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茶淡话吧 关注:61贴子:5,922

【081313】【闲聊】 闲话女作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记起姐妹们闲聊时的金句: 我们都偏爱女作家。
身为女性读者,偏爱女作家的理由很多,婉约的笔调,女性的视角,细腻的文风,丰厚的情感。。。还有,女作家本人厚重的人生经历也是令我们偏爱的原因, 亦或是相当大的原因。
来聊聊,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作家吧。。。


IP属地:美国1楼2013-08-13 00:28回复
    少年时,三毛对我的影响很大,很多是人生态度方面的。聊她,一时有些不知如何下笔。 暂且不表,聊一下另一位我那时喜爱的女作家乔治.桑。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偏爱乔治.桑,足以看出我青春期的拧巴。


    IP属地:美国2楼2013-08-13 00:38
    回复
      看过她的《康素爱萝》, 《安吉堡的磨工》和 《魔沼》。 记得《安吉堡的磨工》是借来看的,好象是50年代出版的。《康素爱萝》是自己攒钱买的,80年代文学大繁荣时由上海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前些天偶然在旧书网上看到,那版居然要卖超过200元了。 当时。最喜欢她的田园小说的代表作《魔沼》,大概在那个年纪还是更喜欢那种非常朴实而又充满诗意的爱情故事。以现在的眼光,应该更偏爱《康素爱萝》。
      对于那时的我,更有吸引力的应该是乔治.桑的传奇式人生及她和众多文人乐客的情感纠结。


      IP属地:美国9楼2013-08-13 02:28
      回复
        偶然间,康素爱萝看到院子里的一个大蓄水池水特别混浊,向一个仆人问了些情况,凭直觉,她认定这个蓄水池一定有什么秘密。
        第二天晚上,等所有人都入睡了,康素爱萝藏在蓄水池旁边。果然,不久蓄水池底下开始剧烈地震动,满池的水向下旋转着,刹那间,偌大的蓄水池变得空空荡荡。隐约的歌声从下面传来,果然是那乡间歌手,他哼着欢快的曲子爬了上来向阿尔贝的房间走去。康素爱萝走到蓄水池边,低头看下去,深不可测的水池令她胆寒 。很快,乡间歌手又回来了,康素爱萝藏了起来,她决定,明天要去寻找阿尔贝。
        康素爱萝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勇气从很陡的回旋石梯下到黑漆漆的池底,又费力地在又窄又低的拱廊摸索着前进,她被一种神圣的力量鼓舞着。然而不久我们勇敢的姑娘就感觉到了不对,她听到了怒吼着、激荡着、汹涌而来的水声由远至近,而拱廊也是一直在往下走。她走错了路,走到了泄水道,大水就在后面,她时刻有被淹没的 危险。康素爱萝踉踉跄跄跑着,水已经漫过石阶,她仿佛已经看见了仁慈的天主和善良的母亲的呼唤声。
        她刚向上天发出垂危的呼喊,这时被绊了一下,撞在一个窄而陡的梯级上,她拼命地向上爬,水奔腾而过,淹没了最底下的十级,一直浸到她的脚踝,死亡和她擦肩而过。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得救了。她爬了起来,继续在谜一样的拱廊中摸索着。
        不知爬了多久,,她终于来到了阿尔贝住的屋子前。尽管她还心有余悸,刚才那个乡间歌手为了保护他的朋友要把她永远堵在拱廊里,生死系于一线时,幸亏她灵光一闪的一句话。康素爱萝觉得自己是仁慈的伟大的。她用自己的仁慈伟大使精神错乱的阿尔贝获得了重生,并使他答应不再离开古堡。阿尔贝热烈地爱上了这个上天给他的安慰(西班牙语安慰的读音就是康素爱萝)。更神奇的是,阿尔贝原来就是多少年前曾经招待过她和她可怜的母亲,并且抱过他的人,那把吉他还保留在波尔波拉老师手里。
        康素爱萝坚持着和阿尔贝一起回到了古堡,她却一病不起。阿尔贝不顾大家的种种看法,一直守候在上天赐给他的康素爱萝前。病好之后,他们可以经常在一起,然而,家里人的偏见却丝毫没有消除。更何况,康素爱萝的身世依然隐瞒着。
        恼羞成怒的阿美莉离开了古堡。安卓莱托却鬼使身差地来到了这里。他冒充康素爱萝的弟弟,并无耻地要挟她,梦想让康素爱萝回到他身边。康素爱萝冷冷的拒绝了他,并坦诚地将自己的身世全部告诉了老伯爵。没有想到的是,老伯爵以宽宏的胸怀容纳了这一切,并代表阿贝尔向她求婚。伯爵捧起康素爱萝的双手,吻遍了他们,上面洒满了眼泪。
        经过了痛苦的思考,康素爱萝给阿尔贝留下一封信,离开了古堡。她真心真意地爱着阿尔贝,她信任他,她同一坐他的妻子,但她心里却有矛盾、痛苦和反抗情绪,她不能够解释,因为她还没有洗净以前的爱情。还不能毫无内疚地接受阿尔贝的爱情。她要阿尔贝和她一起守候着下一次的重逢。
        之后,康素爱萝到了维也纳,在路上遇到了海顿,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事,然而没有一时一刻她的心不和阿尔贝在一起。
        这是他们下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相遇,阿尔贝垂死前在她的未婚妻,不,现在已是妻子的康素爱萝耳边只说了这句简短的话:
        “我是幸福的。”  


