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仪复原擂台吧 关注:15贴子:853
  • 2回复贴,共1

候风地动仪之合盖隆起和其盖穹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候风地动仪之合盖隆起和其盖穹窿
根据流传下来的记载,张衡的候风地动仪的外形是一个东汉时期的酒樽型
。这个造型很可能有一些不同,但是,一定有一个普遍承认的基准型。就像我
们今天说一个小汽车是吉普,这你不可能理解成是面包型。因为有公认的面包
车造型。
记载说,地动仪形似酒樽。就是说,那个候风地动仪的外形十分像当时的
酒樽造型。是不是没有下文了呢?不是,后汉书的记载紧接着说“合盖隆起”
。根据前后的意思,这里要表达的是,地动仪是个酒樽造型,但是,只是那个
盖子看上去不太一样。那个盖子有什么不同呢?跟酒樽的盖子相比,有些隆起

什么是隆起呢?除了地质上的专门定义,普通的意思就是比周围要高。视程度
不同有的很高,有的则不然。例如,一条小路,本来平坦弯曲,正好二人并行
。但是,前边的路上鼓起一个大包,这我们认为是个隆起。如果大包是个小土
堆,也算个隆起。更大的是在一片广阔的田野之上,突兀的出现一座小山,这
也是隆起。从数学的角度看,是指一个有序出现的点集中,有一片高出(或离
开)本该“连续”性的后续,形成高出部分。可认为是一个新的子集的。例如
,球面上出现一个手柄似的东西。像样角球那样的,也是隆起。之所以这么绕
弯子是为了后面的批判做铺垫。
汉代的酒樽的盖子,从已有的出土文物看,经常有平的(说平只是相对
后面的而言。并非可以理解成现在的平面的情形。)和鼓的等。如果一个酒樽的
盖子在这个基础之上脱离了本该一致的造型,高出了一块,是不是应该叫“隆
起”?这么理解,就成了地动仪是酒樽的造型,只是盖子有些不一样,和正常
的盖子比较,地动仪的盖子上出现了高出的部分。记载成形似酒樽,合盖隆起
。是不是挺合适?因此,正常的酒樽的平盖,再高出一块,应该是,本来就是高
起的酒樽盖子,脱离原型,再高出一块也应该是合盖隆起。总之和原来的酒樽
盖子不同了,有高出的情况发生。
再说说那个地动仪的另一出处的记载。就是“其盖穹窿”。这个也是说候
风地动仪的盖子的。专家的解释说“像天空一样的造型”。农夫以前也是接受
这个说法的。后来,改变了。这个说法估计是来自“文人”,而不是匠人。首
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指其盖穹窿所指的盖子)并不是另一个什么东西。
而是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感受
对同一事物(地动仪的盖子)的文字表达。而这个地动仪的盖子在世界上仅有
一个。因此,他们虽然表达的不是完全一致,但是,那只是应该成为文字上的
差别,而不应该成为器物的差别。因为这两种说法看来有较大的区别,那是因
为,后人对文字的理解的差别造成的。并不是两个人说的不同。因为对同一个
物件不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这与对模糊的风景,怪石的看法不同。这是理解上
的差异罢了。和前边的例子一样,有人对小路上的隆起,一个人认为只不过小
包而已,另一个人可能认为是个大包。两个小孩子站在一起,一个人认为这个
比那个高不少。另一个则表示不同意,认为仅仅高一点点,因为那个矮一些的
是自己的。这就是情感所引起差别。
那么“其盖穹窿”这么理解呢?(专家就不要往下看了)穹在这里应该理
解成方位词。在“合盖隆起”中,只是说有个隆起,究竟是怎么隆的?他没说
,也就是说里边有个默认。假如,一个孕妇,直立站着,腹部有个向侧面的隆
起。躺下则是向上的隆起。(这里也有个默认)现在记载成“其盖穹窿”那个
穹字迭用时尚表示高大的样子。单用也是。例如,穹官(高官);穹居(高大
的...·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穹石(大岩石);穹穹(高而大貌);穹龟(大
龟)等。这(指地动仪)里为什么就不可以理解成非专家的说法呢?要知道,
如果仅仅只有这一个记载,那也就罢了,任你说去。但是,偏偏还有对同一物
体的另外的记载。这你就不能不考虑和其它记载相一致的说法。把同一事物的
不同记载理解成不同的情况,这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因此,在这里农夫斗胆把
穹字解释成代表本意的方位词。其意是说,那个盖子有向上的高的隆起。这样
既保留穹字的高的意思也没有辱没苍穹的意思(方位向上)。当然,隆起的高
度不是无限制的。太高了喧宾夺主,就看不出盖子的什么事了。(穹窿也有高
的意思)
现在,回头看看已有的地动仪复原的盖子的情形。首先,王振铎的复原,
那个盖子是没有隆起的。再看那个冯锐的造型。盖子虽然有一个花哨的东西,
你从基线看,并没有隆起。(其最早的版本倒是有一个鼓包)。倒是博尔特(
Bolt,美国)1978年的高悬摆地动仪有这个隆起。只是过于高耸,不像酒樽盖
子有隆起,倒像长杆子下有个碟子。看似小问题,里边吐露出来的是地动仪内
部的结构的情形。
在农夫看来,“合盖隆起”和“其盖穹窿”看起的矛盾,它们已经湮灭了
。这两句话都是说,候风地动仪的酒樽造型,在盖子上有显著区别,和普通的
酒樽盖子比较,地动仪的盖子中部有一个向上的隆起。它从基线处就不同。这
个隆起可能在一些人眼里还是很高的。当然是和盖子本身比较而言。农夫估计
不会超过盖子线度的三分之一。应该在五分之一之内。这样看起来还是一个不
错的酒樽盖子。I


1楼2013-11-03 12:35回复
    本文从地动仪的造型出发,限定了地动仪的高度,得出形似酒樽的合盖 的隆起高度。进而推断出内部的机理。


    2楼2013-11-07 10:47
    回复
      如果地动仪的高度真是不足一米,假设摆长一米,那么,悬摆能够产生的推动位移在一般人看来将少得可怜。其产生的推动能量是摆质量的函数。限于都柱的粗细,这个也不会很大。审视你的设计!是不是能够被发机?据我推算,冯锐的是肯定不行的那一族。(名人只好领衔)。如果你采用放大式的摇头设计,就算是10倍放大,那个摆根本没有任何可以区分的位移。你不信?那个移动不足以克服结构的间隙,阻力等内在的消耗。


      3楼2013-12-01 08: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