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造学社吧 关注:20贴子:92
  • 0回复贴,共1

奠定中国古建研究根基的中国营造学社(组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奠定中国古建研究根基的中国营造学社(组图)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ture.china.com.cn  时间: 2010-03-31 14:07  责任编辑: 小溪
中国营造学社 从解读宋代“天书”开始,中国要写自己的建筑史 梁思成、刘敦桢纷纷加盟抗战前记录大批古建实物 终奠定中国古建研究根基

北宋《营造法式》书中的建筑图样

《营造法式》作者李明仲像

1935年,朱启钤(右一)、梁思成(右二)和刘敦桢(右三)考察北京天坛修缮工程。
中国营造学社——中国现代史上最早由私人兴办,并首开中国传统建筑学术研究先河的民间学术团体。在其存在期间,朱启钤、梁思成、刘敦桢、阚铎等一大批仁人志士,曾前往全国15个省份的220多个县,测绘、调查、拍摄了2000多座建筑。许多现今名扬海内外的珍贵古建筑,如应县木塔、蓟县独乐寺、赵州桥等,均由中国营造学社首先发现其价值。从发现、“破解”北宋的《营造法式》,到长达15年的大规模野外调查及文献典籍整理,再到其所造就的包括梁思成、林徽因、罗哲文等在内的一批中国建筑和文物研究领军人物,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中国营造学社于中国传统建筑研究和保护的贡献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2010年3月,恰逢中国营造学社成立80周年,本报特刊发此文,以纪念这个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民间学术团体。
民国十九年3月16日,也就是公元1930年3月16日,朱启钤在中国营造学社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讲:“今日本社假初春胜日,与同志诸君一相晤聚。荷蒙联袂皆临,宠幸何极。溯本社成立以及经过情形,与今后从事旨趣。有应举为诸君告者。”此一年、月、日当是中国营造学社成立之确切时间。
中国营造学社发轫于中国建筑学者在美国资助下于1929年开始的《营造法式》系列主题讲座。后来渐成气候,从松散的个人的学术讲座发展成有组织的学术团体。正式成立后的办公地点临时设在北平珠宝子胡同七号。
兴办学社初为破解“天书”
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建源自北宋将作官李明仲著《营造法式》的发现。而这个发现者,就是当时担任民国政府要员的朱启钤。
朱启钤(1871一1964),字桂辛,号蠖园,贵州开州(今开阳)人。清光绪年间举人,历任晚清、北洋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官僚要员,拥有广泛而又复杂的中外社会关系。1919年任南北议和的北方总代表,谈判破裂后,遂辞职潜心从事市政、工矿以及公益疗养等实业:1930年3月组织中国营造学社,为首任社长,从事古建筑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存素堂丝绣录》、《女红传征略》、《丝绣笔记》、《芋香录诗》、《清内府刻丝书画考》、《清内府刺绣书画考》、《漆书》、《哲匠录》、《蠖园文存》、《研究计划》等。
1919年,一场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标举“民主与科学”大旗的新文化运动正蓬勃发展。正是在这一年,朱启钤受民国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的委托,赴上海以北方代表的资格出席南北议和会议。在途经南京时,朱启钤在江南图书馆无意中发现手抄本北宋《营造法式》一书便当即通过当时江苏省省长严震将该书借出,委托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以传后世。这就是被后人称之为丁本的《营造法式》。但由于丁本《营造法式》经屡次辗转传抄.错漏难免。朱启钤认为这样珍贵的古籍一定要尽可能使之更为完善,因而委托版本专家陶湘及傅增湘、罗振玉、祝书元、郭葆昌、吴昌绶、吕铸元、童钰、陶珙、陶祖毅、阚铎等搜集各家传本译注并校对,为此“时阅七载,稿经十易”,于1925年付梓刊行。丁本《营造法式》经陶湘等人校对、装帧并刊布之后,致使朱启钤“自得李氏此书,而启钤治营造学之趣味乃愈增,希望愈大,发现亦愈多。”于是便有了组建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私人机构——营造学社的愿望。1925年,以朱启钤私人名义成立的“营造学社”成为后来的中国营造学社的前身。


IP属地:山西1楼2013-10-15 21:2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