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吧 关注:874贴子:13,188

【搬运】淝水大战的前前后后(原创)by mlion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言
公元383年发生的淝水之战,是偏安江左的东晋王朝同北方氐族贵族建立的前秦政权之间进行的一次战略性大决战。战争的结果,是弱小的东晋军队在一系列奇迹发生后大获全胜,貌似强大、不可一世的前秦帝国居然在这一战后轰然崩溃。好容易在北方形成的短暂统一又迅速瓦解,北方再一次陷入到诸侯割据、混战不休的局面。有些人为岌岌可危的汉族正统政权得以维护庆幸叫好,也有些人为饱经战乱动荡的神州大地失去了一次早些恢复统一的机会而惋惜。无论如何,这一战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世汉族王朝在面临异族侵略时常以此战激励斗志,而北魏等北方王朝也需要分析吸取苻坚失败的教训考虑对南方和汉族的政治军事策略。研究这一场大战的前因后果,双方政治、军事策略得失十分有价值。


1楼2013-08-08 13:35回复
    四月,秦军进抵沔北。东晋襄阳太守朱序此时出镇襄阳未及一年,手中兵力不足2万,敌我对比悬殊之下只能收缴全部船只,集中固守襄阳,企图依靠汉水屏障,迫使秦军知难而退。不料秦将石越十分剽悍,突以五千精骑泅渡汉水直抵襄阳城下,朱序猝不及防丢掉了外城,只能退守中城。石越随即缴获了船只百余艘,秦军主力遂以渡汉水围攻中城。不久,慕容垂师克南阳,与苻丕会师,秦军声威甚盛。
    东晋荆州刺史、江荆宁梁益交广七州都督桓冲拥众七万闻讯移师上明(湖北松滋西北),欲援襄阳,但迫于秦军声威不敢轻动。次年正月,在晋庭诏命之下,乃以南郡相刘波率八千人驰援襄阳,但刘波亦畏敌而不进。襄阳孤城被围。
    襄阳城墙为重城,东北背汉水而城,城墙为汉水大堤。苻丕只能在其它几面展开攻城。中城墙高城坚,与外城间有堡垒,攻城兵力不易展开,襄阳军民也同仇敌忾,誓死不降。朱序防御组织也很得宜,秦军屡攻不下,反而被朱序频频反击,伤亡惨重。好容易集中兵力攻塌城池西北角,不料朱序之母韩夫人将门之女,深识兵势,早就看出西北弱点,亲率府中婢女百余人筑一斜城拦之,秦军遂无功。
    久攻不下,苻丕只好转为长围。以苟苌、石越、毛当诸将扬威于江陵,迫使桓冲不敢增援襄阳。时巴西人赵宝在凉州反秦,自称晋西蛮校尉、巴郡太守,虽被迅速镇压,但反映出秦境内已有不安的政治空气。偏师韦钟对魏兴郡的攻势也不顺利,。晋魏兴太守吉挹据山守险,秦军猛攻三月毫无所成,决定移兵襄阳会师主力,结果反被吉挹设伏袭杀五千人,被拖在魏兴,直到公元380年,韦钟击败东晋右将军毛虎生3万援军后兵尽粮绝才被破城,吉挹被俘闭口不言,绝食而死。


