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军吧 关注:1,229贴子:7,118
  • 21回复贴,共1

三部曲系列之《你不知道的历史——盟军篇》来自不一样的声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曾经盟友的背叛——受伤的雄鸡
“ 弩炮计划”是英国皇家海军在获知法国投降后,为防止德意利用法国海军进攻英国本土或威胁运输线而制定的夺取和控制法国海军的计划。
该计划于1940年6-7月在三个区域进行。
6月24日早上,在英国本土的朴次茅斯和普利茅斯军港,英国海军突然解除法国舰队武装,并以武装管控。除了“苏尔古夫”号潜艇以外,整个接管没有发生武装冲突。
7月3日,在法属西印度群岛,当地法国舰队与美国达成协议,解除了武装。
7月3日在北非海岸的奥兰和米尔斯克比尔军港,英国提出以下条件:
(1)和英国一起继续对德意 作战;
(2)裁减船员,并在英国人监督之下开往英国港口;
(3)在英国舰队监督下开往西印 度群岛的一个法国港口,并解除武装,或交美国托管。如法国舰队拒绝以上建议,则必须于 6小时之内自行凿沉舰只。
这样的要求遭到法国舰队的拒绝,
于是皇家海军“H舰队”在萨默维尔海军中将的指挥下,
对港内由让.苏尔海军上将指挥的法国大西洋舰队发动猛攻.
世界海战史上最无奈的米尔斯克比尔战役开始了,在英国海军海空火力的夹击下,困在港内的法国舰队损失惨重,
" 布列塔尼"号被英国舰载机炸毁, ,"敦刻尔克"号、"普罗旺斯"号搁浅,,
"斯特拉斯堡"号在遭到重创后逃回了土伦,法国损失了3艘战列舰和许多小舰艇,有1297名法国水兵被打死,341人受伤。
当年纳尔逊勋爵打败了法国舰队,所以只有法国的水兵帽不带飘带,以示反击,
二战法国舰队又称了“纸糊的舰队”,
驻米尔斯克比尔的法国分舰队,这个法国北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港口城市奥伦以西3海里的海军专用港口内,沿着港口西北到东南方向防波堤停靠的分别是敦克尔克号,布列塔尼号,斯特拉斯堡号,普洛旺斯号和塔斯特指挥官号,驱逐舰则停靠在港口内侧。
战列巡洋舰和老式战列舰都是舰尾靠向防波堤,也就是说两艘战列巡洋舰在受到攻击的时候不能使用舰首主炮,
也就是没有任何还手的能力!
这样的排兵布阵,不是“纸糊的舰队”又是什么???
当天早上7时H舰队出现在海平线后不久,法国舰艇就已经发现英舰。让苏尔将军明白英国舰队来意不善,
7时50分法国军舰开始敲响舰钟,反应最快的当属普罗旺斯号,
8时舰上各防空火炮就做好了战斗准备,5号主炮塔和340毫米火炮控制系统人员进入,
8时20分舰尾4号主炮塔已经为炮塔中的每门火炮准备好4轮齐射的炮弹,
8时55分锅炉启动,
9时20分了望人员和弹药补充单位人员也都进入了战斗岗位,
9时30分主锚开始收起,其它各舰各战斗岗位也都开始准备作战,各舰主机随后也开始发动,
大约中午12时各舰完成了作战准备,可以随时准备出港作战。
12时30分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上的起飞5架剑鱼式轰炸机,前往在港口出口位置布防水雷,阻止可能的法国舰队出逃行动。
13时30分H舰队进入攻击阵位,随时准备开火,几乎相同时间让苏尔将军在旗舰上观测到英国轰炸机在港口出口处布防水雷。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楼2014-02-03 08:33回复
