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依旧吧 关注:95贴子:5,853
  • 12回复贴,共1

中国历史上的得失与成败—绪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绪论
只有言由心声的作品可以溢于楮墨之表,给人以陶熔鼓铸,引而申之,虽是洋洋洒洒的“鸿篇巨帙”,没有了真情实感,也只能用之覆瓿。
有人说“现在的华夏复兴不过是一场痴心妄想的闹剧,果真如此么?即使是日无暇晷之时,这句话依然言犹在耳,夜阑人静之时,常常行思坐忆,感时抚事,或许有人会说,你只是一个卑不足道,而又不能兼葭倚玉的无名之辈,当你有机遇趋炎附势,那么你还会认为这是如蚁附膻,如蝇逐臭么?何况你也不是沉在那沧海里被遗落的明珠,也是未能免俗之人,为什么不聊复尔耳,为什么如此的自命不凡呢?有时也在想,我在某些方面确实俗气,然而不是有这样的一句话:磨而不磷,涅而不缁,这句话很能表达我的心情,至少此时此刻的我仍有不拔之志,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千磨万击之后,我只能说,匹夫不可无志,愿依然石赤不夺,几千年来,有为数不少的志士仁人顶踵尽捐,为了族群而甘之如饴,他们自我牺牲的事迹催人奋进,在二年前的学校图书室里读了已经发黄的一本名为华夏正气篇的书籍,当读到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以及邹容的“一瞑负多疚,长歌召国魂,头颅当自抚,谁为墨新坟”时不觉怆然泪下,在那一刻,没有想过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而是认为自己能明白诸位英烈的情怀,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蝼蚁尚且偷生,而他们能甘心情愿以死济之,只因为命缘义轻而殒身不恤,这不正是其生也柔弱,而死也坚强么?


1楼2013-04-25 00:16回复
    正如陈天华所说的那样“其一作书报以警世,其二则遇可死之机会而死之”先贤的一句“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说的不正是这些人吗?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从那天以后我还像以前一样得过且过,闻道犹迷的话,对我而言,是腼颜于人世,又怎么能俯仰无愧呢,然而,知之非难,行之却是不易的,能够信守不渝,生命一日不息,言必信行必果就一日不止,不能这样始终如一的,半途里中道而止,那么可以说是摧志屈道,蜕化变质了,前者如邹容、后者如汪精卫一流,我想,正是有了前者的致命遂志,这个族群才能一次次绝处逢生,只因为在一次次的沉沦里“风雨如晦,长鸣不已”的是这些保类卫群的华夏志士,他们用鲜血为这个族群洒出来了新生,除涤了尘垢,而作为后人的我们,又有几个知道这些先烈的事迹?是这个族群的人们在这方面失聪失明了吗?还是另有原因?一个族群没有了自己的民族志士,那么,这个民族也将浸微浸灭。


    2楼2013-04-25 00:17
    回复
      记得有一句诗为人生识字忧患始,我认为,忧患来自于生命的伊始,老子的:“吾有大患,及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庄子的“人之生也,与忧俱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言而喻之,凡具有生命属性的万物都是可以余可类推的,人类也是在此前提下一步步成为万物之灵,但是人类在自然界这一无所不包的范围内却依旧没有独立自主,也没有做到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而是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还是在自然法则下“生不由己”,人类依旧是自然人,一样和其它自然生物受自然法则的规划,也就是俗语中的生死有命,天不假年,修短有命。