    8楼2013-08-08 13:42
    回复

      2、对前秦战略部署和企图的分析
      根据前秦的部署,前秦所有的兵力大约分为五部分。前锋兵团为伐晋的主力,兵力大约为二十五万人,前锋都督苻融的军事经验虽不丰富,但主将张蚝,梁成,慕容垂等人都为前秦战功累累的名将。此部为前秦的精锐。
      苻坚亲率“长安戎卒”,即关中兵团,做为后续部队。此部数量最为庞大,约数十万人。这部大军战前驻扎于项城。关中兵团的数量和战斗力无法详考,但这一部分人马不是临时征发的就是所谓良家子招募而来的三万羽林军,装备可能不错,但没有作战经验,战斗力有限。
      以上两部人马是攻晋的主力。进军方向径沿长安至建康方向攻击前进,以项城为前进基地,首先夺取寿春,寿春“南引荆、汝之利,东连三吴之富,北接梁、宋,平涂不过七日,西援陈、许,水陆不出千里;外有江湖之阻,内保淮淝之固”。又是淮水转运中心,连接东晋东西两大战略集团,是淮、淝间的军事要冲,建康的一大门户。夺取寿春以后,前秦军队可以大举进入淮南进而东击建康。其前锋苻融所部进抵颖上后,令慕容暐和慕容垂西出江夏(湖北云梦),攻占勋城(湖北安陆),斩晋将王太丘。随后移师漳口(湖北当阳)。这一部分支应是掩护大军翼侧,监视并迟滞东晋荆州西集团东进。按战后史称慕容垂一军完整无损,人数约在三万左右,慕容暐出征时位列平南将军,与慕容垂地位相差不多,所带军队规模可能也相似,这一部军队估计在5万左右。没有参加淝水主力决战。
      第三部分为来自河北山东等地的幽冀兵团,主将不详,其进军路线为开赴彭城,进而直接威胁建康。按照公元380年苻洛苻重叛乱的规模,这一路军队最多可能有十余万左右的规模,但所有史料都未记述幽冀兵在淝水之战中发挥过什么作用。幽州、冀州为前燕故地,是十六国时期北方重要的兵源所在地。按常理幽冀兵应该是一支很强的武装力量,早年灭代之役中,幽冀兵曾充当主力。淝水之战前夕,谢玄等人率领八万北府兵由淮南及广陵、京口一带,自东向西开赴淝水前线,丝毫无视来自彭城方向的威胁,似乎有些不合常理。一种合乎逻辑的解释是,幽冀兵与项城大军相似,军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集结。很可能是三年前苻洛和苻重的叛乱导致了这种情形出现,叛乱被平定后,前秦在幽冀二州的军力并未得到相应的恢复,从而使前秦在彭城方向无法对东晋的淮南地区形成压力。 苻洛叛乱的时间与前秦伐晋的时间间隔不远,平叛的主要将领都没有留守幽冀,史料也没有留下幽冀地区军政领导人的情况,这一猜测很有可能成立,至少这一路秦军大约没有能力完成从鹏城南下建康的任务,只能作为疑兵牵制东晋京口、建康的主力驰援寿春方向。为主力进攻提供机会。
      第四部分为龙骧将军姚苌率领的梁州和益州的水陆军,自长江上游和沔水而下。苻坚将自己早年曾经担任过的龙骧将军赐给姚苌,除了表明他对姚苌本人的器重以外,也说明他对姚苌这一路极为重视。如果姚苌能打通荆州一线,攻破桓冲集团,那对整个战局的意义无法估量。不过从姚苌的经历来看,实在不能说有指挥水军作战的经验,而前秦在梁、益的备战有记载的仅限于战前一年由巴西、梓潼太守裴元略筹建水师。与晋灭吴时王睿在蜀筹划建军七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这一路军队顶多起到牵制东晋荆州集团的作用。实际上此部军队在巴东遇到东晋守将毛虎生的顽强阻击,在夏口遇到桓冲荆州集团的主力而止步不前。我认为这一路秦军的主要任务可能也就是牵制荆州军阻其东援建康。在最危险的时候,桓冲只肯派出3000人增援建康,在整个淝水大战的进程中,荆州集团只在战前和战后发挥了作用。从战争进程来看,我认为这一目的其实是达到了。这部分军队数量不详,由于东晋的荆州军有10万左右,这一部军队应不可能只有几千人,至少有数万人。


