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败也促织,成也促织
《聊斋》一书中,除常见的鬼狐言情故事外,亦不乏一些幽默段子,如《崂山道士》、《种梨》、《骂鸭》等,但若说对社会现实影射最强,最具荒诞色彩、黑色幽默效果者,却是非《促织》莫属了。
荒诞的年代充斥着各种荒诞的事情,而《促织》中一幕幕荒诞剧的起源,则是皇帝的一项荒诞爱好:斗蟋蟀。这项爱好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至多不过会对他一家的生活造成影响,然而由于皇帝的特殊身份地位,使得这项看似不起眼的个人爱好在民间掀起了蝴蝶风暴,使无数家庭陷入了苦难的深渊。
《促织》的主人公成名便是深受其害的民众之一。因为皇帝的爱好,于是从朝廷到州府到县衙,无不将物色上缴蟋蟀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层层下派,紧抓不放,而最终的压力,自然着落在成名这样的底层乡村干部与民众身上。由于捕不到优质蟋蟀,完不成上级交办的任务指标,成名被折腾得倾家荡产,遍体鳞伤,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
好在成名并没有死。通过巫师的指点,他终于捕到了一只顶级蟋蟀,命运看似出现了转机。然而,儿子的一次顽皮举动无意间毁了这只蟋蟀,一家人的命运再次跌落谷底,成子本人也因畏罪而投井自尽,使得这个原本不幸的家庭再次蒙受巨大打击,濒临绝境。“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此时的成名夫妇,显然已心如槁木死灰,全无生趣。
第二次转机仍然来自蟋蟀。这是一只主动找上门来,颇具灵性的神奇蟋蟀,虽然看似弱小平凡,却有着骄人的不败战绩,不但在与各路同类强者的较量中战无不胜,更有着击败雄鸡的辉煌战果,甚至颇有乐感,可以随着音乐节拍跳跃起舞!如此灵异可爱的蟋蟀,自然很快博得了皇帝的喜爱,成名一家的好运便由此开始。不能不说,作者对小蟋蟀的种种描述颇具喜感,多有令人忍俊不禁之笔,不过,个人认为,更有幽默讽刺效果的,还是关于抚军、县令、成名等由于进献蟋蟀而一步登天的描述:抚军获得的尚不过是皇帝的物质赏赐;县令居然因为区区一只蟋蟀,在组织政绩考评中得到了“卓异”的最高成绩;而捕到蟋蟀的成名本人,也因为这一“功劳”轻易走进了他苦读奋战多年而不得的秀才行列,家境也由此渐趋富足……原本应是最正规、最严肃的官员考评与国家科考,就这样被一只小小的蟋蟀影响了走向,偏离了正规,种种荒诞之处,不得不令人感慨:小小虫儿,力压千钧啊。
当然,最石破天惊的一笔,还在于故事结尾处:看似从天而降的好运蟋蟀,原来是成子的魂魄所化,以自己的念力来拯救家庭的!读至此处,不能不令人掩卷细思:成名靠儿子魂化促织这一灵异事件摆脱了困境,变成了富人,固然令人欣慰,然而,就正常情理而论,因朝廷征收蟋蟀而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的底层民众,绝不会只有成名一家,而魂化蟋蟀、因祸得福这等好运,却是可遇而不可求,较之彩票中大奖还难的,成名一家因蟋蟀而富贵的背后,却不知掩藏着多少因蟋蟀而毁灭的破碎家庭?这就是美好愿望与残酷现实的对照,很无奈,也很真实。
在全文最后,蒲松龄的评论是最发人深思的:蟋蟀也好,其他小玩物也罢,对于一国之尊的皇帝,都不过是博取一时之乐的消遣点缀,然而任务层层下压到基层民间,却足以在无数民众的家庭中掀起毁灭性的风暴。是以身处高位者,一定要谨慎对待个人爱好,即便不能加以节制,也要将其严格控制在个人私生活层面,切不可将个人爱好与公共权力、行政行为擅自捆绑,以权谋私,这一点古今皆然,直至今天仍有其警示意义。
