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技术QQ交流群306343288
概 况 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10590万,辖21个地、市、州,203个县、市、区。
自然环境 本省地形可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以龙门山-大凉山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西部为川西山地高原。全省平原占2.6%,丘陵占18.6%,山地占50. 3%,高原占28. 5%。
由于地形的显著不同,气候类型多样,东部盆地为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冬暖、春早、夏热,无霜期长、雨量丰沛、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秋季多绵雨。长江沿岸气温较高,向盆地边缘逐渐降低。年平均气温12-18℃,≥10℃积温4500-5000℃以上,无霜期220-300天,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川西南横断山地区属于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春秋温和、干湿季分明,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90%集中在6-10月,年平均气温12-20℃,≥10℃积温3600-7000℃,无霜期220-330天。川西高原高山地区,自南而北为暖温带一温带一寒温带一亚寒带等气候类型演替,垂直分带明显。寒冷干燥、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冬季漫长,夏季凉爽。年平均气温2-8℃,年日照时数2200小时以上。年降水量600-800毫米。
土壤有黄壤、亚热带红壤、棕壤、紫色土、褐色土、山地草甸土和高原草甸土。植被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高山灌丛。
药材资源 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3962种,药用动物344种,矿物药44种,共计4350种。药材资源分布;
1四川盆地;冬暖,春早、夏长。分布药材800-2000种。为本省家种药材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省的60%左右。家种药材主要有川芎、麦冬、附子、郁金、泽泻、白芍、白芷、红花、菊花、桔梗、丹参、川明参、云木香、牡丹皮,白姜、瓜蒌、荆芥、薄荷、薏苡仁、牛蒡子、补骨脂、枳壳、栀子、陈皮、佛手、使君子、巴豆、木瓜、川楝子、石斛、桂仲、厚朴、黄柏等。
2盆周山地:分布药材约2000种,收购量自全省的30%左右,为本省家野药材主产区。主要有黄连、银耳、党参、当归,川牛膝、金银花、云木香、玄参、白术、川贝母、款冬花、牛蒡子、木瓜、杜仲、厚朴、黄柏、瓜蒌、吴茱萸、天麻、红花、白姜、桔梗、枳壳,栀子、巴豆、川楝子、陈皮、天冬、柴胡、独活、南沙参、何首乌、百部、白及、半夏、天南星、香附、通草、川木通、五味子、辛夷、麝香、熊胆、豹骨、乌梢蛇等。
3川西南中山地区:分布药材约2500种,以野生为主,既有亚热带药材,又有温带药材。代表品种有三七、茯苓、天麻、黄芩、防风、龙胆、半夏、续断、川贝母、云木香、藿香、山柰、穿山甲、熊胆、麝香等。
4川西高山蛱谷区;山岭与谷底高差悬殊,气温、热量随海拔升高锐减。分布药材约1500种。野生药材主要有川贝母、黄芪、芜活、大黄、云木香、秦艽、麝香、豹骨、熊胆、冬虫夏草等;家种药材有党参、当归、川贝母、黄芪等。
5川西北高原:以高原为主,草原面积宽广。分布药材1800种左右,为本省野生药材主产区。盛产川贝母、冬虫夏草、大黄、羌活、雪莲花、麝香,鹿茸、熊胆等名贵药材。
利用现状 四川省是全国最大的药材产区。栽培养殖药材120种,年种植面积31万亩,年产量1500万公斤。收购药材500多种,年收购量4600万公斤。
主产品种
麝香:分布于阿坝、甘孜、凉山州各县及盆周山区部分县。主产林麝,其次是马麝。川产麝香个大皮薄,捏之有弹性,香气浓烈,仁质柔软,油润,香气浓烈。为了保护野生资源,发展人工养麝取香,从50年代开始,在马尔康和米亚罗建立了两个养麝试验场,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人工养麝和活体取香”的重大成果,80年代在都江堰市又建立了养麝研宽所。本省年收购量居全国第一位。
冬虫夏草:分布干石渠、白玉、色达、德格、理塘、巴塘、小金、金川、理县等县。川产虫草体粗、丰满肥壮、外色黄亮、内色白,子座短、气清香,畅销国内外。本省年收购量约自全国30%,为主产区之一。
黄连:“味连”主产石柱县,已有三百多年的栽培历史;“雅连”主产峨眉、洪雅、峨边、雷波等县。本省年收购量占全国60%左右,居第一位。
川芎:主产都江堰市(原名灌县)及崇庆,彭县,新都等县。所产川芎个大、饱满、质坚实、油性大、香气浓郁。尤以都江堰市马祖寺川芎最为著名,全省年产量占全国80%以上。
川贝母:松贝和青贝主产甘孜、阿坝州;炉贝主产甘孜州北部和小金、芦山等县。川贝母颗粒均匀、质坚实、粉性足、色白有光泽。由于野生资源减少,已试验进行人工栽培生产。
厚朴:主产盆周山区,以万源、通江、宣汉、城口、巫溪、开县、巫山、奉节、云阳、古蔺、芦山、平武、都江堰、彭县等县、市产量较大。川朴加工精细,内皮紫红、香气浓郁、指甲划之有油渗出,称“紫油厚朴”。
黄柏:也称川黄柏,分布盆周山区,主产峨眉、洪雅、都江堰、广元、旺苍、南江、开县、巫溪、南川、盛隆、古蔺等县、市。
羌活:主产小金、黑水、金川、松潘、丹巴、道孚、甘孜、德格等县。商品粗壮、环节紧密如蚕、断面朱砂点多、香气浓郁,习称蚕羌。