      13楼2013-08-08 13:49
      回复
        垂留慕容农、慕容楷、慕容绍于邺,行至安阳之汤池,闵亮、李毘自邺来,以丕与苻飞龙所谋告垂。慕容垂总算找到口实,因激怒其众曰:“吾尽忠于苻氏,而彼专欲图吾父子,吾虽欲已,得乎!乃托言兵少,停河内募兵,旬日间,有众八千。
        平原公苻晖遣使责备慕容垂,催使进兵。垂骗飞龙说:“今寇贼不远,当昼止夜行,袭其不意。”飞龙上当。晚上,垂遣世子宝将兵居前,少子隆勒兵从己,令氐兵五人为伍;阴与宝约,闻鼓声,前后合击氐兵及飞龙,尽杀之,参佐家在西者皆遣还。然后写信给苻坚,辩解说自己杀人有理,以后慕容垂每干一件对不起苻坚的事都要写信辩解一番。总之,自己是无辜的,错都是你们氐族的。
        动手之后,这边慕容凤、王腾、段延皆劝翟斌奉慕容垂为盟主;斌从之。垂欲袭洛阳,又不知翟斌底细,乃拒之曰:“吾来救豫州,不来赴君。君既建大事,成享其福,败受其祸,吾无预焉。”后来慕容垂到洛阳,苻晖闻其杀苻飞龙,闭门拒之。翟斌复遣长史郭通往说垂,慕容垂才扭扭捏捏的答应了。于是斌帅其众来与垂会,劝垂称尊号。垂还宣称说:“新兴侯(慕容暐),吾主也,当迎归返正耳。”
        垂以洛阳四面受敌,欲取邺城而据之,乃引兵而东。故扶馀王馀蔚为荥阳太守,及昌黎鲜卑卫驹各帅其众降垂。垂至荥阳,群下固请上尊号,垂乃依晋中宗故事,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承制行事,谓之统府。群下称臣,文表奏诰,封拜官爵,皆如王者。封了一大群官,然后帅众二十馀万,自石门济河,长驱向邺。
        慕容垂既然开工,就遣田山到邺城,密告慕容农等起兵相应。时日已暮,农与慕容楷留宿邺中;慕容绍先出,至蒲池(河北临漳西),盗丕骏马数百匹以待农、楷。甲申晦,农、楷将数十骑微服出邺,遂同奔列人(河北淝乡东北)。在列人城,慕容农斩桑榆为兵,裂襜裳为旗,使赵秋说屠各及东夷、乌桓等部众归顺,攻破馆陶、康台获得很多辎重马匹。于是步骑云集,众至数万。(《资治通鉴卷105》)
        苻丕发现自己两面受敌,决定先打慕容农,派石越统领步骑万余讨伐慕容农,农曰:“越有智勇之名,今不南拒大军而来此,是畏王而陵我也;必不设备,可以计取之。”众请修缮列人城御敌,农曰:“善用兵者,结士以心,不以异物。今起义兵,唯敌是求,当以山河为城池,何列人之足治也!”其实列人城小陋,慕容农缺少物资器械,单单守城是守不住的。石越至列人西,农使赵秋及参军綦毋滕击越前锋,破之。参军太原赵谦劝慕容农早打:“越甲仗虽精,人心危骇,易破也,宜急击之。”农曰:“彼甲在外,我甲在心,昼战,则士卒见其外貌而惮之,不如待暮击之,可以必克。”令军士严备以待,毋得妄动。越立栅自固,农笑谓诸将曰:“越兵精士众,不乘其初至之锐以击我,方更立栅,吾知其无能为也。”向暮,农鼓噪出,列阵于城西。以壮士四百腾栅而入,秦兵披靡;农督大众随之,大败秦兵,斩越,送首于垂。石越和毛当,都是前秦的骁将,所以苻坚派此二人相助其子镇守关东,不及一月,相继败亡,于是关东更加动荡。可是邺城城坚,慕容垂一直不能攻克苻丕镇守的邺城,然后苻丕和其他留守河北的前秦官员也无应变之才,几路援军都被慕容垂击败,反而使慕容垂趁机扩大势力范围,仅三个月接连攻占信都(河北冀县)、高城(河北盐山北)、常山(河北正定西)、中山(河北定县)。


