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采取攻势
作战时拿破仑总是无例外地力图抓住作战的主动权,即使是敌人占有数量上的优势,迫使他处于守势的时候,他也要设法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而不是让敌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他绝不鲁莽行事,而总是沉着冷静地审时度势,(虽然他的敌人常常处于数量上的优势)他始终强调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他认为在战斗进行的高潮时向敌人发动强大攻势,可以抢先将敌置于相对劣势。
积极实施部队机动
这是拿破仑破坏敌人数量上的优势,置敌于劣势地位所采取的两种手段中的一种。战略上和战术上的部队机动是拿破仑作战的特点。1796年他在蒙特诺特和德戈的首次大捷中,象他在1805年奥斯特利茨大捷一样,都是靠积极实施部队的机动而获胜的。通过灵活的部队调动,即使他的军队数量比敌人少得多,他也能在局部的关键性战场上集结起优势的兵力。他在马仑戈、乌尔姆和耶拿战役中对部队所作的战略调动,使他的军队横跨在敌人的交通线上。这样,在战斗还没有进入高潮之前,实际上就已经取得了整个战役的胜利。
集中兵力进行作战
或称集中优势兵力。拿破仑喜欢引用伏尔泰 [ 译者注:1694-1778,法国作家。 ] 的一句格言:“上帝是站在兵力优势的军队一边的”。他懂得,交战双方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战场上的兵力的优势便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他总是力图在关键位置部署数量优势的兵力,以取得较大的战斗力。但是,他也懂得,高强的军事技术可以起到兵力倍增的作用。(他曾说过“精神与物质的力量是三与一之比”。可惜他被人们稍稍地误解了。)为了获得优势的战斗力以战胜数量上优势的敌人,他采取的两项主要手段是积极实施部队的机动和出其不意的突然袭击。
节省兵力
这一原则恰是集中兵力的另一面。为了实现关键阵地上的兵力集中(特别是当他的部队在数量上少于敌人时),拿破仑便在不太重要的阵地上大幅度削减兵力。他认为(正如后来克劳塞维茨在著文时写到他的一些战役情况时那样)“防御是一种更强有力的作战方式。”为此,他使少量部队处于防御态势,以阻挡或拖住大量的敌人,而集中最大数量的兵力来对付最关键或最脆弱的那部分敌人。因此,节省兵力往往是实现兵力集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突然袭击
拿破仑认为,战争中所有的精神力量中最有效和最强大的力量倍增因素是出其不意的奇袭。他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实现进攻的突然性:“例如,将部队讯速移动到敌人意想不到的阵地;在敌人认为是拿破仑力量薄弱的地方发动进攻;穿过敌人认为无法逾越的地形;在敌人认为拿破仑及其部队正在休息的时候发动攻击;在敌人认为拿破仑不能亲临的战场上意外地露面等等。(拿破仑的两个最强的敌手惠灵顿、布吕歇尔都曾这样说过:“拿破仑亲临战场相当于4万士兵的威势”。当我们想起这句话时,就清楚的感到拿破仑突然出现在战场时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