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色尼王朝军队以民族多样化而著称,这支军队由突厥人、塔吉克人、波斯人、印度人、戴拉曼人、阿拉伯人、库尔德人等组成,马哈茂德可以凭借能力巧妙地将他们拧成一股绳,打造出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部队。在吞并花剌子模时,伽色尼王朝从河中地区的市场上买了许多奴隶。此外,一些地方指挥官也避开王室的控制购买奴隶兵。例如,在印度的阿赫默德·伊斯纳尔派代理人在突厥斯坦买古拉姆,在他反叛被发现之前,70多名古拉姆经过阿姆河上游和旁吉赫尔(Panjhir)被秘密运到印度。
古拉姆在伽色尼王朝中起重要作用。他们接近统治者,对王朝内部的情况十分熟悉,有的古拉姆特别是宫廷古拉姆成为统治者的心腹。他们能左右朝政,操纵统治者的废立。据记载,马哈茂德的亲信之一阿亚兹(Ayaz)是伊梅克(Yimek)奴隶。马哈茂德死后,他在马哈茂德之子穆罕默德的废立上起了重要作用。宫廷古拉姆通常作为一个整体作战,但有时,他们中的一部分被派去同正规军一起远征。在战场上,他们通常占据关键位置,被作为精锐力量使用。除了作战外参加各种典礼是他们的一项重要职责。

式微
13世纪起,古拉姆制度逐渐衰亡,这其中有三个原因,第一,越来越多的突厥游牧民转向定居化,并转而信仰伊斯兰教,使得各大帝国难以募集足够的兵源;第二,随着突厥各族定居化加速,突厥人从半农耕半游牧民族转型为农耕定居者居多,突厥人原先的剽悍尚武之风也相对减弱;第三,蒙古的入侵一度打乱了中亚与西亚的社会结构,使得古拉姆制度难以延续下去。
在安纳托利亚,崛起于1299年的突厥奥斯曼帝国凭借卡皮库鲁、西帕希与耶尼塞里的强大威力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卡皮库鲁与西帕希虽然都是装备重甲的铁骑,但卡皮库鲁通过士兵晋升体系组建,西帕希通过军事地主组建,而耶尼塞里已经是步兵为主的军队。
在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古拉姆被更为完善的马穆鲁克取代,马穆鲁克脱胎于古拉姆,最初也是对一切职业奴隶兵的泛指,后来随着时代演进,马穆鲁克也具备了一套严格的组织与训练体系,从而取代了古拉姆的地位。
在古拉姆的发源地中亚与伊朗高原,1335年蒙古伊儿汗国被花剌子模的后裔起兵推翻,1369年突厥贵族帖木儿建立了威震亚欧的帖木儿帝国,帖木儿军队的核心以突厥军事地主组成的塔克罕(Tarkan)为主,他们也是装备厚重铠甲的骑兵,但已经不再是古拉姆。
只有在部分边缘地区,古拉姆才得以继续留存,比如德里苏丹国,这个由突厥—阿富汗军事贵族建立的国家仍保留着古拉姆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