      3楼2013-04-25 00:17
      回复
        人类在这走出蒙昧,迈入文明社会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在死中求生,也就是逆天改命,但是由于人类在生理上是自然属性,虽然有着不同寻常生物的“超能力”,人类改变了一定程度上自然界里丛林法则的属性,还是不能改变人活一世的自然“设限,还是不能改变人类的物欲,而且人类的欲望随着人类力量的日益增强也在同步的求索无厌,在役物时,又役于物,在此驱使下,人类又有了介于人与自然之间双重的“法则”,所谓双重法则,一是自然丛林法则,二是人类的“社会法则”,(人与自然丛林法则的关系就是人类自从伊始便依赖于自然界,要想在自然界中获取生存的一切物质,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现状逼迫人类千方百计的提高自身能力,在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法则中无所不用其极,由于智慧使然,日月宾饯人从弱小逐渐变强,无往不利,立于相对的不败之地,而人类在自然界争取生存空间,向自然界索要生存必需品,统治性的压迫其它生命有机体,又为了利益最大化,人类一步一个脚印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遍及自然界的表层,渗入了自然界的里层,经过时间的推移,自然界中的天材地宝,在人们永无止境的取之不尽下,物华天宝的自然界如今已是千疮百孔、人类逐渐挖干、掏空地内自然资源并逐渐的走向与自然法则的对立,尤其是西方的人类中心论,想征服自然从而凌驾其之上,也就是与天地同休,然而,这样的人道观视人高于一切,完完全全的突出了“人”本位,导致了人类社会还没有能可以在地外开辟第二居住地时,人类对目前为唯一的家园毁了容,而不是美了容,此时此刻的自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之自然,而是人化了的人工园林,此情此境,是改造了自然还是糟踏了自然,人们对此莫衷一是,俾众周知,人与自然的关系丝丝入扣,到目前人类只有依靠自然才能生存,人们无法脱离自然而另起炉灶,这是难解难分的连环链接。对自然界来说,人类是可有可无,没有人类也会有其它物种,自然与人不是相须为命的,人类却无法单个生存,只能身系自然,只因为人是自然人,所以地球的面目全非,人类进退维亟,是人类始愿不及此的,事已至此,狭义的人道观,是不是让人类误入歧途了,还是人类一直就是在命如丝发的钢丝上行走,那么人类的命运会是怎么样子,能不能绝渡逢舟?我只能说,在危急关头,见始不一定知终,知往也不一定藏来,人类的命运虽然不由自主,却不能在此时听天由命,以至雾锁烟迷,迷踪失途、从而行不知往,只能一步步在寻觅里摸索路径,至于这条人类自己选的路,前进下是不是正道坦途还是断潢绝港,就不得而知了。)


        4楼2013-04-25 00:17
        回复
          “社会”由人开拓出来就携带了自然性,当人类社会出现,适用于人类的“社会法则”也比肩而起,这里需说明的是,自然丛林法则对通行人类几千年的“社会法则”有着先入为主的“影响力 ” 在人类“社会”尚未形成,社会法则没有相对的独具一格之前,人类在自然丛林法则下身无择行, 已经习久成性了自然丛林法则普遍适用的生存游戏规则,当人类有了专属的“社会” 容貌时,自然丛林法则没有退出这一新化形,而是附体在了人类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自动激活了已合禀于人类“社会”里的自然丛林法则规律 ,并在人类社会之初,自然丛林法则性起了导向作用,当人类在经历社会缓慢的起步过程后进入了社会“文明”,又产生了“社会法则”,从社会的出现到今天,可以对“社会法则”做一暂时而非永久的评定,自然法则、自然丛林法则于人类社会法则而言,是恒定,独立而不改的,(而人类的社会法则却不能过早不能这么轻率的下结论,好比唯物主义一元观“能睹始知终”认为物质统一世界是“真理”,世界的终极实在是“死物质”人类的意识是这些死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意识现象归根结底是自然物质现象,又有了神学毫无必要,形而上学是多余,不能经过科学实证的,那么就是遗迹谈虚,不算是知识,只能是臆想,现如今的“科学”已经有走向极端化的苗头,因为科学至今为止仍然没有完全发现自然的规律,只能说是察觉了一些所及之处的自然物质规律,这可及之处也只不过是自然界可以忽略不计的一星半点之片域,从这里来说,所谓有关自然的真理法则,一切还没有形成定论,现在宣判人类的命运,我想,是不是有些为时过早?)而人类的”社会法则,从理性的角度来给出一个是优还是劣的评语的话,我个人认为是劣等的法则,然而,我们却在劣等法则的操揉磨打下,自发性的产生了可以“普及”大众思想的“社会“真理”—“天下为公”的公制主义,虽劣等法则依然“笼统”于人类社会,在数千年进程里,劣等法则中的社会实在特性“私化强权”不止一次对真理有过预谋,每一次只能将真理封印,(如秦帝国“焚书坑儒”,用强权遮掩了“真理的曙光”满清殖民帝国闯入中国踩踏新生的“民权”嫩芽,第一、二党国乔装打扮为民国进行欺世盗名的顶替,造成党权对民权的窃据要津)不能将之打杀 ,实为党权统治的中国—党国,如今的以假乱真,不正是烘托出了社会“真理”的实性么?但是,由即成“社会法则”“规化”的人类没有因为“真理”是人类咸与维新的良苗,而进行改正,相反,人类在即成“社会法则”的拉力下,越陷越深,尤其是深受其(私化强权)害的汉族已是危在旦夕,唯一能使华夏民族转危为安,只有民族主义,这里为什么会说民族以及民族主义了?不是说这几千年的“社会法则”是劣等法则吗?那么民族是不是劣等法则的产物吗?,为什么我不说全人类?社会真理—天下为公的公制主义不是应该囊括全人类吗?如果讲民族(民族主义)岂不是离弦走板?岂不是咫尺之义,一孔之见?


