅,包括23个装甲师和7个装甲掷弹兵师。在东线的德国仆从国军队共计80万人,共计49个师、18个旅,主要是步兵。他们主要部署在南方。这些师的数目占德军总的可作战师数目的63%,这些师的总士兵人数则占德国及其仆从国总可作战陆军士兵人数的70%强。东线德军也拥有了德军全部装甲兵器和航空兵器的主要部分:共计5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796架作战飞机。西线德军的坦克拥有量是1550辆,突击炮的数目则是300辆,1943年12月时的这两个数字分别是650和220。东线德军据估计共拥有48,635门火炮/迫击炮。上述装备在德军对应类的兵器数目中的比重分别为:火炮/迫击炮71%,坦克/突击炮57%,作战飞机51%。也就是说,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空中这些也被认为是德国主要作战地域的德军总兵力不过是德国总的武装力量的30-35%。
东线德军兵力分布并不是平均的。普里皮亚季沼泽以北的德军战线(占总战线长度的60%),德军部署了东线40%的师和仅仅10-15%的机动师。一线德军师的防御正面平均宽度达到了19公里。普里皮亚季沼泽以南的德军战线(占总战线长度的40%),在这里布置了东线60%的师,仆从国师的大部分和全部3个仆从国集团军,以及80-85%的机动师。师负责的防御正面平均为8公里。在之前的苏军冬季攻势中德军损失了大约30个师。虽然4月到5月的相对平静期给了那些不处于紧张方向上的德军部队一些补充、整编的机会,但是那些侥幸逃过被歼灭厄运的师的战斗力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此时,东线德军师最好的情况也就是每师6000-8000人(步兵2000人),或者说平均每个步兵营300人。
b.苏联的情况(参见附录A)
虽然像德国一样,苏联也需要在战略上应付两条战线,但是他们仅仅需要把苏军整个战斗力的7%放在与日本人对峙的远东战线。这要归功于从远东到俄国欧洲部分之间的遥远距离带来的战略纵深,还有1941年日苏之间签订的中立条约。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军工产品和新组建的部队全都运往了欧洲战场,东线苏军兵力占其总兵力的比重在一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