        IP属地:美国12楼2013-08-13 02:39
        收起回复
          简.奥斯汀也是深受喜爱的一位英国19世纪女作家, 看过她的《理智与情感》 《傲慢与偏见》。文笔细致入微。 奥斯汀因初恋被迫以分手告终,选择终身不嫁, 而将所有未了的情感注入文学创作。 她本人这段刻骨铭心恋情以她的人物传记《简.奥斯汀》为蓝本也被搬上了银幕。
          奥斯丁的作品语言出色,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受到了相当认可。以致竟有评论家认为:“作家当中其手法最接近于(莎士比亚)这位大师的,无疑就要数简奥斯丁了。"
          安妮.海瑟薇主演的《成为简奥斯汀》

          1940年葛丽亚·嘉逊 / 劳伦斯·奥利弗《傲慢与偏见》

          2005 凯拉·奈特莉 版《傲慢与偏见》



          IP属地:美国18楼2013-08-16 09:37
          收起回复
            为什么在这里签不了到啊


            19楼2013-08-16 10:25
            收起回复
              当年还追过另一位英国的女文人,白朗宁夫人。把查良铮先生的译本<白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集>简直是视为诗歌的圣经。
              无疑,感动我不只是白朗宁夫人优美的诗句,更有她自己动人的爱情故事。
              白朗宁夫人自小就是一个有才能的孩子。她在十岁之前,就已经阅读了若干莎士比亚的剧本。十五岁时,不幸骑马跌损了脊椎。从此,她成为残疾者和隐士长达24年。在她39岁那年,结识了小她6岁的诗人罗伯特白朗宁,她那充满着哀怨的生命从此打开了新的一章。
              这份爱情使她奇迹般地重新站了起来。在病室中被禁锢了24年之后,她终于可以凭自己的双脚重新走到阳光下了。 勃朗宁夫妇一起度过了15年幸福的生活,但她因病痛不断地使用鸦片使她的身体越来越差。甜蜜的爱情生活也没能留住她,终于在1861年死在她丈夫的怀里。
              临终之前,她并没多大病疼,也没有预感,只是觉得倦;那是一个晚上,她正和勃朗宁商量消夏的计划。她和他谈心说笑,用最温存的话表示她的爱情;后来她感到倦,就偎依在勃朗宁的胸前睡去了。她这样地睡了几分钟,头突然垂了下来;他以为她是一时昏晕,但是她去了,再不回来了。她在他的怀抱中瞑了目。她的容貌,像少女一般,微笑。
              这部感人的诗集就是他们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珍品之一。其美丽动人,甚至超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
              白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集第六首
              Go from me. Yet I feel that I shall stand
              舍下我,走吧。可是我觉得,从此
              Henceforward in thy shadow. Nevermore
              我就一直徘徊在你的身影里。
              Alone upon the threshold of my door
              在那孤独的生命的边缘,从今再不能
              Of individual life, I shall command
              掌握自己的心灵,或是坦然地
              The uses of my soul, nor lift my hand
              把这手伸向日光,象从前那样,
              Serenely in the sunshine as before,
              而能约束自己不感到你的指尖
              Without the sense of that which I forbore --
              碰上我的掌心。劫运教天悬地殊
              Thy touch upon the palm. The widest land
              隔离了我们,却留下了你那颗心,
              Doom takes to part us, leaves thy heart in mine
              在我的心房里搏动着双重声响。
              With pulses that beat double. What I do
              正象是酒,总尝得出原来的葡萄,
              And what I dream include thee, as the wine
              我的起居和梦寐里,都有你的份。
              Must taste of its own grapes. And when I sue
              当我向上帝祈祷,为着我自个儿
              God for myself, He hears the name of thine,
              他却听到了一个名字、那是你的;
              And sees within my eyes the tears of two.
              又在我眼里,看见有两个人的眼泪。