    “莱茵大营”的英文名称为“RhineMeadowCamps”,德文为“Rheinwiesenlager”。直译为中文就是“莱茵草地营”。这个名字听上去颇为优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在风景如画的莱茵河畔的广阔草滩上的野营渡假。但实际上“莱茵大营”是在莱茵河西岸地区的平坦空地上,用铁丝网分隔开来的一系列巨大的露天战俘营。设置这样的战俘营的第一考虑是用莱茵河阻断战俘向东逃往德国腹地的去路。其次是充分利用莱茵河流域的宽阔平原,用最省力的方式容纳最多的战俘。后来的战争局势证明,就地安置战俘的策略是正确的,因为随后的德军被俘人员的数字呈爆炸式增长,把这些战俘及时疏散到法国去已变得很不现实。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后,在曾经号称“不可战胜”的德军中开始显现树倒猢狲散的效应。5月2日,首都柏林的守军全部投降;5月4日,德军的海军上将弗利德堡代表在西北地区和英军作战的德军签署了投降书;5月7日,德军的约德尔大将在西方盟军代表面前签署了德军的全面投降书;5月8日深夜,不甘落后的苏军在柏林又组织了一次德国投降的仪式,由德方的凯特尔元帅、弗利德堡上将和施图姆夫大将分别代表德国的陆、海、空三军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在希特勒自杀后的一周时间内,德国的武装力量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逐一垮塌,从5月9日开始,400多万德国军人沦为战俘。
    欧洲战争的迅速终结使胜利者感到有些猝不及防。敌手消失之后,盟军方面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消化那人海一般的战俘群。昔日的对手已经失去了一切话语权,对日内瓦公约的遵守水平考验着每一个胜利者的国际道义。在这方面,美国人交出的答卷非常另类。
    1945年5月4日,艾森豪威尔在没有和英军取得共识的情况下单方面向美军下令:把在德国境内收押的德国军人当作“被缴械的敌军”(DisarmedEnemyForces)而不是“战争俘虏”(PrisonerofWar)对待。此命令于8月22日又扩展到在奥地利向美军缴械的德军。就这样,投降的德军俘虏被美国人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在德国和奥地利以外被俘的德国军人,他们可以享受日内瓦第二公约规定的战俘待遇。另一类是被解除了武装的敌人,对于敌人,美军当然不必承诺给予“日内瓦待遇”,也完全可以禁止国际红十字会向这些人提供生活物资,同时有权向国际红十字会封闭有关这些人所获待遇的一切信息。
    一个匪夷所思的逻辑被美国人创造出来了:对于一支已经无条件投降的军队,其士兵在受到关押的情况下仍然是敌人,而不是战俘。
    “莱茵大营”前后建立了37处,在德国投降后被整合成17所大营。这些大营沿德国境内的莱茵河而建,南起布尔-伊格海姆,北至布德利希,其间的河段总长约350公里。其中有两所大营建在了莱茵河东侧。除了这17座大营以外,在莱茵河的支流内卡河畔也建了一座海尔布隆大营。这18座庞大的露天战俘营差不多容纳了全部落入美军之手的德国人,他们包括:德军B集团军在鲁尔包围圈和藻厄兰地区的被俘者、在美军第九军东进易北河过程中的德军被俘者(他们多数正在执行阻止苏军西进的任务,当美军逼近时,他们及时地选择向从身后逼上来的美国人缴了枪)、在下萨克森、威斯特法伦、哈勒山区和美军交战时的德军被俘者(我的博士导师就在此列);在德国宣告投降后成建制地向美军缴械的德军士兵。此外,被俘的还有一大批没有军人身份的人员,其中包括民兵性质的“人民冲锋队”队员、自发抗击过美军的平民、政府的文职人员、纳粹党徒、国防军女助手、医院工作人员等,林林总总,被关进“莱茵大营”的人数高达500余万。按照二战前夕的8000万德国人口计算,6%的德国人都被集中到了“莱茵大营”,其绝大多数都是对德国今后命运至关重要的青壮年男子。


