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月下,一前一后行走着两道人影。
佛者独自一人走在前方,风拂起玄色的袈裟,却不如平时的悠然。
而少年默默跟在他身后,亦步亦趋,若不是对方握紧了双手,他几乎庆幸佛者并未动气。
而此刻,他只恨不得自己能凭空消失。
忽然,佛者停住脚步,身后的人亦赶紧站住。
“你怎么了?被吓坏了?”他回首,在暗淡的月色下看着那人。
少年摇头,回视佛者,有些心虚的问道:
“一页书,你生气了?”
“并无。”
“那你为什么不说话。”
佛者沉默,然后说道:
“下次做事不可如此莽撞,吾不可能每一次都能刚好赶来救你。”
“你在担心我。”
“你想太多了。”
海潮正想争辩,忽然闻得小河上游方向一片欢声雷动,而后有如星如珠的河灯沿着水道一路蜿蜒而下。
放灯开始了。
那些河灯千姿百态,各擅胜场,映得水面光华大盛。
海潮顿时将方才之事忘到爪哇国,连忙跑到河边,目光紧紧追随河上点点的光芒,佛者亦不再多言,随他上前站定。
花灯满河,人潮涌动。
此情此景已有多少年未看过,他早已忘记,但此刻人间凡世的烟火正渲染著他的心情。
海潮看到心中欢喜之处,禁不住趴在河边,从水里捞起一盏精致的河灯起来。
佛者忙拦住他,说道:“不可胡闹,快放回河里。”节庆时分的河灯都是许了放灯人所愿,怎可以随意打捞玩耍。
“我不会弄坏的。”少年无辜的一笑,“我只是想看看他们许了什么愿望。”
佛者执拗不过,只得随他去了。
只是翻来翻去抓了几盏,上面写的无非都是官运亨通,名扬天下之类的冠冕字样,海潮正觉无趣,忽然眼前一亮,看到几盏不起眼的素色河灯,夹杂在那群声势浩荡的华丽灯火中。
“咦?一页书你来看这盏灯写的什么,我看不懂。”
佛者闻言步上前去,定睛一看。
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此乃诉尽阴阳相离之句。”
“什么意思”
“话本中曾有故事,情之所至,生而可以与死,死而可以复生,许下此灯之人,或有同等伤情。”
“生而可以与死,死而可以复生……”
少年暗自喃喃,然后抬头留意着佛者的神色,忽然发现对方亦侧头注视自己。
“你怎么了?”
佛者默然闭目,然后移开视线,注视满河的灿烂无匹。
“无事,只是忽然间……想起了一名故人。”
海潮唇间一动,他很想问佛者口中的人是谁,但终究没有追问。
夜里,佛者睡得不甚安稳,胡乱的做起梦来。
无非是那深埋心头那人的丝丝缕缕,然而方要伸手去探,便如顷刻白纱涣散,一梦了无痕。
醒来后,夜色如水,而佛者却倍胸中起伏难定。
于是他披衣起身,悄然打开密室之门,然后端起油灯,沿通道而下。
待那一点光亮渐渐消失在通道尽头,方才尚躺在床上熟睡的少年霎时睁眼,轻手轻脚的随行在后。
烛光摇曳中,密室比上次未有变化,四周空荡得让人心生不安。
海潮躲在远处,静静看着佛者伫立画前,如往常般沉静无言,但那眼神里却多出几分毫无掩盖的情意来。
良久之后,佛者才上前几步,轻轻擦拭画像上的落尘。
没来由的,少年心底闪过一阵痛楚。
他仿佛看到过往无数个夜晚里,这玄衣的佛者长久的独自注视这画中之人,眼里情绪难解,直到蜡炬成灰,东方破晓。
少手抚上胸口,禁不住后退一步,却听到佛者清亮的嗓音:“你出来吧。”
并无怒气,也无讶异,仿佛他早就知道那人在此。
海潮顿时有些丧气,悄然走到了佛者身边。
“一页书,这个人是谁?”
佛者目光未有寸移,只是沉声回答:“吾曾经一名挚友。”
“你和他发生过什么事吗?”
“你不必知道。”
“那你为什么要把它藏在这里不让别人看?”