          5楼2013-04-25 00:18
          回复
            其实不然,民族不仅只是在自然丛林法则与“社会法则”的合力下出现的,也有自然力这一“永恒”规律的作用,自然丛林法则只是自然法则衍化出来的多元次法则里的其中之一,所以自然法则里不只有劣等的法则元素,相应的也有优等的法则,一个民族的出生,(自然有了有利于这个民族长存的中心主义,这就是民族主义),是自然与人类社会最大有序组织体的形成,也就注定了,甩开民族大谈特谈世界主义和共产主义(人道主义),长时间过后只有空洞的表演与作秀,而没有实心的专注与守持,曾经的“普罗”主义是多么的“摄人心魂”让数十年前的很多人陶醉其中,然而,到了今天的党国很多党内既得利益者也许对其党的“教义”早已不胜其烦,或许晕晕乎乎已经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了,于是,曾经像瘟疫一样,在地球肆虐一时的“共产”主义丧失了理论与实践的意义,现在只剩下为党国”遮羞包丑”的功能,至于如今的“普世”思想在现实面前,只有怀揣着一颗“圣母”和“圣子”思维的人才有这天真无邪的情怀,然而,个人认为却是一种错位的情怀,这种情怀在如今的中国泛滥成灾,在这里我不评价“圣母”与圣子”“散发出的是不是“洁白无瑕 ”只想说有“圣母”情结的人虽多亦奚以为,还有一些人”对自己亲近的族人漠不关心,而极力粉饰党国对非洲,东南亚各国的“慷慨解囊”是理所应当,是“国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对党国行径交口称赞,认为无可非议,对“攻过箴阙”者,一律恶语相向,尤其是近日鸮鸟生翼的周口官吏,为了一己私利蔑伦悖理,他们有羞恶之心么?也许早已经不识人间有羞耻之事了,那么这些现象为什么迭见杂出?这也是我写本论的一些原因了。
            这一论名为中国历史上的得失与成败,是笔者经过迁思回虑得以命名,而写此文的目的则是对本民族历史上的得失与成败用民族主义者历史思维,民族主义者历史意识,形成民族主义者历史观做出正确的认知,在这里,首先得明白什么是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只有知道什么是民族主义者的(历史思维、历史意识、历史观)以及为什么需要用民族主义历史观认知中国历史上的得失与成败,也只有清楚了这两个问题,才能对事情昭然可见,而不会隐约其辞,让人不明不白。


