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队对抗演习或演习前的训练
分队对抗演习在训练中有着重要作用。
原地演练 [ 注 ]
整队!击鼓集合!准备演练 [ 编者注:指挥用语。 ] !——按照口令、排头兵 [ 编者注:排头兵——指站在队列前做操枪动作的排头士兵或军士。全队按排头的人的节奏,重复同样的动作。 ] 和鼓声练习操枪动作和转向。
射击 [ 注 ]
准备射击!装弹!——按排、半营和营射击 [ 编者注:为了进行齐射和队列机动演习,一个大队分为几个营(通常为四个营),每营分四个排;两个排组成半营。 ] 。——装弹时枪托绝对不可置地。通条弹回了没有?——弹头不要压得太紧 [ 编者注:过去发表的文章中对这一条的解释不清楚、不正确。大多数文章将这一条的含义解释为:如果枪托置地,通条就会往回弹,于是就压不紧弹药。实际上通条的回弹并不依赖于枪托是否置地。1763年的条令中说:“为尽快装上子弹,在装弹时将枪托置地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苏沃洛夫的要求正好相反。这种要求看来是根据经验和观察的结果提出来的;同时,它也被内弹道学规律证实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当枪托置地时,通条的打击过分猛烈地压在弹头上,弹头把火药压挤成一块。这对射击有不利影响。此外,在朝弹药猛压时,弹头会从纸制的弹头包装材料中脱离出来,在射击时就会出现反跳,撞击枪管壁。这样还会扩大子弹散布面。所以子弹头不应该压得太紧。苏沃洛夫的要求是适宜的。“通条弹回了没有?”这是提醒执行条令所要求的动作:“一下子把通条推进枪口,使通条不仅压着弹药,而且弹出来一半。” ] 。
保持斜形队 [ 编者注:为了进行射击,后面几列向前列紧靠过来,后一排士兵对着前一排士兵的空隙站着,队形变成了斜形。 ] ;枪托紧顶右肩肩窝,枪身托在左手掌。子弹打半人高处 [ 编者注:苏沃洛夫那个时代的步枪射击弹道在300步的距离上升30-35厘米。所以只有直射才有意义。为此,使用固定的瞄准线(经过枪管后端的缺口和准星),瞄人体的中部,即半人高处。 ] 。
可以用火药 [ 编者注:即空包弹。 ] 进行示范。
清枪在换岗间 [ 编者注:换岗间——指换岗以后,因为演习是在派岗之前进行的。 ] 进行。
射击一发或两发子弹。
各排进攻射击开始!——不停顿。信号——《行军》鼓点,——射击一至两发子弹 [ 编者注:各排进攻射击是指向前运动中的射击。关于射击种类详见第14条。采用排射击的进攻直接转入对敌冲击:不能停顿!射1-2发子弹后,冲击敌人的第一横队! ] 。
以横队向敌横队进行示范冲击
向敌人第一横队冲击!上刺刀!乌拉!排长们喊:刺、刺!士兵们喊:乌拉!——声音要宏亮。暂停!
向骑兵进行同样的冲击
敌骑兵驰援步兵。——冲击!——这时应将刺刀对准敌人的下腹部猛刺;有时也可刺马面、马脖子,特别是马的胸部。——暂停。
向敌人第二横队冲击,或向敌人的预备队冲击!停止。到此为止 [ 编者注:进攻从单方面的攻击开始。敌人通常用篱笆、栅栏或其它的地物来标示,有时由进行个别指挥的人来充当。苏沃洛夫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务必接敌(“发口令:停止!发出结束战斗的信号的地方,应该正是假想敌所在的地方。”)冲击任务不是泛泛地提出,而要提得具体:冲击敌人的第一横队,冲击第二横队、冲击预备队!对付敌人的骑兵,也是用刺刀冲击。在1769年的奥列霍沃之战中就是这么做的。士兵们都有这样一种信念:密集的、队列有序的步兵不惧怕任何骑兵。 ] 。
第三是贯穿冲击。横队迅速排齐。前进!谁也不许后退,哪怕是后退四分之一步 [ 编者注:冲击后变得紊乱的队伍在转入下一阶段——贯穿冲击之前已经排列整齐。苏沃洛夫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不论是在队列中,在行进间,还是在进行各种练习时,只能向前看齐。“无论采取什么样的队形,或是在拉齐正面的时候,都不能向后退。后退一步,就是死亡。” ] 。行进!按排、半营或营前进!——行进时每两个排合为半营,或将半营分成排。士兵的步幅为一俄尺,转弯时为一俄尺半。开始击鼓,打三段式 [ 编者注:击鼓时的三段式:用鼓槌敲击,用鼓棒敲击,用鼓槌鼓棒相间敲击。 ] ;以军乐代替击鼓,奏“全速进军”;再击鼓。如此交替进行。击鼓和奏乐加快,步子也随之加快。