佛者闭目,双手背后:“是吾不愿见他。”
海潮的目光在佛者与画中仙人之间流转,他不明白明明是如梦美景,为何佛者却不愿看到,而既然不愿看到,又何必回顾流连。
“但你明明不是讨厌他的样子。”
佛者轻柔的一抚少年的灰发,说道:“你还不懂。”
不懂,无心,便可无喜无悲,也可无怨无尤。
如同许久许久以前,他同样不懂那人眼里的情衷不悔,亦不懂这拥有无法恒常。
然而缘如流沙过指,待他终究懂时,他已永远失去那个人。
佛者禁不住蹙眉,似有隐痛。
然后有人温柔拉起对方的手:“一页书,你在伤心么?”
佛者转身,看着神色认真的少年。
“你可知何为伤心?”
少年歪头,沉思了半晌,忽然想起更早时,他在江边见到的那盏河灯。
心中蓦然似清明开释。
莫非这就是那人曾教导的生死相离一词?
“就和那盏河灯上写的话一样吗?”
佛者笑了一笑,并不回答,而是转过身去,重新凝视画中之人。
世情翻覆兮如掌,死生更迭兮如轮,众生三千,无有尽头。
但此心此情,却是他这空明大悟之下,仅存的一点执着。
如同凡夫,无法堪破。
六、
佛者独自守在床前,无言垂眸,此间寂静如画。
自昨夜一番交谈之后,少年夜里便忽然间无法再安眠。
时而低声呓语,时而辗转反侧,似乎深陷在梦境之中,佛者宽慰许久,也不见好转。
第二日清晨,他没有如往常一般醒来。
佛者早已诊治过,明了海潮只是情绪激动,导致气血逆冲,方才如此。
但这番探脉,却又让他发现一些不同寻常之处。
眼前这少年虽然外表毫无异状,实际上却并非如常人一般具有三魂七魄,反是缺失大半。
但凡魂体缺失,若无修习特殊的功体,余下魂魄的必当飞散,但于他身上,却只凭着一股意志凝聚至今。
无怪他言行举止异于常人,又常有遗失记忆之态,但这终究是逆天之法,不能久持,若无及时重聚本源,必至无可挽回之境。
佛者难免惊讶,亦不禁沉思,究竟是为了何种缘由,才让这人不顾魂飞魄散之险,行如此难为之事。
他注视这少年冷汗直流的面庞沉思许久,竟然发现,在他不曾留意之时,海潮的眉目五官渐渐与自己记忆里那容颜生得一模一样了。
佛者心头一丝悸动,莫非这就是他苦思之因么?
傍晚日落之时,少年终于平静下来,双眉微动,佛者知道他将要转醒,便悄然离座。
待端回温热正好的汤药时,海潮已端坐床前,神情似有迷惘。
“一页书。”见佛者到来,他抬头问道:“我为何会躺在这里?”
他平静答道:“你已昏厥一日。”
少年惊讶道:“怎会如此?”
“你深陷梦魇,无法脱出。”佛者放下汤碗,问道:“究竟发生何事,竟会动摇你的心志?”
少年垂下眼睑,佛者亦不督促,耐心等待他的回答。
良久,他淡淡说道:“我梦到了一个人。”
“一个人?”
“就是……画像上的那个人。”
佛者禁不住呼吸一滞,他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他说了什么?”
“让我回去。”
“回哪里?”
“我最初的来处。”
“你的故乡。”
“嗯。”海潮平静的答道,“那是一处极冷之地,不如这里夏暑秋凉。”
佛者无法抑制什么的闭目,双手在长袖之中悄然握紧。
他不是无情无感之人,只是过往天下之重,纵然他再痛心绝望不会为一个人流连停留,无论那个人是谁。
所以,他的拥有与失去从不属于他自己,尤其是在这条他已承担了无数人情世故的江湖路上。
而今时过境迁,褪去浮华,还归一身寂寥,他本以为唯有这清风明月才可相伴余生。
直到那一日,婴孩襁褓之中的短箫,让他忆起曾有之情,稚子开口唤他真名,让他忆起曾念之人。
原来在他毫无觉察之时,那曾被他遗落的故人早已穿越千重阻碍,重新回到他面前。
长久以来,诸多压抑到极致的情绪,苏醒了,重生了,佛者望着少年平静无暇的眼,心底沉沉一痛。
是为了这样的故人而痛?还是为这样的自己而痛?
他分不清。
窗外日落西垂,云卷万里。
忽而传来一阵吵闹,隐约可以听出是一群粗汉,满口胡言秽语而来。
被打扰了清静的佛者顿时皱眉,叮嘱床上将养之人几句,拂袖而出。
一众人中多是陌生面孔,佛者本不曾识得,但为首之人,却是那一日集市之上的富家公子,
那人率众而至,气势喧天,众多家丁吵吵嚷嚷的将佛者所居的小屋围住,大有将佛者灭顶之态。
“你这个不知好歹的和尚,连我家少爷也敢惹?”
