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ae_wind吧 关注:97贴子:2,365
  • 13回复贴,共1

【不幸姐妹】“扶桑”和“山城”之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懒得打字也可以搬运些PDF(无责任发言)


IP属地:上海1楼2014-02-05 23:52回复
    1944年10月22日,文莱周边海域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氛围中。15时10分,已在文莱湾驻泊两天的日本战列舰“扶桑”号和“山城”号拔锚启航,准备驶向此行的终点:菲律宾的莱特湾。自建成以来,排水量超过3万吨的“扶桑”和“山城”从来就没有参加过一场像样的海战;事实上,这对姊妹舰在太平洋战争期间一露直是以训练舰的面目存在的。
    现在,正值美军大举进犯菲律宾的紧要关头,这两艘战列舰终于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这是它们的第一次决战,然而,也是最后一次。


    IP属地:上海2楼2014-02-05 23:54
    回复
      赫赫大名
      在仅以几小时之差、几乎是同时消失在苏里高海峡的洋面上之前,“扶桑”和“山城”号在海军史上的记录简直可以说是平淡无奇,默默无闻。不管海上战事如何风云变幻,两舰的活动范围基本上都局限在日本内海,它们停留在柱岛和横须贺等地,日复一日地履行着新人训练的任务。除了偶尔获得出航远洋的机会外,很少有什么事情能够影响到“扶桑”和“山城”号的“平静”生活。对这两艘战舰来说,最熟悉的风光莫过于散布在柱岛锚地周边的丘陵起伏的小岛、岛上种着的庄稼以及披着伪装网的高射炮。
      这并不奇怪。考虑到这对姊妹舰缓慢的航速和结构上的诸多缺陷,它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就已被列入“二等”战舰。不过,它们建成之初的情形可是完全不的。
      1915年,当崭新的“扶桑”号以日本第一艘超无畏级(日本称“超弩”级)战列舰的身份出现时,曾令身处大正时期的狂热的日本国民兴奋不已,人们为本国拥有这样的一流战舰而自豪。确实,它堪称当时世界海军诸强武器库中的一个奇观。
      “扶桑”号由吴县海军造船厂建造,其30600吨的排水量固然冠绝一时,但强大的火力更是其足以自傲的资本。其主炮口径为356毫米,并且多达l2门,分别装置在位于艏艉线上的6座双联装炮塔上,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设计。当时一次大战已进入第二个年头,但综观海军列强的超无畏级战列舰,尚没有搭载6座双联360毫米主炮的先例。
      要想知道“扶桑”号火力之强,对比一下同时期其他国家开建的战列舰便可一目了然:1909年开建的俄国“甘古特”号战列舰为12门305mm主炮;1911年德国开建的“国王”(Konig)号为10门305mm主炮。至于和“扶桑”号同为1912年开建者当中,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为8门381毫米主炮,E1izabeth)为8门381毫米舰炮;美国的“内华达”号(Nevada)为10360毫米炮:法国的“普罗旺斯”(Provence)为10门340毫米主炮;意人利的“卡约·杜伊利奥”号(CaioDui1io)为13门305毫米主炮……
      日本海军对该舰寄予殷切希望,因此才以“扶桑”这一源自神话传说的日本古称来作为其舰名。此前“扶桑”为名的军舰只有过一代,那是明治天皇和海军卿的座舰,一度曾是日本唯一一艘装甲巡防舰,也是日本这个是定名为“战列舰”称谓的第一艘军舰。凡此种种,不难看出“扶桑”之名的重要性。
