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丙燕是第13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影后得主。从《甘十九妹》到《万箭穿心》,“那些我们时代的美丽女郎都去了哪里?”
似是故人来
韩松落 多年前,《甘十九妹》在我们这边播出的时候,我还是学生。到了周末,放假回家,常常要替父亲到单位去值班——机关单位节假日都要有人留守。我穿过夏天的街道,到达父亲的单位,打开铁门,从里面反锁,到有电话的那间办公室值守,一边翻报纸,一边看电视,尹剑平、尉迟兰心、甘十九妹和云中鹤,就渐渐就成了熟人。
甘十九妹是冷艳类型,雪白的面孔配着漆黑的眉眼,时常戴着面纱,说起话来声色俱厉,如果还原成萧逸原作,应该是“一声娇斥”或者“冷冷地道”吧。尹剑平是张子健演的,那时候的他,还有点微微的奶油,变身李元芳,是十年后的事了。颜丙燕演尉迟兰心,是武侠小说里必然要有的古怪精灵的女子,为了和甘十九妹形成映衬,她的妆容就显得娇艳,还时常可以穿出鲜红或者粉红的衣服。
看完就完了。对没心没肺的少年来说,荧幕上青春美丽的妹子,从来不是真人,就连少年自己,也都还不是真人。也毕竟经历过八十年代了,八十年代的文艺狂潮中,太多青春梦中人,后来还是一个个失了下落。这些也得怀着丢掉的心。所以,从没想到会在多年后,在另外的地方与她遭逢。
2006年,《爱情的牙齿》在文艺青年中口口相传,颜丙燕重回大众视野,网友争相发掘她的演艺前史,因为其中有亮点,这亮点不是《红十字方队》,而是《甘十九妹》和《饮马流花河》。那仿佛已经是古代的事了,完全可以和《乙末豪客传奇》、《江湖恩仇录》放到一起言说,她像是穿越而来,而这个从《甘十九妹》穿越而来的人,竟也适应了《爱情的牙齿》那种犀利深沉。
后来才知道,这种适应不是偶然,是必然。她是一开始就冲着要当好演员去的。十一岁开始学舞蹈,顺理成章进了歌舞团,因为出国演出的机会落空,负气南下演合拍片。这段生涯里,到处都是现在看来令人骇然的数字,例如,她演一场舞剧,两小时,获酬一块二毛,后来涨到十块钱,第一部电影的片酬是一万块。单是这些数字,就古意昂然。
多年后的她,无数次强调“明星”和“演员”的分野,以及她做“演员”的决心,而她本来是可以做“明星”的。《红十字方队》引起轰动,她娇艳的形象深入人心,她母亲却在此时重病,为了照顾母亲,她接戏的范围陡然缩小,她自设藩篱:不接外地拍摄的戏,不接重要角色。媒体采访中的一句话格外动人:“三十岁出头,她就开始出演母亲,带着她对自己母亲的了解。”
在她母亲去世后,她接拍了《爱情的牙齿》,从此成为迟到的文艺片女救星,为什么不是女王而是女救星?因为她只求剧本好,不在乎片酬,甚至不要片酬,因为拍电视剧的酬劳足够生活,她要的就是这个,她很知道。她只嫌自己的明星影响力不够,否则那些电影的票房应该会更好。动人的就是这些。她的演技并不是毫无争议,《万箭穿心》也不是绝色惊艳的好电影,但这里面有一种东西,是那种和世界的浮华假象一点瓜葛都没有的东西,像她说的“心里有这么浓厚的东西。”向着这种浓厚努力一分,也该有十分的褒奖。
我也终于知道,那些我们时代的美丽女郎都去了哪里。只要一直在,一直留心,总会在什么地方和她们遭遇,我也懂得如何辨别她们,她们都有一张不娇艳但却浓厚的脸,一副落伍脱节不计得失的老做派,眉眼举动,都似是故人来。
似是故人来
韩松落 多年前,《甘十九妹》在我们这边播出的时候,我还是学生。到了周末,放假回家,常常要替父亲到单位去值班——机关单位节假日都要有人留守。我穿过夏天的街道,到达父亲的单位,打开铁门,从里面反锁,到有电话的那间办公室值守,一边翻报纸,一边看电视,尹剑平、尉迟兰心、甘十九妹和云中鹤,就渐渐就成了熟人。
甘十九妹是冷艳类型,雪白的面孔配着漆黑的眉眼,时常戴着面纱,说起话来声色俱厉,如果还原成萧逸原作,应该是“一声娇斥”或者“冷冷地道”吧。尹剑平是张子健演的,那时候的他,还有点微微的奶油,变身李元芳,是十年后的事了。颜丙燕演尉迟兰心,是武侠小说里必然要有的古怪精灵的女子,为了和甘十九妹形成映衬,她的妆容就显得娇艳,还时常可以穿出鲜红或者粉红的衣服。
看完就完了。对没心没肺的少年来说,荧幕上青春美丽的妹子,从来不是真人,就连少年自己,也都还不是真人。也毕竟经历过八十年代了,八十年代的文艺狂潮中,太多青春梦中人,后来还是一个个失了下落。这些也得怀着丢掉的心。所以,从没想到会在多年后,在另外的地方与她遭逢。
2006年,《爱情的牙齿》在文艺青年中口口相传,颜丙燕重回大众视野,网友争相发掘她的演艺前史,因为其中有亮点,这亮点不是《红十字方队》,而是《甘十九妹》和《饮马流花河》。那仿佛已经是古代的事了,完全可以和《乙末豪客传奇》、《江湖恩仇录》放到一起言说,她像是穿越而来,而这个从《甘十九妹》穿越而来的人,竟也适应了《爱情的牙齿》那种犀利深沉。
后来才知道,这种适应不是偶然,是必然。她是一开始就冲着要当好演员去的。十一岁开始学舞蹈,顺理成章进了歌舞团,因为出国演出的机会落空,负气南下演合拍片。这段生涯里,到处都是现在看来令人骇然的数字,例如,她演一场舞剧,两小时,获酬一块二毛,后来涨到十块钱,第一部电影的片酬是一万块。单是这些数字,就古意昂然。
多年后的她,无数次强调“明星”和“演员”的分野,以及她做“演员”的决心,而她本来是可以做“明星”的。《红十字方队》引起轰动,她娇艳的形象深入人心,她母亲却在此时重病,为了照顾母亲,她接戏的范围陡然缩小,她自设藩篱:不接外地拍摄的戏,不接重要角色。媒体采访中的一句话格外动人:“三十岁出头,她就开始出演母亲,带着她对自己母亲的了解。”
在她母亲去世后,她接拍了《爱情的牙齿》,从此成为迟到的文艺片女救星,为什么不是女王而是女救星?因为她只求剧本好,不在乎片酬,甚至不要片酬,因为拍电视剧的酬劳足够生活,她要的就是这个,她很知道。她只嫌自己的明星影响力不够,否则那些电影的票房应该会更好。动人的就是这些。她的演技并不是毫无争议,《万箭穿心》也不是绝色惊艳的好电影,但这里面有一种东西,是那种和世界的浮华假象一点瓜葛都没有的东西,像她说的“心里有这么浓厚的东西。”向着这种浓厚努力一分,也该有十分的褒奖。
我也终于知道,那些我们时代的美丽女郎都去了哪里。只要一直在,一直留心,总会在什么地方和她们遭遇,我也懂得如何辨别她们,她们都有一张不娇艳但却浓厚的脸,一副落伍脱节不计得失的老做派,眉眼举动,都似是故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