排与排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间隔和距离,以便在听到“立定”口令时,各排能立即止步,走进横队,回到原来位置 [ 编者注:部队从密集队形转为排(半营,营)纵队,拉足距离前往对抗演习——贯穿冲击的地点。在行军时部队进行由大化小和由小变大的队形轮番演练,注意观察距离的保持情况。苏沃洛夫要求用1俄尺的步幅自由大步前进,而在转弯时用1.5俄尺。运动的节奏是很快的。苏沃洛夫教士兵用这样的节奏行进,达到了很高的行军速度。保罗一世在军队中推行普鲁士的行军条例,规定步幅为3/4俄尺,速度为每分钟75步,苏沃洛夫就此说道:“我的步幅被压缩了1/4,这样去接近敌人,等于慢30-40俄里的路程。” ] 。
第二或第一列半横队,分别向左转和向右转,行进,行进,冲击!——行进!这时击“战斗行军”鼓。
从霰弹射击范围之外向留在原地的部队前进。行进!——打“进军”鼓。
在距敌正面八十俄丈的地方向前跑十至十五步,穿过野战炮的霰弹线,而在六十步的地方是子弹的准确射程。
行进,行进!上刺刀!乌拉!——敌横队在这一最近距离内用火器迎战,而在三十步的距离内也以刺刀冲击。双方贯穿冲击开始 [ 编者注:为了进行对抗冲击,横队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担任进攻一方,走到野战炮兵的霰弹射击范围之外(80俄丈,或250步),面向留在原地的那一方。从这里开始实施冲击。在这段冲击距离内,苏沃洛夫拟定了三道界线:野战炮霰弹火力的有效射击线(“野战炮的霰弹线”)为80俄丈,团属火炮(“团属炮兵的霰弹线”)为60俄丈,步骑枪的有效火力(“子弹的准确射程”)为60步。为了减少伤亡,步兵跑步通过这三道线。当冲击的横队接近有效射程时,留在原地的部队用火力迎击,而在冲击的一方接近到了30步远的距离时,迎战的一方也转入冲击。苏沃洛夫同一时代的人是这样描述贯穿冲击的:“这种冲击是真正的格斗,正如真正的战斗中所发生的那样。它由从正面相互实施冲击的双方进行。”不管双方站成横队或者纵队都是一样,处于步兵和炮兵的火力之下,伴随着各种步兵和骑兵的不断的喊杀声。军官们在这时喊:劈杀!上刺刀!无论是哪一方的部队在格斗时都不敢退到一旁,或者延缓前进速度。步兵跑步冲向步兵,枪“端在手上”,只是在相遇时才抬起刺刀。与此同时,每个士兵不得停步,只是稍稍向右转,由此出现一些小的空隙,人就从这些空隙中穿过去。这种许多人的迎面接触不是没有危险的,特别是如果有骑兵参加的话。也发生过撞伤和其他的受伤事例,但这种冲击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演习情况最大限度地接近于实战。 ] 。
另一横队和这一横队相同:冲击!双方回到原来位置。独立部队也是如此。纵队冲击是为了在地形条件许可时展开正面 [ 编者注:重做贯穿冲击。另一部分横队成了进攻的一方。在重做冲击后各方回到原来的位置。此后,部队还要进行转弯和展开练习。 ] 。
纵队冲击
两支部队按分队对抗演习的人数组成纵队。可组成一路或两路纵队。
准备纵队冲击!行进!——在距六十步的地方击进军鼓。
行进!行进!!白刃冲击!乌拉!——枪的重量主要集中在右手上,纵队相互迅速穿过,进行示范刺杀 [ 编者注:为了实施冲击,将横队变成纵队。纵队重复做贯穿冲击。 ] 。纵队列成方阵!射手在队列各自的位置上射击!各排射击开始!——这时方阵在原地。射手朝骑马之敌和逃跑之敌射击,特别是要对准敌军官射击;各排向敌群齐射。射击宜短暂,因为这时霰弹更能解决问题。然后进行冲刺。
行进,行进!冲击!上刺刀!乌拉!——这就是拟想中的方阵贯穿冲击。
射手,前进!狠刺!猛射!抓俘虏!抓溜到方阵之间的异教徒!击鼓——临时集合 [ 编者注:纵队变成方阵。这种队列样式在与土耳其军队的作战中部署得很周密,经受了战斗的检验。苏沃洛夫的方阵是鲁缅采夫的战斗队形的发展。苏沃洛夫主要采用的是团(两个营)方阵和营方阵。这种方阵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构成交叉火力朝各个方向射击,扫射方阵之间的要冲和间隙地带。苏沃洛夫的方阵只用于进攻。他把自己的方阵叫做“移动的多面堡”。这里对方阵里的行动的描述是以确定的敌人,即以大量兵力投入进攻的土耳其人为对象的。所以方阵先是使用排射击和用霰弹击退进攻,然后再实施冲击。射手在这里起着特殊作用。各连抽出4-6人的射手脱离军士(连里的分队长,一个连有四个分队)的指挥,射手从优秀射手中优选。他们有权不受统一指挥走出队列,独立选择射击目标。 ] !