本文转自www.zyczz.cn
概 况 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10590万,辖21个地、市、州,203个县、市、区。
自然环境 本省地形可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以龙门山-大凉山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西部为川西山地高原。全省平原占2.6%,丘陵占18.6%,山地占50. 3%,高原占28. 5%。
由于地形的显著不同,气候类型多样,东部盆地为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冬暖、春早、夏热,无霜期长、雨量丰沛、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秋季多绵雨。长江沿岸气温较高,向盆地边缘逐渐降低。年平均气温12-18℃,≥10℃积温4500-5000℃以上,无霜期220-300天,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川西南横断山地区属于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春秋温和、干湿季分明,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90%集中在6-10月,年平均气温12-20℃,≥10℃积温3600-7000℃,无霜期220-330天。川西高原高山地区,自南而北为暖温带一温带一寒温带一亚寒带等气候类型演替,垂直分带明显。寒冷干燥、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冬季漫长,夏季凉爽。年平均气温2-8℃,年日照时数2200小时以上。年降水量600-800毫米。
土壤有黄壤、亚热带红壤、棕壤、紫色土、褐色土、山地草甸土和高原草甸土。植被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高山灌丛。
药材资源 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3962种,药用动物344种,矿物药44种,共计4350种。药材资源分布;
1四川盆地;冬暖,春早、夏长。分布药材800-2000种。为本省家种药材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省的60%左右。家种药材主要有川芎、麦冬、附子、郁金、泽泻、白芍、白芷、红花、菊花、桔梗、丹参、川明参、云木香、牡丹皮,白姜、瓜蒌、荆芥、薄荷、薏苡仁、牛蒡子、补骨脂、枳壳、栀子、陈皮、佛手、使君子、巴豆、木瓜、川楝子、石斛、桂仲、厚朴、黄柏等。
2盆周山地:分布药材约2000种,收购量自全省的30%左右,为本省家野药材主产区。主要有黄连、银耳、党参、当归,川牛膝、金银花、云木香、玄参、白术、川贝母、款冬花、牛蒡子、木瓜、杜仲、厚朴、黄柏、瓜蒌、吴茱萸、天麻、红花、白姜、桔梗、枳壳,栀子、巴豆、川楝子、陈皮、天冬、柴胡、独活、南沙参、何首乌、百部、白及、半夏、天南星、香附、通草、川木通、五味子、辛夷、麝香、熊胆、豹骨、乌梢蛇等。
3川西南中山地区:分布药材约2500种,以野生为主,既有亚热带药材,又有温带药材。代表品种有三七、茯苓、天麻、黄芩、防风、龙胆、半夏、续断、川贝母、云木香、藿香、山柰、穿山甲、熊胆、麝香等。
4川西高山蛱谷区;山岭与谷底高差悬殊,气温、热量随海拔升高锐减。分布药材约1500种。野生药材主要有川贝母、黄芪、芜活、大黄、云木香、秦艽、麝香、豹骨、熊胆、冬虫夏草等;家种药材有党参、当归、川贝母、黄芪等。
5川西北高原:以高原为主,草原面积宽广。分布药材1800种左右,为本省野生药材主产区。盛产川贝母、冬虫夏草、大黄、羌活、雪莲花、麝香,鹿茸、熊胆等名贵药材。
利用现状 四川省是全国最大的药材产区。栽培养殖药材120种,年种植面积31万亩,年产量1500万公斤。收购药材500多种,年收购量4600万公斤。
主产品种
麝香:分布于阿坝、甘孜、凉山州各县及盆周山区部分县。主产林麝,其次是马麝。川产麝香个大皮薄,捏之有弹性,香气浓烈,仁质柔软,油润,香气浓烈。为了保护野生资源,发展人工养麝取香,从50年代开始,在马尔康和米亚罗建立了两个养麝试验场,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人工养麝和活体取香”的重大成果,80年代在都江堰市又建立了养麝研宽所。本省年收购量居全国第一位。
冬虫夏草:分布干石渠、白玉、色达、德格、理塘、巴塘、小金、金川、理县等县。川产虫草体粗、丰满肥壮、外色黄亮、内色白,子座短、气清香,畅销国内外。本省年收购量约自全国30%,为主产区之一。
黄连:“味连”主产石柱县,已有三百多年的栽培历史;“雅连”主产峨眉、洪雅、峨边、雷波等县。本省年收购量占全国60%左右,居第一位。
川芎:主产都江堰市(原名灌县)及崇庆,彭县,新都等县。所产川芎个大、饱满、质坚实、油性大、香气浓郁。尤以都江堰市马祖寺川芎最为著名,全省年产量占全国80%以上。
川贝母:松贝和青贝主产甘孜、阿坝州;炉贝主产甘孜州北部和小金、芦山等县。川贝母颗粒均匀、质坚实、粉性足、色白有光泽。由于野生资源减少,已试验进行人工栽培生产。
厚朴:主产盆周山区,以万源、通江、宣汉、城口、巫溪、开县、巫山、奉节、云阳、古蔺、芦山、平武、都江堰、彭县等县、市产量较大。川朴加工精细,内皮紫红、香气浓郁、指甲划之有油渗出,称“紫油厚朴”。
黄柏:也称川黄柏,分布盆周山区,主产峨眉、洪雅、都江堰、广元、旺苍、南江、开县、巫溪、南川、盛隆、古蔺等县、市。
羌活:主产小金、黑水、金川、松潘、丹巴、道孚、甘孜、德格等县。商品粗壮、环节紧密如蚕、断面朱砂点多、香气浓郁,习称蚕羌。
本文转自www.zyc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