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刀友,作为中国的刀友,作为有着一定资历的中国刀友,不知道三刃木,没玩过三刃木,是不可想象的,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从这也可以看出三刃木的地位。当然,随着时间的增长,也会发现三刃木的许多不足之处,甚至一些档次上升了的刀友,对其已是不屑一顾,但无论如何,三刃木作为国内第一个用现代化的理念经营的品牌。与它的邂逅,都是值得回味与留念的。
如同初恋,激情似火,充满着青春晦涩,也许并不完美,但人生的第一次却是什么也取代不了的。
那个年代,苍也空,井也空。
而刀是什么样子呢?也许连阳江都不是,不知道出自于何方,发黑的刀身(绝对不是涂层),点头结合着摇头,那刀柄,那主轴,握在手中就会感到暴力使用,一切就会分崩离析。
但刀友依然没有排斥,因为别无选择,依旧在这些垃圾中体会着人类远去的英武。
直到那天的到来。
大约是在冬季,记得很冷很冷,但绝对没有下雨,也没有飘雪,因为夜市依然灯火通明。
至今仍记得那位老板的神秘眼神,是炫耀?还是期待?不得而知,总之,当他拿出那把刀时,这种眼神就一直注视着我。
一到手,就立时觉得与众不同,结构非常紧凑结实,四边圆滑,推开白亮的刀刃后,能够感到锁片的坚挺有力,再一摸不点也不摇,这不就是每个男人所渴望的吗?
老板还专门介绍:手柄上的这种材料冬天不冷。
哦,这时我才想起,上手后就一直都没有冰冷的感觉,刀原来还能做成这样,真是人体工程学的体现。
后来我才知道那材料叫G10,来自于航天科技,当然也知道到了这个刀的品牌,那个别致而又另类的名字:三刃木。
而那款刀就是后来威名远扬,并且价格高高在上的901,那时叫:1901.
从那以后一发不可收拾,1系(现在好象是4系),6系,7系,当然还有9系,不知道买了多少,说三刃木伴随我成长,似乎有点言过其实,但确是与我共同经历了太多太多。
也许是那时生活还不太安定,至今都还清晰地记得那些刀所对应的年代,那个时代也牢牢地印在了刀上,看到它们那些流逝的岁月又会浮现在眼前。
相反,后来生活安定后,买的一些高品质的外国刀却没有了当年的感觉。
那段时间,真心喜爱与支持国货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随后不久,9系停产了,不胜唏嘘。不得已,将目光转向了外国刀,慢慢地,发现三刃木的许多缺点,特别是在实用上。
9系停产了,价格扶摇直上,是泡沫?是恶炒?我也不得而知,其实刀友的刀,拿来用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是用来把玩收藏的,既然收藏当然就要追求个稀缺性,总之还是让市场说了算吧。看着我的一堆升值了的9系,也不知该不该高兴,这可能是对我那些年的真心付出的一点回馈吧。
如今,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买过三刃木了,一个没有与时俱进,固步自封的品牌是不值得让人长久追寻的。
既然说到三刃木,就顺便说一下国产刀吧。玩刀这些年,寄希望最大的就是国产刀,最后失望最大的也是国产刀。
这几年,国产刀的进步在哪里?好象没有。
那未来呢?是指望被阉割了的三刃木,还是能做出鸟系的品质却非要把粗糙留给国人的NAVY?或是已走上高端路线同时渐感江郎才尽的鹰朗?都不大可能,也许,多年之后,它们还是“原来的我”。
如果说这些年,国产刀有些变化的话,那就是出现了诸如:山猪,凯文等人(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叫品牌),但他们将山寨进行到底,在山寨中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并不值得信赖的品质,还有那量产刀的品质,手工刀的价格,这些能让人说些什么呢?
