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吧 关注:688,809贴子:12,060,800
  • 8回复贴,共1

和田玉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总是在找如何看证书;这个图片,可能对我和对小白们有帮助吧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楼2013-11-23 21:37回复
    一.前 言
    本细则是依据GB/T—16552《珠宝玉石·名称》和GB/T—16553《珠宝玉石·鉴定》两项国家标准制定的,制订时参考了《珠宝玉石国家标准释义》、《系统宝石学》、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CIBJO 钻石·宝石·珍珠》等权威性专著。
    软玉被称为中国的“国石”,中华民族使用软玉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从古至今,我国人民对软玉有自己相应的分类和命名方法。但是由于时代、地域、文化和人们矿物学知识的局限,许多名称和种类划分各地有很大差异,在鉴定和商业活动中引起了一些问题。在国家标准《珠宝玉石·名称》有关软玉的内容中对分类及命名制订的比较简单,在鉴定实践中容易引起一些误解和抵触,因此,有必要制订一个符合行业实际情况,较为详细的鉴定及分类、命名方法细则。


    2楼2013-11-23 21:42
    回复
      二.分类命名和描述方法、术语
      1.“软玉”一词,是地质行业的矿物学名称,用于珠宝玉石行业会引起消费者和玉石爱好者的误解以及业内人员的抵触,因此本细则规定“软玉”可以用于珠宝玉石的地质学、矿物学研究和交流,并用于描述该类玉石的大类划分。
      2.在向社会出具的鉴定报告或商业活动中,使用软玉分类中的基本名称和传统名称如“白玉”、“青白玉”、“墨玉”等。
      (依据GB/T—16552:3.1.1、3.4.3.b;“国家标准释义”第24条)。
      3.依据GB/T—16552有关“产地不参与定名”的规则,本细则规定不使用“和田玉”、“玛纳斯玉”、“青海玉”等产地名称。在做具体玉石产品鉴定时由于产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也不区分产地,例如不写作“和田青白玉”等名称。此项规则也符合国际惯例: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CIBJO 宝石手册》中实用规则 第一条 总则 (b)项:在商业文件中不应指示原产地;第二条 实验鉴定报告(c)项:宝石的原产地不必说明。


      3楼2013-11-23 21:46
      回复
        声明:此文章版权归“新疆宝玉石检测研究中心 岳蕴辉”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需注明出处一.前 言本细则是依据GB/T—16552《珠宝玉石·名称》和GB/T—16553《珠宝玉石·鉴定》两项国家标准制定的,制订时参考了《珠宝玉石国家标准释义》、《系统宝石学》、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CIBJO 钻石·宝石·珍珠》等权威性专著。软玉被称为中国的“国石”,中华民族使用软玉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从古至今,我国人民对软玉有自己相应的分类和命名方法。但是由于时代、地域、文化和人们矿物学知识的局限,许多名称和种类划分各地有很大差异,在鉴定和商业活动中引起了一些问题。在国家标准《珠宝玉石·名称》有关软玉的内容中对分类及命名制订的比较简单,在鉴定实践中容易引起一些误解和抵触,因此,有必要制订一个符合行业实际情况,较为详细的鉴定及分类、命名方法细则。二.分类命名和描述方法、术语1.“软玉”一词,是地质行业的矿物学名称,用于珠宝玉石行业会引起消费者和玉石爱好者的误解以及业内人员的抵触,因此本细则规定“软玉”可以用于珠宝玉石的地质学、矿物学研究和交流,并用于描述该类玉石的大类划分。2.在向社会出具的鉴定报告或商业活动中,使用软玉分类中的基本名称和传统名称如“白玉”、“青白玉”、“墨玉”等。(依据GB/T—16552:3.1.1、3.4.3.b;“国家标准释义”第24条)。3.依据GB/T—16552有关“产地不参与定名”的规则,本细则规定不使用“和田玉”、“玛纳斯玉”、“青海玉”等产地名称。在做具体玉石产品鉴定时由于产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也不区分产地,例如不写作“和田青白玉”等名称。此项规则也符合国际惯例: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CIBJO 宝石手册》中实用规则 第一条 总则 (b)项:在商业文件中不应指示原产地;第二条 实验鉴定报告(c)项:宝石的原产地不必说明。 4.按传统的观点和行业的惯例,本细则对软玉品种的划分以颜色特征为依据,对品种进行分类。考虑到玉石产品的复杂性,商业鉴定证书应采取“分类不分级”的原则。对品质的初步评价采取对颜色和质地进行简单综合描述。5.依照地质学科的惯例,对软玉颜色的描述,采用先次要色调后主要色调的方法,也采用一些惯用的颜色描述词汇。例如:黄褐色—表示以褐色为主,带有黄色调。橙黄色—惯用颜色描述语,表示一种特征黄色。颜色的观察和描述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而且常常同一块玉石上有两种或多种颜色,或颜色特征含混难以表达;可采用过渡性、关联性方法进行描述、分类、命名。有些名称上无法表达的颜色特征可以在备注中加以描述。6.“羊脂玉”是“羊脂白玉”的简称,为行业中对优质白玉形象化的俗称,犹如红宝石中“鸽血红”的用法一样,不宜单独作为玉石名称使用。本细则对优质白玉的命名采用“白玉-羊脂白玉”这一独创性名词,其中“白玉”为国家标准规定的软玉基本名称,“羊脂白玉”为行业中对优质白玉的俗称(俗称不单独使用)。在此名称中“白玉”起到定名做用,而“羊脂白玉”则起补充说明作用,中间“-”为连接号。这一名词的构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和标点符号规则。7.软玉(和田玉)产品中颜色、瑕疵的含量比例估算方法应采用地质学传统的岩石矿物鉴定技术方法,准确的估算对鉴定分类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鉴定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训练,在实际操作中才能保持技术水平相对的稳定和统一。


