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笑傲江湖既是政治小说,莫大作为一个政治人物,金庸要给我们读者展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好人这样简单,而是通过金庸先生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塑造了一个千百年来中国社会里,处在政治、历史漩涡中,不能扭转乾坤、只能随波逐流,深谙明哲保身之道同时也良知未泯的普通中国人的形象。
莫大第一次出场是在衡山的小茶馆里。江湖中人纷纷议论他与刘正风不睦,说得有鼻子有眼儿的,一时间舆论对他颇为不利。他气愤之下一剑削了9只茶杯,露了一手惊世骇俗的武功,留下目瞪口呆的观众扬长而去。这里可以看出,他与刘正风不和由来已久,而且早已闹得江湖人尽皆知,此时衡山派隐隐有分裂之势。如果刘正风不是退隐而是想另立山头,衡山派多半会出现当年华山派的一场火并。从实力对比看,鹿死谁手是很难说的。这就是莫大的问题了。他身为一派之主,怎么能让衡山派出现这样不团结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固然说明莫大心地善良,不似左冷禅般狠毒,然而也恰恰说明他心胸不宽,能力不足,德不服人。
莫大不是一个合格的掌门,也不是个合格的政治家。
首先,与刘正风的分歧为何越来越大?根据莫大演奏胡琴、琴声凄凉、举止猥琐推断,莫大大约出身贫苦,很可能有过一段悲苦身世,并影响了他一生。他平常是一副【久困风尘的潦倒】模样,【霸悍之色一露即隐】。因此莫大性格上比较自卑,导致他对财大气粗的师弟刘正风说什么也看不顺眼(此处情景可参照洛阳王家时令狐冲对林平之),正如刘正风也不正眼看他一样。这天然的裂痕在他当了掌门以后,并没有随着他地位的提升而消失,反而越来越大。这不能不说是他性格缺陷造成的。你既然当了掌门,就需有容人之量,要主动做刘正风的工作,消除隔阂,团结力量,门派才能日益壮大,事业才能兴旺发达,而不是任由分歧日益增大。
莫大第一次出场是在衡山的小茶馆里。江湖中人纷纷议论他与刘正风不睦,说得有鼻子有眼儿的,一时间舆论对他颇为不利。他气愤之下一剑削了9只茶杯,露了一手惊世骇俗的武功,留下目瞪口呆的观众扬长而去。这里可以看出,他与刘正风不和由来已久,而且早已闹得江湖人尽皆知,此时衡山派隐隐有分裂之势。如果刘正风不是退隐而是想另立山头,衡山派多半会出现当年华山派的一场火并。从实力对比看,鹿死谁手是很难说的。这就是莫大的问题了。他身为一派之主,怎么能让衡山派出现这样不团结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固然说明莫大心地善良,不似左冷禅般狠毒,然而也恰恰说明他心胸不宽,能力不足,德不服人。
莫大不是一个合格的掌门,也不是个合格的政治家。
首先,与刘正风的分歧为何越来越大?根据莫大演奏胡琴、琴声凄凉、举止猥琐推断,莫大大约出身贫苦,很可能有过一段悲苦身世,并影响了他一生。他平常是一副【久困风尘的潦倒】模样,【霸悍之色一露即隐】。因此莫大性格上比较自卑,导致他对财大气粗的师弟刘正风说什么也看不顺眼(此处情景可参照洛阳王家时令狐冲对林平之),正如刘正风也不正眼看他一样。这天然的裂痕在他当了掌门以后,并没有随着他地位的提升而消失,反而越来越大。这不能不说是他性格缺陷造成的。你既然当了掌门,就需有容人之量,要主动做刘正风的工作,消除隔阂,团结力量,门派才能日益壮大,事业才能兴旺发达,而不是任由分歧日益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