    3楼2014-02-03 08:34
    回复
      这些在艾森豪威尔眼中仍然是“敌人”的战俘,事实上已完全丧失了与美军为敌的资格,他们象任人宰割的动物一样被美军用卡车从各个受降地点拉到了莱茵河畔,然后象倾倒垃圾一般被“倒”进了一座座“莱茵大营”。每个大营里都有很多用铁丝网划分开的巨大方阵,划分方阵的主要依据是俘虏的身份。孩子兵、伤病员、普通国防军士兵、国防军女助手、人民冲锋队、党卫军、纳粹党徒、外国人等依次分开,每个方阵中的俘虏人数在5千至1万之间。
      把这些俘虏形容成垃圾是毫不夸张的,因为整个“莱茵大营”就如同一连串巨大的垃圾场。众多当年战俘的回忆展现了如下的景象:
      掌握大量被缴获德军物资的美军很少向俘虏们发放帐篷,‘莱茵大营’里的绝大多数俘虏都只能象圈内的牲口一样以天为被,以地为床。方阵内的人均占地面积是3-5平方米,几场连阴雨之后,大营里面就变成了一片泥潭。没有任何劳动工具的战俘们开始自己动手改善住宿条件,他们利用餐具和罐头盒做铲子来挖掘地洞,把食品包装箱的纸板当作建材,一点一点地抠出了能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地洞。这些地洞通常在地表以下1.5,米-2米处,洞口宽约半米。缺少支撑的小地洞在夜间下雨时极为危险,经常因渗水而坍塌,导致不少战俘被活埋在洞里。没有任何人统计过就这样死去的人究竟有多少。也没有人去挖掘出这些死者。在大营最终被美国人的推土机整平后,这些死者便永远地成为了莱茵河流域土地的一部分。
      据统计,在1945年4月到7月的4个月时间里,“莱茵大营”中约40%的战俘是以睡地洞的方式熬过来的,超过50%的人一直睡在露天,只有6%的人得到了帐篷。
      初到“莱茵大营”的德国战俘根本想不到文明和人道的美军会在这样的露天野地里安排他们住宿长达数月,他们甚至连衣帽都不肯脱掉,以为很快就会另有去处。当他们意识到在这里要经受一场生死考验时,一切自尊和傲慢就必须抛开了。讲究干净和秩序的德国人开始了一种近似于老鼠和猪狗的生活,战俘营里遍布地洞,污物满地,瘟疫横行。
      大营里的各个方阵被依次送进了德国俘虏,一个方阵装满后,再打开另一个方阵的铁丝网大门……。美军对新进方阵的战俘通常在2-4天内不提供食品和水。谁也说不清美国人究竟意欲何为,但这种做法起到的客观效果是:在与饥渴抗衡中的俘虏们唯有减少一切活动才能保持体能,他们既没有体力逃跑,也没有体力闹事,更重要的是,一批本来身体已变得虚弱的人会在“莱茵大营”的这一首轮生存考验中被淘汰掉。
      开始提供食品和水以后,战俘们发现供应量严重不足。正常人在不活动时每天需要1200卡路里的热量供应,劳动的人则需要2000-3000卡路里。而“莱茵大营”里的战俘们每天只能获得400-900卡路里热量的食品。他们获得的食品主要是美国产的鸡蛋粉、奶粉、饼干、巧克力、咖啡,在饮水供应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这样的食品迅速地吸干了战俘的体内水分,许多人出现严重的便秘。
      大营里没有洗漱设备,没有医疗器械,没有消毒设备,没有医疗措施,对伤病员的治疗和护理主要由战俘中的医护人员自己解决。每个方阵内只设有一个简易的地沟茅厕,很多病弱无力的人因为缺少体力穿越肮脏混乱的人群到达茅厕,常常在栖身之地排便,致使营地的环境日渐恶化,痢疾、伤寒、坏疽、肺炎等疾病开始在各营地蔓延,形成了对濒死人员的最后一击。


      4楼2014-02-03 08:34
      回复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8楼2014-02-03 08:43
        回复
          美国是商人只想利益,参战是日本人自己作死妄图浮蚴憾树,美国一看有利可图又有正当理由开战了当然利益最大化,不能带来利益的东西谁管咯(。ì _ í。)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2-06 01:04
          回复
            英国本来就是被逼急了,但是要不是那个谁非要带着德国的空军去跨海峡花样作死英国后来也没法这么得瑟,怪谁咯?因果都是注定的,还是那句话,那个国家还没有点黑历史呢【玩军事的人心都脏ヽ(*´з‘*)ノ【什么你说上次不是这句话?【好吧,玩战术的人心都脏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2-06 01:08
            收起回复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2-06 04:40
              回复
                自顶,好贴就这么沉了多可惜


                12楼2014-02-09 15:16
                回复
                  求精继续顶


                  13楼2014-02-10 12:33
                  回复
                    无精继续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2-11 06:40
                    回复
                      顶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2-14 12:13
                      回复
                        为什么就是没人看呢?没人给精呢?


                        16楼2014-02-15 06: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