        4楼2013-11-23 21:47
        回复
          8.分类和命名的原则是使软玉(和田玉)品种划分详细清晰,简单而易于鉴别操作,规范和统一行业用语,以利于贸易和交流。
          9.软玉(和田玉)的鉴定及分类、命名主要依据感官检验和检验人员的经验,鉴定鉴别的对象也属于民间珠宝工艺品、艺术品,因此不宜将分类、命名方法升级为标准,更不宜定为强制标准。商业鉴定证书应采取“分类不分级”的原则,以避免形成畸形消费市场,也避免某些用心不良的鉴定检测机构、商家借此挑起纠纷、制造混乱,对行业造成负面影响。


          5楼2013-11-23 21:48
          回复
            4.建立比色标准样品和参照样品库:根据实践经验,应分别选择淡青、 灰白、黄绿三种色调中的两种或三种,建立比色标准样品以保证白玉-羊脂白玉/白玉比色底限的稳定;建立黄玉/青玉的分界线以确保黄玉鉴别分类的稳定。其他种类建立参照样品库,以便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比对参照。
            6.检验人员:颜色的鉴别分类应由受过系统训练有经验的检验人员进行操作。未经专门训练的人员很难识别颜色微小的差别,也不会考虑到鉴别分类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和行业传统,在接近分类界限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5.其他注意事项:进行颜色比对时要注意不同的人对灰、黄、淡青等色调的敏感程度不同;注意早晨、中午、下午不同时间自然光色温不同;样品摆放的前后位置、方向的不同;样品透明度对颜色的影响;样品上糖色、瑕疵、局部带有颜色等情况对颜色观察的影响。


            7楼2013-11-23 21:51
            回复
              (二)玉石质地和内含物、瑕疵的的观察描述方法
              软玉的质地是其质量评价的首要因素,质地的好坏主要由结构、透明度、内含物、瑕疵、绺裂等因素构成,行业传统对这些因素分类及描述较为复杂,在鉴别分类实践中不便操作。本细则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为常用描述用语如下:


              8楼2013-11-23 21:52
              回复
                1.细润无瑕:质地致密、细腻滋润,油脂光泽好。
                2.细润:质地致密,细腻滋润,油脂光泽好,可有少量石花。
                3.细:质地尚细腻,但矿物结晶稍粗有颗粒感或有“瓷”、“僵”等性,光泽差。
                4.微花:有微小的点状物、絮状物、局部不明显的“石花”“萝卜纹”等,须仔细检查才能发现或总体少于5%。
                5.有花:有点状物、絮状物或“盐粒性”,局部有较明显的“石花”、“萝卜纹”、“水线”或质地不均匀等,肉眼观察很容易发现或总体少于25%。
                6.有石花:有较多絮状物、白色或其他颜色“石花”,很明显的“萝卜纹”、“水线”等,玉质受到较大影响或总体少于50%。
                7.石性:有局部或大部的石花和其它矿物、岩石杂质。
                8.绺:有少量呈定向分布或交错的劈理、裂理、絮状矿物排列等,尚没有裂开。
                9.裂:有劈理、裂理,已有明显裂开,饰品的完整性可能或已经受到影响。
                10.石皮:玉石原料或雕件上留有围岩岩石或蚀变表皮,石皮有糖色部分可以称为“糖皮”。


                9楼2013-11-23 21:56
                回复
                  五.关于本方法(细则)
                  1.本细则对优质白玉的命名采用“白玉-羊脂白玉”这一独创性名词,依据国家标准和国际惯例提出产地不参与命名,以传统名称作为软玉的基本名称,解决了宝玉石检测实验室对软玉(和田玉)的鉴定检测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一些障碍;针对软玉(和田玉)这一中国民族特色的玉石品种提出了“分类不分级”的详细鉴定及分类、命名方法。
                  2.软玉(和田玉)鉴定及分类、命名方法1995~1996年就开始酝酿,成文于一九九八年,并作为新疆岩矿宝玉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检验细则备案。几年来,以此为依据进行了几十万例的鉴定实践,方法本身日趋成熟,已广泛为行业、企业采用,为规范和繁荣新疆的玉石市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1楼2013-11-23 21: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