              IP属地:美国20楼2013-08-16 10:37
              回复
                看了猫儿@北方老猫007 的回复,觉得你应该80年代中后期的"伤痕文学"和"文艺繁荣"有印象。我和秋天@路过秋天的泽 都是那个时期作品的受益者。有空聊聊那个时期涌现的女作家。
                我从90年代初大概有5-6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是与中文书籍绝缘的。以至于重新写中文的时候体会到了什么叫"提笔忘字"。95-96年时,网络已经开始流行了,我也快完成学业,读闲书的瘾就又犯了。上小说网,书库读了诸多港台女作家的作品。
                在别处看到一个港台作家录:
                琼瑶 唐瑄 林芷薇 于晴 亦舒 柏杨 蓝雁沙 刘墉 严泌 尉菁 冬儿 默婵
                凌淑芬 沈亚 连清 湍梓 绿痕 凌玉 郝逑 简璎 席娟 陈美琳 张琦缘 季蔷
                席慕容 董妮 陈明娣 兰京 岑凯伦 杨晓静 凯莉 龙应台 四方宇 张小娴 岳盈 任易虹
                三毛 萧心华 言妍 芃羽 张晓风 夙云 艾佟 楼采凝 沈苇 李敖 阿蛮 程浅
                梁凤仪 洛炜 叶小岚 丁千柔 梅贝儿 林小力 林如是 黄苓 凌尘 乔安 子纹 惜奴
                可儿 夏娃 谢上薰 甄幻 郑媛 寄秋 李昂 孟华 梦萝 左晴雯 梁望峰 彤琤
                岳霏 夏雨寒 吕希晨 黑洁明 施叔青 刘以鬯 张曼娟 杜芹 蓝嫣 冷月 骆玟 子璎
                安婕 白暮霖 常欢 蔡小雀 淡霞 典心 枫樵 方心羽 风淮黎 关雅 古灵 宫绫
                棉棉 子澄 林达 李男中 赵淑侠 罗兰 简钰 唐筠 候文咏 黄若文 胡娟娟 姬小苔
                静媛 江芷岚 靳絜 金萱 楷隶儿 李馨 蓝玫 黎妙瑜 凌筑 凌儿 黎小沛 柳盈
                余宛宛 猫子 乔轩 宛宛 陶陶 陶苇 祁欢 慕枫 齐萱 昕语 于澄心 楼心月
                宋思椎 宋齐 苏缇 雷咏娟 丁蔚 莲花席 卫小游 叶尾娜 紫琳 千水 袁圆 江流水
                舒情 李葳 容颜 有容 楼雨晴 苏凡 舒珞 莫颜 王瑜 李敏 白先勇 林燕妮
                原梦 张小娴 乐风 元笙 羽昕 林淮玉 高晴 望舒 韦伶 小渝 叶霓 琦君
                司马中原 慕容雪 彤绫 风淮黎 小言 李碧华 钟理和 林清玄 台静农 碧洛 薛女曼 陈毓华
                聂少臻 罗玉君 沐风 纳兰真 欧倩兮 裘俐 宋语桐 孙慧菱 苏浣儿 唐紫 夏彤 雨菱
                云枫 李璇 骆沁 乔楚 齐晏 檀月 古凌 怡君 尹晨伊 欧阳青 小鱼 仙儿
                深雪 辛紫眉 春秋 夏绮 杨眉 蔚冷 西西