      。“扶桑”的姊妹舰“山城”号开建于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开工时间比“扶桑”号晚一个年头。全舰的完工则是在1917年3月31日。其舰名同样大有渊源。亦可见国民对该舰同样包邮深切的期待。“山城”是古国名,地理位置上正好环抱着素有“千年之都”之称的京都,自古便掌控着当地的交通要冲。此地在历史上曾称山代与山背,平安时期始称为“山城”。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4-02-05 23:54
      回复
        超 无 畏 舰 的 软 肋
        “扶桑””和“山城”相继继成军后,被编入日本海军第1战队,成为常常海上之阵的重要中坚。不过,该级舰存设计上的先火不足却随着时问的逝逐渐暴露出来。
        说来颇有些讽刺意味的是,原本最强的部位却成为“扶桑”号的软肋。该舰的6座双联主炮塔的位置是:第1、第2号炮塔在舰桥前方;第3号炮塔在1号烟囱前;第4炮塔在一号和二号烟囱之间;第5、第6号炮塔在后主桅后方。这一设置方案固然独一无二,似却难说是成功的设计。
        第3、第4炮塔局促在前后的做法然令炮战指挥有诸多不顺。而锅炉舱室与这两座炮塔的位过近,直接限制了后来增设新型锅炉的余地,使得“扶桑”号竟沦为日本战列舰中速度最慢的一艘。另外,当试图在第3号炮塔上布置水上飞机弹射器时,同样发现空间过于狭窄。
        建成较晚的“山城”号虽然对“扶桑”的部分缺点加以改进,但整体仍难有大的改观,以致原本打算开建的同级第三、第四舰,被紧急大幅修改设计而成为新的“伊势”级战列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便是将第3、第4号炮塔改为集中在二号烟囱后面的背负式结构。
        加入现役后的“扶桑”号征上世纪30年代连续进行了两次现代化改装,标准排水量提高到34700吨舰体结构上去掉了一号烟囱。如此一来,外观有了较大变化,但也正是这一变化,给人以极不安定的感觉。前樯楼高则高矣,却不免“危”然(这就是萌点,大雾)。至于以悬吊方式勉强装在第3号炮塔上的飞机弹射器,更让人觉得非常不安全。
        “山城”号亦在1935年完成了大改装,外观上变得与“扶桑”号有所不同。比如其飞机弹射器装在后甲板,消除了前樯楼不稳定的现象。如此一来,“山城”号倒是升格为联合舰队的旗舰,升起了曾担任过“扶桑”号舰长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高桥三吉海军中将的将旗——尽管为时甚短。
        虽然改装大费周折(其中.“山城”号的改装历时5年之久),但这对姊妹舰还是难回一线主力舰的行列。其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航速。事实上,大改装最主要的目的便是要提高战舰的航速。很显然,只有23节航速的战列舰是不适合可能到来的战争的。不过,尽管“山城”号的速度经过改装提高到了24.5节,而“扶桑”号的速度达到24.7节,但和“金刚”级战列舰的30节相比,仍然是差距太大了。于是乎,时至1938年,“扶桑”和“山城”号便被纳入训练用途的军舰行列,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夜,虽然两舰与另外8艘战列舰一并被认为是决战兵力,并被编入第1舰队第2战队,但依旧被牢牢钉在“二线”的冷板凳上。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4-02-05 23:59
        回复
          兼 程 南 下
          时至1944年初,“扶桑”和“山城”这样的战列舰似乎已步入命运的谷底,不料却很快因战场形势的变化而意外迎来起死回生(song ren tou)的转机。
          1944呢2月23日,“扶桑”号的第34任舰长阪匡身大佐到任,但在他上任后的第二天亦即25日,“扶桑”和“山城”号所属的第二战队乃至历史悠久的第1舰队就已经不存在了!