佛者不为所动回道:“那又如何?”
“把你这破屋子烧了干净。”
“哦?当真?”
见对方言语轻蔑,富家公子正欲发难,忽而门扉轻动,一名灰发少年步出:“一页书?外面怎么了?”
那公子盯着少年的面孔半晌,忽然反应过来这便是那日所遇之人,目光在他的面孔和披散长发间打了几转,不禁发出一阵大笑。
“我当是和尚便该清心寡欲,结果说到底不也只是他人贪图色相而已,那日还装作路见不平,想不到竟然是这等用心啊!”
随即转头,号令随行的家丁:“把人给我带走!”
家丁看着海潮毫无武功的文秀模样,顿时贼念大盛,大步流星的扑上前去,眼见就要得手,却临到触及那人衣角的瞬间被推得四散而倒。
“放肆。”
原是佛者护于少年之前,横眉冷对。
“一页书?”
“海潮,你闭眼。”
方言罢,佛者便用双臂将他轻柔环住,那人的袈裟玄色如夜,一片淡淡的檀香之中,他的眼前一片朦胧。
然后,只闻佛者低低唤了一声“阳翼”,顿时有一片灼热之气扑面而来,鹏鸟破空之声,夹杂着恶人哀嚎之声,不绝于耳。
片刻之后,一切又重新归于平静,佛者放开少年,眼前又是那片他所熟悉的林间风景。
“他们呢?”
“去他们该去的地方。”佛者轻轻抛下一句,径自走进屋内。
少年赶紧跟上,他看到佛者在窗前默然站定,有几分担心的问道:“一页书,你动了真怒。”
“吾无妨。”
“你不必如此,不过只是一群无知之辈。”
佛者默然,而后平静说道:“吾不许任何污浊之词沾染于他。”
“他?”
海潮一脸无法理解的茫然,而对方亦无解释的意愿,只是目光静静落在少年面孔之上,又悄然落下。
佛者转身进了密室,片刻之后,带着画卷步出。
“一页书,你这是?”
少年有些讶异,而那人只是看了他一眼,又继续垂首小心将手中之画裹起。
“明日,我送你回去。”
月下,一前一后行走着两道人影。
佛者独自一人走在前方,风拂起玄色的袈裟,却不如平时的悠然。
而少年默默跟在他身后,亦步亦趋,若不是对方握紧了双手,他几乎庆幸佛者并未动气。
而此刻,他只恨不得自己能凭空消失。
忽然,佛者停住脚步,身后的人亦赶紧站住。
“你怎么了?被吓坏了?”他回首,在暗淡的月色下看着那人。
少年摇头,回视佛者,有些心虚的问道:
“一页书,你生气了?”
“并无。”
“那你为什么不说话。”
佛者沉默,然后说道:
“下次做事不可如此莽撞,吾不可能每一次都能刚好赶来救你。”
“你在担心我。”
“你想太多了。”
海潮正想争辩,忽然闻得小河上游方向一片欢声雷动,而后有如星如珠的河灯沿着水道一路蜿蜒而下。
放灯开始了。
那些河灯千姿百态,各擅胜场,映得水面光华大盛。
海潮顿时将方才之事忘到爪哇国,连忙跑到河边,目光紧紧追随河上点点的光芒,佛者亦不再多言,随他上前站定。
花灯满河,人潮涌动。
此情此景已有多少年未看过,他早已忘记,但此刻人间凡世的烟火正渲染著他的心情。
海潮看到心中欢喜之处,禁不住趴在河边,从水里捞起一盏精致的河灯起来。
佛者忙拦住他,说道:“不可胡闹,快放回河里。”节庆时分的河灯都是许了放灯人所愿,怎可以随意打捞玩耍。
“我不会弄坏的。”少年无辜的一笑,“我只是想看看他们许了什么愿望。”
佛者执拗不过,只得随他去了。
只是翻来翻去抓了几盏,上面写的无非都是官运亨通,名扬天下之类的冠冕字样,海潮正觉无趣,忽然眼前一亮,看到几盏不起眼的素色河灯,夹杂在那群声势浩荡的华丽灯火中。
“咦?一页书你来看这盏灯写的什么,我看不懂。”
佛者闻言步上前去,定睛一看。
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此乃诉尽阴阳相离之句。”
“什么意思”
“话本中曾有故事,情之所至,生而可以与死,死而可以复生,许下此灯之人,或有同等伤情。”
“生而可以与死,死而可以复生……”
少年暗自喃喃,然后抬头留意着佛者的神色,忽然发现对方亦侧头注视自己。
“你怎么了?”
