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黑之章
四句诗
为欲生,为贪死,古来万事尽如此。
力量恶,力量善,谁有力量谁说算。
得与失,又如何,人人只会嘴上说。
日落山,月上梢,怀抱疑思走一遭。
世间一切问题的本源总要归结在“人类为何而生?”这一话题上,无数人曾给出过答案,却总也脱不出四句诗的范围。“生”总是为了“得”,那么得到了之后又如何呢?就算是宗教,也只不过是在用“贪”与“欲”两大基本人性来拉拢信徒。脱了一层皮,宗教就是笔买卖,我信你,你给我好处,如此而已。有句话叫“知足才是真富贵,吃亏方占大便宜。”这前一句写得真好,一切随心。而后一句明显配不上前句,本意是叫人别在意吃点亏,而其实质却还是为占便宜。以此类推,世间之事,无不是如此,区别仅在于物质与精神。
爱是自私的,其本质先源于“欲”后加上“贪”。“欲”与“贪”是两大不变的人类本性,不体现在物质上,还有在精神上。母爱也是自私的,“溺爱”为人们所反对,因为它过多的重视孩子物质生活,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稍加重视精神的爱则为人们所称道,因为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我要说的是这些完全是出于母亲的怎么因为是对自己的孩子好,所以这么做了,她心里就会舒服。听起来好笑,但人类的行为就是为了这么简单一个理由,这就是精神上的“欲”使然。记住,人类的一贪一欲是永衡不变的两大人性,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就好比“溺爱”是针对物质的“好”,而反之则是针对精神,只是母亲们看问题的层次不一样罢了。理解四句诗就不要把物质作为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其实很多时候人们对精神的重视成度远远超过物质,只不过往往在套用问题时就把这个主次给乎略掉了。就像所谓“善”与“恶”,有欲有贪就是恶吗?若是用在治学上,恐怕就不会有人这么说了吧。解释一下:求知欲是欲,知识越多就越觉得自己知识少,知识的圆圈扩大了,接触到的未知更多了,求知欲更强了。此是为“贪”。
“力量恶,力量善。谁有力量谁说算。”光要后半句就够了,前面完全是为了押韵。谁有力量谁说算,在这个如此重视物质的世界里,这个道理是再明显不过的了。说不过就用强的。宗教上也是如此,举例来说,若神没有力量,便不会有人信神。有人说了,我信神信的是神带给我们的理论教义,而不是和神做买卖。殊不知这理论教义讲的尽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些使人们能更好的了解世界,了解宇宙,了解自然,从而更方便行事,更加有利于“自身”。这就是“理论武器”它是有力量的。因为需要所以作为。因为这样做心里舒服,所以这样做,因为饿了,所以吃饭。问题竟然走到这种死胡同里,我似乎是走火入魔了。
喜“得”怯“失”,有“欲”好“贪”这四样好比是游戏中的数据设定,达到一定条件,就会有相应的反应,就像喝药了所加血,受伤了,所以掉血一样,只不过“人”的数据显然要复杂得多。若是能跳出“人性”这个圈子,那就是“没了人性”。超出“人性”之外的东西恐怕以人类的智力是无法理解的了。对此,我倒更愿意相信人类是外星人“创造”出来的这种说法。他或他们为了某种我们所无法理解的目的而创造了我们。这不是场很好的合作吗?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帮他们完成他们的意愿,他们设定这款游戏时,在游戏中给我们设定了“人性”的各项数据,当达到一定条件时,我们就会感到满足。一只手探到人性之外去看问题,却不能看清。也许我们一天天做的事情都是毫无意义的,都是在为了“人性”服务。人类究竟为何而生,是为了上面这个目的吗?
四句诗
为欲生,为贪死,古来万事尽如此。
力量恶,力量善,谁有力量谁说算。
得与失,又如何,人人只会嘴上说。
日落山,月上梢,怀抱疑思走一遭。
世间一切问题的本源总要归结在“人类为何而生?”这一话题上,无数人曾给出过答案,却总也脱不出四句诗的范围。“生”总是为了“得”,那么得到了之后又如何呢?就算是宗教,也只不过是在用“贪”与“欲”两大基本人性来拉拢信徒。脱了一层皮,宗教就是笔买卖,我信你,你给我好处,如此而已。有句话叫“知足才是真富贵,吃亏方占大便宜。”这前一句写得真好,一切随心。而后一句明显配不上前句,本意是叫人别在意吃点亏,而其实质却还是为占便宜。以此类推,世间之事,无不是如此,区别仅在于物质与精神。
爱是自私的,其本质先源于“欲”后加上“贪”。“欲”与“贪”是两大不变的人类本性,不体现在物质上,还有在精神上。母爱也是自私的,“溺爱”为人们所反对,因为它过多的重视孩子物质生活,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稍加重视精神的爱则为人们所称道,因为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我要说的是这些完全是出于母亲的怎么因为是对自己的孩子好,所以这么做了,她心里就会舒服。听起来好笑,但人类的行为就是为了这么简单一个理由,这就是精神上的“欲”使然。记住,人类的一贪一欲是永衡不变的两大人性,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就好比“溺爱”是针对物质的“好”,而反之则是针对精神,只是母亲们看问题的层次不一样罢了。理解四句诗就不要把物质作为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其实很多时候人们对精神的重视成度远远超过物质,只不过往往在套用问题时就把这个主次给乎略掉了。就像所谓“善”与“恶”,有欲有贪就是恶吗?若是用在治学上,恐怕就不会有人这么说了吧。解释一下:求知欲是欲,知识越多就越觉得自己知识少,知识的圆圈扩大了,接触到的未知更多了,求知欲更强了。此是为“贪”。
“力量恶,力量善。谁有力量谁说算。”光要后半句就够了,前面完全是为了押韵。谁有力量谁说算,在这个如此重视物质的世界里,这个道理是再明显不过的了。说不过就用强的。宗教上也是如此,举例来说,若神没有力量,便不会有人信神。有人说了,我信神信的是神带给我们的理论教义,而不是和神做买卖。殊不知这理论教义讲的尽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些使人们能更好的了解世界,了解宇宙,了解自然,从而更方便行事,更加有利于“自身”。这就是“理论武器”它是有力量的。因为需要所以作为。因为这样做心里舒服,所以这样做,因为饿了,所以吃饭。问题竟然走到这种死胡同里,我似乎是走火入魔了。
喜“得”怯“失”,有“欲”好“贪”这四样好比是游戏中的数据设定,达到一定条件,就会有相应的反应,就像喝药了所加血,受伤了,所以掉血一样,只不过“人”的数据显然要复杂得多。若是能跳出“人性”这个圈子,那就是“没了人性”。超出“人性”之外的东西恐怕以人类的智力是无法理解的了。对此,我倒更愿意相信人类是外星人“创造”出来的这种说法。他或他们为了某种我们所无法理解的目的而创造了我们。这不是场很好的合作吗?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帮他们完成他们的意愿,他们设定这款游戏时,在游戏中给我们设定了“人性”的各项数据,当达到一定条件时,我们就会感到满足。一只手探到人性之外去看问题,却不能看清。也许我们一天天做的事情都是毫无意义的,都是在为了“人性”服务。人类究竟为何而生,是为了上面这个目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