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is骑士团吧 关注:16贴子:1,152
  • 1回复贴,共1

【铁血远征】亚历山大征战记之二:格拉尼克斯战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公元前334年春天,当一切准备就绪以后,亚力山大率领3万5千马其顿军队渡过赫拉斯滂海峡,同先期到此建立桥头堡的马其顿老将帕米尼奥(Parmenio)的部队汇合。马其顿侦查骑兵很快在赫拉斯滂海峡以东60公里的格拉尼科斯河(Granicus River)发现大批波斯骑兵,亚力山大立刻率军向东前进,寻找波斯主力决战。
亚力山大果然在格拉尼科斯河遇到了严阵以待的波斯大军。波斯人在河对面沿岸排列波斯骑兵,阵线长达3公里。马其顿军队如果进攻,必须渡过水流湍急的格拉尼克河,爬上陡峭的河岸仰攻,而波斯骑兵可以居高临下倾泻箭雨,也可以冲下来攻击半渡的马其顿部队,地形可谓相当有利。帕米尼奥向亚力山大建议暂缓攻击。但亚力山大执意马上进攻,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波斯阵形的弱点。
战役打响了,亚力山大亲率1千6百名名近卫骑兵冲进河里。亚力山大身披金色铠甲,头盔上白色的羽冠高高耸立,策马冲在最前面。当他们冒着波斯人的箭雨,艰难爬上河东岸时,波斯人已经认出了亚力山大。立刻有多个波斯贵族冲上来和他搏斗。混战中亚力山大的长矛折断,不得不用短剑格斗,这时一个叫罗萨斯(Rosaces)波斯贵族冲到亚力山大背后,用战斧劈中他的头盔。波斯人的战斧削掉了亚力山大的羽冠,将头盔砍裂,强烈的振荡使亚力山大几乎晕眩过去。罗萨斯见一击得手,欣喜若狂,再一次高举战斧准备结果了亚力山大,成就无上的战功。
1. 一代天骄
传说亚力山大出生的那一天,小亚细亚依斐斯(Ephesus)的黛安娜神庙被一场大火烧毁。古典史学家评论道:“黛安娜正忙着迎接亚力山大来到世间,那里顾得上自己的神庙!”
根据普鲁塔克考证,亚力山大出生于公元前356年夏天。他的母亲是希腊半岛西北部埃庇罗王国(Epiro)的公主奥琳匹娅(Olympias)。由于埃庇罗比马其顿还要野蛮落后,奥琳匹娅身上带有许多蛮族公主的特征,比如喜好巫术,经常在后宫搞生殖崇拜的仪式等等。她还是古希腊历史上著名的宫廷阴谋家。亚力山大性格里狂暴冲动的一面显然来自母亲,但同时他也继承了父亲菲力普孜孜不倦、脚踏实地的作风。菲力普一生有过六个妻子,子女十几人,私生子更是不计其数。亚力山大虽然不是长子,但却是公认最优秀的王子。亚力山大13岁的时候,菲力普为他请来了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做老师。以后的3年中,亚里士多德教授亚力山大哲学、医学、动植物学和地理,培养了亚力山大求知好学的精神。最难能可贵的是,亚里士多德向亚力山大传授了科学推理和逻辑分析的思维能力。亚力山大日后的赫赫战功,彪炳千古的指挥艺术,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亚里士多德的教诲。
亚力山大可以说是历史上所有天之骄子的典范。即使在追求外表美的希腊人当中,亚力山大也是卓而不群的人物。他中等身材,身体健美匀称,一头金色的卷发下面是一张俊美的面庞(亚力山大的金发大概来自他的色雷斯祖先,因为绝大多数希腊人是黑发)。马其顿王国一直同波斯保持密切关系,使节来往频繁。当父王不在的时候,亚力山大经常以王子身份接待波斯使者。同波斯使者交谈时,亚力山大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他对波斯王美轮美奂的宫殿,闻名世界的空中花园,以及如花似玉的妃嫔丝毫不感兴趣,而是专门询问波斯帝国通往小亚细亚的主要道路,几个战略要地之间的距离,波斯王指挥过的战役,以及他管理国家的方式等等。亚力山大显然让波斯使者们印象深刻,他们对菲力普说:“我们的王子也许富甲天下,贵国王子的智慧却是举世无双。”
亚力山大少年时代最著名的逸事当属驯服烈马“布西法罗”(Bucephalus)。布西法罗是特萨利进贡的一匹战马,性情非常暴烈,无人能够制服得了。菲力普正打算将它送回去,12岁的亚力山大自告奋勇要求驯马。他先轻揽马缰,用手梳理它的鬃毛,低声呼唤它的名字;等到布西法罗情绪稳定下来以后,亚力山大跳上马背,先放松缰绳由它信步漫游;看到布西法罗的烦躁完全消散,兴致逐渐高涨时,亚力山大策马疾行,并大声呼呵催促它加速,这样飞奔数圈才停下来。旁观的文武群臣欢声雷动,菲力普高兴地流下了眼泪,他拥抱亚力山大,说道:“孩子,去开辟你的广阔天地吧,马其顿实在是埋没你了。” 布西法罗后来成为亚力山大的战马,跟随他东征西讨,最后在印度吉达斯普战役(Hydaspes)中阵亡,享年28岁。亚力山大为了纪念它,在战场附近筑城一座,取名布西法拉(Bucephala,今天叫做Jehlum,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境内)。


