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砍价冲动购物
普陀区管弄路刘先生反映:我正在装修房子,前些天收到了某网站卫浴产品“万人团购会”的信息,号称能带来“全市最低的价格”。我去了现场。偌大的会场有上千人,都在振臂高呼:“降价!降价!”台上有专门的砍价师调动消费者情绪,和商家讨价还价,场面和气氛让人非常激动,感觉像是捡了大便宜。我在冲动之下,跟着人群一起订购了某品牌的马桶和花洒套装等卫浴用品。
第二天我去了建材市场,发现同品牌同型号的商品,商家报价不比团购会高,并可以再讲价。我顿时有受骗的感觉。这种“万人团购会”,真能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吗?
场面热闹优惠难说
“万人团购会”、“现场砍价团”……这样的团购形式,两三年前就在申城出现。这类团购会需消费者来到会场,在砍价师的带领下,和商家讨价还价,每次砍价的幅度都非常“惊人”。一位参加过此类活动的消费者告诉记者,原价四五千的商品,砍价师一张嘴就砍掉两成以上,让人“忍不住下单。”
但据业内人士介绍,这类团购活动有些确有猫腻,刘先生遇到的情况就是一例。“有些组织者把团购会弄得像秀场,场面很热闹,但价格并无实质优惠,甚至默许商家事先调高价格。”还有些团购会将不知名的品牌混杂在知名品牌中,砍价时重点“包装”,以巨大的价格差吸引消费者。
有些商家还会在附加费用上玩花样。“现在汽车也有团购会。虽然裸车价被砍得较低,但后期商家会给你加上各种费用,比如增加保险项目,或检测费、服务费等,最后消费者发现根本没优惠多少。”
商家应规范促销行为
据了解,目前沪上组织团购会的网站和个人不下几十家,规模大小不一,素质也参差不齐。如何避免大型团购会沦为消费圈套?市消保委专家唐健盛认为,大型团购会本质上还是商家的促销行为。既然是促销行为,那就应该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比如促销活动的‘原价’,按规定是在7天内的最低交易价格,商家如果在团购前调高价格,就是不合法,消费者可以收集证据进行投诉。”
另外,他还呼吁组织者应公开团购“内幕”,保证规范。“团购组织者是怎么盈利的?到底在赚谁的钱?如果这些基本情况不能公开透明,那么团购会难保不变成组织者和商家演的双簧,对消费者不利。”
买家应保持冷静理性
沪上一家着名团购网站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团购会的优势体现在商家和买家的现场集中对接,既符合商品购买习惯,又节省了双方的成本,从而压低价格,让三方受益。但“压低”是有限度的,“原价1000元的商品打折到100元,就非常可疑。”
明白了这一点,消费者在参加团购会时就要保持客观和理性,面对所谓的“超低价”冷静出手。相关人士提醒,消费者参加团购会应事先做好功课,对于准备购买的商品品牌、型号、价格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现场才不会乱了阵脚。另外,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有保障、信誉度高的机构组织的团购会,在签约时问清相关费用,并在合同中一一注明,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