          联合舰队在这一天调整编制,撤消了实际上形同虚设的第1舰队,将其第2战队的长门号纳入即将新编的第1机动舰队,而“扶桑”和“山城”号则成为直接隶属于联合舰队司令部的附属舰,同凤祥号轻型航空母舰和秋津洲号水上飞机母舰等归为一列。从明治时期的1903年起,连续41年以战列舰为显赫实力的第1舰队就这样走到了尽头。
          不过,凡事都难预料。当日军大本营于1944年夏天开始筹划下阶段的“捷号作战”时,“附属舰”的价值又得到了重新认识。此次作战的重点并非与美舰队决战,二式寻机消灭美军的登陆部队。由于日本航空母舰部队的实力短期内不可能恢复,作战的主力将是隶属于第1机动舰队的第2舰队。
          如此一来,当海战胜负的关键看起来又将移回到战列舰的巨炮的情况下,舰龄分别达29年和27年的“扶桑”和“山城”号也要披挂上阵了。到了菲律宾形势非常紧张的9月10日,停泊在柱岛的“扶桑”和“山城”号又重被变为第2战队,一并纳入第2舰队序列,准备和当时能用的另外7艘战列舰一起投入到“捷号作战”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备,重生的第2战队于9月23日从吴港起锚,在第17驱逐队的“矶风”号、“浦风”号、“浜风”号和“雪风”号驱逐舰的护卫下,前往联合舰队设在林加的锚地。10月4日,这支奉命增援而来的编队安抵林加,这时,


          被指定为第2战队旗舰的“山城”号上已经飘扬着西村祥治海军中将的将旗。
          在短暂的演练之后,“扶桑”和“山城”号便在10月18日驶往文莱湾补充燃料,并于20日在文莱驻锚,与已经在那里的“最上”号重巡洋舰,“满潮”号、“朝云”号、“山云”号、“时雨”号驱逐舰混编,从而以总计7艘战舰的阵容,组成了将要投入莱特湾的所谓“西村部队”。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4-02-06 00:01
          收起回复
            到了1944年,“扶桑”号则有更多次与敌潜艇相遇的惊险记录,尽管有许多次舰员们自己并不知道。
            当年7月1日,“扶桑”号离开菲律宾达沃前往婆罗洲塔拉坎岛(TarakanIsland)补充燃料。在此航程中她于3日被SS-273“锯盖鱼”..(Robalo)潜艇侦察到,侦窒,后者只是碍于当时护航的驱逐舰队形较为紧密而不得机会下手。


            到了7月14日,“扶桑”和朝潮号等级艘驱逐舰一起驶向丰后水道,当晚的洋面笼罩在一派明亮的月色之下。这时,美军的SS-391鲳鱼(Pomfret)号SS-391正在不远处浮航,在12800m的距离上,艇长艾克尔(Acker)中校判断是战列舰,并准备下潜攻击。
            就在那时,艾克尔的大副建议在水面再停留10分钟以观察敌舰航向,执行自己的第一次太平洋巡航任务的艾克尔同意了。但是几分钟之后,“扶桑”号上的探照灯光就照到了鲳鱼号的指挥塔上。美国潜艇慌忙潜水逃遁,所幸未等来预期中的深水炸弹。不过当艾克尔再次上浮后,目标早已扬长而去了。
            9月24日的琉球群岛附近,轮到“扶桑”和“山城”号共同面对危险。7:16,有斯蒂文少校指挥的SS-390欧蝶鱼(Plaice)号潜艇在薄雾中锁定了这两艘由4艘驱逐舰护卫的战列舰,开始悄悄接近。7:42,目标已接近到了填满了“3/4的潜望镜”。随即,欧蝶鱼号的6具艇艏发射管实施齐射。3分钟后,下潜中的艇员们听到5声爆炸,但实际上却没有一条鱼雷命中目标。
            曾在7月错失“扶桑”号的鲳鱼号在9月26日再次获得机会,在吕宋海峡与“扶桑”不期而遇。可惜再次放跑。
            由此可见,西村中将起航后的小心行事绝非多此一举。


            IP属地:上海7楼2014-02-06 00:06
            回复
              敌机迫近
              24日早上,8时55分观测到敌机接近,到了9:18,来自富兰克林和企业号航母的26架战机向各舰投弹,整体损失轻微。“山城”挨到多枚近失弹,“扶桑”损失最严重,后部甲板被1枚炸弹击穿,点燃了航空汽油罐,火灾不久被控制。损失是1架水上飞机。另外一艘受损的是时雨,只是前部挨了一枚炸弹毫无问题。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4-02-06 00:06
