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堂吧 关注:6贴子:45
  • 1回复贴,共1

济南第一名山——华不注9、元阳子与华阳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9、元阳子与华阳宫
根据已有的文字记载,我们看到最早提及华不注山华阳宫的,应该是晋代的元阳子曾在这里修炼。提到元阳子,我先插进一位明朝的济南学者王象春。
王象春,字季木,号虞求,别号,湖居士(1578年——1632年)。明代济南府新城人(今桓台),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01年)进士,位列榜眼,官至南京吏部考功郎中,著有《向山亭集》十二卷。他的文章中,对济南湖山多有描写,“北地风景似江南者,自齐城(济南)之外并无二地。”
王象春的《齐音》又名《济南百咏》,为描写济南的竹枝词中的上乘之作。其中录收诗作107首,每首诗后都有笺注,或说明、或辨证,以书其不尽之情。在《齐音 元阳子》中,“《金碧潜通》蝌蚪文,石函开自伏生坟。名山更衍还丹录,不火奇香静夜焚。”附注曰:“晋元阳子,长白山人(章丘),得一书于伏生墓中,细为注解,携之修真于华阳宫。又衍为《还丹歌》,十九年而仙去。在山,人不见饮食,而昼夜焚香,不用火,味远达半城。”
姚正坤在其《望长白山怀元阳子》诗中,也有这样的描写:
何处炉烟昼夜燃?华山香接白云巅。
元阳解自先天得,蝌蚪文从古墓传。
两字还丹函秘诀,一编金碧重真诠。
须知辟谷仙风好,吸露餐霞十九年。
从上面的记载可知,华阳宫自晋代(265年——420年)就已经存在。(注:也有一说,华阳宫最早是刘秀为纪念郅金莲所建,此说不可考。)
这里提到的伏生,也作伏胜,字子贱,为秦始皇时博士。伏生对儒家经典《尚书》研习尤深,对它的保存、流传和阐述是有功的。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传统文化的一场浩劫。至西汉,统治者才重新重视典籍。为了保存《尚书》,特地派晁错到年已九十岁的伏生家中,伏生口述、其女翻译、晁错抄录,这部经典才得以流传下来。《邹平县志》载:“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意。”
济南伏氏一家治经学,传递16世,历时400余年,成为著名的文化家族,研习《尚书》的“欧阳氏之学”和“大小夏侯之学”均出自伏生的弟子和再传弟子。


1楼2013-11-27 13:53回复
    谢谢,收藏,又长知识了,身在华山故乡,对他了解太少了。


    2楼2014-07-01 17: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