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吧 关注:12,445贴子:109,515

【白衣卿相】填词之法略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是癸巳年腊月三十,
首先祝愿吧内新老朋友新年快乐,马上有福!

应众多吧友之邀,
我用十天的时间写成这篇《填词之法略述》,
在大年三十献给诸君。
这一天,14年1月30日,
也是我加入柳永吧的三周年日,
三年爱柳,亦爱柳吧,
我会把这份爱同大家一起传递下去!

一楼敬七哥,献诸吧友。未发完时,请不要插楼哦。



《填词之法略述》
===自序
===论词性
===论平仄四声
===论韵
===论作法
===后记


1楼2014-01-30 09:19回复
    论词性:
    众所周知,词是一种音乐性诗歌体裁,伴随着燕乐的成熟而发展起来,形成于唐代,滋衍于五代十国,而造极于两宋,我们如今所阅读的古人词,也大多是宋词。试问大家可曾想过,为什么宋词可以如此繁荣兴盛?这不仅和词的自然发展有关,更和宋初宽松的文坛风气,丰富的市民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在北宋王朝的青楼楚馆中,常有乐工创出新词调,再按谱填词,让歌妓们舞出来唱出来,这和如今的音乐人写歌就是一个道理了。令人遗憾的是,经过时代的推移,词之乐谱早已遗失殆尽了,如今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只是文字的哀乐而少了音乐的悲欢。
    宋初及其之前的词坛,可以说是婉约、艳情词的天下,毕竟那些妙龄歌妓们唱些儿女情长的歌才动人,至于类似“大河向东流”的豪放词,则是由苏轼开了先河。古人曾形容道:“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需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说的就是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我们上中学语文课的时候,老师常以婉约与豪放区分词人,我认为是不合适的,即使是苏轼,其创作的婉约词也多于豪放词。所以,婉约与豪放应用来区分词,而非词人。柳永的《满江红·暮雨初收》即是豪放词,苏轼的《水龙吟·次韵张质夫<杨花词>》即是婉约词。我们如今填词,因为写作题材比古代丰富得多,所以就要读不同风格的词,读不同词人的词,这样才能从百家精华中慢慢锤炼出自己的风格。
    在古时,每一词调都隶属于一种宫调,据《词源》所载:“七宫十二调有曲耳。”简而言之,宫调是用来限定乐器用调高低的,这就和简谱中“1=C”“1=E”类似。如今乐谱遗失,关于宫调今人填词已不多作考虑了,但仍需知道的是,宫调确定了词调的感情色彩,或凄厉、或高昂,所以在选择词牌时,也应当对词牌本身的感情色彩加以留心,以免用悲调写欢词,贻笑大方。
    今人填词,最需用心之处无非有二——外在的格律,内在的作法。而格律又主要是平仄四声、韵、句式。所以接下来的章节,我将为大家简述应该如何留心格律与作法。从而达到正确填词,合理填词的目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4-01-30 09:22
    回复
      论平仄四声:
      我们拿到一首词的格律,看到最多的两个字一定是“平”“仄”。没错,正是有了错落的平仄格式,读词时才会感到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平仄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格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很多初学的朋友第一次填词,往往采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平仄四声,其实从遵从古法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合理的。中古时期的平仄分为“平、上、去、入”四声,而非普通话中的“阴、阳、上、去”四声。“阴”“阳”即是阴平阳平,是平声的两类,一般统称平声。而细心的朋友一定会发现,中古时期的入声,在普通话中已不复存在。这是因为,在漫长的字音演化过程中,入声因其发音短促的特点,渐渐派入了其它三声。入声和上声、去声一样,同属仄声之列,所以这样便出现了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许多入声字在如今普通话中被派入平声,而其原本属于仄声。填词时,需要筛选出派入平声的入声字,否则就会平仄错用。这一点是朋友们要切记的。(例:“碣石”二字在普通话中读“jié shí”,属平声,但在古时却都是入声字,属仄声。填词时,要以仄声对待)
      严格来讲,填词不仅需分平仄,更需辨阴阳四声,清浊轻重等。李清照在《词论》中写道:“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有时为了更好地表现声情,也需运用双声、叠韵。我读书不深,对于五音五声六律不甚了解,更不曾在填词中有所辨别,就不在文中强不知以为知了。但我们至少要知道,格律中对字音的区分是很细密的,对于初学者而言,对字音可以不多作区分,待日后笔力渐深,再精分古音。于此我也自勉之,有精力必定深究古音,以协格律。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推荐一本词谱了,是词学大师龙榆生先生的《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出版社),它是我填词以来一直使用的一本词谱,收录百余调。其格律较为准确规范,适于大众使用。当我们填词时,只需对照词谱,按图索骥即可。
      以《水调歌头》一调举例,其格律与例词如下: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韵)】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韵)】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韵)】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中”表示可平可仄,“韵”表示尾字押韵)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4-01-30 09:23
      收起回复
        (《唐宋词格律》中的词调《水调歌头》)