              回复
                突 入 苏 里 高 海 峡
                时至10月24日夜间,西村舰队已经进入苏里高海峡,但是无法主动与栗田舰队取得联系,20时过后决定舰队7艘舰艇在夜色下进入苏里高海峡。20:30向栗田发报,预定25日上午4时突进到莱特湾东岸中央部位。
                西村这一个遭致“几乎团灭”的决断被后人所争议,在此先不予讨论
                如果要说西村在突入苏里高之前对当面之敌浑然不觉则有失公正。在遭受美机空袭后的24日12时35分,西村部队中的“最上”号重巡就派出水上飞机升空,对即将驶入的水域实施侦察。
                此时的“最上”号已经是一副“航空巡洋舰”的奇特面貌,而由该舰派出的这趟空中侦察则具有相当高的效率,飞行员发回的报告称:“莱特湾南部水面有敌战列舰4艘、巡洋舰2艘,登陆点海岸海面有敌运输船80艘。苏里高海峡有敌驱逐舰4艘,鱼雷艇若千。”这份报告不仅使西村知道等着他的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敌军,而且还是日本海军在整场莱特湾大海战中所获得的关于湾内敌舰情况的仅有的情报。栗田舰队的高级军官后来承认“这是整个作战过程中栗田舰队收到的关于敌情的唯一一份情报”。
                午后接到报告的西村用几个小时考虑自己下一步的行动,他觉得自己该做的就是攻入苏里高海峡。看起来,那种认为“西村是希望以自己行动牵制敌方舰队而帮助栗田舰队突入莱特湾”的看法有些道理。
                西村重新编排队形,最上和驱逐舰靠前,“扶桑”“山城”则保持20000m距离在后。
                22:36分美军PT鱼雷艇的雷达发现日方行踪,同样发现对方的时雨首先开火,自此苏丽高夜战开始。在使用了探照灯和照明弹等手段后,PT艇将敌方情报通报主力舰队,但受到无线电问题干扰25日00:26美军第7舰队炮火支援指挥官奥登多夫海军少将才得到报告。
                当时团聚在峡口PT艇多达39艘,10艘被击中,PT-493作为本次夜战中的唯一损失被击沉。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4-02-06 00:07
                回复
                  直接命中“扶桑”
                  夜间的几个小时内,西村舰队多次击退PT艇的群攻。但02:56时时雨发现驱逐舰,属于第54驱逐舰分队的5艘驱逐舰。03:01,麦克格万、梅尔文和里梅一起在7500-8500m距离上放出27条MK15鱼雷。
                  此时西村队列从前到后是满潮、朝云、山云、时雨、“山城”、“扶桑”、最上。在右舷被攻击后全部打开探照灯,炮击驱逐舰。而03:09、03:10时最上号规避鱼雷后,便看到前方的“扶桑”号右舷被击中,舰身右倾、失速(此时队列前方甚至没有发现“扶桑”掉队)。顺道一提,以上这段记录,出自最上号的航海日志,是当时6艘沉船里被唯一保存下来的。
                  从美军的材料来看,击中“扶桑”号的或许是两条鱼雷。“梅尔文”号事后报告称,它在3时01分向编队中的第二艘战列舰发射了9条鱼雷,当时目标取正北航向,航速17节。舰长预计鱼雷在8分钟后到达敌舰位置,结果“3时09分观察到了两次巨大而间隔的爆炸”。可以想象,窜入舰身中部的1~2条鱼雷很可能造成了锅炉室或动力室进水,从而使得“扶桑”号的速度一下子掉到了10节。鱼雷也很可能引发了一系列爆炸,破坏了舰上的通信系统。因为尽管“扶桑”号在舰长阪匡身少将的指挥下有意识脱离编队,以避免因失速而与“最上”号相撞,但在此后却始终没有向旗舰“山城”号发出任何中雷的报告。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扶桑”号就处在差不多被人遗忘的状态中。美军PT艇在几分钟后观察到这个目标的速度大约为12节,并仍然保持向北的航向。但是接下来,这个目标突然向右舷急转,整个掉了个头,又向南面缓慢行驶而去……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4-02-06 00:07
