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卫东书画吧 关注:23贴子:173
  • 0回复贴,共1

后生从来多可畏【何卫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萧山区政法委朱长海
此后生名叫何卫东,与我同乡同村,老家相距最多两华里左右。我家叫朱庄,他家在宋庄。大约五六年前,不知他从哪儿打听到我的工作单位,便不失时机地主动与我接识,当时 给我的印象就是:龙生龙,凤生凤,什么样的人家,就有什么样的后代。他年纪大概小我一属,但从他自我介绍的举手投足中,包括见面就递烟递名片,开口就自报家门身世,并且经过区政府大门,能顺利通过保安放行,等等,无不让我心生联想,这个孩子不简单,待人接物,言语谈吐,远超过他的实际年龄,真不愧是何大相的儿子,他长得也很像他父亲。记得他当时就是这么介绍自己的,一开口就说“我是何大相的儿子”,在秋涛路上有个门店,专门经销缝纫机零配件之类,好像名片上印有业务经理等头衔。其实他父亲大名叫何春才,何大相是俗名别称,他可能怕我不记得他父亲的名字,便这样自我介绍。提起他父亲,那可是十里方圆的有名裁缝,同我大哥有深交,虽然他名叫何春才,但人们背后习惯叫“何大相”。至于为何这么叫法,我在当兵前就弄清一二,他个儿不高,但浓眉大眼,一袭长发,三七开,大分头,加上裁缝出身,穿着讲究,走起路步子很大,看起来大模大样,故大相也。那年月,会裁缝手艺的人比较吃香,可能他爱赌博爱风流,不太顾家,导致家庭生活比较一般。但是,这都并不影响我对他父亲充满好感,毕竟当时农村像他那样的人不多。是啊,这个叫何卫东的,怎么那么像他父亲呢,他父亲很有能耐,很有品位,难道这也会遗传么?在这以后的一些场合,包括回家探亲时,只要有人提起他,我都夸他很有出息。前天中午,我们是第二次见面,同时过来的,还有机站的刘绪成,吴庄的王峰,堆上的田某,都是我的小老乡。不过,我只认识何卫东,其他三人都是见面介绍时才认识的。能有这样的聚会,是金华老乡周某某突然想起来的,他说有个叫刘绪成的是我老乡,在杭州很多年了,曾经到过金华,是个小老板,让他安排饭局。结果,聚会时一了解,原来刘绪成就是何卫东带出来的,何现在不但生意越做越大,办起了自己的专门经销服装设备的公司,名片上已由业务经理变为总经理了,而且玩起了书法绘画艺术,还认识我和周某某的老营长马某某。聊着说着,便先后打开手机和几个大信封,让我们观看他的那些新旧作品,其中信封里几幅书画,特意赠送我和周某某。提到认识马某某,周某某也觉得很惊讶,当时便拨通手机,让他俩通通话,果然真的很熟悉。据说,这个何卫东还在老家梨园口买了好大一块地呢,我正好不久前浏览新袁镇政府网页时也看到了,这在家乡更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了。看来,我当初第一次见面,看人真还是很准的。今天是周一,刚上班掏口袋时,不料掉出他的名片来,刚打开电脑看完资讯,脑海里总浮现着这小子的影子。之后,便进行百度搜索,主要想看看网上有无他的书画作品!几乎不用费劲,很快就跳出“何卫东书法匾额”字样。因我对书法也有偏好,待我打开细看,边看边想,凡见行笔老道、韵味十足、颇具风格的,我总是品味再三,哪怕小小印鉴和落款,还有他的那些速写、素描、国画和水墨画等,我都特别欣赏,由衷赞叹。虽然有字如其人、见字如面等说法,但能够引发我欣赏和赞叹的,当然不光是他的这些字画,更主要还是他这些年来的出息。据何卫东自己所言,他只有初中文化,从小就爱写写画画,一直没有停歇过。这不能不让我想到一些人所共知的成功成名话语,譬如,“从小看大,三岁看老”、“兵家孩子,早识刀枪”、“坚持数年,必有好处”、“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等。我猜想,他对书法绘画有爱好、感兴趣,或许与他父亲早年从事裁缝有很大关系,在他孩提时,家中肯定有很多裁缝用的画册、画纸、画笔等,加上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再加上当时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单调,更要加上何卫东本人自小生积的智商和毅力,这样一来,他有如今这样的成就,尤其是一边忙着经商赚钱、一边不忘从艺学技,而且两相不误、双双有获,也就自然而然不难理解了。不幸的是,他父亲已经去世了,前天聚会时他告诉我的,也就是前两年,才六十几岁。天也,难道有某种克人定律?是不是儿女有出息,早当家,父母及家人就要活不好、走得早呢?我在这些年似乎已经隐约发现很多例了,大到地位显赫、红遍半边天的大官大款大腕,小到出类拔萃、小荷刚露尖尖角的这星那星。如果真有这回事,那何卫东这个后生,还将越来越可畏。
作为他的同乡同村人,我愿何卫东越来越好,明天更美好!


1楼2013-12-28 15:2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