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四川西部地区,是一条北西走向的弧形左旋走滑断裂带。在几何结构上,它可以划分为三大段:北西段由炉霍断裂、道孚断裂和乾宁断裂连接而成,各断裂之间在走向上有10°~15°的偏折,形成向北东突出的弧形;南东段进一步向南偏转,由康定断裂和磨西断裂连接而成。北西段和南东段之间有约20°的偏转角,是一个新破裂的连接区,由大致平行的折多塘断裂和色拉哈断裂等组成,可称为中段。鲜水河活动断裂带北西段的西端与北西西走向的甘孜
玉树活动走滑断裂带相连,其间有一个拉分区;鲜水河活动断裂带南东段的南端与南北走向的安宁河活动断裂带相接。近2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曾经对鲜水河活动断裂带进行多次考察研究,对它的几何学、晚第四纪运动学和动力学,断裂分段性,以及古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等取得了丰富而翔实的资料,求得断裂带北西段、中段和南东段的晚第四纪平均走滑速率分别为12~14毫米/年、2~5毫米/年和8毫米/年。鲜水河活动断裂带的历史地震记载比较短,自公元1747年以来共发生破坏性地震10余次。其中较著名的有1786年康定-泸定磨西间7(3/4)级地震、1816年炉霍7级和1973年炉霍7.6级大地震等。沿鲜水河活动断裂带各段都保存有清晰而完好的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变形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