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世纪初,君士坦丁大帝重建了旧拜占庭城,并将它定为东罗马帝国的首府。当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城陷落时,东罗马帝国却免遭劫难幸存了下来。尽管它几经兴衰变迁,但却兴旺发达了将近一千年的时间。人们照常在君士坦丁堡生活着,很象古罗马时期一样,不过明显带上了希腊的色彩和情调。
在公元5世纪末期的几十年以及整个6世纪的时期里,拜占庭披盔带甲的骑兵在整个地中海区域占据着突出的优势。这并非因为这支军队在数量上超过了别人,也不是因为它采用了什么新式武器。相反,跟许多敌人相比,它在数量上远远处于劣势。它的优势是由于它透彻地了解敌人的长处和短处,因而能够运用优越和灵活的战术,同时也由于它将各个不同的兵种巧妙地纳入一个有机的完整的军事组织体制,并且象罗马帝国鼎盛时期那样有效地运用这种组织体制。拜占庭战争艺术的水平,在贾斯蒂尼安[查士丁尼]一世(520-565年)在位期间达到了高峰。当时,他手下有两位著名将领,即贝利撒留和诺塞斯[纳尔塞斯]。他们曾再次征服过意大利、北非和西班牙南部地区,挡住了日尔曼人的侵略扩张,一度避免了罗马帝国的衰落。
公元7世纪上半叶,东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之间曾发生过一场旷日持久,并且一开始就伤亡惨重的战争,最后,东罗马帝国在赫勒克留皇帝的天才统帅下取得了压倒优势的胜利。就在这一关头,伊斯兰军队从阿拉伯地区向波斯和拜占庭帝国袭来。两败俱伤的波斯和拜占庭根本无力还击穆斯林,波斯帝国迅速灭亡,拜占庭丢失了陶鲁斯山脉以东的全部省份,只剩下帝国中央的安纳托利亚和色雷斯半岛两块地盘。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拜占庭的统治者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拚死抵抗阿拉伯人的反复进攻上。尽管穆斯林曾无数次打进安纳托利亚地区,拜占庭多次濒临灭亡的边缘,但是它还是基本上保住了沿东陶鲁斯山脉的边界线。
拜占庭帝国之所以能够如此长久地兴盛不衰,主要在于它有一支在几个世纪内堪称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继承了罗马帝国军队的所有特点:纪律严明,组织严密,武器精良,战术巧妙,并具有无与伦比的团结精神。他们之所以具备并保持了这些优点,完全是因为他们十分强调知己知彼,并对战争的地形地物因素进行透彻分析的结果。
透过《战略学》这部论述战术艺术的名著(出现于6世纪末,系莫里斯皇帝所作),我们可以了解许多关于6世纪下半叶拜占庭骑兵的组织体制、兵器和战术等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战略学》一书描述的后来300年拜占庭的全部军事体制,虽然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并无大的偏差。这在另一部著名军事著作《战术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该书出现于公元900年,系利奥六世皇帝所作),(《战略学》和《战术学》两书也许是许多位作者共同所著,在上述两位皇帝当政期间汇编而成。其学说所阐明的思想和理论代表了当时的实际情况。)
这两本著作所阐述的军事组织体制和军事学说是伊斯兰对外扩张之后数世纪内出现的情况。这种体制并非处处都能奏效。尽管它有时会有失误甚至根本行不通,但是,它所赖以存在的基础说明当时的军事将领是富于卓越思想和杰出才能的。令人惊叹的是在长达五个世纪的时期里,在关键时刻总能及时产生这样的军事将领,以重新确立拜占庭的军事优势,战胜邻国的侵犯。在后来的四个世纪里,这种体制所遗存下来的影响又延长了拜占庭帝国最后崩溃的过程。
在公元5世纪末期的几十年以及整个6世纪的时期里,拜占庭披盔带甲的骑兵在整个地中海区域占据着突出的优势。这并非因为这支军队在数量上超过了别人,也不是因为它采用了什么新式武器。相反,跟许多敌人相比,它在数量上远远处于劣势。它的优势是由于它透彻地了解敌人的长处和短处,因而能够运用优越和灵活的战术,同时也由于它将各个不同的兵种巧妙地纳入一个有机的完整的军事组织体制,并且象罗马帝国鼎盛时期那样有效地运用这种组织体制。拜占庭战争艺术的水平,在贾斯蒂尼安[查士丁尼]一世(520-565年)在位期间达到了高峰。当时,他手下有两位著名将领,即贝利撒留和诺塞斯[纳尔塞斯]。他们曾再次征服过意大利、北非和西班牙南部地区,挡住了日尔曼人的侵略扩张,一度避免了罗马帝国的衰落。
公元7世纪上半叶,东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之间曾发生过一场旷日持久,并且一开始就伤亡惨重的战争,最后,东罗马帝国在赫勒克留皇帝的天才统帅下取得了压倒优势的胜利。就在这一关头,伊斯兰军队从阿拉伯地区向波斯和拜占庭帝国袭来。两败俱伤的波斯和拜占庭根本无力还击穆斯林,波斯帝国迅速灭亡,拜占庭丢失了陶鲁斯山脉以东的全部省份,只剩下帝国中央的安纳托利亚和色雷斯半岛两块地盘。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拜占庭的统治者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拚死抵抗阿拉伯人的反复进攻上。尽管穆斯林曾无数次打进安纳托利亚地区,拜占庭多次濒临灭亡的边缘,但是它还是基本上保住了沿东陶鲁斯山脉的边界线。
拜占庭帝国之所以能够如此长久地兴盛不衰,主要在于它有一支在几个世纪内堪称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继承了罗马帝国军队的所有特点:纪律严明,组织严密,武器精良,战术巧妙,并具有无与伦比的团结精神。他们之所以具备并保持了这些优点,完全是因为他们十分强调知己知彼,并对战争的地形地物因素进行透彻分析的结果。
透过《战略学》这部论述战术艺术的名著(出现于6世纪末,系莫里斯皇帝所作),我们可以了解许多关于6世纪下半叶拜占庭骑兵的组织体制、兵器和战术等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战略学》一书描述的后来300年拜占庭的全部军事体制,虽然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并无大的偏差。这在另一部著名军事著作《战术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该书出现于公元900年,系利奥六世皇帝所作),(《战略学》和《战术学》两书也许是许多位作者共同所著,在上述两位皇帝当政期间汇编而成。其学说所阐明的思想和理论代表了当时的实际情况。)
这两本著作所阐述的军事组织体制和军事学说是伊斯兰对外扩张之后数世纪内出现的情况。这种体制并非处处都能奏效。尽管它有时会有失误甚至根本行不通,但是,它所赖以存在的基础说明当时的军事将领是富于卓越思想和杰出才能的。令人惊叹的是在长达五个世纪的时期里,在关键时刻总能及时产生这样的军事将领,以重新确立拜占庭的军事优势,战胜邻国的侵犯。在后来的四个世纪里,这种体制所遗存下来的影响又延长了拜占庭帝国最后崩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