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修真录吧 关注:107贴子:2,656

佛本是道,那道是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里是新贴。请各位留言


IP属地:河南1楼2007-10-30 23:46回复
    呵呵 欢迎来讨论

    理不辨不明嘛:)


    2楼2007-10-30 23:57
    回复
      本贴长期置顶 欢迎各位道友、共修随时光临 指教

      再次深深感谢

      不才后进末学 顶礼


      3楼2007-10-31 00:16
      回复
        佛本是道,胡编乱造。我看到后想到的第一句话


        IP属地:山东4楼2007-10-31 00:19
        回复
          呵呵 别一句话就概括了 说说你的理由


          5楼2007-10-31 01:02
          回复
            我说的是小说


            IP属地:山东6楼2007-10-31 10:36
            回复
              现在许多新学人把“道”理解为规则,宇宙的自然规则,从而以得“道”为得此规则、握此规则为修行目标。其实建议学道的朋友,可以多看看比较正规的道藏,道家修行的根本,也是证心,只不过是通过对这个肉身的借假修真,以证得这个心。
              黄庭经以玉晨为道祖,玉晨写内篇,老子写外篇,应该是比较正宗了。此经中,把六根诸识定义为“神”,可黄庭神为“根本神”,不内不外、不色不空、不闻不见,这是什么?这正是佛法中所说的“心”。
              其实万法归为根本时,都是心法,由心法演出种种法。万境皆为识,由识演出种种境。
              道如果只限于规则,尚在识的层面,倘若道是心,则是根本。从道家经典来看,描述道的时候,多是规则,但修练道的时候,却是在寻心。这也是道家经典常常被人误解的原因,把宇宙万象的“如何运作”与“谁在运作”这两个不同的观点,常常混淆于不同的经典。
              其实总得说来,佛门与道家在义理论述上,有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对究竟智慧在哪儿的区别,也就是在对于终极智慧该修向何处的描述上。过程境界,两者描述的内容,多是异名而同义,但在最后境界上,佛门有清晰的指向与境界定义,而道家却少有。道家最后的境界,虽然也有虚无,也有无为,也有修性这个观点,但还停在人格化上。虽然对我们凡夫而言,二者区别甚微,但对于学人的系统观和结构观的形成而言,建议还是多看佛门经典。毕竟佛门经典在系统和结构上,更加完善清晰和可参照对比,不易让人疑。


              7楼2007-10-31 10:58
              回复
                • 211.137.96.*
                道家经典中,是先述道,述宇宙万象的道,然后在体中证得,合于道,因此而飞升。道家通过“道”来统一人与自然,佛门通过“识”来统一人与自然。但前者把规则与规则的发生者混为一谈,后者有明确的阐述
                其实二者在过程中的描述,全是一致的,名异义同,甚至到了太清境界与十地菩萨都相似的相同,只是这个境界下,佛门多了一个内容,这个看似绝顶的境界又要向何处去的问题

                上述为CHGOR的补充说明。供参考


                9楼2007-10-31 11:46
                回复
                  • 211.137.96.*
                  道开始是寻找世界的运行规则,并融入这个规则,最后脱离这个规则的束缚。脱离规则束缚之后的理论已经无法向世人讲述,故不说了。
                  就像佛教一样,在开悟之后的境界,常人无法理解。只有自己进入这个境界后才真正知道是怎么回事


                  10楼2007-10-31 11:48
                  回复
                    道是规则  从混沌初开便已形成  只有混沌时期那种无序跟混乱才没规则不讲道理  一切有了开端也就有了道  道长存,修道本就是追寻规则从低向高升华的过程 得道只是说明理解了规则 明悟了运作 修道的目的就是去掌握跟控制这种规则
                    佛在我看来是极不可思议的  在原始佛教中,“无我”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实践上的无我和理论上的无我。佛陀讲说无我,主要是为了让人们去除我执。这是一个道德实践的标准,并非一个形而上学的命题。它的提出是希望人们在实践中真实做到无我。它的主要意义在于要求人们检点自己,不要让自我意识扩张。佛教的无我抨击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宗教哲学思想。佛教强调无我、无我所,目的在于排除自私的观念,认为最高境界的成就,必须离一切贪欲我执
                    我就迷糊了,所谓的去除我执,只是放下执念,而不是把自己变成空吧 如果成空 那哪来的佛 你都没意义了 还佛什么  


                    11楼2007-10-31 12:19
                    回复
                      • 61.53.250.*
                      回楼上的,你的去“我执”太极端了,这句话应该对你有点帮助:“取中行,采中道”。道家的不偏不倚也好,佛家的空即色、色既空也好。都已经很明确的告诉你了,走了极端,注定是要碰壁的


                      12楼2007-10-31 12:52
                      回复
                        果然是无知者无畏,谁说的“无我”是为了放下自私?无心无我都是佛陀的方便说法,最终仍要破掉这个“无心无我”的东西。你对佛教的认识是门外汉,因此才不可思议。

                        佛教中的最高境界,是最后连“法执”都要破掉的,而你连“我执”是什么尚且不知,把“我执”当作是以人为标准的一种执,荒唐透顶。 
                        其实你对道教也不了解,只不过曲解了道教,以为修仙就是可以一方面可以保留有凡夫自大、当英雄的欲望,一方面能自大当英雄的能力,二者兼有,在这种推崇世俗自我表现欲的潜在心理下,曲解道教,为自己做白日梦打理论基础。道家祖师也太冤了。
                         
                        看过修真九要没有,看过钟吕传道没有,道家一样要叫人放下,而放下的内容不少于佛教,包括放下你的白日梦,放下你的自大狂,放下你的想当伟人和英雄的颠狂,放下因为当了英雄就可以拥有美人、就可以手转乾坤的凡人假设。 

                        道家讲合于道,天人合一,道是无情的,无人为思想刻意而为的境界,如果有“我在”,就有主观,就有刻意,岂不是自扇耳光?为了掌握这个规则,就必须与道相通,道没有人格化的思想,没有人与我的主观差异,没有善与恶的主观标准,如果不放下“我”,又怎么可能合于道?拜托你把道家理论看懂了再来说,不要在这里随意曲解道家祖师的理论,好歹人家也是真修实干了的人,好歹人家也是一片苦心。 

                        ---------------群友:似疯未疯


                        13楼2007-10-31 14:22
                        回复
                          • 211.137.96.*
                          顶点人气出来。

                          三拜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14楼2007-11-10 01:30
                          回复
                            • 221.0.92.*
                            我从佛本是道吧中看见2只小狗汪汪的乱叫,还留下地址要人来指教,那我也来说句:你们2个东西BB什么,看人家写的不对自己风格了就跟个狗似的乱叫一气。满嘴的之乎者也显的你很有文化么?真的有那本事自己写本书去,顺着你自己的观点写出来,要是写不出来就别BB,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看见我这发言快脱下裤子看看自己的脸红了没~~~日


                            15楼2007-11-13 16:25
                            回复
                              这里没有人叫呀,好象只有你在叫!最后结尾的那个“X”字,能不能不要说呀,善护口业嘛


                              16楼2007-11-13 19: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