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片子,其实在《正阳门下》并不是最为突出的语言风格,它只是撷取了大多数观数能够听得懂,又极有北京味道的对话方式,同时又不是为了对话而对话,而是为了性格冲突而对话。
《正阳门下》中的对话,最能代表剧中个性的有以下几对:
首当其冲的,是男女主角韩春明与女朋友苏萌(边潇潇饰)之间,打情骂俏式的京片子情话,比如韩春明和苏萌、涛子(迟佳饰)和关小关(范琳琳饰),这两对恋人都喜欢以太后和太监口吻互相调侃,表现出北京大妞的自满和北京爷们儿的自嘲,那种北京爷们儿的自嘲,其实又是一种绝对自负的曲折表现,这转来转去间的人格流露,正是典型的北京味。
而韩春明与他的远房表妹孟小杏(陈思斯饰)之间的对话,尤其是几十年间,孟小杏对韩春明这个1号梦中情人的迷恋感,亦是《正阳门下》对话里极有味道的一组,来自远郊的孟小杏打小立志要嫁给正阳门下最正宗的北京小伙子韩春明,而这个浑身土里土气的表妹的梦想对表哥来说其实就是一个笑话,但这种明显对立的情感关系,却又能让兄妹二人维持了几十年不变的长久友谊,他们之间的那些对话,虽然不是讽刺、谄媚就是拆台、挤兑,但最终留给观众的还是这对远房表兄妹间的情深意重。
韩春明,与师父――民间大收藏家“九门提督”关大爷,以及与另一捡破烂起家的民间收藏家破烂侯,此3人亦构成了一个北京民间收藏行业的历史性气场,他们之间除了源于“宝贝”所交流的内容是如此的富有文化意味之外,他们之间的互相称谓、行业用话、体态动作、情感流露等等,皆自成一体,处处暗含收藏业似为不可泄露的天机,那种精致的双关语态随处可见,与当年将清末民初的北京社会与中医哲学完美统一一处的《大宅门》真是异曲同工,《正阳门下》的双关话风亦是《大宅门》的惟一继承者,可以将京片了的妙处发挥到淋漓尽致。
据知,《正阳门下》如此京片子和如此富含收藏业之天机,与在剧中饰演坏大舅刘老板的郝金明密不可分,或说,郝金明就是剧中韩春明的人物现实原型,现实中,演戏本是郝金明的副业,他更是一位北京城里数一数二的民间大收藏家,韩春明几十年来的一路发家史,就有郝金明个人经历的影子,当然也有郝金明这个真正的业内人将业内那些向来不可明示的天机向创作者做过诚意点拨的原因。
比如,韩春明者,千好万好,但有一点或者不会被大多数看电视的观众完全认同,即他们的为人极其“鸡贼”,十几岁跟着九门提督学艺,后遇破烂侯,及至自立门户开始创业,春明之低调,之苦穷,之耍贫,蒙混过了自己家人的眼,蒙混过了自己爱人的眼,及至被家人和爱人发现他已是坐拥多家酒楼和地产企业的大企业家时,所有人都惊愕不可堪,而正是这种鸡贼的处事,才是使他可以在二三十年间积累起无法估量的文物身家的创业秘辛,这也恐怕是《正阳门下》最有文化价值之处,之一。
剧中的另一重要人物程建军(朱铁饰),是终生与韩春明严重对立的敌手,他们俩一个鸡贼一个真贼,一个经商一个为官,一个低调一个张扬,一个正义一个邪气,一个求真一个造假,电视剧用韩程二人的矛盾和统一,既展示了一代老北京的人性与人文,同时更揭示了收藏业鲜少被人知的种种潜规则,尤其是剧集的后半段,程建军在放下仕途而求艺景德镇后,学得一手绝妙的制造赝品的本事,连续给郭大伯、苏萌和苏萌大舅、关大爷那对不孝儿子和儿媳,做了几个大“局”,可谓玄机纷呈,匠心骇人,估计那些天天流连于潘家园的业内人士看后都会倒抽一口凉气了。
剧中饰演程春明的朱亚文和饰演苏萌的边潇潇,其实都不是真正的北京孩子,这跟陈宝国能在《大宅门》里出色完成白景琦形象的本土生人缘故大不同,江苏人的朱亚文与山西人的边潇潇,所以能将这一对北京爷们和北京大妞的形象如此完美地完成,与他们的表达能力在表演过程中可以尽情释放有莫大关系,所以才形似之外,更有一番神似,尤其是边潇潇饰演的苏萌,那么大气又那么拧巴、如此深情又如此爱折腾,她一个人承担了该剧最大多数的感情吸引,表演者自身阳光、自然的青春女性之美,尤亦可以满足观众们最普遍的情感需求,使其不但成为韩春明心目中的女神,更成为观众们心中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