有一定刀龄的刀友,都会发现,几年前花三五百买的BUCK110,现今大致上还是这个价格,但感受却是完全不同的,相同的价格在不同的时期发生了强烈的变化,也就是说对进口刀的承受能力明显增强,或是说其价格变便宜了。
这是因为,人民币这些年走出了一条极其独特的路线: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相关例子很多,随便举个,如十年前去新马泰旅游要四五千,而现在只要两三千,谁都明白当时的四五千是什么概念啊。
再回到刀上,这几年,一些国产刀的价格,从不足两百,到突破两百,再到突破三百,现在有的已经突破四百了,步步高升。而反观外国刀,如卡巴1217,团购五百元就可以买到。国产刀与外国刀,价格在越来越接近,但无论从品质还是从品种上,后者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如果人民币继续以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国货越来越贵,而进口货却越来越便宜,相信选择国产刀的会越来越少。
与三刃木相识这么多年了,面对这个曾经让我兴奋的国货,那句广告词依然回响在耳旁:长城永不倒,国货当自强。但却不得不说,对于刀友,我们的未来可能是也许只能是:走出国门,拥抱世界。
从这也可以看出三刃木的地位。当然,随着时间的增长,也会发现三刃木的许多不足之处,甚至一些档次上升了的刀友,对其已是不屑一顾,但无论如何,三刃木作为国内第一个用现代化的理念经营的品牌。与它的邂逅,都是值得回味与留念的。
如同初恋,激情似火,充满着青春晦涩,也许并不完美,但人生的第一次却是什么也取代不了的。
那个年代,苍也空,井也空。
而刀是什么样子呢?也许连阳江都不是,不知道出自于何方,发黑的刀身(绝对不是涂层),点头结合着摇头,那刀柄,那主轴,握在手中就会感到暴力使用,一切就会分崩离析。
但刀友依然没有排斥,因为别无选择,依旧在这些垃圾中体会着人类远去的英武。
直到那天的到来。
大约是在冬季,记得很冷很冷,但绝对没有下雨,也没有飘雪,因为夜市依然灯火通明。
至今仍记得那位老板的神秘眼神,是炫耀?还是期待?不得而知,总之,当他拿出那把刀时,这种眼神就一直注视着我。
一到手,就立时觉得与众不同,结构非常紧凑结实,四边圆滑,推开白亮的刀刃后,能够感到锁片的坚挺有力,再一摸不点也不摇,这不就是每个男人所渴望的吗?
老板还专门介绍:手柄上的这种材料冬天不冷。
哦,这时我才想起,上手后就一直都没有冰冷的感觉,刀原来还能做成这样,真是人体工程学的体现。
后来我才知道那材料叫G10,来自于航天科技,当然也知道到了这个刀的品牌,那个别致而又另类的名字:三刃木。
而那款刀就是后来威名远扬,并且价格高高在上的901,那时叫:1901.
从那以后一发不可收拾,1系(现在好象是4系),6系,7系,当然还有9系,不知道买了多少,说三刃木伴随我成长,似乎有点言过其实,但确是与我共同经历了太多太多。
也许是那时生活还不太安定,至今都还清晰地记得那些刀所对应的年代,那个时代也牢牢地印在了刀上,看到它们那些流逝的岁月又会浮现在眼前。
相反,后来生活安定后,买的一些高品质的外国刀却没有了当年的感觉。
那段时间,真心喜爱与支持国货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随后不久,9系停产了,不胜唏嘘。不得已,将目光转向了外国刀,慢慢地,发现三刃木的许多缺点,特别是在实用上。
9系停产了,价格扶摇直上,是泡沫?是恶炒?我也不得而知,其实刀友的刀,拿来用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是用来把玩收藏的,既然收藏当然就要追求个稀缺性,总之还是让市场说了算吧。看着我的一堆升值了的9系,也不知该不该高兴,这可能是对我那些年的真心付出的一点回馈吧。
如今,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买过三刃木了,一个没有与时俱进,固步自封的品牌是不值得让人长久追寻的。
既然说到三刃木,就顺便说一下国产刀吧。玩刀这些年,寄希望最大的就是国产刀,最后失望最大的也是国产刀。
这几年,国产刀的进步在哪里?好象没有。
那未来呢?是指望被阉割了的三刃木,还是能做出鸟系的品质却非要把粗糙留给国人的NAVY?或是已走上高端路线同时渐感江郎才尽的鹰朗?都不大可能,也许,多年之后,它们还是“原来的我”。
如果说这些年,国产刀有些变化的话,那就是出现了诸如:山猪,凯文等人(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叫品牌),但他们将山寨进行到底,在山寨中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并不值得信赖的品质,还有那量产刀的品质,手工刀的价格,这些能让人说些什么呢?
有一定刀龄的刀友,都会发现,几年前花三五百买的BUCK110,现今大致上还是这个价格,但感受却是完全不同的,相同的价格在不同的时期发生了强烈的变化,也就是说对进口刀的承受能力明显增强,或是说其价格变便宜了。
这是因为,人民币这些年走出了一条极其独特的路线: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相关例子很多,随便举个,如十年前去新马泰旅游要四五千,而现在只要两三千,谁都明白当时的四五千是什么概念啊。
再回到刀上,这几年,一些国产刀的价格,从不足两百,到突破两百,再到突破三百,现在有的已经突破四百了,步步高升。而反观外国刀,如卡巴1217,团购五百元就可以买到。国产刀与外国刀,价格在越来越接近,但无论从品质还是从品种上,后者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如果人民币继续以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国货越来越贵,而进口货却越来越便宜,相信选择国产刀的会越来越少。
与三刃木相识这么多年了,面对这个曾经让我兴奋的国货,那句广告词依然回响在耳旁:长城永不倒,国货当自强。但却不得不说,对于刀友,我们的未来可能是也许只能是:走出国门,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