                IP属地:美国21楼2013-08-18 08:37
                收起回复
                  看这份名录,可知大部分是女作者。也奇怪,十几岁时喜爱大部头,却中意言情小说。当然,女作家的言情作品一定是首选。 读了于晴,凌淑芬,绿痕, 简璎,席娟,左晴雯,张曼娟,欧倩兮。。。林林总总的言情小说。内容大多记不得了,但书名都还琅琅上口。诸如<为你收藏片片真心>,<绑架白马王子>< 交错时光的爱恋>< 吻上你的心>< 这个男人有点酷>。。。
                  还有一段时期比较系统的读了亦舒,席慕容,梁凤仪和李碧华。读了这几位能找到的所有作品。


                  IP属地:美国27楼2013-08-19 04:37
                  收起回复
                    聊到亦舒,人们对她的经历不陌生了。家里兄妹七人都颇有一番作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兄香港作家倪匡。
                    百科这样评价她:亦舒,一个太聪明的女子。因为聪明,所以她宿命也向上。故事情节紧凑简洁,表面上语言活泼幽默,犀利痛快,然而她的悲哀只藏在骨子里。即使是痛入骨髓的感情也仅点到即止,轻描淡写,全然是历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桑过后的平淡波澜不起,生活依旧继续。读亦舒的感受就是一切自己把握,没有什么感情之事是严重到要放弃自己放弃生命的,不比琼瑶的大悲大喜,亦舒笔下的人物仿佛就在自己身边或许就是自己,生活中你自以为很看得重很难放得下的人事,在她的笔下,世事洞明,过后就烟消云散了。
                    亦舒个人经历最受人质疑的是“弃子”一事。搬几篇供茶余饭后八卦。