                  回复
                    “山城”号连续中雷
                    虽然“最上”号看得清楚,但在旗舰“山城”号上却根本没有人注意到“扶桑”号掉队。原因很简单,此时有更多的鱼雷突然出现在左舷位置上。原来,考沃德的西侧舰群、“麦克德穆特”号(McDermut)和“蒙森”号(Monssen)此时加入了战斗——西村祥治左右受敌,无暇它顾。
                    3时20分,也就是“扶桑”号中雷约10分钟后、“山城”号的探照灯仍在努力照向自己的右舷外水域时,来自上述两艘驱逐舰的鱼雷不期而至,瞬间就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几乎是在一分钟之内,“满潮”、“山云”、“朝云”和“山城”号都相继中雷,位置都是在左舷。“山云”号受创极重,顿时失掉了行动能力;“满潮”号前进乏力,只得蹒跚而行;“朝云”号的舰艏被切断,不过还能保持12节的航速;西村中将所在的“山城”号左舷后部中雷,引发了一场火情,并险些诱爆附近的弹药库。为阻止险情,舰长筱田胜清少将紧急下令向第5和第6号弹药库注水。“山城”号的航速因此降至10节,不过在3时28分又恢复到了l8节。接踵而至的打击似乎并未动摇西村的决心,他在3时30分向栗田发出电报,称“本队两艘驱逐舰中雷,现正漂流‘“山城”’中雷一发,无碍战斗”。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电文的描述与实际情形——2艘战列舰和3艘驱逐舰中雷相去甚远。西村应该不是故意瞒报,他很可能在黑暗中误将“最上”号的轮廓判断为“扶桑”号,也可能在目力范围之内只观察到了2艘驱逐舰的中雷情形。
                    西村扑入莱特湾的雄心在一分钟后又遭打击。3时31分,“山城”号的左舷再度被鱼雷命中。此前,更多的美国驱逐舰已经到场,其中由“基伦”号(Kil]en)发出的5条鱼雷中,有一条正好击中“山城”号左舷舰艏附近位置。
                    这一击的后果比第一击更为严重,西村的旗舰明显减速,一度降至只有5节,而据仅剩的几位幸存者之一事后回忆,“通信联络变得很差”。不过西村还是得以向“最上”号发出一道指示:“我舰遭遇鱼雷攻击。你们继续前进,攻击一切发现的“敌舰!”这时,“山云”号正发生剧烈的爆炸,“满潮”和“朝云”号处于漂流状态,可以想像“最上”号舰长藤间良大佐在得知自己要独闯美舰阵时的感受。不过他的担心很快有所缓解,因为并无多少实战经验的“山城”号损管队做出了非凡的努力,使得这艘战列舰在第二次中雷后不到5分钟又恢复了18节的航速,继续前进了。
                    迭遭打击却又斗志不减的“山城”号重振生机,用16门150毫米副炮向恼人的美国驱逐舰开火。在它向敌舰抛射灼热钢铁的时候当然无法料到,一次超乎想像的打击即将降临。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4-02-06 00:08
                    回复
                      “扶桑”号“爆发出烈焰”


                      当““山城””号鼓起余勇继续北进之际,远远落在后面的“扶桑”号则在苦苦挣扎。根据活动在附近水域的美军PT艇记录,“扶桑”号在3时18分开始转向东面,速度大约为10节,后来又在3时23分转变方向为正南航向,速度无显著变化。3时38分,“哈钦斯”号(Hutchins)驱逐舰则报告称目标敌舰发生了三次较小的爆炸,“两声轻一声响”。
                      对“扶桑”号来说,糟糕的是由鱼雷攻击引发的火势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大约半个小时之后,火情更危险地扑向了舰身中部的弹药库位置(美舰“哈钦斯”号记录的爆炸,大约就发生在此时)。
