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疲倦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精力高度集中地坐在驾驶椅上,动作受到一定的限制,加之忙于判断处理车外信息,精神状态紧张,这样时间过长,则容易产生疲劳,严重时会打磕睡,无法接受和处理外界的信息,使驾驶操作失误。据统计,因驾驶疲劳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2%左右。1981年,日本铁路劳动科学研究所对250名大客车驾驶员、150名出租汽车驾驶员、100名载货汽车驾驶员和15。名一般驾驶员的调查中,每8名驾驶员中会有1名驾驶员开车时会产生疲倦。
产生疲倦最主要的原因是睡眠不足,身体不舒服,特别是冬天车内暖气较足,或车窗紧闭时极易产生疲乏感。此外,单调的行车,道旁景色枯燥贫乏,或开车前曾少量饮酒等,也可产生疲倦。
汽车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因疲倦而产生磕睡,这是一种极为危险的状态。打磕睡时,人的意识水平显著下降,反应迟钝,易出现判断失误等情况。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汽车,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随着我国道路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公路运输工作量的不断增加,驾驶员长途行车和夜间行车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因驾驶员疲倦而引起的重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为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杜绝此类交通事故的发生。
(2)产生疲倦的主要原因
①长时间驾车易产生疲倦。汽车驾驶员的疲劳不同于一般体力劳动后出现的疲劳,是神经系统的疲劳。人的大脑在维持高度的觉醒水平时,比身体其他器官需要更多的氧。长时间连续驾驶汽车,脑部会感到供氧不足,而出现疲劳现象。其次,外部环境的单调刺激,在高速行车时,驾驶员的有效视野减小,注意力只集中于一个狭窄的区域内,视野刺激的数量减少;如道路条件好,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不需要很多的驾驶操作,长时间处于刺激过少,大脑皮层处于休息状态,也会引起磕睡。
我国汽车驾驶员普遍存在劳动强度大,运输任务繁重,运行条件低劣,生活不便及不安定,身体缺乏营养、休息少、睡眠不足等现象,尤其是驾驶时间过长,休息不足,精力欠佳,思想情绪不稳,劳累过度时更易疲倦。如有的驾驶员习惯于晚上看电视、打麻将玩得过晚,以致次日驾车精神萎靡不振。
②道路、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使驾驶人员产生疲倦。春暖花开季节,气候宜人,人们容易感到困倦。南方的夏天气温炎热、温度高、体力消耗大,会使驾驶员心情烦闷,易困倦,四肢酸软,加之阳光照射路面,反光较强,视力也易受到影响。这时,有些驾驶员选择深夜到凌晨之间的凉爽时间行车赶路,因而休息睡眠不好,容易产生疲倦,尤其是40岁以上的驾驶员,体力逐年下降,工作容易疲劳,而且恢复较慢。夜间行车时,外界亮度较低,视力下降,若遇到对方灯光炫目,更觉头昏眼花,疲劳困乏等。这些都是不利于安全行车的因素。
③精神负担也会引起驾驶人员的疲倦。驾驶员的工作需要有良好的体质和充沛的精力。如果思想上有了精神负担,会使人体的生理也会发生异常变化,不仅扰乱人的正常生理过程,消耗了身体的能量,而且影响了驾驶注意力。由此,不良情绪也会增加驾车疲劳,会给行驶的安全带来潜在的影响。
(3)预防疲倦的措施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是保证安全行车的重要条件。疲倦是安全行车的大敌,消除疲倦的有效办法是睡眠(或休息)。睡眠时,人一般不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中枢神经处于休息状态。驾驶员必须每天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养成按时就寝、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预防疲倦的方法是睡眠要充足,开车前不能饮酒精饮料,车窗应打开通风。如果出现难以克服的困倦,应暂时停车,下车做一下健身操,活动一下,呼吸新鲜空气,用冷水洗脸,多喝些水或饮料。如上述措施均不能奏效,应停车休息。还应尽量减少夜间行车时间。
合理、妥善地调派运输任务。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行车。一定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搞冒险的“拼搏”。除特殊任务之外,一般不要提倡挤时间、赶路程,并应避免长时间的夜间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