射手,回到自己位置!方阵——成纵队!——按上述关于纵队的要求去做 [ 编者注:方阵编成纵队(方法之一),只需将方阵的侧面简单地衔接起来就行了。在战斗中,当进攻的方阵遇到设防的野战工事时,或者当敌人的骑兵有冲入方阵的威胁时,这种方阵就会派上用场。“这支有着六列横队的纵队,如果它是坚强勇敢的,尤其是它的指挥官素以坚强勇敢著称,将枪换成刺刀,那整个正面上任何骑兵都是不能通过的……这样的纵队比任何编队都灵活,它运动迅速,要是不停顿,就能够穿通一切”(摘自1778年苏沃洛夫对克里木和库班军的命令)。 ] !
方阵冲击
纵队,列成方阵!方阵,行进!行进!行进!!冲击!上刺刀!——乌拉!这时无射击,冲击同前。
方阵,成线形正面!参加的部队根据长官的决定把横队变成一路或四路纵队。口令如下:成一路或四路纵队,向右转和向左转,走回原位!立定!成线形正面!击“战斗行军”鼓。
注:这些基础演练、行军和变换队形的练习在大队、团和军的射击训练中都是相同的!
长官能否要求:
急速连续射击?
使枪正确与否决定着射击的效果。
这时的射击由于必然出现的慌乱而不够协调,但是在排射击中可以发现纠正。
为了消灭敌人,尽量节省子弹,各人在每次射击时都得瞄准敌人。
齐射?——在换岗时采用,即使射击,也只是为了清枪。在其他队形中,只是为了检查校正枪支。用于对敌作战是不适宜的;在你重新装弹药时,敌人会冲刺砍杀过来。
进攻时的排射击?——这只是为了运动,在与敌作战时使用这种折线队形是不适宜的:它易被敌击散,特别是易被敌骑兵、骑兵小队击散。
退却时的排射击?——最好不去考虑这个问题!它对士兵的影响是十分有害的,所以,步兵和骑兵不要去考虑任何退却 [ 编者注:苏沃洛夫扼要地对条令中的射击方法作了批评性分析,并且提出了自己对射击的要求。1763年步兵条令规定的射击类别是:排、半营、营、支队、退却和进攻间的排射击、全团齐射,最后是急速连续射击(不受口令指挥的单发快射)。苏沃洛夫对射击的基本要求是瞄准。排射击最符合这一要求,在排射击中,可以看见每个射手的动作。急速连续射击,尽管是单发的,但是由于太仓促,就不会瞄得很准。同时,如果射手要瞄准的话,整个部队的每个射击都将是单发的。苏沃洛夫认为全团齐射在战斗中不是一种适宜的方法,保留它只是为了训练目的——为了进行举枪练习,也是为了将弹药退出(用其他方法将从枪口装进去的弹药退出是不可能的)。进攻间的排(按1763年的条令是“走出的”排)的射击方法是这样的:各营的同等排(可以是前面的排)向前走出,进行射击,然后同继续前进中的横队看齐,其后剩下的排(第三批)走出,进行同样的射击,等等。退却过程中的排射击照类似的方式在撤退时进行。届时轮到的排停下来,转向敌人,进行射击,然后赶上阵列。苏沃洛夫不提倡进攻间的排射击,因为由各排组成的突出部在积极运动的敌人骑兵的攻击下可能遭受牺牲。苏沃洛夫甚至不准采用退却时的排射击,禁止提起和考虑。 ] !