        19楼2013-08-08 14:02
        回复
          4、苻坚之死
          东线,慕容垂久攻邺城不下,决定使用漳水灌城,苻丕渐渐“粮竭,人马无草,削松木而食之”(《晋书 苻坚载记》)但就是不肯放弃邺城这一关东的军事、政治中心。时间长了,慕容垂内部开始出现问题。丁零的翟斌开始心怀异动,觉得慕容垂这个大树似乎也不是那么牢固,又开始偷偷摸摸与苻丕联系,慕容垂一辈子只有背叛他人的,岂能轻易被人背叛,早就算计好了,只不过这老家伙很能忍,自己绝不先动手。翟斌与苻丕商议准备动手决堤水淹城外的燕军,刚一有动作就被早已准备好的慕容垂拿下,翟斌及其弟檀、敏被杀,不过其子翟真逃到邯郸,正式与苻丕合作对付后燕。在邺城城下两军一战,翟真被击败逃走,但后燕在追击中中伏大败,只能解围邺城。专心讨伐翟真。但前秦东线也没有获得喘息之机,因为这时候东晋的北伐军来了。
          苻丕向并州晋阳的张蚝、王腾求救,两人以寡不敌众拒绝了,彷徨无计之下,其司马杨膺请自归于晋,苻丕不答应。这时谢玄遣龙骧将军刘牢之等据碻磝,济阳太守郭满据滑台,将军颜肱、刘袭军于河北;苻丕遣将军桑据屯黎阳以据之。刘乘夜袭据,攻克黎阳。苻丕害怕了,派人对谢玄说我们想借点粮食然后救援长安,等联系上了用邺城换,如果去不了西边,我们就为你们守邺城。这是缓兵之计,但其手下因形势不佳开始密谋,赴晋营的使者参军贾逵与姜让、杨膺商议:“今丧败如此,长安阻绝,存亡不可知。屈节竭诚以求粮援,犹惧不获;而公豪气不除,方设两端,事必无成。宜正书为表,许以王师之至,当致身南归;如其不从,可逼缚与之。”于是几个人私自改了文书送往晋营。谢玄见了修改过的文书,决定援助前秦。一方面派刘牢之、滕恬之等帅众二万救邺。水陆运米二千斛给苻丕。几方正在勾心斗角互相算计,西线前秦已经坚持不住了。
          从公元384年9月到385年5月,前秦与西燕在长安城下打了九个月,虽然互有胜负,但前秦越来越困难,苻坚的儿子苻晖在败给西燕之后,被苻坚训斥了一顿,愤怒绝望之下自杀,可见苻坚的亲族都开始失去坚持斗争的信心了。长安城在久困之下,“大饥,人相食,秦王坚朝飨群臣,诸将归,吐肉以饲妻子”(《资治通鉴卷106》)
          姚苌进攻新平,新平守将苟辅率众拼死抵抗,姚苌部损失2万多人一无所获,只得在385年正月先去打安定,生擒前秦安西将军苻珍,岭北各地悉平。然后会师新平,此时新平粮尽无法支持,姚苌乘机骗他们:“吾方以义取天下,岂仇忠臣邪!卿但帅城中之人还长安,吾正欲得此城耳。”苟辅上当,率众出城,刚一出来就被围,全部被坑。
          苻坚在长安无法坚持,找了一本符谶,上面有“帝出五将久长得”。于是留太子苻宏守成,自己带领数百骑,携夫人张氏、儿子中山公苻诜、二女宝、锦在公元385年5月出奔五将山,宣告州郡,期以孟冬救长安。苻宏根本无力守住长安,6月就带着母后、妻宗亲和数千骑跑到下辨(甘肃成县西北)。却被苻坚的女婿,南秦州刺史杨壁拒绝接待,只好宏带领几千人向东晋投降,被安置在江洲,后来卷入桓玄的叛乱,兵败被东晋处死。苻坚的心腹谋士权翼本是姚苌的旧部,率百官投降了姚苌,驻守长安附近韭园的李辨率部投靠西燕。慕容冲拿下长安,大肆烧杀掳掠,长安一片瓦砾。
          邺城这边,公元384年4月,刘牢之援兵一到,立即击败慕容垂的围城军,但刘牢之贪功追击慕容垂,结果反而被慕容垂反击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刘牢之演出了一道马跃潭溪,跳过五丈涧逃生。得到苻丕援助得以退守邺城。但此战败后,晋庭决定结束北伐,很快就撤走了。苻丕重新得到了邺城,可此时邺城残破已不堪守,七月苻丕率领邺城6万人口撤往并州,慕容垂终于拿下邺城。
          七月,苻坚被姚苌所部骁骑将军吴忠追击包围在五将山,秦兵皆散走,独侍御十数人在侧,坚神色自若,坐而待之,召唤厨师进餐。过了一回吴忠来了,将苻坚带到新平,幽禁在小屋里。姚苌来要传国玉玺:“苌次膺符历,可以为惠。”苻坚嗔目大骂:“小羌乃敢干逼天子,岂以传国玺授汝羌也,图纬符命,何所依据?五胡次序,无汝羌名。违天不祥,其能久乎!玺已送晋,不可得也。”姚苌又派尹纬来劝苻坚禅让给他。苻坚拒绝了:“禅代者,圣贤之事。姚苌叛贼,奈何拟之古人!”随即杀死自己的两个女儿,骂而求死,姚苌于是乃缢坚于新平佛寺中,时年四十八。中山公诜及张夫人并自杀。(《晋书 苻坚载记》)
          一代名王终于身死,此后盛极一时的前秦帝国再也没有机会逃生,虽然苻登等人仍然坚持了很久,但这只不过是最后的垂死挣扎了,前秦帝国的梦随着苻坚的死烟消云散了。
          淝水大战后,前秦土崩瓦解,论者大多以为势所必然之事,我却以为值得商榷,我们看到慕容氏叛乱并非轻而易举,东晋方面北伐更是姗姗来迟。苻秦未必一点机会都没有。


