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问题,总得想办法解决吧。所以研究意识总是与问题意识结伴同行的。怎么解决呢?阅读,思考,行动,从“知行”走向“行知”。
知行:这其实是一个蓝图规划的过程。比如学生作文水平低下,这问题怎么来解决?研究时必须做到两个“知”。一是问题形成的原因,即问题的症结。这可以通过访谈、问卷或者查阅学生作文材料了解:是与生活隔离、缺少语言积累,还是作文挫败感导致不愿偿试?对症下药这个道理应该大家都懂,关键是这个“药方”我们怎样才能开出。这就要做到第二个“知”:通过文献研究,尽可能多地了解国内外关于此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这是眼睛向外看的“借智”过程。比如管建刚的《我的作文革命》无论是理论构架还是实践探索对这个课题的研究都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别人的研究看多了,自己的问题分析透了,有了这两个充分的“知”,融会贯通地,“行”的方案也便呼之即出了。
行知:这时候的“行”是带着解决问题的设想走向教育现场,谨慎,兴奋。研究便是用心体验实践的每一点功过成败。反思,选择,再实践。就这样,我们在行动中经历思想的淬火,我们在思想中让行动变得更理性更高效。如果说“知行”里的“行”因为“知”成就了“有思想的技术”,那么“行知”里的“知”则因为“行”已将他者的思想改造转变为自己“有技术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