        5楼2014-01-30 09:27
        回复
          论韵:
          韵,不论在哪一种诗歌体裁中都承担着重要作用:近体诗词要押韵,现代诗要押韵,即使是儿歌、顺口溜也讲究押韵。韵律的存在,赋予了诗词节奏感,使人感觉朗朗上口。
          词之小令、中调、长调因为字数、叠数的不同,其用韵字数也有多有少。小令《渔歌子》四处用韵,长调《声声慢》十处用韵(例词略,下同)。大多数词调的用韵都在句末尾字上,也有少数词调在句中用韵,如《钗头凤》。
          我们如今说押韵,大家很容易想到的是句末尾字韵母相同。但是在古代,没有汉语拼音,古人便深究韵理,编撰韵书。历代的韵书,可谓纯驳不一,直到清代戈载的《词林正韵》登上词坛。该书为清中叶以后词家奉为圭臬,直到如今,我们填词押韵也依《词林正韵》。
          《词林正韵》共分19部,前14部为平上去声韵部,后5部为单列的入声韵部。大多数的词调是一韵到底、同声到底的,也就是全词只使用一个韵部内的平韵或仄韵,不换用别韵。少数词调平仄韵通协,或是换用别韵。
          (词林正韵十九部:http://tieba.baidu.com/p/1474849164
          (《词林正韵简编》第二部韵)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4-01-30 09:29
          回复
            2010年,中华诗词协会对外公布《中华新韵》,这是一部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为原则制定的韵书,其以汉语拼音划分14个韵部,只分平仄,不辨入声。为使古今词作一脉相承,且从尊古师古的角度来讲,我不推荐大家使用《中华新韵》,毕竟其分韵之法与《词林正韵》有着不小的差别,更何况其不辨入声。
            (中华新韵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3462.htm#2
            上一节我为大家推荐了词谱《唐宋词格律》,现在又不免要夸夸它了,书后张珍怀先生总结编辑的《词林正韵简编》,和词谱相得益彰,使我们填词用字可以有所参考。所谓简编,就是在正韵的基础上删去生僻字,保留常用字,方便大家查阅。如此一来,填词时的词谱和韵书皆具备,可谓妙哉。
            (《唐宋词格律》书后的《词林正韵简编》)


            8楼2014-01-30 09:32
            收起回复
              论作法:
              在讲解了词性、平仄和韵之后,这一节说说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作法。在此之前,我想先说说自己的文学创作观。很早之前我想到一句话,叫做“非自由不成文字”。文学是自由的,文学创作不应受任何功利任何人事的干预,而只听从作者内心的召唤,我笔写我心,这才是纯粹的。走走停停看看,瞧见花鸟鱼虫可以为自然写首赞歌,看到车水马龙可以为城市渲染霓虹,真实自然,流露真情实感,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如果今天感到疲乏不想动笔,那就不去写,一切听从自己。文学也是宁静的,喧嚣不是让文字发芽的土壤。阴天、雨天、夜晚,才是写作的好环境,学会让心灵沉淀下去,此所谓“非宁静无以致远”也。我也与大家共勉,无论是填词还是写文,都保持纯粹的心态,秉承自由和宁静的原则,多写自己的真事,写出真情实感。可以渲染感情,但是不要矫情。
              关于填词的创作观念,宋代沈伯时在《乐府指迷》中概括了四句话:“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这四句作词之法被奉为指南,大家填词也应以其为原则,慢慢体会怎样写才能把这四点做好。
              接下来,依据我以往填词的经验,我要和大家讲一下填词的基本步骤。
              ①:选定一首合适的词调,将格律抄在草稿纸上。
              ②:选定合适的韵部,筛选几个可能会用到的字(不要等到开始写了再择韵)
              ③:开始按谱填词,遇到平仄难辨的字(如入声字)要查阅韵书或字典。
              ④:词作毕后,再对照格律有无出律、出韵之处。
              这只是我认为的基本填词步骤,细微之处可依据个人习惯斟酌。
              新人初填词时,最好选择一些简单的词调。小令中调如《浪淘沙 双调》《蝶恋花》稍易,《长相思》略难。长调如《念奴娇》《满庭芳》稍易,《满江红》略难。难易程度可从格律要求上断定。着手填词时,要在整体把握好间架结构,根据词调的长短,分配字数。平时多读古人词,结构之法自然便可掌握。写作时,表达或含蓄或豪放,但不论如何表达,要让读者读懂才可以。我指的读懂,不一定是透过文字读出你内心所有的想法,而是读出你流露于外的感情。这样说来就有关笔力的深浅了,笔力深者写得既含蓄又能使读者产生共鸣,笔力浅者构词直白却使读者不知所云。锤炼笔力是长久的事情,既要多读,又要多写,也和人生阅历的丰富有关系。
              其他如内容方面,和写文章一样,也要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比拟、夸张或是用典,但不可太多,太多便显得不真实。写作时,还要注意不要违背自然规律。打个比方,若是首句点到“初冬”,下片又接个“柳绿”就错了。总而言之,填词既要统筹谋划整体,又要灵活运用字词,内外相合,由表及里,才能填得一首好词。


              9楼2014-01-30 09:33
              回复
                后记:
                通篇阅毕的新老词友,很感谢你们读完我的文章,我们完成了一次对词的探讨。也许我带给了你们些许启发,也许你看到了我知识上的漏洞,这是我们双方的收获。作为柳永吧吧主,上任一年以来,我一直想为柳吧做贡献,活跃柳吧诗词氛围,每当看到新人新作,都想为他们引一条明路。但回帖毕竟不能长篇大论,对此我写下了《填词之法略述》,主要还是献给吧里的新人们。我还想对朋友们说,闲暇之余欢迎与我探讨诗词,我对于诗朋词友向来都是欢迎的,毕竟与我们有共同爱好的人太少了。
                最后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QQ:386188275。我是雨落,大家永远的朋友。

                2014年1月30日(癸巳年腊月三十日)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4-01-30 09:34
                回复
                  我就知道插楼要被删,可怜那娃了


                  11楼2014-01-30 09:36
                  收起回复
                    参考资料:
                    吴梅《词学通论》、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戈载《词林正韵》、张珍怀《词林正韵简编》


                    12楼2014-01-30 09:38
                    回复
                      谢谢楼主,受益匪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1-30 11:11
                      收起回复
                        挤挤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1-30 11:28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1-30 16:3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