                    IP属地:美国28楼2013-08-19 04:39
                    收起回复

                      肖邦和乔治桑的爱情故事被广泛流传。多次被搬上银幕。
                      肖邦和乔治·桑维持了长达九年的恋情。那是一种介乎在友谊和夫妇、恋爱和婚姻之间的生活。彼此的经济是自主的;即令是两人住在一起的时候,彼此仍有各自的社交生活。夏天,肖邦总是去诺罕乡间和乔治·桑同住,其他日子肖邦则在巴黎有他自己的公寓,两个人住在一起最长的时间,是他们刚刚坠入情网、共赴马厚尔卡岛的那个冬天,大约有五个月左右.
                      1836年冬天肖邦结识了比他大6岁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
                      当肖邦走进巴黎金碧辉煌的贵族沙龙的时候,正是世界文学史上难得一遇的黄金时代。人们在沙龙里可以看到大作家巴尔扎克、雨果、缪塞、海涅、大仲马、司汤达和乔治·桑等在高谈阔论;可以欣赏大画家安格尔、德拉克罗瓦、鲁索等的旷世杰作,可以聆听大音乐家李斯特、罗西尼、门德尔松、舒曼无与伦比的演奏。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颗耀眼的明星,而这些明星聚集在一起就像是一个群星灿烂的天空。
                      肖邦这个异乡人初来乍到,还不为人所知。李斯特的慧眼第一个承认了肖邦的天才。李斯特把肖邦引进了巴黎的沙龙。也把他介绍给一位女人。想不到,这竟然决定了肖邦后半生的命运。
                      这一天,肖邦即席弹了许多曲子,他弹得兴高采烈,完全沉浸在乐曲中,把听众也忘记了。当他尽兴弹完,抬起头来,闻到一阵薇奥丽特香水的芬芳。他这才发现一双热情的眼睛正凝视着他。这位女性穿得很朴素,优雅而娴静地坐在他的钢琴旁边。她并不漂亮,身材矮小,已经开始发胖,但她有一双美好的眼睛和一个高高的哲学家的前额,给人一股男子气概。
                      乔治·桑第一眼就对肖邦的气质发生了兴趣。可是,肖邦却没有立刻喜欢她。
                      他甚至还向朋友讲过这样的话:那个乔治·桑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女人,不知道她是否真的是女人,我非常怀疑这件事。”
                      乔治·桑确实是个特殊的女性。她蔑视传统,饮烈酒,抽雪茄,爱骑马,喜欢男装,骂起人来满口粗言秽语,谈情说爱时却百般柔情,千般风流。她是一个多情的女人,已经30多岁了,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与诗人缪塞刚刚分道扬镳。她对男人了如指掌。她欢喜肖邦,就有办法使肖邦喜欢她。
                      肖邦是个男子,却有女性气质。他面色苍白,身体纤细,体质柔弱,忧郁伤感,常常由于激动而疲惫不堪。他还不到30岁,他的天才备受女人的崇拜。但是,两次失恋使他怀疑女人的情感。他在孤寂中生活,又无法摆脱对爱情的渴望。忧郁的阴影笼罩着他。他感到自己创作力在衰退,思想变得懦弱,想像变得苍白,灵感渐渐枯竭。他需要一种强烈的有活力的爱情来唤醒他心底的热情,在他无力的手指中重新注入艺术的生命力。对于命运的忧虑不安和对艺术创造力的忧虑不安犹如双重的阴影和双重的枷锁,压抑在他心头。他那干枯的心田期待着爱情雨露的滋润。
                      肖邦的感情防线在桑夫人的进攻下很快就全线瓦解。他们相爱了。 爱情不仅使肖邦显得英俊健康,而且情绪活跃,感觉良好,充满自信。过去的神情恍惚、忧郁伤感竟然一扫而空。他的创作才能又获得了非凡的活力。肖邦来到桑夫人在诺罕的庄园。他占有两间幽静的房子. 作家、诗人、艺术家们常到这儿来作客。肖邦多年来第一次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安定的时期了。肖邦创作上成熟、智慧和力量的全盛时期也终于来到了。 在这个时期里,他写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作品;他意识到这是随桑夫人的爱而带来的平静的心境和平静的创作环境的结果。
                      肖邦的夜曲以优美抒情流传于世。听到这熟悉的轻柔的旋律,就会让人想起这段恋情,仿佛肖邦的每一首夜曲里都有乔治桑的影子。 他们保持恋情的九年,是肖邦创作的高产期,这个时候的肖邦创作了大量的夜曲和圆舞曲,可以说,肖邦的音乐大多是为乔治桑而作的。可惜他们最终分道扬飙
                      有人说,是乔治·桑点燃的爱情之火,使肖邦的创作天才燃烧起来。
                      也有人说,是这个女人过于热烈的爱情使肖邦的疾病更趋恶化,英年早逝。
                      有人赞美她是伟大的女性。也有人诅咒她是放荡的淫妇。
                      有人歌颂音乐和文学的联姻。也有人痛斥这不相称的结合。
                      但是,谁也无法否认,他们共同生活的九年是肖邦一生中最重要的艺术创作阶段,是他最光辉的创作力高峰期。而肖邦从离开乔治·桑直到逝世,将近两年半的岁月里,不曾写过一首曲子。
                      肖邦是意识到这一点的,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乔治·桑没有怨恨,只有爱情,他不能忘记乔治·桑。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说:“我真想见她一面。
                      一八四八年三月四日,当肖邦去玛利昂尼夫人的家里时,不期而遇地碰见乔治·桑正从楼上走下来。两个人已经一年没见面,他强自镇定地问了一句:“你好吗?”“很好”。于是就分手了。这是真正的最后的一面,在一年零七个月之后,肖邦以三十九岁的英年,因肺结核、心脏病、积郁、坎坷,病死在巴黎。
                      乔治·桑没有参加肖邦的葬礼,想来心里也未必平静,她在后来出版的《我的一生》中,对这一点有所表白。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得出,她真的爱肖邦,这种爱虽然夹杂着一种对天才的崇拜、奉献和母性的慈怀,但“爱”的比重还是大过一切。乔治·桑一生每一个阶段都不缺少在身边的男人,但和肖邦分手后(那年她四十三岁),便独自咀嚼着过去的情感,直到七十二岁临终为止。


                      IP属地:美国通过百度相册上传32楼2013-08-19 05:42
                      回复
                        含馨所说的“伤痕文学”时期是不是也应该包括国内的一些作者,上大学前有一段时间喜欢看梁晓声、刘心武等作家写的的小说,特别是梁晓声写的几部关于文革时期知青故事,是那一个时期的“知青文学”的代表作。(我跑题了,这两个人是男滴)。
                        女作家我比较喜欢池莉、毕淑敏、严歌苓等,偶尔也会看看安妮宝贝的书,相比较港台女作家,这些内地作家的文章更生活化些,少了许多风花雪月,更多的是描述市井生活的活色生香。从我自己的经历看,80年代大学时期喜欢看三毛、琼瑶、席慕容...港台作家的作品,工作之后更多看的都是内地作家的作品。最喜欢的是看作者关于自身经历的一些故事,喜欢那种真实感,就像身临其境一样.