          22楼2013-08-08 14:04
          回复
            以此论之,苻坚伐晋,自有其不得不伐之理由,其政治、军事亦有一定考虑,所谓因胜而骄、穷兵黩武、不纳忠言一意孤行,并不确切。当然,苻坚由于其自即位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对伐晋的困难估计不足是说得上的,
            苻坚伐晋军事上失败的原因,前文业以论及,我们固然可以对其倾国而出,亲自南下企图一鼓而尽拿下东晋实现统一为军事冒险,非万全必胜之策,但以苻坚所处地位情景论之,是否可有所为万全之策?又或者何为最佳之策?是否应该按王猛临终时的遗言,采取保守策略,攘外必先安内,先行剪除内部鲜卑、西羌隐患呢?
            所谓鲜卑、西羌之患前秦,前面也已涉及,在史料记载中,氐族对相处时间更长、恩怨更多、同样被消灭的羌族集团人士似乎并不特别仇恨,除了王猛和苻融提到过羌族以外,很少提到氐、羌之间的矛盾。大多数矛盾、冲突和流言谶纬所发生在氐族与鲜卑之间。其实前燕鲜卑族与前秦氐族在两族建国前栖息地和生产生活方式均有较大差别,交集并不多,两国两族间主要矛盾主要来源于秦灭燕,所谓世仇其实并非实情。两族间的主要矛盾其实在于苻坚重用鲜卑贵胄,使其“父子兄弟列官满朝,执权履职,势倾劳旧…..” 另一方面,对苻秦宗室贵族叛乱的忧虑和前秦统治范围扩大使得苻坚采取军事殖民政策,将大量氐族从关中外迁,而将大量异族豪强迁入关中,更进一步增加了氐族与鲜卑之间的对立。与其说这是民族矛盾,还不如说是前秦政治改革中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倾扎通过民族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实际上在苻坚早期执政时氐族权贵对苻坚重用汉族知识分子打击氐族豪强也是不满的。如果氐族对鲜卑有仇恨,必欲杀之而后快,那么对“阶级仇恨和民族矛盾”更深的汉族如何对待?
            相对弱小的氐族出身的君主要想实现统一天下,不可能不重用异族精英,更不可能将异族高层全部杀死或奴役,而要想征服人口等多,文化更先进的汉族政权,在当时汉族士族不肯为其所用的情况下,必须团结和吸收其他胡族人才才有可能成功。这一点苻坚十分清楚,在这一问题上他比王猛更加头脑清醒。
            但是苻坚很失望的发现其身边的氐族执政集团却几乎没有人有这样的政治见解,反而被眼前的一点点政治权利迷昏了头脑,都在叫嚣要除掉鲜卑政治势力,这使本来就因自视文化水平高于氐族、对本民族国家被灭亡耿耿于怀的鲜卑贵胄更加心存疑虑,矛盾更加突出,苻坚不得不考虑,即便在其本人的压制下,这种矛盾可以暂时不爆发,但在其身后呢?自己的子侄兄弟能否免除成见继续自己的政策?当被俘而免除杀身之祸因而对自己心怀感激鲜卑首领们也老去之后,那些野心勃勃的鲜卑贵族青年一方面心怀故国情怀,一方面对来自氐族的歧视和敌意能否一直忍耐?苻坚心中并没有把握,更何况来自心底根深蒂固的对汉人政权有朝一日重新强大的忧虑和恐惧使他难以轻松。如果自己死后,氐族权贵与鲜卑之间爆发激烈冲突,已经统一的中原大地重燃战火,来自东南的那个朝廷会不会乘机北伐?难道自己的族人无法避免被奴役的命运吗?作为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统治者,他不可能不考虑这种前景的可能性。
            即便不急于南侵,想要消弭内部的矛盾也并非易事,同样存在失败的风险。而在存在一个传承所谓正统的汉族政权占据半壁江山的情况下,想要长久统治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族的异族政权而言,更是充满风险。“自古以来未有戎狄作天子者”的箴言更是当时汉人对有朝一日起来反抗的希望。
            所以苻坚选择在其鼎盛时期伐晋,也不能认为是轻率而为不够稳健,其决策亦有其必然性。其失败不可简单归于某一原因,而是由一系列人为或客观环境因素导致的,苻坚为了实现其统一天下目标注定没有简单明了的途径,只能选择一种危险而困难重重的道路,由于其个人和其统治集团班底的能力不足,他们的努力失败了,归根结底在于其以一弱小民族适逢其会建立了一个政权,又利用机会兼并了大部分中华疆土,客观形势迫使其不得不按照历史潮流前进,无法停步。个人的主观努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历史发展,但不可能改变一切,苻坚面临的统一之路注定比一个汉族统治者更复杂,更艰难,他别无选择,在一系列艰难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他成功了一大半,但最终还是没有做到一点都不犯错,所以他倒下了。而他的努力和成就使得这一结果更增加了悲剧色彩。


