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吧 关注:130,972贴子:1,446,636
  • 8回复贴,共1
铁块掉进了水里
铁说:我爱着你,把我化了吧,你就会知道我了
水说:你的心肠太硬了,我不爱你
铁说:好吧,等我变成拿铁,你就会高兴知道我了


1楼2014-02-19 18:48回复
    @王_在写诗 ,诚心请教。
    本煮上了年纪,新学写作,年纪大,想法自然比年轻人重一些,硬一些,如果写得太轻巧了,想法表达不出来,写得太繁复了,就失去了诗的轻盈,美好。另外,意思太浅了,作践了自己还有老黄瓜刷绿漆的嫌疑,意思深了,那是一个人关房里敲闷鼓,这个分寸拿捏不住呀!


    2楼2014-02-19 19:05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想来楼主也是比我年长,先称一声老兄吧!
      铁块对水心意沉重,直入水底;水无法溶化铁块,却能包容。这本就是一种爱的存在方式。有些注定无法结合的人,做不到水乳交融,但有了铁块的义无反顾 有了水的宽容仁厚 也不妨碍他们的相爱与共存。。。
      开个玩笑。话题引入你的苦恼。其实你的苦恼也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一种似乎难以调和的矛盾,是普遍共存的。有大把砸银子的好莱坞商业片,也有置观众于不顾的的表现主义电影。导演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导致的只是影片的受众面和票房不同而已。从单纯的专业角度讲,两种都有各自伟大的作品。然而若牵扯到领域内的成就(如奥斯卡奖),就不得不做一个权衡,能做好这种权衡的导演不多,但不是没有。这样看来表达自己与观众口味之间也是能够调和的矛盾。文学领域也是如此。比如诺奖获得者 辛波斯卡 一位波兰诗人。我比较欣赏她的智慧与幽默的共存。她有不少诗歌严肃且深邃,却能轻易吸引大量读者,一些出版数据我就不百度了。这就得归功于她的风格和手法,也许是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等等诸多因素决定她走上的这条路 这样的风格,以至于她的定位使她获奖,这里面多少也有些宿命论的味道(当然读者群体的差别也是一部分原因,鉴于大陆惨淡现状就不赘述了)。
      另外,这个吧里经常会有人引述福楼拜的一句话“呈现艺术,隐退艺术家”分享给你。这其实和铁块与水的故事也是互通的。我们应该相信(抑或说必须相信)广大(或者少数)读者的理解力,想象力。这样才有可能隐退自我。如果你连读自己作品的人都不相信,又如何以一个平和没有杂念的心态创作呢? 即使你的作品是一个不被水池分解的铁块,无法传播到更远处,但至少,它给这个水池增加了重量。或许随着岁月的变迁,惊涛骇浪将池底的铁块高高抛起的一刻,平日被水面捧浮的木板也只能惊羡金属的光芒
      说远了,有点跑题。不过真心希望每个爱诗的人能够遵循自己内心去创作,用于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路。你怎样对待诗歌,诗歌就怎样对待你。


      3楼2014-02-19 21:47
      回复
        兄弟明白人,我不多礼了,以后称我“煮”就是了。
        我不太懂艺术,也自以为不好名利,只是人说“隐退艺术家”毕竟是站着说的,腰子不痛。大陆人文教养的浅薄直叫人寒心。也好,不能在温适中绽放,就只好到严寒贫瘠中去长成颗树了。
        安慰的是,总能碰到三两个像兄弟这样包容明白的人,有星火就能期待燃烧。我平时喜欢看点不着边的书,看看电影,有闲有兴趣的话,可以@我。


        4楼2014-02-19 23:20
        收起回复
          小故事很有意趣和哲理……看完沉沉的却哭不出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2-21 09:1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