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新学人把“道”理解为规则,宇宙的自然规则,从而以得“道”为得此规则、握此规则为修行目标。其实建议学道的朋友,可以多看看比较正规的道藏,道家修行的根本,也是证心,只不过是通过对这个肉身的借假修真,以证得这个心。
黄庭经以玉晨为道祖,玉晨写内篇,老子写外篇,应该是比较正宗了。此经中,把六根诸识定义为“神”,可黄庭神为“根本神”,不内不外、不色不空、不闻不见,这是什么?这正是佛法中所说的“心”。
其实万法归为根本时,都是心法,由心法演出种种法。万境皆为识,由识演出种种境。
道如果只限于规则,尚在识的层面,倘若道是心,则是根本。从道家经典来看,描述道的时候,多是规则,但修练道的时候,却是在寻心。这也是道家经典常常被人误解的原因,把宇宙万象的“如何运作”与“谁在运作”这两个不同的观点,常常混淆于不同的经典。
其实总得说来,佛门与道家在义理论述上,有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对究竟智慧在哪儿的区别,也就是在对于终极智慧该修向何处的描述上。过程境界,两者描述的内容,多是异名而同义,但在最后境界上,佛门有清晰的指向与境界定义,而道家却少有。道家最后的境界,虽然也有虚无,也有无为,也有修性这个观点,但还停在人格化上。虽然对我们凡夫而言,二者区别甚微,但对于学人的系统观和结构观的形成而言,建议还是多看佛门经典。毕竟佛门经典在系统和结构上,更加完善清晰和可参照对比,不易让人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