            26楼2013-08-08 14:06
            回复
              这文中的许多观点与我相合。。我也认为苻坚在淝水后失败情绪严重、许多举措大失水准,导致了最后局面的不可收拾。。不过我并不认为这是因为苻坚本人能力与其他成功君主有差距,我认为苻坚本人的资质、能力作为领导者并没有问题,他最大的问题是前期太顺,缺少挫折磨练,缺乏百折不挠的素质,乍逢大败,一下子蒙了,如果王猛还在,能帮他撑过前一两年情绪太坏,也许可以缓过来。话说别提极少亲自指挥作战的苻坚了,唐太宗这样战场里杀出来的皇帝,高丽大败的时候也是气得要死,且大惧啊


              28楼2013-08-08 14:44
              回复
                非常详尽的文章啊,苻坚的失败确实有几个偶然的节点,如果把握住,可能历史走势就不一样了


                IP属地:北京29楼2013-08-09 23:28
                回复
                  好文章写的真好!!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3-08-10 11:23
                  回复
                    我真想当天王胯下的宝马啊


                    31楼2013-08-10 12:59
                    收起回复
                      英雄总是寂寞的,无论身前还是身后。


                      IP属地:安徽32楼2013-08-11 13:10
                      回复
                        打是肯定的,不过太急了点,赌注太大了点,
                        另外苻坚好像没上个战阵吧,所以不太懂军事。


                        IP属地:广西34楼2014-10-05 15:01
                        收起回复
                          那顶多叫鼓舞士气罢了,看过三国吧,司马炎够废吧,比不上司马昭,
                          更比不过司马师和司马懿,曹操他们,但就那么废的人,不会武功,不懂军事,
                          但能审时度势,最终灭掉了东吴。这就够了。
                          不过个人感觉苻坚挺可惜的,和王猛一起励精图治,由弱变强,只差一点点,
                          也算有些传奇的人物了。


                          IP属地:广西35楼2014-10-06 12:33
                          回复
                            分析得很详尽!观点基本同意。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36楼2014-10-14 22:33
                            回复
                              先留后看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7楼2014-11-15 12: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