            6楼2013-04-25 00:18
            回复
              民族主义者的历史思维、历史意识、历史观是只有真正的民族主义者以及致力于成为民族主义者才能具有的,单个的民族主义者的历史思维、历史意识、历史观、不能称之为民族主义历史观,只能是民族主义者的历史观,民族主义历史观当是民族主义者这一群体历史观的集成,应是真正的民族主义者和准民族主义者的心同理合,而不是龃龉不入,也只有真正的民族主义者,有民族主义者历史观,而民族主义者的历史观是民族主义历史观的原子,只有民族主义历史观才是正确的、广义的民族历史观,然而,面对着如今众说纷揉的历史观,且不说滔滔者天下皆是,就只论现在所谓的汉系里,个人认为,真正的民族主义者少之又少,一个真正的民族主义者是言行合一的,只有知其言知而观其行,才能鉴定这个人是不是真的民族主义者,所以就目前来说,真正的准民族主义者也寥若晨星,何谈会有完善的民族主义历史观了?即使如汉系内知名理论者,如别鹤、光头猴,闻达、虽然已有等身著作,其中思想有些确能让人受益匪浅,有些思想也已经符合民族历史观和民族本位立场,但是,一个十足的民族主义者,是不会将自己标榜成为民族主义思想的教父,(或许是我理解有误)此几人者,在如今的汉系当中可以说是楚楚不凡,几人对外之民族历史观,可以说是具备了民族主义者历史观,但是,在对待族内历史问题上,却在有些地方饰垢掩疵,掩恶溢美,而不能瑕瑜互见,尤其是对一个民族为什么会被蒙元,满清殖民帝国奴役的原因,别鹤往往从外找原因,倒果为因,光头猴能从内外因着手,却在有些地方仍然掩瑕藏疾,也许有人会说我在攻瑕索垢,放大了内因,反求诸己,我只能这么说,一个不愿由近及远正视民族自身状况的,对民族历史上存在、发生的诸如族内压迫,剥削、等现象避重就轻,或者避而不谈的人,即使能知彼,也不能自知,怎么能自明?又怎么会是真正民族主义者呢?还有一些一厢情愿的认为本民族所有的方面都是完美无缺,或者大醇小疵,有此认识的,不乏其人,那么,凡是本民族的方方面面都是无暇可击吗?还是“瑕不掩瑜?个问题不能解决,就会让很多族人的思维、思想出现误差,以至于习非成是,因循贻误,为之迷而不返,而这些现象所在皆是的原因,是因为,至今为止,仍然没有一个尽量完善与正确的民族主义历史观,我所能做的,就是提出我个人关于真正民族主义历史观应有的一些基调,一些看法、一些根本观点,想说明的是,当代这一时期民族主义历史观的形成需要真正的民族主义者在一心的状态里百虑一致,(一心:民族心)所以每一位民族主义者都不该自以为然、以及自以为非,而应抒发己见,鸣说自己认为的民族主义者历史观,藉此,以期在民族主义者们各自的历史观中发现共同的历史观,这就是民族主义者历史观,将相同的历史观合为一,这就是就是民族主义历史观,在这里,我尝试以个人认为的民族主义者历史观对华夏民族历史上各方面的得与失,成与败做出合乎民族主义者历史观,民族主义历史观的一些看法,以此来为民族主义历史观的构成尽己所能,为民族主义历史观能让族人众所周知,为民族历史观的统一行己所力,能这样的话,我也不会认为民族历史观的形成是可望不可即的了。