                        33楼2013-08-19 11:36
                        回复
                          梁风仪的特色在于她书中的商战细节和她本人在商场上的成功。 她是香港著名财经作家、企业家,曾在香港和英美等地修读过文学、哲学、图书馆学及戏剧学,获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梁风仪是香港财经小说第一人,出版近百本财经小说,其中多部作品被拍为电视剧。
                          看过她的多部作品如《花魁劫》、《豪门惊梦》等。但说不清何故,不喜梁风仪的文风。觉得过于老道正统。梁风仪习惯给自己的作品写序,搬来两篇。笔锋怎样?
                          《白云无尽时》自序
                          的确是人欲横流的世界。
                          人们对爱情观念有了与前不同的,开放的,甚至是近乎荒唐的转移。
                          生活在重重压力之下的都市职业妇女,她们除了要对付险恶的世情,处理麻烦的俗务之外,还要协调与欲的冲击。
                          有人相信人际关系应该由纯朴的感情编织而成,因而可以落得如彩虹般极端美好,容不下其中有半分瑕疵出现。
                          也有人认定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只会建立在互相利用,争取个人利益的情势之上,一段关系的维持,最重要在于对方的可被利用价值。在没有寻找到更好的替身之前,会得不择手段,维持既得利益。
                          究竟灵与欲可否完全独立,互不相干呢?二者孰轻孰重?现在女性如何划分,如何抉择?一段没有爱情的肉体关系是否值得原谅,可以接受?一个真心诚意的含情眼神,是否价值连城,代表一切。
                          亲爱的读者们,这儿告诉你一个现代职业女性对灵欲抉择的故事。你的意见又如何呢?
                          梁凤仪


                          IP属地:美国34楼2013-08-20 08:39
                          回复
                            猫儿, 伤痕文学就是指80年代初起源于描述知青、知识分子文革时期悲剧性遭遇的文学作品。得名于卢新华的以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猫儿提的刘心武算是领军人物之一。
                            我在众多的表亲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且和他们都相差至少半轮或一轮以上,他们中不乏78-79届上大学的,也有过知情或当工人,当兵的经历。我那时当个小跟班听他们讨论过不少当时流行一时的作品。
                            女作家里印象深刻的有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还有对我来说算是第一部"偶像剧"的<有一个青年>。那部剧的主演张铁林,方舒在当时来看真是俊男美女组合。以至于后来张铁林回归出演"皇阿玛"时,我还颇有些失望,感叹他青春不再了。
                            还有宗璞的<弦上的梦>。宗璞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还看过她《南渡记》另外有印象的是她翻译的<缪塞诗选>。
                            再有母女作家 女儿王安忆和母亲茹志鹃。王安忆的<小城之恋>,<长恨歌>
                            还有秋天提到的铁凝, 看过她的作品<永远有多远>,<哦,香雪>,<大浴女>。
                            秋天提到的另一位女作家张抗抗,她的长篇小说<作女> <隐形伴侣>都被拍成了电视剧。
                            猫儿喜爱的严歌苓也是我偏爱的一位。:看一下她的作品,可知她不仅多产,而且篇篇都是精品。作品几乎都被搬上银屏银幕。:《一个女人的史诗》、《陆犯焉识》、《小姨多鹤》、《娘要嫁人》(幸福来敲门) ,《第九个寡妇》、《赴宴者》、《扶桑》、《穗子物语》、《天浴》、《寄居者》、《金陵十三钗》,《少女小渔》,。。。


                            IP属地:美国37楼2013-08-20 11:00
                            收起回复
                              今天聊聊席幕蓉,她的作品吸引我的是那股淡淡的"愁绪"。她的句子短捷而华美,似能感触到气味与色彩。或诗句或散文都引着读者去回顾人生中的某些画面,意境深远。尤其是她诸多作品中的离愁别绪,每每让我唏嘘。
                              摘几首喜爱的:
                              七里香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千年的愿望
                              总希望
                              二十岁的那个月夜
                              能再回来
                              再重新活那么一次
                              然而
                              商时风
                              唐时雨
                              多少枝花
                              多少个闲情的少女
                              想她们在玉阶上转回以后
                              也只能枉然地剪下玫瑰
                              插入瓶中
                              。。。。。。


                              IP属地:美国38楼2013-08-27 11: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