佛者默然闭目,然后移开视线,注视满河的灿烂无匹。
“无事,只是忽然间……想起了一名故人。”
海潮唇间一动,他很想问佛者口中的人是谁,但终究没有追问。
夜里,佛者睡得不甚安稳,胡乱的做起梦来。
无非是那深埋心头那人的丝丝缕缕,然而方要伸手去探,便如顷刻白纱涣散,一梦了无痕。
醒来后,夜色如水,而佛者却倍胸中起伏难定。
于是他披衣起身,悄然打开密室之门,然后端起油灯,沿通道而下。
待那一点光亮渐渐消失在通道尽头,方才尚躺在床上熟睡的少年霎时睁眼,轻手轻脚的随行在后。
烛光摇曳中,密室比上次未有变化,四周空荡得让人心生不安。
海潮躲在远处,静静看着佛者伫立画前,如往常般沉静无言,但那眼神里却多出几分毫无掩盖的情意来。
良久之后,佛者才上前几步,轻轻擦拭画像上的落尘。
没来由的,少年心底闪过一阵痛楚。
他仿佛看到过往无数个夜晚里,这玄衣的佛者长久的独自注视这画中之人,眼里情绪难解,直到蜡炬成灰,东方破晓。
少手抚上胸口,禁不住后退一步,却听到佛者清亮的嗓音:“你出来吧。”
并无怒气,也无讶异,仿佛他早就知道那人在此。
海潮顿时有些丧气,悄然走到了佛者身边。
“一页书,这个人是谁?”
佛者目光未有寸移,只是沉声回答:“吾曾经一名挚友。”
“你和他发生过什么事吗?”
“你不必知道。”
“那你为什么要把它藏在这里不让别人看?”
佛者闭目,双手背后:“是吾不愿见他。”
海潮的目光在佛者与画中仙人之间流转,他不明白明明是如梦美景,为何佛者却不愿看到,而既然不愿看到,又何必回顾流连。
“但你明明不是讨厌他的样子。”
佛者轻柔的一抚少年的灰发,说道:“你还不懂。”
不懂,无心,便可无喜无悲,也可无怨无尤。
如同许久许久以前,他同样不懂那人眼里的情衷不悔,亦不懂这拥有无法恒常。
然而缘如流沙过指,待他终究懂时,他已永远失去那个人。
佛者禁不住蹙眉,似有隐痛。
然后有人温柔拉起对方的手:“一页书,你在伤心么?”
佛者转身,看着神色认真的少年。
“你可知何为伤心?”
少年歪头,沉思了半晌,忽然想起更早时,他在江边见到的那盏河灯。
心中蓦然似清明开释。
莫非这就是那人曾教导的生死相离一词?
“就和那盏河灯上写的话一样吗?”
佛者笑了一笑,并不回答,而是转过身去,重新凝视画中之人。
世情翻覆兮如掌,死生更迭兮如轮,众生三千,无有尽头。
但此心此情,却是他这空明大悟之下,仅存的一点执着。
如同凡夫,无法堪破。
六、
佛者独自守在床前,无言垂眸,此间寂静如画。
自昨夜一番交谈之后,少年夜里便忽然间无法再安眠。
时而低声呓语,时而辗转反侧,似乎深陷在梦境之中,佛者宽慰许久,也不见好转。
第二日清晨,他没有如往常一般醒来。
佛者早已诊治过,明了海潮只是情绪激动,导致气血逆冲,方才如此。
但这番探脉,却又让他发现一些不同寻常之处。
眼前这少年虽然外表毫无异状,实际上却并非如常人一般具有三魂七魄,反是缺失大半。
但凡魂体缺失,若无修习特殊的功体,余下魂魄的必当飞散,但于他身上,却只凭着一股意志凝聚至今。
无怪他言行举止异于常人,又常有遗失记忆之态,但这终究是逆天之法,不能久持,若无及时重聚本源,必至无可挽回之境。
佛者难免惊讶,亦不禁沉思,究竟是为了何种缘由,才让这人不顾魂飞魄散之险,行如此难为之事。
他注视这少年冷汗直流的面庞沉思许久,竟然发现,在他不曾留意之时,海潮的眉目五官渐渐与自己记忆里那容颜生得一模一样了。
佛者心头一丝悸动,莫非这就是他苦思之因么?
