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精英吧 关注:505贴子:9,878
  • 10回复贴,共1

巨额地方债转嫁百姓 新招骗术揭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时代周刊》披露了官方将巨额的地方债务包装成“理财产品”,卖给老百姓。难怪,官员在谈及地方债时,都表示债务风险“可控”。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3-08-09 13:22回复
    尽管中国和西方金融业一直担忧地方政府发行的20万亿巨额地方债会引发债务危机,地方和中央官员却表示对此并不担心。5月30日,中国大陆媒体的一篇文章揭示了官员们“信心”背后的一个原因,即部分地方债已经通过银行“理财产品”的外衣,转嫁给了大陆民众。


    IP属地:辽宁2楼2013-08-09 13:23
    回复

      中国地方债台高筑
      2013年5月2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大卫?利普顿在北京称,算上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中国政府债务已经占2012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52万亿)的50%,即26万亿人民币。2013年4月6日,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由于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低,他的估计是地方债总额超过20万亿元。
      4月9日,惠誉(Fitch)将中国长期本币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同一天,穆迪(Moody's)将中国评级展望从“正面”下调为“稳定”。穆迪认为,在降低地方债务风险和信贷扩张问题的解决上,中国没有达到预期进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财政监督报告》指出,受2008年刺激计划影响,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加速发展,地方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或成财政风险潜在源头,80%被调查城市称会以销售土地来偿付债务。一些政府仍处于极脆弱风险边缘,如一些欠发达西部省份。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3-08-09 13:24
      回复

        地方政府转嫁债务给民众
        虽然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高筑,但各地和中央官员在谈及地方债时,都表示债务风险“可控”。5月30日,中国《时代周刊》披露了官方如何把地方债务转嫁给老百姓。
        首先,各地方政府主导注册一些名为“某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的融资平台,然后地方政府为了政绩或满足升迁的好大喜功开始立项,比如:建机场、建高速公路、盖政府大楼……
        然后,上述融资平台拿着政府的项目去找银行融资,更多是找跟自己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城市商业银行。因为是政府背景的公司,又是政府的项目,所以这些融资的获取就异常顺利,一般情况下是:分管副市长(副县长)审批金额多少,银行就给贷多少。
        城商行当然知道,融出去的钱大半是有去无回,所以就把此债权转卖给信托公司,比如10亿元的融资,银行说:“我只留下2%的利息,剩下的你接手,签的是5%的利息,你还有3%可赚。”
        接盘的信托公司也知道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个什么东西,信托公司为逃避风险就把这些个债权打包成一个个“项目投资产品”,比如“城建公司修高速项目”。不过,它们都有一个很炫丽的名称理财产品。
        信托公司把“理财产品”“回笼”到银行,让银行代理销售并拿取回扣。银行就印些广告,再开一间“理财室”、配个理财经理,打开电脑,看着储户的存款额,开始给闲钱多的“VIP客户”打电话推销。
        在理财经理殷勤介绍和利息的诱惑下,这些VIP客户就开始买这些理财产品。至此,这些储户,或者说普通的老百姓(特别是大爷大妈),就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地方政府的债权人。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3-08-09 13:25
        回复

          买到幽灵合同 有苦无处诉
          这些理财产品往往不能及时兑现,去年华夏银行起步50万元一份的VIP产品让客户血本无归。但经典一幕是:客户去找银行,银行会说:“合同上没有银行的章子,我们只是代售。”
          如果投资人依照合同上的章去找信托公司,信托公司会说:“我们只是理财的信托公司,就好比你买了中石油的股票赔了,你不能找开户的证券公司吧!”
          投资人去找城建公司,城建公司说:“我们是跟银行签的约、融的资,你是谁?”
          投资人再去找信托公司说:“明明写着保本的!”信托公司反驳:“投资有风险,你没看合同条款细则吗?这是政府项目,政府不光说保本,还说有补贴呢,不信你去问政府!”
          投资人去问政府,政府说:“我们只是立项,审批项目,我们只是行政机构,连这你都不知道?”
          投资人要去打官司,但发现要在被告人所在地法院打,而银行在本地,信托公司在上海,城建公司在北京……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3-08-09 13:26
          回复
            IP属地:辽宁7楼2013-08-09 13:30
            回复
              这一切好像都是建立在房价持续上涨的预期上。房价涨,地价就涨。短期理财转变成的长期借贷就不会有成为不良资产的风险。


              13楼2013-08-10 01:26
              回复
                  随着蜘蛛女声大喊:“压缩!”'There wasn't any permanent harm done, was there?' asked Frodo anxiously. 'He would get all right in time, wouldn't he? Be able to rest in peace, I mean?'


                14楼2013-08-10 01:29
                回复
                  利率没放开,银行想赚钱靠什么揽存呢,只能开发具有差异化的理财产品。但是理财产品都是短期的,而投资的项目很多又是长期的,期限不匹配造成的结果就是风险加剧,最后央行通过增发货币来买单。这是一个难以解开的乱局!


                  IP属地:北京15楼2013-08-10 20:38
                  回复
                    现在呢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05-26 07:28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3-05-30 01: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