                      更严重的局面很快来临。3时45分,“扶桑”号发生了1次大爆炸,爆炸的声势之巨、威力之大,几乎震动了所有在苏里高海峡的敌我双方。
                      美国方面,驱逐舰和PT鱼雷艇同时观察到一艘敌方大型战舰的猛烈爆炸及其进发出的火焰。PT-495、489和492等3艘鱼雷艇此前一直尾随着缓慢南移的““扶桑””号,希望找机会补上致命的一击,这时虽然颇吃了一惊,但却对看到的景象感到满足。
                      据PT一495记载,本艇看到敌舰“爆发出烈焰,剧烈地燃烧”。爆炸发出的惊人火光简直映亮了整个海峡,远处海峡北口的“密西西比”号战列舰都有记载称观察到“火焰高达桅杆顶部”。始终满足于尾随的PT艇成为当时爆炸的旁证者,不过后来美国军方则对这些鱼雷艇没有及时果敢出击而大感恼火。
                      日本方面,跟在西村部队后面、同样实力微弱的志摩清英舰队也观察到了令人吃惊的爆炸。而在“扶桑”号的北面,始终不明情况的西村中将这时也终于意识到出了问题。他向““扶桑””号发出指示:“立即通报你舰的最大航速!”
                      到3时50分,西村最终得知自己的另一艘战列舰早已脱列,便继续试图联络,并询问““扶桑””号“还要多久可以加入队列?”这些焦急的探问当然不会得到任何回音。
                      这次大爆炸的结果是,“扶桑”号从舰身中部被一截为二,两段舰体都漂浮在水面上,变成两团分开的大火球,继续在水面上熊熊燃烧。
                      毫无疑问,爆炸一定是中部的弹药库诱爆所致。当年在进行大改装之时,有关人员就指出““扶桑””号的舰身中部为中弹高危区,是防御上的明显弱点。但明知是致命弱点,却因先天结构缺陷而无法做出什么有效的改变,以致在苏里高的夜色中酿成最后的苦酒。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14-02-06 00:09
                      回复
                        “山城”的结局
                        在“山城”号上,西村中将没有盼到“扶桑”的回报,却等来了劈头盖脸的弹雨!
                        (诺,你期待已久的舰队决战,(╯`□′)╯(┻━┻)
                        在这艘曾经的超无畏舰试图北进的地方,美军主力已经严阵以待。在此的美舰群包括:
                        “宾夕法尼亚”号(Pennsylvania)
                        “加利福尼亚”号(California)
                        “田纳西”号(Tennessee)
                        “密西西比”号Mississippi)
                        “马里兰”号(Maryland)
                        “西弗吉尼亚”号(WestVirginia)等6艘战列舰,以及


                        “哥伦比亚”号(Columbia)
                        “丹佛”号(Denver)
                        “明尼阿波利斯”号(Minneapolis)
                        “波特兰”号(Portland)
                        “路易斯维尔”号(LouiSville)
                        “什罗普郡”号(Shropshire)
                        “博伊西”号(Boise)
                        “菲尼克斯号(Phoenix)等8艘巡洋舰。


                        而孤零零的“山城”号战列舰就将和“最上”号巡洋舰、“时雨”号驱逐舰冲向这威武之阵!


