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博列维奇吧 关注:13贴子:834
  • 6回复贴,共1

各个时代兵器的杀伤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我们称之为“冷兵器时代”的整个历史时期中,表示杀伤力的曲线相当平直,但从启用黑火药兵器之后,特别是20世纪中叶开始,曲线便急剧上升。   为了提高兵器杀伤力,促使人们采取两项重大的做法。第一,人们不得不改变作战方法,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型兵器的效能;第二,人们同时采用主动和被动两种手段来限制敌方使用新型兵器的效能。   这两者相互结合,并在很大程度上相互补充的做法,即最大限度地发挥兵器的效能以打击敌人,同时又限制敌人兵器效能的发挥,导致了我们所说的战术的发展,即作战中用兵技巧的发展。这些战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火力,或称杀伤力;(2)运动,旨在使部队及其兵器运动到能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的阵地,或者说运动到敌方对我方具有最小杀伤力的阵地,或者实现这两种要求的某一结合;(3)军队的部署,即要达到下述之双重目的: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我方使用兵器的效能,同时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敌人兵器的效能。


1楼2013-11-06 17:10回复
    战争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其中,在技术方面的变化使兵器发生了变革,并进一步导致战争中战术的变化。但是,尽管有着这样一些变化和变革,战争仍然存在着某些永恒不变的特性,而且,这些不变特性跟那些变化和变革相比至少是同等重要的。   战争的不变特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战争的目的不变,即使用致命的工具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第二是进行战争的方法不变,这些方法可归纳为一套原则,通常称为战争之原则。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即人的本性不变。   如表1和图2所示,在以往的整个历史时期里,兵器的杀伤力只有过很少的几次重大提高,并且主要是在大约1850年之后。每次杀伤力的大提高均可看成是足以改变战争特性的新飞跃。这种飞跃属于一种革命性的变化,随之能引起一系列的革新。革命和革新是不容混为一谈的。因此,我们可以说用后坐力来带动的带式送弹马克沁机枪是一种兵器上的革命,而后来出现的一些机枪虽然性能更佳,但却只能算作是技术进步过程中的革新而已。一种新型兵器的出现,只有当它被吸收作为制式装备因而引起战术及作战时的军事编制的变化,或者在使用原有兵器来对付它或用它进行作战而引起战争的重大变革的时候,方能充分估价其真正的影响和意义。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组建了装甲师并投入实战,便表明坦克这种新型兵器已被成功地吸收作为德军的制式装备,并由此带来了兵器技术及战术的许多重大的进步。   相对来说,在历史的进程中,兵器技术和战术的突出进步是为数不多的。现用下面几页篇幅先介绍一下从马其顿国王菲利普设法提高长矛的杀伤力,并通过建立方阵(约公元前355年) [ 注:这一时间顺序可能被颠倒了。 ] 使长矛的作战效能得以充分发挥以来,直至发明原子弹这整个历史时期中,兵器及其杀伤力的十八项重大进步。


    2楼2013-11-06 17:10
    回复
      要了解战争的演变情况,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认清杀伤力的提高不仅仅是兵器本身的作用。当然,给敌人造成伤亡的是兵器,因此兵器是实现战争目的的工具。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兵器的实际杀伤能力一直是受辅助性技术进展的影响并因此而得到相应提高的。   正因为历史上兵器本身的杀伤力只出现过为数不多的几次真正重大的提高,因此,对兵器杀伤力起着直接影响的辅助性技术的进展也是寥寥无几的。但是,尽管这些进展数量不多,却也带来了许多技术上的革新和进步。   下面列举辅助性技术的19项重大进展。这些进展看来确已对战争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正如武器本身一样,这些进展大多是在19世纪中叶以来的技术革命时代出现的。


      6楼2013-11-06 17:17
      回复
        稳定性黑火药(即粒状火药):约在公元1450年,有人发明了一种黑火药,它能长期保持爆炸特性,不会分解成原来的配料成份,因此使用起来非常可靠,效能很高。   火绳枪点火装置:15世纪西班牙人研制成一种火绳枪的点火装置,它使射击更加安全,射手也可用枪进行瞄准,因此提高了射击的精度,当然也就提高了枪的杀伤力。   燧发枪点火装置:这是用于滑膛枪的一种更安全,更准确,速度更快的点火装置。这种滑膛枪取代了火绳枪上原有的点火装置。它的基本工作方式是:用二硫化铁或燧石与钢件相撞击产生火花,使火药池内的火药点火。这种装置提高了滑膛枪的效率,在夜战中不致暴露枪的点火动作,避免了射手的危险;另外,它使枪在雨天也可进行射击。士兵在遭到突然袭击时可以更快地出手还击。   铁制推弹杆:据有些历史学家称,18世纪初,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首先采用了一种铁制的推弹杆,以代替原先容易折断的木制推弹杆。普鲁士步兵经过训练后使用这种新工具(枪的本身未加改动),每分钟平均射击速率至少提高了一至二倍。 [ 注: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射击速率的提高,几乎完全是由于加强了训练和提高了纪律性的结果。 ]