              7楼2013-04-25 00:22
              回复
                面对着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现状,明知道这不是心所谓危,这个民 族的的确确已经到了存亡危急的时刻了,毫无疑问的是,从各方面综合起来的实际情况来说,这个民族自群意识的稀薄 ,地域意识的有加无瘳,内部矛盾的日积月累,犹如厝火积薪,定然会导致日后空前的祸结衅深,个人认为, 这并不是耸人听闻,唯恐天下不乱之言,如果,我们在那一天到来之前,不能找到解决之道,那么,这个 民族将会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浩劫,从民族间的阶级斗争,到被各个击破,可以说只是时间性的问题,我一直在想,是不是用物有生死,理有存亡,就可以一概而论世间的万事万物了,一个民族的兴衰与否早是命中注定,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已是别无办法,只能坐以待亡,这样的想法往往会让我变得悲观起来,我很清楚的知道,这种悲观来自于现实的情形,是因为不容乐观的实际情况让我油然生出了一种悲观的情绪,来借此给自己找了一个却避的理由,但是,理由毕竟只是理由,再能说成一定道理的理由也是牵强的,就算是物有生死,理有存亡,也不能就此而成为自己借词卸责的理由,为民族的现在,与未来找寻一条妥当的出路,是吾辈的不让之责,在这存亡续绝的紧要关节,在进退维亟之间、只要我们能受命于危难之时,能自动自觉的担当为民族找寻出路的使命,于此,我们不必将民族的危亡都系于一身,认为舍我其谁,也不必认为我们这是在柱小倾大,不胜其任,也不用框定,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只需要悉心毕力,只需要知道,成功与失败的不同,成功了,就意味着这个民族能有一个新的起点,失败了,就只有一个悲剧的结尾,当尾声过后,不管影灭迹绝或留有痕迹,这个民族从此不复存在。


                8楼2013-04-25 00:22
                回复
                  所以,民族的兴亡,族人有责,作为觉醒中的当代准民族主义者们,是该为这个过去多灾多难,为这个过去曾经饱受创伤的民族,为这个现在厄运将至的民族,为了我们的祖先,为了我们现在的亲人,族胞,投袂缘义,相须而起,以期此呼彼应,为这个民族能转危为安量力而动的时候了,而不是只会在口头上徒呼奈何,必须要找到可行之举,来保类卫群,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自知过去的历史和现在的实况,只有透古通今,清楚的自知了现在,才能发现过去,正确的认识到今天民族现在的实情和过去的情形有着千丝万缕、互为因果的联系,这个民族过去历史上的成功是现在这个民族得以存在的原因,这个民族过去历史上的失败是现在这个民族面临祸患的原因,这不是在诿过于过去,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实情来自于既定的过去历史,现在的事实来自于过去历史的既定事实,故而我们只有知道这个民族过去的得失与成败,因何而成功,因何而失败,得到了些什么,失去了些什么,仔细的了解这个民族几千年的荣辱兴衰,清楚这个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实情,在得与失中发现这个民族几千年来携带着对自身有益还是有害,有利还是有弊的一些原素,找出是什么原因导致历史上全面性民族灾难的真相,才能在今天找到解决这一流弊的办法,才能找到让这个民族走出现在,面向未来的途径,改变现在的险境,创造出属于这一时代的,属于这一民族,属于我们的历史,这需要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过去历史上的成功,是过去历史上的人的成功,过去历史上的失败,是过去历史上人的失败,只有这样对民族中国的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才能了解现在的背景,现在亟待解决的危机之源,才能思考怎么解决现在的问题,怎么在现实中付诸于行动,才能不重蹈以往覆辙,才能不让这个民族坠落消失。


                  11楼2013-04-25 00:48
                  回复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过去这个民族的失败,但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这个民族是想成为今天的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可以说是全在于这个民族,在于这个民族的有心人和无心人。
                    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命运之旅能否持续,全在于这个民族的人是有心还是无心,是有力还是无力让这个民族继续前行。
                    而我写此论的原因,也正是在为这个民族的命运之轮能朝前行驶,能走出现在,能让今天成为历史,却仍然在行进,献出自己的一分微薄之力


                    12楼2013-04-25 00:48
                    回复
                      先顶 明天再看


                      IP属地:四川13楼2013-04-25 22: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