傍晚日落之时,少年终于平静下来,双眉微动,佛者知道他将要转醒,便悄然离座。
待端回温热正好的汤药时,海潮已端坐床前,神情似有迷惘。
“一页书。”见佛者到来,他抬头问道:“我为何会躺在这里?”
他平静答道:“你已昏厥一日。”
少年惊讶道:“怎会如此?”
“你深陷梦魇,无法脱出。”佛者放下汤碗,问道:“究竟发生何事,竟会动摇你的心志?”
少年垂下眼睑,佛者亦不督促,耐心等待他的回答。
良久,他淡淡说道:“我梦到了一个人。”
“一个人?”
“就是……画像上的那个人。”
佛者禁不住呼吸一滞,他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他说了什么?”
“让我回去。”
“回哪里?”
“我最初的来处。”
“你的故乡。”
“嗯。”海潮平静的答道,“那是一处极冷之地,不如这里夏暑秋凉。”
佛者无法抑制什么的闭目,双手在长袖之中悄然握紧。
他不是无情无感之人,只是过往天下之重,纵然他再痛心绝望不会为一个人流连停留,无论那个人是谁。
所以,他的拥有与失去从不属于他自己,尤其是在这条他已承担了无数人情世故的江湖路上。
而今时过境迁,褪去浮华,还归一身寂寥,他本以为唯有这清风明月才可相伴余生。
直到那一日,婴孩襁褓之中的短箫,让他忆起曾有之情,稚子开口唤他真名,让他忆起曾念之人。
原来在他毫无觉察之时,那曾被他遗落的故人早已穿越千重阻碍,重新回到他面前。
长久以来,诸多压抑到极致的情绪,苏醒了,重生了,佛者望着少年平静无暇的眼,心底沉沉一痛。
是为了这样的故人而痛?还是为这样的自己而痛?
他分不清。
窗外日落西垂,云卷万里。
忽而传来一阵吵闹,隐约可以听出是一群粗汉,满口胡言秽语而来。
被打扰了清静的佛者顿时皱眉,叮嘱床上将养之人几句,拂袖而出。
一众人中多是陌生面孔,佛者本不曾识得,但为首之人,却是那一日集市之上的富家公子,
那人率众而至,气势喧天,众多家丁吵吵嚷嚷的将佛者所居的小屋围住,大有将佛者灭顶之态。
“你这个不知好歹的和尚,连我家少爷也敢惹?”
佛者不为所动回道:“那又如何?”
“把你这破屋子烧了干净。”
“哦?当真?”
见对方言语轻蔑,富家公子正欲发难,忽而门扉轻动,一名灰发少年步出:“一页书?外面怎么了?”
那公子盯着少年的面孔半晌,忽然反应过来这便是那日所遇之人,目光在他的面孔和披散长发间打了几转,不禁发出一阵大笑。
“我当是和尚便该清心寡欲,结果说到底不也只是他人贪图色相而已,那日还装作路见不平,想不到竟然是这等用心啊!”
随即转头,号令随行的家丁:“把人给我带走!”
家丁看着海潮毫无武功的文秀模样,顿时贼念大盛,大步流星的扑上前去,眼见就要得手,却临到触及那人衣角的瞬间被推得四散而倒。
“放肆。”
原是佛者护于少年之前,横眉冷对。
“一页书?”
“海潮,你闭眼。”
方言罢,佛者便用双臂将他轻柔环住,那人的袈裟玄色如夜,一片淡淡的檀香之中,他的眼前一片朦胧。
然后,只闻佛者低低唤了一声“阳翼”,顿时有一片灼热之气扑面而来,鹏鸟破空之声,夹杂着恶人哀嚎之声,不绝于耳。
片刻之后,一切又重新归于平静,佛者放开少年,眼前又是那片他所熟悉的林间风景。
“他们呢?”
“去他们该去的地方。”佛者轻轻抛下一句,径自走进屋内。
少年赶紧跟上,他看到佛者在窗前默然站定,有几分担心的问道:“一页书,你动了真怒。”
“吾无妨。”
“你不必如此,不过只是一群无知之辈。”
佛者默然,而后平静说道:“吾不许任何污浊之词沾染于他。”
“他?”
海潮一脸无法理解的茫然,而对方亦无解释的意愿,只是目光静静落在少年面孔之上,又悄然落下。
佛者转身进了密室,片刻之后,带着画卷步出。
“一页书,你这是?”
少年有些讶异,而那人只是看了他一眼,又继续垂首小心将手中之画裹起。
“明日,我送你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