《聊斋》一书中,除常见的鬼狐言情故事外,亦不乏一些幽默段子,如《崂山道士》、《种梨》、《骂鸭》等,但若说对社会现实影射最强,最具荒诞色彩、黑色幽默效果者,却是非《促织》莫属了。
荒诞的年代充斥着各种荒诞的事情,而《促织》中一幕幕荒诞剧的起源,则是皇帝的一项荒诞爱好:斗蟋蟀。这项爱好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至多不过会对他一家的生活造成影响,然而由于皇帝的特殊身份地位,使得这项看似不起眼的个人爱好在民间掀起了蝴蝶风暴,使无数家庭陷入了苦难的深渊。
《促织》的主人公成名便是深受其害的民众之一。因为皇帝的爱好,于是从朝廷到州府到县衙,无不将物色上缴蟋蟀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层层下派,紧抓不放,而最终的压力,自然着落在成名这样的底层乡村干部与民众身上。由于捕不到优质蟋蟀,完不成上级交办的任务指标,成名被折腾得倾家荡产,遍体鳞伤,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
好在成名并没有死。通过巫师的指点,他终于捕到了一只顶级蟋蟀,命运看似出现了转机。然而,儿子的一次顽皮举动无意间毁了这只蟋蟀,一家人的命运再次跌落谷底,成子本人也因畏罪而投井自尽,使得这个原本不幸的家庭再次蒙受巨大打击,濒临绝境。“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此时的成名夫妇,显然已心如槁木死灰,全无生趣。
第二次转机仍然来自蟋蟀。这是一只主动找上门来,颇具灵性的神奇蟋蟀,虽然看似弱小平凡,却有着骄人的不败战绩,不但在与各路同类强者的较量中战无不胜,更有着击败雄鸡的辉煌战果,甚至颇有乐感,可以随着音乐节拍跳跃起舞!如此灵异可爱的蟋蟀,自然很快博得了皇帝的喜爱,成名一家的好运便由此开始。不能不说,作者对小蟋蟀的种种描述颇具喜感,多有令人忍俊不禁之笔,不过,个人认为,更有幽默讽刺效果的,还是关于抚军、县令、成名等由于进献蟋蟀而一步登天的描述:抚军获得的尚不过是皇帝的物质赏赐;县令居然因为区区一只蟋蟀,在组织政绩考评中得到了“卓异”的最高成绩;而捕到蟋蟀的成名本人,也因为这一“功劳”轻易走进了他苦读奋战多年而不得的秀才行列,家境也由此渐趋富足……原本应是最正规、最严肃的官员考评与国家科考,就这样被一只小小的蟋蟀影响了走向,偏离了正规,种种荒诞之处,不得不令人感慨:小小虫儿,力压千钧啊。
当然,最石破天惊的一笔,还在于故事结尾处:看似从天而降的好运蟋蟀,原来是成子的魂魄所化,以自己的念力来拯救家庭的!读至此处,不能不令人掩卷细思:成名靠儿子魂化促织这一灵异事件摆脱了困境,变成了富人,固然令人欣慰,然而,就正常情理而论,因朝廷征收蟋蟀而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的底层民众,绝不会只有成名一家,而魂化蟋蟀、因祸得福这等好运,却是可遇而不可求,较之彩票中大奖还难的,成名一家因蟋蟀而富贵的背后,却不知掩藏着多少因蟋蟀而毁灭的破碎家庭?这就是美好愿望与残酷现实的对照,很无奈,也很真实。
在全文最后,蒲松龄的评论是最发人深思的:蟋蟀也好,其他小玩物也罢,对于一国之尊的皇帝,都不过是博取一时之乐的消遣点缀,然而任务层层下压到基层民间,却足以在无数民众的家庭中掀起毁灭性的风暴。是以身处高位者,一定要谨慎对待个人爱好,即便不能加以节制,也要将其严格控制在个人私生活层面,切不可将个人爱好与公共权力、行政行为擅自捆绑,以权谋私,这一点古今皆然,直至今天仍有其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