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可以自己下棋了
《达人秀》的舞台上有一个问题被频繁问起,你的梦想是什么?我们还没问完,赵薇就应声而答:拍出好电影。
“导戏目前来说是我一个巨大的爱好”,虽然这个爱好的难度并不小,“拍电影真的比拍电视剧难。讲人的一辈子,电视剧可以用30集的时间来讲清楚,但电影得在两个小时里讲清楚,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儿”。
从故事里的人变成讲故事的人,也需要事无巨细的操心。“这恰恰是我最喜欢的,什么事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审美来决定。当然也会听取工作人员的意见,但总的还是以自己的判断和经验来取舍的,这是很过瘾的一件事。”
问她:“是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吗?”
“是终于可以自己下棋了,至于棋下得大不大以后再说。”她答。
关于赵薇导戏期间的“悲壮故事”有不少,她拍到双眼红肿脸部浮肿,拍到不肯放一天假去香港给女儿过两岁生日,她是让剧组成员有些畏惧的严厉导演,也是让人放心的“能扛”女战士。“一个女演员当导演,好处是别人会给你面子,从投资、人员上支持你。但其实大部分人心里对你干的事儿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你只能加倍地努力、认真,让大家也加倍努力、认真地跟着你去干。”
《致青春》公映之后,许多人借由揣摩角色来分析导演本人的青春经历,她只好一再表示,这个题材完全是自己理性选择的结果。虽然大部分导演都有自己的母题,“我到现在还没找到一个我强烈想表达的核心命题,虽然几乎每个导演都有,因为他们心里都有一个世界或是一个故事。但我恰恰不是这样开始我的第一步的。就是有这么一个案子你要不要做?能不能做?能做,我就把这个课题给做了——如此而已”。
赵薇非常坦白:“其实我本身刚开始对于青春没有太大的关注。我觉得自己是比较职业化的,不是因为心中有故事,然后去找投资人把它拍出来。在开拍前一年半我才确定这个题材,而之前根本没有想过。”当然,青春这个题材在当时是一个市场空白,这也让赵薇和编剧李樯最终选择了它。
7.2亿票房横空出世,创造了各种影坛纪录,这个太高的起点会成为今后甩都甩不掉的阴影和负担吗?“《致青春》的票房对我完全没有压力,因为其实对我来说拍电影只要不赔钱就可以了。我没想努力成为一个票房最高的导演,我只是努力成为一个永远不赔钱的导演。”
对于自己的选择,她总是喜欢从哲学的角度辩证地解释:“这样我就可以做各种我想做的电影类型。若每部都奔着票房去,那我只能做一种电影——就是受欢迎的电影。在不赔钱的基础上,我希望每次都能做一个有意思的作品。”
她透露下部戏的内容肯定是大家意料之外的,“总之你们想破头都不会知道是什么”,她调皮地眨了眨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