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轩小明吧 关注:9贴子:342
  • 9回复贴,共1

高 平 方 言“瞎 各 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天,单位同事凑在电脑前欣赏网上的“高平吧”文字贴吧。一人努力去读,竟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兹摘录几个词语如下:“七成儿”、“各吵儿滑乱”、“瞎各杂”、“斜比各周”、“汗儿糕答尘”等。想不到,日常生活中顺口而出的高平话,读出来却如此富有喜剧效果。由此可见,语言从根本上是用来说的,不是用来读或写的,读出或写来,只不过是话语的另外一种或二种表现形式而已。
高平方言中语音的地域特点是十分清晰可见的。我试着从贴子上选取几个,大家读读看是谁的口音。1、夜合来真真夜,睡着了都把我夜醒啦;2、歪结是本和细的,你是哪儿的,3、垛嫩行? 4、明天早起等等。其实,不唯一乡一村如此,高平方言的繁复浩帙,博大精深,直令每个对它感兴趣的高平人望而生畏,无从下嘴。人常用“十里不同风,百里各异俗”来说明风俗的地域差异,于高平方言,可能就是“五里不同风,一村一语音”了。高平语音的地域特点,自然和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封闭自给的生产生活方式,继承多于创新的文化传承、趋同大于求异的性格特点等有关。对乡野风俗的偶心观察,我曾经认为,旧时高平人的婚姻视野及完成大约在五公里左右,那么,一个人儿时的语言环境也就在以家庭为中心方圆五百米的范围内了。
最珍贵的,是高平方言中保存了大量的古汉语语音,可谓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了。说来有趣,读书时,因了对古典文学的偏好,毕业后就试着去写旧体诗。旧体诗是讲求合仄押韵,工整对仗的。要写出格律诗, 没有对仄声字的熟练把握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仄声韵恰恰是在现代汉语中已消失了的。为此,不惜搬出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启蒙》做“悬锥”状,努力去背,却发现《附录》中的数百个入声字在高平话中躲躲闪闪,若隐若现,这不就是高平话嘛。临了,学写旧体诗未果,倒是找出一些高平方言中入声字的变化规律了。试举一二:如滑音,i向iai的滑过,u向ao 、uao的滑过,ai和an的假借等等。有网友“景德桥上”在贴子里提出“高平话富于变化,往往把一个字分成两个音调”、“二声变成一声和四声组合”。其实就是古汉语入声字的嬗变,加之四声的“入声短而促”,以及高平话中往往省略介音,简化韵母等特点,这样就构成了高平话语音重而浊,语速快而紧,语调高而直的特点。言语交谈往往有重雷之韵,沉郁之势,高亮之调,急促之声。现在就用高平话读一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吧。“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仔细体会高平方言中“白,日,入,目,一”五字的入声韵味。不要疑问,唐时王之涣这样说,今天你也这样说,你红唇白齿弹出的也许正是纯粹、标准的盛世唐音呢。
高平方言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古汉语入声字,高平口语中还保存有大量古代的语汇。如高平人口中“麦”音其实就是古汉语代词“某”义,“我”的意思,而高平口语的“恁” 则是“你”的假借。高平人嘴边的“各吵人”就是“聒噪”之义,而“晚夕”的口语在书面语中则显得文采飞扬,“今儿”“明儿”的儿化韵又运用得十分俏皮。大量古代语汇仍存于古代文献中。熟悉古典名著的人,不妨关注一下清人兰陵笑笑生和他的作品,其中不少高平口语、俚语的使用,让人疑惑他就是泫氏人呢。让我们想象一下古代高平人怎样讲话,绝不是“子曰某云”在前,“之乎者也”断后。现代高平人更多继承了古代高平人的文化特质,高平人现在这样说话,其实古代高平人也是这样发音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高平学子在北京某高校读书,满口的石头钉子。同宿舍的北京同学听不懂,说你是广州人?他说不是。北京同学肯定地说,你不是广州市人,那你也是广州郊区的。
方言用于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在市场化、信息化的今天,不免露出窘态。但高平方言承载着高平人特有的特征,那就是豁达、耿直、朴素、豪迈。在用语言表达情感、思想时,只要高平话能真切传达出高平人的高烈激越,豪气干云,顿雄沉郁,耿介直爽的精神气质,那么声音作为表达方式之一种,它的好听与否,也许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1楼2013-08-03 12:03回复
    写完《高平方言“瞎各杂”》后,本想就此罢手。一则公务繁忙,二则高平方言实在是浩繁无穷,如此倾心,担心难以自拔,误了公家大事。可是,看了“高平吧”上“谁能说出一些只有高平才有的话”帖子里各位方家你来我往,谈兴甚浓,杀伐声起,互相攻讦,由于认识的局限,其中谬误多多,不得要领,不免有些忧虑:出于对家乡文化的热情,因识失和,想来不是各家的本意。于是,不揣浅陋,想就高平方言中的其他特点说道说道,求教于各位大家。
    在《高平方言“瞎各杂”》文中,曾就高平话中的“入声字”进行了“抛砖”,其实高平话中还有很多特点,比如,方言虚词的传承保留,儿化韵的地域特点、分音词的灵活运用等。作为高平人,有三个字是不得不弄懂的,即“圪”、“日”、“掉”。
    “圪”不仅是高平方言,而且也是山西方言中常用的一个关键字,在普通话中已然消失的一个音节。我们今天的发音,也常常介于“ge”和“gao”之间。常用在话头,在话中起个引领作用,也即语法上的前缀音。比如9楼所讲的“个搂儿”、“个炉儿”,183楼所言“个录儿个列到地些拉”等,这个字本身并没有什么具体语义。高平话中常见在“圪擦”“圪遛”“圪挤”“圪喷”“圪蹙”“圪燎”等等。基本结构是“圪”字+动词。当然也可“圪”字+名词。虽然是为前缀,去掉后并不改变意义,不过你去了后试试,就不冷表现高平话哪个味儿了。“圪”字也可用于后缀,如27楼“喝酒个”、90楼“开大奔进城个六个列”,日常口语“你弄圪呀”,和人告别“回圪哇”,中午出门碰见邻家,打个招呼“出圪吃圪来”?等等。
    类似的还有“日”字,在高平话中用量很大。吧子里的文明人甚至呼吁,不要讲粗话。其实,和“圪”一样,也仅仅是个前缀音,如“日闪”、“日能”、“日怪”、“日绝”、“日鬼”等,如果说有一定的语义,也仅是个副词,表示“非常”“很”之意,并无冲撞、冒犯之意。你看高平话中的“日恁爸爸”、“日恁奶”“日哄”等口语,在平常生活中,都是用于总结感叹,抒发感情,打打招呼等;粗则粗矣,并无攻击下三路之意。当然,高平人在吵架时此字若出口,它的词性就发生了变化,虚词变成实词,形容词变成动词,杀伤力也是蛮强的,你可别简单理解;否则,会弄出笑话来的。
    还有“掉”音,表达的也仅是一个指示代词,并非器官所指。有关此词的批注,放在以后的高平方言中代词的解释中可能更好些。就此打住,见笑见笑。


    2楼2013-08-03 12:03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08-04 09:04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08-04 09:05
        收起回复
          虾哥在这方面颇有研究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3-08-07 06:58
          收起回复
            把书传上来吧。真心求阅。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4-12-29 04: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