        8楼2013-11-06 17:17
        回复
          近代,究竟是谁从事着提高兵器杀伤力的研究工作呢?是个人还是集体?是私人机构还是政府科研部门呢?大体上说,从事轻兵器,火炮和弹药研制工作的是文职科研人员,他们的工作基本上是个人单独进行的。当然也有不少军事人员在从事这种工作。由于火炮及其弹药的研制需要铸工厂、化工厂以及金属加工机床,因此,在英国由私人厂家,在法国和德国则由政府兵工厂负责牵头从事这种工作。   直到1900年,黑火药兵器尚有一些重大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兵器太重、冒烟、后坐力、射击的速率、射程、引信、弹片的数量以及精确度等。(当时由于已经发明了整装式金属弹壳制的炮弹,因此后膛装填兵器的封闭或密封问题就早一步得到了解决。)这些问题早已是几个世纪以来众所周知的了,但是当时看来还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动提出想要解决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有人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些课题的机会,于是搞出了一些发明创造,并把它们奉献给政府。在解决上述技术课题的过程中,政府兵工厂所起的作用显然是比较小的,充其量不过是少量火炮的研制工作。当时通常的情况是个人发明家将他的新发明卖给政府部门,而政府部门主动要求发明家研制新的和具有更大杀伤力的兵器倒是鲜见的事情。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新兵器的发明过程开始有所变化。不论是飞机还是坦克,不论是弹道导弹还是原子弹,都是由最初的设想先变为科研人员的基本思路,然后在军队和地方科研人员的共同参与下,经过一个或几个政府科研机构的努力,最终研制成可供实用的新型兵器。这就是从小型私有工业向大规模政府科研机构的一种转变。   就国家来说,1914年前的大多数发明项目差不多都是法、德、英三大工业强国分别着搞出来的。近代机关枪的发明者海勒姆·马克沁原是美国人,但在当时美国的一种潮流影响下,他移居到了英国,与著名的维克斯兵工厂合作从事科研工作。三大工业强国非常清楚它们需要高效能的兵器装备,又掌握着先进的技术,同时有足够的预算经费,因而为发明家和生产厂提供了从事科研工作的良好前景。1917年后,美国开始跻身于三国集团,从此便在兵器的科研生产上始终占据着领先地位。


          11楼2013-11-06 17:18
          回复
            一种重要的新型兵器或者威力比原来更大的改进型兵器的研制成功,其思路往往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形成。例如,在坦克和飞机出现之前约450年的时候,伦纳德·达·芬奇就已经提出了这两种装备的设想,在这同一时期,还有人进行了后膛炮和高爆弹的试验工作。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们开始有可能将图纸上的设计变成兵器装备的样品(当然有的发明家可能并不知道某些思路设想早就有了),然后再对它们作一些大的改进。从形成设计思路到制成装备的样品,直至正式装备部队,这段间隔时间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缩短的。从研制出最初的后膛炮到生产可供实战使用的安全火炮至少花了400年。而后来改进成法国75毫米火炮则仅花了51年。从1795年第一架小型的飞机样机上天到1903年制成莱特兄弟驾驶的载人飞机,中间共经过了108年,而到1917年制造出战斗轰炸机则仅仅花了14年时间。


            12楼2013-11-06 17:19
            回复
              一种兵器,要成为军火库中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一员,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长和潜在效能,总要经历一个过程。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不管哪种新型兵器装备,按照常规都必须先进行试验,看一看怎样才能使它达到最佳的战斗状态。况且和平时期进行的试验,不管搞得如何逼真,都无法代替严格的实战环境。这个间隔时间的长短还要受当时军事思想模式的影响。该模式总是力图使新型兵器去顺应已有的战术。而战术的变化则往往又要等到新型兵器允许或者要求进行这种变化的时候才姗姗来迟。   从火绳枪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以上这样的典型情况。火绳枪是经过充分的研制后最早被大量使用的枪械。它于16世纪下半叶得到广泛采用。最初是以当时密集的步兵常用的齐射方式来使用的。在射击过程中,士兵无法防卫,在装填子弹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仅对战斗无所作为,反而要大批长矛兵来保护他们。后来大约过了50年,才想出后退装弹的办法,即排在第一列的士兵射击,射击完毕便走到最后一排去装子弹,其余九列士兵依次照办。   这是最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用来解决单兵使用黑火药兵器所遇到的一个基本问题。从此以后,只要发明了新型枪械,就可以很快在战场上得到有效的使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最初的使用方法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一般说来,找到兵器的最佳战术使用方法需要20至30年的试验过程。同样,19世纪末炮兵武器最初给作战带来的重大变化也是如此。坦克和战斗机是在实际用于作战之前或用于作战的同时人们就要求能够有效地使用它们了,问题在于如何恰当地发挥其应有的杀伤力。弹道导弹一开始实际上被当作远程火炮使用,它被吸收到作战理论中去的过程却是缓慢的。核武器的出现带来了一些有关战术的根本概念性质的难题,这些问题和影响使用高效黑火药轻武器的那些问题是相类似的。就目前来说,没有理由可以认为新型兵器被吸收作为制式装备的过程会变得更容易和更快些。   很明显,在核时代的初期,核武器在发明和公开之后,直到制定出在作战中使用核武器的条令,这中间要相隔一段时间。1945年,最早的两颗原子弹是作为大规模的毁灭性恐怖武器来使用的。1948年实施柏林封锁的时候,使用战术核武器成了现实可行的一件事。但是,当时的美国既没有确定地面作战中使用战术核武器的策略和战术,也没有制定出有关的条令。事实上,直到下一个年头,即1949年,美国才开始考虑在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战术、条令及军事编制如何进行重大的修改。


              14楼2013-11-06 17: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