                        3时51分,美军巡洋舰率先在14000米的距离上开火。两分钟后,滚雷般的咆哮从海峡北口呼啸而来,美军战列舰群开始发炮。接下来的场面由一位美国舰长给出了诗意般的描述:“这是我有生以来所见过的最美丽的景象,黑暗中的曳光弹划出弧线,好像一列列亮着灯的火车正在驶过一个山坡。”
                        尽管起先有3艘、后来是2艘战列舰因为火控系统较为落后而无法开炮,但由其他战舰投放的火力也已经足够凶猛了。在美舰的第一轮l齐射中,“山城”号的舰桥部位便被“西弗吉尼亚”号的炮弹击中,接着舰身又不断被落下来的巡洋舰的炮弹击中。
                        在筱田舰长的指挥下,“山城”号的第1和第2号双联主炮也开始发出愤怒的回击。但此时,友舰的位置仍然是未知数,本舰的速度也降至12节。3时55分,“山城”号的第4号炮塔哑火,加上此前因注水l而失去作用的第5和第6号炮塔,“山城”号后部的主炮已全部失效。舰身中部窜出了大火,火光照亮全舰,大火开始向主桅蔓延。就在这样的狂怒弹雨之中,西村仍然命令“山城”号继续前进。3时561分,“山城”号折向西航,可能是要发挥此前处在舰身中部无法开火的第3号炮塔的作用。“山城”号竭尽全力反击,其主炮险些在4时01分命中“什罗普郡”号巡洋舰。几分钟之后,又一群美国驱逐舰大胆向日舰右侧切进,并在5700米距离上施放出13条鱼雷。4时07分,“山城”的副炮终于击中来犯者当中的“艾伯特·w·格兰特”号(AlbertW.Grant)。但几乎是在同时,自己的右舷也被1条鱼雷击中。这次袭击可能来自“格兰特”号,也可能来自另一艘驱逐舰“本尼昂”号(Bennion)。
                        一个短暂而意外的间隙在4时09分到来,由于接到“格兰特”号遭友舰误击的报告,奥登多夫命令他的舰队停止开炮。似乎是要抓住这个天赐良机,“山城”号猛然左转掉头南逃,并努力将速度提高到了16节。
                        在驶向西南方向的时候,“山城”号上的嘹望哨没有注意到美国驱逐舰仍在迫近,仅仅过了两分钟,这艘战列舰的右舷就连续被2条鱼雷命中,随之渐渐减慢速度,然后在水面上静止下来了。“山城”号不断倾斜着,当侧倾达45度时,舰长筱田胜清少将终于在4时l7分不情愿地发出了弃船令。这道命令来得也太迟了些,两分钟后的4:19,“山城”便突然倾覆,在漂浮了一小会后完全沉没:地点北纬10°22′,东经125°21′。
                        西村祥治中将与舰长筱田以及舰上1400余人被卷入海底。被美军救起的幸存者屈指可数,拒绝救援的落水者则估计在150人左右。最后能在45年12月回国的仅10人。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4-02-06 00:14
                        回复
                          完 全 沉 没
                          “山城”号虽然后中弹,但是之前被砍成2截的“扶桑”则依然冒着熊熊火焰在海上漂浮(肉奥应该会羡慕这种漂浮技能)。同样着火的还有最上号。志摩舰队于清晨4:10分驶过,但是没有停下救援。而该舰队后面的“那智”和“足柄”在被美方追击的时候引来了敌人——波特兰,丹佛和路易斯维尔号,路易斯维尔在大约17000m的距离上朝着“扶桑”号“看起来像舰首”的部分开火,之后是最上。
                          “扶桑”前半段于5:36沉入海底,沉没地点:北纬10°9′,东经125°24′。而另一半则以大约2.5节的时速向南漂流,随身泄露的燃油点亮了海面。大约在6:40沉没。资料显示没有幸存者。
                          同年11月15日,第2战队再次解散。直到45年8月31日除籍。
                          顺道一提这不仅是世界海战史上最后一次的战列舰对决,美军为了对付“山城”号还摆出了一次教科书式的“T字横阵”
                          果然是不幸姐妹(喝茶)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4-02-06 00: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