1楼2014-02-23 19:33回复
    蒙农根据自己对亚力山大的了解,以及马其顿军队粮草不继的情报,在波斯联席军事会议上提出避实击虚的策略。他提议诱敌深入,避免和亚力山大决战,仅以小股骑兵部队不停骚扰,同时将村庄良田付之一炬,坚壁清野以断绝马其顿军队的给养来源。当马其顿远征军在小亚细亚深陷波斯骑兵的游击战泥潭时,蒙农打算亲率希腊雇佣军主力在强大的波斯海军护送下,从海路入侵希腊,联合斯巴达进攻马其顿。蒙农只带来五千希腊雇佣军,就是不想在一场战役中拿自己的老本作赌注。这个策略相当高明,如果得以顺利实施,则亚力山大凶多吉少。可惜波斯各省总督完全不能接受蒙农的策略,他们一方面嫉妒蒙农深得波斯王信任,另一方面认为他们的波斯勇士完全能够对付马其顿远征军。赫拉斯滂总督阿西提明确表示,不能容忍自己领地上哪怕一座房屋遭到焚毁。波斯联席军事会议最后决定在格拉尼克斯河迎战亚力山大。
    后世史学家在研究波斯军队的败因时,指出波斯战役指挥体系弊病很多。波斯集结的部队都是由各省总督率领,这些波斯贵族们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在战役决策上各执己见,最后得以通过的往往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折中办法。波斯军队决定在格拉尼克斯河东岸列阵,等待亚力山大来攻。格拉尼克河宽二十到三十米,水流湍急,深浅不一,许多河段可以涉渡。波斯军队列阵的东岸,是相当陡峭的高坡。波斯骑兵沿河摆出一字长蛇阵,阵线长约三公里。他们后面的高地上是五千希腊雇佣军的密集阵。有些史学家根据波斯阵线的长度,推测波斯骑兵的真实兵力最多有一万人。
    后人对波斯军队的这个布阵大惑不解。波斯人违背常规,将骑兵沿着河岸部署,使其机动性强的优势无从发挥,只能被动地抵挡马其顿的攻势,这样波斯骑兵的战斗效能只相当于轻装步兵;而具备抗冲击能力的希腊雇佣军密集阵放在骑兵阵线后方,完全成为看客。英国史学家威廉-塔恩爵士(Sir William Tarn)却认为波斯人的安排大有道理,他们知道亚力山大肯定亲率骑兵主攻,想利用波斯骑兵的优势兵力围攻并击杀亚力山大,从而赢得战役。无论如何,波斯军队阵形的弊端非常明显,而亚力山达将充分利用这个缺陷赢得战役胜利。
    格拉尼克斯战役示意图
    此役马其顿参战部队大约18,000人。亚力山大按照惯例布阵,左翼是帕马尼奥统帅的六个马其顿密集阵,一共9,000重装步兵,特萨利和其他希腊联盟重骑兵1,800人在他们左侧提供保护;右翼从左到右分别是三个方阵的近卫步兵3,000人,马其顿轻装骑兵750人,亚力山大亲率的近卫骑兵1,800人,右翼远端是装备弓箭和标枪的1,000游击步兵。古典史料还提到有一支炮兵部队部署在马其顿密集阵的后面,准备用弩炮以高射角发射标枪,为马其顿密集阵的进攻提供炮火支援。
    双方列阵完毕,互相对峙了一段时间以后,马其顿军队率先发动进攻。亚力山大先派将领阿铭塔(Amyntas)率领750名轻骑兵和250名近卫骑兵,在1,000近卫步兵的支持下佯攻波斯左翼远端。这支马其顿前锋部队冒着波斯人密如飞蝗的羽箭,艰难渡过河流仰攻东侧河岸上居高临下的波斯骑兵,波斯骑兵投掷出手中的标枪以后,拔出弯刀冲下河岸同马其顿步骑兵混战。与此同时,波斯阵线左翼的其他部队纷纷向这里移动以加强防线。这两千马其顿前锋部队寡不敌众,遭受惨重伤亡,但死战不退,将越来越多的波斯骑兵吸引到这里。亚力山大看到波斯阵形因为调动而开始散乱,尤其左翼靠中央的部分被削弱,立刻发动总攻,率领1,800名近卫骑兵在右侧1,000游击步兵的支持下以楔形向波斯阵线的薄弱点突击,左侧2,000近卫步兵各个连级方阵紧跟着次第出动,形成一条斜线。
    亚力山大率领的近卫骑兵冲上河岸,和波斯骑兵绞杀到一起,数千人拥挤在狭窄的河岸边混战。罗马史学家阿里安写到:“虽然这是骑兵之间的战斗,但更象步兵的混战,双方的战马拥挤在一起动弹不得,骑兵近在咫尺相互搏斗,马其顿人竭力把波斯人从岸边逼退,波斯人竭力阻止马其顿人登上河岸,并试图把他们赶回河里。” 跟上来的马其顿游击步兵开始发挥作用,他们最擅长在狭小空间里的肉搏战,这时专门攻击波斯人的座骑。此时左侧近卫步兵的密集方阵也陆续渡河接敌,将马其顿骑兵打开的缺口越撕越大。在亚力山大步骑协同的凌利攻击之下,波斯的中央阵线被逼迫得不断后退,阵形开始瓦解。马其顿左翼重装步兵的密集阵和希腊联盟重骑兵此时也渡过格拉尼克河,对波斯的右翼发起攻击,战役至此波斯军队已全线崩溃。


    3楼2014-02-23 19: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